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區,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區,也是全省黨、政、軍機關所在地。轄區面積56.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3萬,流動人口3.3萬,下轄揚子洲鎮、公園街道、滕王閣街道、百花洲街道、八一橋街道、墩子塘街道、豫章街道、大院街道、董家窯街道、彭家橋街道9個街道辦事處和賢士湖管理處、揚農管理處,110個社區,17個家委會,21個行政村。地理環境
編輯
東湖區地處南昌市東北部,東經115°1′-35′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PalmCity & 道道通東湖區,北緯28°40′-44′之間,區劃調整后的東湖行政區域呈不規則扇面,東以北京西路與洪都大道的交會點、洪都北大道、青山湖西岸線、青山北路、青山湖閘與富大有堤交會點為界;南以北京西路、八一廣場南端、八一大道、中山路、中山橋、中山西路為界;西、北均以贛江南航道中心線為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27.2米,最低16.4米。氣候為盆地氣候。[人口
編輯
2013年,東湖區總戶數135088戶,總人口458192人,其中:男性229787人;女性228405。非農業人口450402人,農業人口7790人。出生人口4133人,出生率為7.72‰,自增率為3.94‰,計劃生育率為91.51%,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3.7,綜合節育率為92.33%,晚婚率88.7%。[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1997年,東湖區轄14個街道。分別是:董家窯街道、彭家橋街道、公園街道、子固路街道、豫章街道、百花洲街道、楊家廠街道、勝利路街道、大院街道、墩子塘街道、滕王閣街道、八一橋街道、青山路街道、沙井街道。區政府駐疊山路26號。
2002年9月13日,撤銷子固路、楊家廠、勝利路街道辦事處。2002年底,東湖區轄11個街道,127個居委會,1個行政村。區政府駐疊山路。
2004年9月7日,國務院批準調整南昌市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將西湖區朝陽洲街道的西船居委會,青山湖區塘山鎮的永和、公園、賢湖、永溪、長巷、七里6個村劃歸東湖區管轄。將東湖區彭家橋街道的187、高新、南大北院、青山湖、謝家村、星光、上坊路、江大南路、南大南院、南昌水專、北京東路11個居委會,青山路街道的潘坊、電化、塘山北、塘山南、紡園一、紡園二、紡園三7個居委會劃歸青山湖區管轄。調整后,東湖區轄董家窯、大院、公園、百花洲、墩子塘、豫章、八一橋、滕王閣、沙井、青山路、彭家橋11個街道,區政府駐疊山路。
2004年底,全區轄10街道:董家窯、大院、公園、百花洲、墩子塘、豫章、八一橋、滕王閣、沙井、彭家橋等。共有79個社區、27個家委會、6個行政村(不包括沙井街道)。
區劃詳情
東湖區下轄公園街道、滕王閣街道、百花洲街道、八一橋街道、墩子塘街道、豫章街道、大院街道、董家窯街道、彭家橋街道等 9 個街道和賢士湖管理處,共 79 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7 個家委會, 6 個村委會。[經濟
編輯
2008年-2011年,美特斯邦威、沃爾瑪、曼圖林業、五礦國際、匯益通等90家企業的地區總部先后落戶東湖區。如今,東湖區商業樓宇總面積已突破60萬平方米,入住樓宇企業超過1200家。金融保險、軟件研發、貨運物流、中介等現代服務業企業已成為東湖區現代服務業的經濟平臺,構筑起東湖區域經濟的支柱。
東湖區已基本形成了中央商務圈、文化旅游觀光圈、娛樂休閑圈、現代服務休閑娛樂圈和時尚購物帶、金融服務帶、商務休閑風光帶、景觀商業帶等“四圈四帶”的產業布局,實現了商業街到商業區的轉變。2010年,全區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由前幾年的83.9%提高到96%以上,經濟發展質量位居全省前列。
2011年,東湖區引進了外資企業6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家,5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0個;引進內資企業449家,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2個。同時,還成功引進了全省首家外資銀行—英國渣打銀行,結束了我省無外資銀行的歷史。
2013年,東湖區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404.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6%。其中: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44億元,同比增長13.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9.68億元,同比增長9.4%。三次產業比重為:0.00:6.05:93.95。人均生產總值87904元,增長10.29%。
2013年,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46.43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17%。從預算收入執行情況看,完成營業稅3.96億元,增長32.7%;企業所得稅1.53億元,增長16.4%。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4.09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教育類支出2.5億元,增長1.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84億元,同比增長48.5%;醫療衛生支出1.07億元,增長15.6%。
2012年,東湖區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6億元,同比下降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83億元,同比增長0.1%。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利稅總額0.7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9億元。
2013年,東湖區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22億元,同比增長10.46%。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23.07億元,同比增長12.36%;零售業零售額205.68億元,同比增長9.62%;住宿業零售額3.62億元,同比增長9.92%;餐飲業零售額33.84億元,同比增長14.58%。按數據結構分: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134.49億元,增長11.7%;限額以下企業實現零售額131.73億元,同比增長9.14%。
交通
編輯
南昌市東湖區是江西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105、316、320等十幾條國道在此交匯,多條出城快速通道使得南昌市的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絡直貫湘、鄂、皖、浙、閩、粵等鄰省而與全國聯網。水路可通贛江、撫河、錦江和鄱陽湖沿岸城鎮及長江各重要口岸(武漢,重慶,上海,南京)。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是中國重要的樞紐干線機場、國際客運及貨運的航空樞紐。2011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34.8萬人次。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事業
2013年,東湖區登記注冊幼兒園48所,幼兒數11622人,專任教師830名。小學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其中小學招生3818人,在校小學生21748人,畢業生3686人,專任教師1122名;初中招生1235人,在校中學生3540人,畢業生1282人,專任教師262名。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55人,專任教師21人。
城市建設
2013年,東湖區全年共清掏窨井7452座(次),維修窨井910座,更換井構件805套(件),新建窨井715座,維修各類路面138813平方米,維修補栽路沿石3606米,機械疏通下水道29882米,清運余土淤泥8345立方米。轄區小街巷安裝路燈4998套。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末,東湖區共有各類醫療機構208家,其中一級醫院10家,區屬一級醫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4家,門診部79家,個體診所56家,村衛生所5家,其他醫療機構34家。擁有執業醫師1172人,注冊護士793人,萬人擁有醫護人員42.35人。擁有病床330張,萬人擁有病床7.11張。年內未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疾病流行,傳染病發病率為168.14/十萬,計劃免疫單苗接種率和兒童“五苗”接種率均達95%以上。
旅游景區
編輯
百花洲
百花洲位于東湖湖心 , 自古有名,在“豫章十景”中,這里有“東湖夜月”、“蘇圃春蔬”兩景。百花洲由北、南、東三個小洲組成。 清乾隆十一年(1746 年)布政使彭家屏書立“百花洲”三字巨碑后斷損。1983年11月重新勒石,并建石質碑亭一座。
杏花樓
杏花樓(即“水觀音亭”)位于市區南湖之中。始建于唐
代,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曾為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改稱“觀音亭”。亭高二層,傍湖挺立,四面環水,有一橋與湖岸相通?,F辟為“南昌畫院”。
八一公園
八一公園位于市區中心,面積26.27公頃,其中陸地面積6.4公頃,水面面積19.8公頃。八一起義時,是戰場之一。八一公園建于1932年,原名湖濱公園,1946年改為正中(介石)公園,1949年正式命名為現名。公園由東湖、百花洲及東湖東岸陸地組成。早在唐初,東湖、百花洲就是著名的風景游覽地。園內有“水木清華館”、“蘇圃”、“九曲橋”、“柳堤”等著名景點和建筑。“豫章十景”中的“東湖月夜”和“蘇圃春蔬”就在園中。
滕王閣
滕王閣因初唐文學家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滿天下。與岳陽樓、黃鶴樓一道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共有九層,臺高12米,凈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連接的兩個輔亭,建筑面積 1.5平方米,北城臨江,面對西山。主體建筑為宋式仿木結構,碧城丹柱,雕梁飛檐,斗拱綺戶,宮燈高懸。今閣為1983年開始第29次重建,于1989年重陽節正式開放。
青山湖風景區
位于南昌城區東北,北依贛江。古時因湖四周山丘環抱,山色青青而得名。湖面南北長近5公里,東西寬1.5公里,水域面積300公頃,陸地面積近65公頃,承擔著南昌城區52平方公里雨水污水調蓄,是公共休閑的大型城市公園。
相思林公園
相思林公園是青山湖風景區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青山湖的西岸,呈“飛”字狀。湖濱地塊長約540米,最寬處約 80 米,最窄處約 15 米。隔湖濱路還有一處矩形地塊,長約50米,寬約38米,兩塊地合稱相思林公園,總面積2.4公頃。相思林公園分為四個主題,從左到右依次分別為“人生有約”、“心心相印”、“天地之合”、“比翼齊飛”,表示對情侶們的美好祝愿和深切祝福。燈光雕塑“城市之韻”是相思林公園標志性的燈光小品。
湖濱公園
湖濱公園是處于南京東湖和青山湖之間的一個長380米,寬58米的湖濱之地,建設面積3.5公頃,是青山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佑民寺
佑民寺是享譽東南亞的古剎。位于民德路中段,東湖之畔,建于南朝梁代天監年間( 502 年至 519 年)。該寺幾經興敗,數易其名, 1929 年改名“佑民寺”至今。寺內后殿原有巨型銅佛,高5.3米,重達3.6萬斤。過去曾有民謠“南昌窮是窮,還是三萬六千斤銅”,即指此。
南昌市民俗博物館
南昌市民俗博物館位于子固路 95 號。為唯一的一座省會民俗博物館機構。博物館展覽主要有四個部分:南昌婚俗、兒童服飾、吉祥圖案、中國歲月風俗畫。展示了南昌風土人情、傳統風俗、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