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縣隸屬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地處西藏東北部、昌都市西部,他念他翁山麓;丁青藏語意為“大臺地”。地理坐標為東經94°39′-96°17′,北緯31°01′-32°21′。東鄰類烏齊縣,西連那曲地區巴青縣、索縣,南與洛隆縣、邊壩縣相接,北接青海省雜多縣、囊謙縣。2014年面積11562平方公里。2014年總人口84774人。轄2個鎮、11個鄉(其中5個為純牧業鄉)。2015年上半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60983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5.6%。丁青縣民族手工業比較發達,主要生產編織、制陶、地毯、氆氌、藏裝、靴、馬具、銀器等。黑昌公路橫貫全縣。已通車的鄉鎮10個,通車里程261公里。并修建了部分鄉村公路。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7年,面積11546平方公里,人口5.9萬。轄1個鎮(丁青鎮)、14個鄉(覺恩鄉、桑多鄉、沙貢鄉、協雄鄉、當堆鄉、色扎鄉、尺犢鄉、上衣鄉、巴登鄉、甘巖鄉、嘎塔鄉、木塔鄉、布塔鄉、巴達鄉),65個村委會??h政府駐甲木塘。 2000年,丁青縣轄1個鎮、12個鄉。 2006年,轄2個鎮、11個鄉(其中5個為純牧業鄉)。
區劃詳情
2014年,丁青縣轄2個鎮、11個鄉(其中5個為純牧業鄉):丁青鎮、尺牘鎮、沙貢鄉、木塔鄉、布塔鄉、巴達鄉、甘巖鄉、嘎塔鄉、色扎鄉、協雄鄉、桑多鄉、當堆鄉、覺恩鄉。共有65個行政村。政府駐丁青鎮。丁青縣地理坐標為東經94°39′-96°17′,北緯31°01′-32°21′。東鄰類烏齊縣,西連那曲地區巴青縣、索縣,南與洛隆、邊壩縣相接,北接青海省雜多縣、囊謙縣??h域東西最大距離15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46公里??偯娣e1156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和藏北草原向橫斷山脈過渡的地勢,構成了丁青獨特的河谷、平壩、崇山峻嶺的自然景觀。丁青縣屬藏東峽谷。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海拔6328米,最低海拔3500多米,相對高差2000多米。
氣候
丁青縣屬高原寒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3.4℃,資料記載最高氣溫為27℃,最低氣溫為-25℃,最大凍土層達111厘米。冬半年氣候寒冷、干燥,夏半年溫和、濕潤,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為2457.3小時,年降水量641毫米,沒有明顯無霜期。自然災害主要有干旱、雪災、霜凍、冰雹、大風、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其中干旱、雪災、冰雹每年都不有同程度的發生。[6-7]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丁青縣總面積11562平方公里。耕面積11萬畝。草原面積1500萬畝,林地面積3.58萬畝。
生物資源
丁青縣盛產青稞、麥子和各種豆類。牧區牧業發達,有牦牛、黃牛、犏牛、山羊、綿羊、馬、騾、驢等畜種。植物共有一千余種,其中許多為藥用植物,部分為稀有名貴藥材,如蟲草、知母、秦艽等。野生動植物資源主要有獐、黃羊、馬鹿、水獺、旱獺、狐貍、熊、豺、狼、猞猁、野牦牛、野驢、蟲草、知母、貝母、黨參、紅景天等,僅野生動物資源就上百種。丁青縣屬半農半牧區,是昌都地區糧食生產基地之一。農作物有青稞、小麥、豌豆等。主要飼養牦牛、犏牛、黃牛、馬、驢、騾等。
礦產資源
探明的有金、銀、鉑族元素、鐵、鈦、鉛、百云巖、象牙玉、黑綠玉、大理石、銅、鉻、鎂、煤炭等50多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膏、砂金、鉻、銻等。
水利資源
丁青縣新建和維修取水樞紐15座,水塘6座(容積36331m3),蓄水池6座(容積1096m3),引水渠道總長度為105.8km,改善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積16537.96畝,其中: 恢復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9635.79畝,新增水澆地面積6490.17畝,新增草場灌溉面積412畝。
人口民族編輯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058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丁青鎮總人口8665人、沙貢鄉總人口3191人、桑多鄉總人口3374人、覺恩鄉總人口8302人、當堆鄉總人口5514人、協雄鄉總人口6230人、色扎鄉總人口7552人、尺牘鄉總人口8226人、嘎塔鄉總人口3070人 、巴達鄉總人口1881人、甘巖鄉總人口1619人、木塔鄉總人口1034人、布塔鄉總人口1928人。 2014年,丁青縣戶籍總人口達84774人,其中農業人口62166人,牧業人口18770人,非農業人口3838人。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14年,全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2.7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29億元。完成縣級財政收入5449萬元,其中稅收2876萬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25萬元。 2015年上半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60983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5.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完成3150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5%;完成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84萬元,占全年收入34.25%,比2014年同期增長360.04%,其中稅收630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加178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39.3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845.83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18140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25%;銀行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85600萬元和83100萬元,分別比2014年同期增長110.93%和101.76%。
第一產業
201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5.01億元,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031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849公頃。2014年全縣糧食總產量24850噸,油菜籽產量1464噸,肉食總產量7562噸,年末牲畜存欄24.4萬頭(只、匹),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848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375元。 2015年組織協麥村6戶群眾成立協麥村蔬菜種植合作社,種植20座高效溫室大棚,預計年收入可達25萬元;油菜種植面積9100畝,預計可產油菜籽270萬斤,產菜油455噸;在丁青鎮建公共飼草料基地1000畝,預計畝產鮮草600—800斤;在協麥村引進菌草種植874畝,預計產草6500余噸。 2015年,丁青縣訂購春耕化肥1640噸,其中尿素875噸、二銨375噸、復合肥370噸,氯化鉀20噸。訂購新品種17.5萬斤,其中藏青2000號14.5萬斤、喜拉22號3萬斤、油菜籽9噸,山冬7號5000斤;完成春播面積11.78萬畝;上半年,牲畜存欄16.39萬頭(只、匹),其中2015年上半年新生仔畜成活約15.98萬頭(只、匹)。春季牲畜注苗100%。
第二產業
201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2.45億元; 2015年完成采煤8000噸的基礎上,力爭年內采煤10萬噸;加大象牙玉的保護與開發力度;加大對河道采砂的治理力度,對全縣9家地材開采市場進行整頓治理。
第三產業
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5.29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25萬元。 2015年,丁青縣上半年旅游營業收入2185199元,接待游客26642人次,比2014年同期增長21.5%。 2015年1至7月,丁青縣電信業完成營業收入581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0%;移動通訊完成營業收入1924.5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85%;郵政完成營業收入80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2%。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14年,丁青縣有各類學校11所,2015年計劃完成投資601萬元。丁青縣幼兒園,新建園舍2617平方米及附屬配套設施,計劃年內開工。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丁青縣有各類醫療機構18所,醫療衛生完成投資240萬元,2015年計劃投資155萬元。丁青鎮、巴達鄉、甘巖鄉、協雄鄉4鄉(鎮)衛生院。
社會保障
2014年,丁青縣共落實城鎮低保戶99戶,193人,資金67.09萬元,農村低保戶1552戶,8993人,資金1004.42萬元。 丁青縣2015年上半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75人,簽訂勞動合同295人,開發崗位115人,職業指導170人,職業介紹120人,介紹成功人5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下。
交通編輯丁青縣有317國道貫穿縣域東西,連接那曲縣和昌都縣。丁青縣通車里程已達431.5公里,其中鄉村公路217余公里。截至2004年底,丁青縣農牧民群眾擁有汽車159輛、摩托車789輛、拖拉機406臺。運輸業從業人員138人,汽車運輸業收入236.95萬元。
歷史文化編輯民俗文化丁青縣是熱巴舞的故鄉,縣境內有三個熱巴舞流派,分為俄托熱巴、朵若熱巴、絳納熱巴,曾于2002年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熱巴藝術之鄉”美譽。 一妻多夫制歷史上的東女國,位于藏東地區。據《新唐書》對東女國習俗的記載:“俗輕男子,女貴者咸有侍男?!笨梢娫谥嘏p男的東女國,女人通常是擁有多個男人的。那么,這樣的習俗跟現今丁青縣的一妻多夫制存在什么必然關系。在丁青縣當地人的觀念里,一夫一妻制是一種很平常的婚姻關系,它的致命缺點就是不能使家庭興旺;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更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妻子越多,生孩子也越多,容易使家庭變得貧窮。相反,一妻多夫則是最理想的婚姻形式,最受人們擁戴。這主要是因為幾兄弟共娶一個妻子,家里人多,不用分家,勞動力強,家庭財產不會分散,家境越來越興旺。也就是說,保護家庭為單位的財富和生產力,成為當地人認同一妻多夫婚姻形式的根本原因。而且,在這種家庭里,沒有明顯的女尊男卑或男尊女卑現象。丈夫們出門打工掙錢,妻子和留守丈夫挑起家里的大梁,并微妙地協調各個家庭成員的關系。于是,似乎也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在歷史的某個時期,這種普遍存在的家庭生活形態經過多次道聽途說之后,演變成了女人當家作主的女兒國社會生活藍本。然而,這樣的家庭關系和婚姻形態維系到現代社會,隨著資訊的發達導致家庭成員觀念的改變,以及家庭經濟狀況的迅速改善,變得越來越不靠譜。
風景名勝編輯丁青縣有藏東第一高峰、藏區最著名的苯教圣山—布加雪山;有布托湖;有懸空而建的西藏最大的苯教寺廟——孜珠寺,為A級旅游景點,有石鐘乳巖洞人文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等名勝。丁青縣被昌都市列入“茶馬古道”旅游精品線路之一。 在317國道線兩側、分布有大小數十三大處地下熱泉、水溫在38~50℃之間,泉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對關節炎、肩周炎、各種皮膚病等病癥有一定的治療功效。 布加雪山布加雪山,位于丁青縣西部,距縣城全長180公里,海拔6328米,是藏東第一高峰,從縣城出發至巴達鄉是123公里屬于317國道、巴達至布加雪山24公 里屬于騾馬群道、道險路滑、冬夏兩季都難入內、布加雪山是藏區最著名的苯教圣地、藏東最高山峰、有著奇特的地形特征、從不同方位望去、有著不同的形狀、素 有“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美稱。
布托湖布托湖位于丁青縣城北約25公里處,是對瀾滄江支流色曲河上游“布托措青”和“布托措窮”兩個高山湖泊的通稱?!安纪写肭唷焙汀安纪写敫F”海拔分別為4660米和4590米,兩湖之間相距約5公里。布托措青湖面積約9平方公里,布托措窮湖位于措青湖的東面,面積約6平方公里。有黑頂鶴、黃鴨等珍惜物種樂園之稱
孜珠寺孜珠寺位于西藏東部昌都地區丁青縣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本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倡導,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薩東大師創建并傳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
名優特產編輯丁青縣主要特產有蟲草、麝香、鹿茸、大黃、知母及各類畜產品和獸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