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區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一個市轄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部偏東,地理坐標東經109°08′04″—110°23′11″,北緯39°10′07″—39°58′51″。東勝區是鄂爾多斯市經濟、科技、文化、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
東勝區面積2512.3平方公里,人口26萬(2012年)。東勝區下轄3個鎮,12個街道。2013年,東勝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80.28億元。
東勝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部偏東。地理坐標東經109°08′04〃—110°23′11〃,北緯39°10′07〃—39°58′51〃。自東勝起,東106公里至準格爾旗沙圪堵;西南39公里至伊金霍洛旗阿勒騰席熱;西139公里至杭錦旗錫尼;北83公里至達拉特旗樹林召,105公里至包頭;東北257公里至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東勝區總面積2512.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東勝區地處鄂爾多斯高原,地勢西高東低。以泊江海子鎮城梁村至海子灣村一線為界,東部為丘陵溝簽區,西部為波狀高原區。東部地區海拔1269—1584米,從泊江海子鎮城梁村至最東銅川鎮潮腦梁村,中間隆起一條東一西走向的脊線,稱東勝梁,為鄂爾多斯高原東部的南北分水嶺。該地區溝整縱橫,水土流失嚴重。西部地區海拔1367—1615米,地勢較為平緩,西、北、東三面略高,中南部較低,近似盆地。該地區是毛烏素沙地的延伸地帶,風蝕沙化嚴重。在全區總面積中,丘陵溝整占42.97%,坡梁臺地占24.8%,沙地占15.64%,灘地占11.78%,水系占4.81%。東勝城區地勢平緩,平均海拔1460米,東北略高于西南,外圍為丘陵所環繞。
氣候
東勝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東部地區年平均氣溫5.5攝氏度,西部地區年平均氣溫5.2攝氏度,年日照3100—3200小時。無霜期較短,東部一般為135天,西部一般為116天。降水保證率低,年度變化大,東部地區平均年降水量400.2毫米,西部地區平均年降水量325.8毫米。降水多集中于7~8月,有時降雨強度大,東部地區易造成山洪,西部地區易造成內澇,其它月份降水很少,干旱嚴重,年蒸發量2200毫米以上。夏、秋常有冰雹災害,冬、春常有大風災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東勝區礦產均為沉積礦產。儲量最多的礦產是煤,其次有油頁巖、天然氣、黃鐵礦、泥炭、軟質耐火粘土、石英砂、石灰石等礦產資源。截至2012年,東勝區境內已探明的礦種30多種,共有礦床、礦點24處。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東勝區戶籍人口263046人。其中,漢族235863人,蒙古族24181人,滿族1985人,回族637人,其它少數民族380人。
民族
東勝區境內居住有蒙古族、漢族、滿族、回族、達斡爾族、朝鮮族、藏族、鄂溫克族、彝族、壯族、白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09-2013年生產總值及增長情況
2013年,東勝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80.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2012年相比比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8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0.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1.29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4.5%,工業實現增加值263.16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4.7%,建筑業實現增加值58.13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3.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57.51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5.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2:36.5:63.3。
第一產業
2013年,東勝區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14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2022公頃,油料播種面積為8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11687噸,其中:玉米產量為4810噸,油料、蔬菜產量分別為6噸和640噸。
2013年,東勝牲畜存欄頭數為80005頭(只),牲畜出欄頭數達47246頭(只),出欄率59.1%。全年肉類總產量1949噸,奶類總產量324噸(農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數見附表二)。年末農牧業機械總動力為11.1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13年,東勝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468.78億元,其中:重工業實現產值441.0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4.1%;輕工業實現產值27.7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9%。
2013年,東勝區原煤產量達到8816萬噸,同2012年相比下降10.1%;發電量達到431029萬千瓦時,同2012年相比增長1.2%;供電量為1541119萬千瓦時,同2012年相比增長37.5%;絨衫產量為181萬件,同2012年相比增長50.0%;自來水生產量3033萬立方米,同2012年相比增長3.9%。
2013年,東勝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4.33億元,同2012年相比下降15.3%;利潤總額達到124.9億元,同2012年相比下降38.9%;產品銷售率為99.7%。
2013年,東勝區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施工企業166個,全年完成產值366.5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5.5%;完成房屋施工面積507.46萬平方米,同2012年相比下降34.3%,房屋竣工面積170.05萬平方米,同2012年相比下降47.9%。
第三產業
2013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0.11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7.9%。2013年,東勝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91億元,同2012年相比下降14.5%。全年房屋施工面積達1917.84萬平方米,同2012年相比下降18.3%;商品房銷售面積達95.41萬平方米,同2012年相比增長0.01%;商品房銷售額46.41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0.2%。
2013年,東勝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0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7.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257.44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7.4%;住宿餐飲業完成12.56億元,同2012年相比下降4%。2013年,汽車類、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分別下降6.8%和93%,金銀珠寶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和化妝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2%、12%、12%和89%。
2013年末,東勝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87.71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55.44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2.6%;201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468.03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4.6%。
社會事業 編輯
科技事業
截至2014年,東勝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自治區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專利代理服務機構1個、科普示范學校3所、科普示范基地1個、科普示范社區國家級2個、自治區級2個,市級3個、自治區級防震減災示范學校3所、市級科普教育基地1個。2012-2013年,自治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3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2個,“草原英才”培養人選2人,“草原英才”引進人選7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東勝區境內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67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職業高中1所,初中10所,小學28所,蒙古族學校1所,公辦幼兒園25所,綜合實踐活動基地1所。民辦學校、幼兒園共65所,其中民辦職業學校1所,國際學校1所,注冊民辦幼兒園38所,未注冊民辦幼兒園25所。東勝區在校(園)學生和幼兒共計70098人。東勝區屬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公辦學校有42所,教學班1091個。
文體事業
截至2014年,東勝區有各類專題博物館5家:鄂爾多斯青銅文化博物館,秦直道博物館、鄂爾多斯羊絨展覽館、泊江海子廣稷農耕博物館、東聯書畫博物館,草原書屋25個,文化站11個,200平方米以上村文化室3個,500平方米以上社區文化中心21個,其中有6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000平方米以上。該區共有文化市場經營場所636家,從業人員9000余人。各類社區業余文藝隊74支,近1700人。
截至2014年,東勝區境內共有各類體育場地共500多處,體育活動站點36個,人均場地面積1.32平方米。社會體育指導員1231人,體育經營場所129家,體育運動學校2所,體育群團組織20個。[6-7]
衛生事業
截至2014年,東勝區境內共有市直醫療單位5家、民營醫院17家、區直醫療衛生機構2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3個、村衛生室30個、個體診所350家。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2879張、醫療技術人員3088人,其中區屬醫療機構床位400張、職工802人。
宗教
截至2010年,東勝區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四種宗教,信仰宗教公民2萬多人,共有基督教堂、清真寺2處宗教活動場所,西蓮凈院佛教活動處所、天主教彌撒點2處宗教活動處所。
交通 編輯
截至2010年,東勝區境內公路總里程1208公里,其中國道237公里、省道27公里、縣道207公里、鄉鎮公路289公里、村道448公里。已建成一級公路68公里、二級公路195公里、三級公路238公里、村村通公路448公里。境內有過境高速公路2條,分別為G18榮烏高速(30公里)、G65包茂高速(45公里);國道、省道3條,分別為G109北京至拉薩(109公里)、G210包頭至茂名(53公里)、S214東勝至神木(27公里)。東勝區境內總里程83.857公里,總投資16.7億元。
歷史文化
文化遺產
敦花:一種流傳在東勝地區民間的類似于刺繡的一種手工
技藝。過去,人們在大小不一的布上敦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當做日用品,比如蒙在被子、箱子、桌子等上,或者掛在室內的門窗上當做門簾或窗簾用,作品反映的題材既有人物、風景,又有花鳥靜物,借用各種圖案,采取象征隱喻等手法附以其特殊的吉祥含義。
燈游會:東勝民間社火燈游會是東勝區人民逢年過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是人們祈求平安、幸福的場所,是東勝區人們進步、文明、和諧、富裕的縮影,是東勝區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秦直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抵御北方強大的匈奴族的侵擾,于始皇三十五年(212年)令大將蒙恬征調民夫三十萬,歷時兩年半修筑的一條直道。南起秦都云陽(今陜西淳化縣北),途徑十四個縣(區)全長一千四百多里,平均寬度約30米,由于這樣的道路寬闊平坦,能適應大隊人馬快速馳援,故稱“馳道”,又因其南北遙遙相對、直線相通,也稱“直道”;秦始皇修建了由都城通往六國的馳道多條,但直道僅此一條,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
名優特產
豆面是東勝地
紅腌菜
區漢族飲食中的一種食品。豆面的吃法只有一種,就是將煮熟的面條加入調湯即可,調湯方言叫做“臊子”,臊子最好用豬肉丁、土豆或豆腐丁熬制,放入紅蔥末。
紅腌菜很咸,干吃、泡著吃均可,吃起來特別有嚼頭。 紅腌菜較輕,大約0.5公斤重的紅腌菜,其容積就有四五個蘋果那么大。秋收以后,把圓白菜、蘿卜、蔓菁、芋頭切成細絲腌起來。翌春,把它撈出來晾到快干的時候,再用原湯(酸鹽湯)將其煮熟,攥成團,曬干,便成了褐紅色的紅腌菜。
地方風俗
佳米高拉廟會是由東勝區罕臺鎮灶火壕村民間自發組織舉行的一種民間信仰廟會風俗,佳米高拉廟始建于清朝中葉,是一座喇嘛廟,經過1975年、1990年、2005年三次對廟宇的擴建,已發展到擁有正堂一座、觀音廟一座、玉皇大帝廟一座、小廟宇五個及一處燈游會活動場地的規模較大的祭祀活動場所。
風景名勝
九城宮旅游景區
九城宮位于鄂爾多斯東勝區罕臺鎮,距離東勝市區5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九城宮旅游景區由生態餐飲區、水上歡樂世界、動感酷玩游樂園、動物博覽園、高檔休閑體驗區、九城宮大戲院、戶外拓展真人CS基地、會議度假院落、頂級別墅會所、歷史文化體驗區、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冰雪(滑草)大世界、卡丁車賽場等主題區域組成。
東聯秦道城
東聯秦道城位于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罕臺鎮,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東聯秦道城規劃建設了“體驗大秦直道、秦王城、九原郡、秦漢邊塞文化區、匈奴故地文化區、九原郡廣場演藝區”等項目。
鄂爾多斯動物園
鄂爾多斯動物園東臨鄂爾多斯環球嘉年華(游樂園),南接鄂爾多斯植物園。園區總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按照“兩大區域、三個部分、四種展區”進行規劃布局。具體分為核心展示區、周邊生態綠化區兩大區域。核心展示區占地面積27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