蝶山區政府官網為您提供蝶山區概貌、政府信息公開、市民服務、企業服務等信息公開。
蝶山區政府網信息公開:http://www.wuzhou.gov.cn/channel/070002003
蝶山區政府網市民服務:http://www.wuzhou.gov.cn/channel/070009001
蝶山區原位于廣西梧州市區西北部,是梧州市轄的3個轄區之一。東臨桂江,與萬秀區隔河相望,南瀕潯江,西與長洲區相接,北至夏郢。2002年轄角嘴、東興、富民、大塘4個街道辦事處,2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行政區域總面積11.30平方公里,人口14萬余人。2003年,調整梧州市轄區劃,將蒼梧縣的夏郢鎮及郊區龍湖鎮的高旺、新民、旺步、塘源4個村和萬秀區塘源居委會劃歸蝶山區管轄,蝶山區總面積312.54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居(村)民委員會共50個,總人口增至20.2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0萬人。
漢初趙佗并桂林郡、象郡稱南越國,并封其宗弟趙光為蒼梧王、治廣信、區地屬廣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區地位于王城西面,與王城隔桂江而相望。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今蝶山區屬蒼梧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梧州,區地屬梧州。明代,梧州府與蒼梧縣府縣同駐城區。蒼梧縣城劃為華岳、善教、富德、寶倫、阜民等5廂,淳政、通泰、迎恩、水西、育真等5坊。水西訪即今蝶山區區域內。清代沿用明制,全縣劃為11坊1所11鄉。其中水西坊及富民坊均在今蝶山區范圍之內。
民國16年(1927年),成立梧州市政府,為省轄市,以原蒼梧縣城區(今萬秀區轄境)、三角嘴(今蝶山區轄境)及西江南岸火山至高旺一帶為在政區域。21年,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22年,全縣分梧州、戎城等7個區,梧州區轄8鎮7鄉,其中河濱鎮、富民鄉、龍華鄉大塘村一帶為今蝶山區屬地。36年,撤銷區建制,梧州城內分為城東、城南、城中、城北、河濱等5鎮和鴛江鄉。
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1950年1月,在蝶山區轄境內,設立河濱鎮公所。1953年5月,撤銷河濱鎮公所,其所管轄的地段范圍劃歸第二區人民政府。1955年8月,撤銷第二區人民政府,原河濱鎮所轄的大部分地段劃為角嘴街道辦事處。1958年9月,角嘴街道辦事處改稱河西區公所。1960年4月,撤銷河西區公所,成立蝶山人民公社。1961年11月,在蝶山人民公社的基礎上成立區公所。1962年8月,實行政社合一。1968年9月,蝶山人民公社改稱梧州市向陽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2月,城區人民公社改建為市轄區,向陽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梧州市蝶山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8月,蝶山區召開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蝶山區人民政府新一屆組成人員。2013年撤銷梧州市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梧州市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不含旺甫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萬秀區人民政府駐城南街道阜民路18號。
自然環境
蝶山區位于梧州市區西北部。全區總面積312.54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境內最高峰為位于新興北面的石人頂,該山南北走向,與天嶺界蜈蚣山脈相連,是思磨頂和蜈蚣山脈的主峰,海拔253.80米。主要山峰有榜山、白鶴山、珠山、蝴蝶山,海拔高度分別為117米、87.20米、71.60米和73米。主要河流有自西向東貫穿全境的潯江及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的桂江。潯江與桂江在轄境內三角嘴對開河面匯合后稱為西江。由于桂江水汛期較清綠,潯江水汛期較混濁,兩江匯合后,常出現左邊清右邊黃的現象,故稱三角嘴對開河段為“鴛鴦江”。
蝶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處于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域,受季風環流及地形的影響,風的季節變化較為明顯,冬季盛東北風,夏季多偏東風。由于地處北回歸線地帶,具有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夏長冬短,無霜期長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21℃,降水量1485毫米。境內栽種有各種喬木、灌木及時花等植物。主要有街道綠化的榕樹、臺灣相思、黃槐、桃花心木、木菠蘿、扁桃、芒果、人面、蝴蝶果、麻楝、烏欖、大王椰等樹木;庭院綠化的寶巾、夾竹桃、白蟬等花灌木。
發展概況
蝶山區轄4個街道:角嘴街道東興街道富民街道大塘街道。區人民政府駐角嘴后路,郵編:543002,代碼:450404。區號:0774。拼音:DieshanQu。
2000年,蝶山區轄4個街道。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86594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角嘴街道,31481;東興街道,64403;富民街道,54501;大塘街道,36209。2002年9月,蝶山區轄角嘴、東興、富民、大塘4個街道辦事處,29個社區,總面積11.30平方千米,45887戶,140079人。2003年1月2日,國務院(國函[2003]1號)批準同意調整梧州市市轄區,龍湖鎮的高旺、新民、旺步、塘源4個村蝶山區管轄。蝶山區人民政府駐角嘴后路。2月,調整梧州市轄區劃,龍湖鎮的高旺、新民、旺步、塘源4個村,蝶山區總面積82.54平方千米,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居(村)民委員會共28個,總人口增至20.2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0萬人。
全市的工業、科研、金融、教育等行業大部分坐落在蝶山區。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1家,占梧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49%。1979-2001年,該區有XSI一0800系列生物顯微鏡、奧奇麗四合一系列香波等85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區內有大專院校2所、在校學生7360人;中專3所、在校學生2493人;中學8所、在校學生13002人;小學11所、在校學生10097人。梧州高中是自治區級重點中學,教學成績名列自治區前茅。
2010年度,蝶山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16.8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8.63億元,年均增長17.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4.42億元增加到34.85億元,年均增長4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1.57億元增加到12.5億元,年均增長40.5%;財政收入由1.01億元增加到2.51億元,年均增長20%。2010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5億。蝶山區以建設“三區一城”為載體,大力發展工業項目。塘源化工產業園區已有20多家化工企業入駐,其中2009年吸引7家企業入園,合同投資額5億多元,到位資金2.4億元。六堡茶生產加工產業園區2009年共完成投資4853萬元。圍繞梧鍋鍋爐制造、梧起起重等機械制造企業的機械制造產業園區,2009年完成產值5億多元。此外,梧州寶石城人工寶石交易量突破130億粒,稅收達到1500萬元。據統計,2010年,“三區”共入駐企業54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2億元,實現稅收6300萬元,成為蝶山區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
2001年末,蝶山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7元,比上年增加617元,增長11.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117元,增加513元,增長11.l%。在人均消費性支出中,食品消費2213元,占消費支出43.2%;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消費575元,占11.2%;居住消費903元,占17.6%。200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2元。
2013年,蝶山區共推進36個市級重點項目,總投資1148400萬元,當年預計完成投資總額為334200萬元,總投資在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9個,新開工項目20個,續建項目16個。
據了解,蝶山區2013投資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工業信息、社會事業、城建、農業、商貿流通、交通、旅游等方面。農業方面,計劃投資17200萬元用于建設蝶山區梧州思良大自然現代農業生態園項目;工業信息方面,實施電子科技園、華友磁選機械、輝順混凝土磚塊、中高檔包裝印刷等11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77200萬元;社會事業方面,實施蝶山區六堡茶文化產業園項目,計劃投資4.5億元;城建方面,實施西江一號、廣宇新天地、富利新苑等14個項目,計劃投資415000萬元;交通方面,實施蝶山區塘源綜合碼頭、梧州市大園橋2個項目,計劃投資27500萬元;商貿流通方面,實施潤良(臺灣)商貿、中昊物流基地、遠馳物流運輸等6個項目,計劃投資136500萬元。此外,蝶山區仙人湖生態休閑度假景區計劃實施水上樂園、賓館、人造景點、民族風情文化村等建設項目,總投資20000萬元,其中年度計劃投資2000萬元。
經濟
傳統工業產業
蝶山區工業歷史悠久。解放以后,在富民坊、蓮花山、三角嘴及榜山等地發掘出土的眾多陶瓷文物,表明蝶山區在西漢時期,便是嶺南地區陶瓷業的一個重要產地。清末,在今工廠路一帶興辦了一批工廠,如煉銻廠、染布廠、繅絲廠等。民國初,這里先后創辦了廣西桐油廠、廣西制藥廠、廣西煉油廠等現代工業。至民國20年(1931年)后,興建了兩廣硫酸廠、廣西火柴廠和梧州松脂廠等大型工廠,梧州市發展成為廣西現代工業的發源地。解放后,根據梧州市工業發展的設點布局,轄區內逐漸形成了河西工業區、富民工業區、蓮花山工業區及大塘工業區。河西工業區位于潯江北岸與桂江西岸,有梧州市舞龍工業總公司。梧州松脂廠、廣西梧州奧奇麗股份有限公司、廣西三威林產工業有限公司、廣西梧州茶廠、梧州新華電池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市蓄電池廠、梧州市針織廠、梧州市苧麻紡織印染廠等。富民工業區位于桂江西岸,有梧州市鍛壓機床廠、梧州市光學儀器廠、梧州市電控設備廠、梧州市調速電機廠等。蓮花山工業區位于桂江西岸,與富民工業區為鄰,有梧州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梧州起重機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市船用機械廠、梧州市船用鍛鑄件廠、梧州市電業局蓮花山電廠等。大塘工業區位于轄區西部,有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市皮革制品廠、梧州市龍山動植物酒總廠、梧州市電磁線廠、梧州市塑料廠、梧州市合成纖維廠、梧州市棉紡織廠、梧州市鉛筆廠、梧州市滌尼織染廠、廣西翔發棉紡織有限公司等。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坐落在蝶山轄區的市管工業企業5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家;工業總產值15.85億元,占梧州市工業總產值(不含三縣一市)的32.29%;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為23166人。1958年,區屬企業有街道居民組織興辦的一批集體所有制企業,如鐵器電器修造廠、化工廠、日用陶瓷廠、竹織廠、碎粉廠、合記牙灰廠等。至1965年,共有區屬企業廠組25個,在冊從業人員862人,產品75種,工業總產值262萬多元。1970年,上述廠組劃歸市街道工業局管理。1971年以后,街道工業逐漸恢復。改革開放以后,蝶山區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生產,1989年區屬集體企業有蝶山第二塑料制品廠、蝶山區化工廠、蝶山塑料制品廠、市天然日用化工廠、蝶山區光學元件廠、蝶山區金屬結構廠、蝶山區運輸公司、蝶山區修建隊、蝶山區供銷經理部等9個;非公有企業有蝶山汽車修配廠、蝶山船舶修造廠、蝶山金屬修配廠、佳麗時裝廠、助劑廠、建筑材料廠、市協和針織廠、永發服裝廠、蝶山區農機經營部等9個,以及螺山區街道工業管理站、蝶山區勞動服務公司、蝶山區東興經濟管理區所管轄的私營企業154個。同年,該區的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達1160萬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經濟逐漸成為推動城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1年,區屬工業企業有143個,其中規模以上4家,工業總產值為14583萬元,年末職工人數2783人。主要產品有塑料制品、墻涂料、人造寶石、紙制品、玻璃工藝品、消防栓、礦泉水、皮衣、皮草袋、飼料添加劑等等。2002年,全區工業企業125個(家),工業總產值16688萬元。
珠寶玉石產業璀璨奪目
著名文化學者肖健將人工寶石和金沙玉定位為梧州珠寶玉石文化的雙星座![2-3]梧州已經發展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世界人工寶石之都”![4]金沙玉也備受海內外專家學者和收藏界人士關注,成為梧州珠寶玉石文化產業中一顆璀璨的星座!東南亞最大的人工寶石加工基地和交易集散地——梧州寶石城,位于蝶山區所轄的西環路與步埠路交匯處。梧州金沙玉文化協會駐在蝶山區所轄的富民三路梧州富民特色街內。(詳見文化部分)
財政金融
1987年,蝶山區成立財政局,為城區一級財政管理部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蝶山區財政收入逐年遞增,1987年財政收入162.69萬元,1993年財政收入1318萬元,2001年財政收入4255萬元,2002年財政收入5707萬元。
轄區范圍內的金融保險機構有中國人民銀行梧州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梧州分局、中國銀行梧州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梧州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梧州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梧州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梧州分行、市蝶山城市信用合作社、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梧州分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梧州辦事處等。蝶山區已成為梧州市的金融中心。
商業
蝶山區是梧州市重點建設的中心城區,區位優勢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轄區內擁有星級酒店、大型購物廣場、特色街區、超市、專業批發市場等,購物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