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區隸屬于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處沱江中游東岸,是內江市重點建設的新城區。東靠重慶市榮昌區,南連隆昌縣,西隔沱江接市中區,西北與資中縣接壤,北抵資陽市安岳縣。成渝鐵路、成渝公路(G321)、成渝高速公路(G85)過境,距成都直線150公里,距重慶直線148公里。截至2014年,幅員面積1181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14個鎮、11個鄉,總人口89.47萬人。2014年,東興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174438萬元。東興區曾因盛產甘蔗,制糖業發達,被譽為“甜城”; 又因涌現出“書法一絕”公孫長子、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善子、“新聞巨子”范長江等人,擁有“書畫之鄉”的稱譽。
東興區老街東漢順帝永建年間(公元126-144年),析資中縣以南地區置漢安縣,隸屬益州犍為郡。公元567年,即北周武帝天和二年,改置中江縣,屬資州。公元581年,即隋文帝開皇元年,改名內江縣。元初廢縣,劃入簡州。元末復置內江縣,至清末變。民國初,先后隸屬資州、下川南道、永寧道。1922年,直隸于省。解放初,屬川南行政區資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1年7月,內江縣析出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及東興鎮置內江市(今市中區),縣人民政府駐市中區。1989年7月7日,撤銷內江縣,成立內江市東興區,區人民政府遷駐東興鎮。 1995年9月19日,與市中區以沱江河為界進行區劃調整。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東興區行政區劃圖1989年11月,撤縣建區。劃出原屬內江縣的史家鎮、四合鄉;劃進原屬市中區的東興鄉、東興街道辦事處和城西街道辦事處桐梓壩片區。轄8個辦事處(區公所)6個鎮54個鄉,區政府駐地由市中區遷駐東興區東興鎮。 1992年8月,東興區撤處并鄉建鎮。撤7個農村辦事處、52個鄉、擴并6個鎮的建制,保留2個鄉,調整設置為11個鄉、16個鎮、1街道辦事處,即:撤銷凌家、勝利、田家、郭北、高梁、白合、順河7個農村辦事處。沱江鄉(沱江鄉、伏龍鄉)、富溪鄉(富溪鄉、愛國鄉、史東鄉所轄的太平、順江、鳳凰、高山、羅井、建華6個村)、同福鄉(同福鄉、田西鄉所轄的響灘、桂花、肖灣3個村)、永東鄉(永東鄉、永西鄉、太華鄉)、椑南鄉(椑南鄉、椑北鄉)、永福鄉(永福鄉、永久鄉)、新店鄉(新店鄉、新廟鄉)、雙橋鄉(雙橋鄉、鳳天鄉)、平坦鄉(平坦鄉、馬鞍石鄉所轄的聚源、清涼、寨花、梨子、白家5個村、華山鄉所轄的雙龍、成新、十里3個村)、凌家鎮(凌家鎮、方碑鄉)、朝陽鎮(朝陽山鄉、永遠鄉)、永安鎮(永安鄉、民建鄉、萬家鄉、水晶鄉)、全安鎮(全安鄉、龔家鄉)、靖民鎮(靖民鄉、鳳鳴鄉)、勝利鎮(東興鄉、勝利鄉、史東鄉所轄的桑園、前進、花萼、雙凼、望山5個村)、田家鎮(田家鎮、田東鄉、柳橋鄉、田西鄉所轄的翻身、天堂、嚴井、都堂、正子、火花、獅子、正覺8個村)、高橋鎮(松柏鄉、三溪鄉)、雙才鎮(雙才鄉、三烈鄉、賈家鄉)、郭北鎮(郭北鎮、郭南鄉)、小河口鎮(椑東鄉、中山鄉、聯盟鄉)、高梁鎮(高梁鎮、大治鄉、安仁鄉)、白合鎮(白合鎮、華山鄉所轄的華山、龍沖、涂大山、幸福、永康、金觀、雙壩、余家灣8個村)、楊家鎮(楊家鄉、石盤寨鄉)、石子鎮(石子鄉、互助鄉)、順河鎮(順河鎮、高山鄉、馬鞍石鄉所轄的觀音、馬鞍、冷家、拱橋、蔣家、雙樹、南洋7個村);保留太安鄉、蘇家鄉和東興街道辦事處。
1995年9月,經省政府批準,對內江市東興區和市中區本著以沱江河為界,實行隔江而治的行政區劃調整。劃進沱江河以東原市中區管轄的國光鄉、椑木鎮及所屬的14個村。劃出沱江河以西原東興區管轄的凌家鎮、朝陽鎮、永安鎮(不含沱江河以東的原水晶鄉所轄的5個村)、全安鎮、靖民鎮、沱江鄉5鎮1鄉所屬的126個村。區劃調整后東興區轄12鎮11鄉1街道辦事處431個村。同年10月,經省、市政府批準,區內從高梁鎮析出原大治鄉所轄大佛、鐵山、黑獅、川主、永興、土主、黃荊、團結、板橋9個村新置大治鄉,鄉政府駐地大佛場;從田家鎮析出原柳橋鄉所轄楊柳、白果、斑竹、龍橋、五廟、龜山6個村、田東鄉所轄大夫、牛廠、回南、長橋、楠木、太平寺、林坡7個村、白合鎮所轄雙壩、余家灣、涂大山3個村計16個村新置柳橋鄉,鄉政府駐地楊柳橋;從雙才鎮析出原三烈鄉所轄羅皇、黃家坡、洪興、石門、萬里、對坡、三元橋、石花、長河、瓦子坳10個村、富溪鄉所轄芋河、?;?個村計12個村新置三烈鄉,鄉政府駐地官家坳;從小河口鎮析出原中山鄉所轄黃棚、楊橋、中棚、中山、海螺、東風、陳灣7個村、永安鎮原水晶鄉所轄水心壩、南棚、金銀、葉家坳、長豐5個村計12個村新置中山鄉,鄉政府駐地黃棚坳;從勝利鎮析出原東興鄉所犗13個村中的民江、北渡、枇杷、新壩、五星、雙龍、太平7個村新置西林街道辦事處;平橋、龍觀、紅廟、新建、新民、新華6個村并入東興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帶農村新體制。再次區劃調整后,東興區轄東興街道辦事處、西林街道辦事處、國光鄉、田家鎮、郭北鎮、高梁鎮、白合鎮、順河鎮、勝利鎮、高橋鎮、雙才鎮、小河口鎮、楊家鎮、石子鎮、椑木鎮、太安鄉、蘇家鄉、同福鄉、富溪鄉、永福鄉、大治鄉、新店鄉、雙橋鄉、三烈鄉、永東鄉、椑南鄉、中山鄉、柳橋鄉、平坦鄉,計12個鎮、15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 1997年6月,經省、市政府批準,撤銷國光鄉,設立新江街道辦事處,行政管轄、辦事處駐地無變。2003年撤銷民江、北渡、枇杷3個村民委員會。至2013年底,東興區轄12個鎮、14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428個村民委員會、4009個村民小組、5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68個居民小組。2014年12月31日,撤銷勝利鎮,設立勝利街道;撤銷椑南鄉、永東鄉、平坦鄉,設立椑南鎮、永興鎮、平坦鎮。 2015年5月25日,四川省政府正式簽發《關于同意內江市東興區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川府民政〔2015〕14號),同意:東興區撤銷中山鄉,設立中山鎮,轄原中山鄉所屬行政區域;撤銷柳橋鄉,設立柳橋鎮,轄原柳橋鄉所屬行政區域;撤銷雙橋鄉,設立雙橋鎮,轄原雙橋鄉所屬行政區域;撤銷富溪鄉,設立富溪鎮,轄原富溪鄉所屬行政區域。
區劃詳情
2015年,東興區轄4個街道、18個鎮、7個鄉。分別為:東興街道、西林街道、新江街道、勝利街道等4個街道;田家鎮、郭北鎮、高梁鎮、白合鎮、順河鎮、高橋鎮、雙才鎮、小河口鎮、楊家鎮、椑木鎮、石子鎮、椑南鎮、永興鎮、平坦鎮、中山鎮、柳橋鎮、雙橋鎮、富溪鎮等18個鎮。太安鄉、蘇家鄉、同福鄉、永福鄉、新店鄉、大治鄉、三烈鄉等7個鄉。 政府駐東興街道。行政區劃一覽表
東興區
東興區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居沱江中游東岸,地跨東經104°59′~105°24′,北緯29°27′~29°50′。成渝鐵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中段,東靠重慶市榮昌區,南接隆昌縣,西隔沱江河接市中區,西北接資中縣,北抵資陽市安岳縣。幅員面積1181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東興區地質結構為中生帶侏羅系——套紅色湖泊砂層互層和沉積碎屑系第四系河流松散堆積層。東興區屬四川盆地丘陵地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貌以中丘中谷、淺丘寬谷為主,平均海拔405.4米,其中:淡水域5.10%、平原0.06%,丘陵83.00%、山地11.84%。
氣候特征
東興區屬中亞熱濕潤氣候,降水集中,雨量偏少,境內四季分明,春早、夏長、秋短、冬暖;無霜期短,有雪日少;夏少酷暑,冬無嚴寒;春溫較高,秋雨連綿;日夜溫差不大,冬夏寒暑變幅平穩。一般年最高溫度37.2℃,最低溫度0.6℃,年平均氣溫17.2℃,年均相對濕度80%,年均降水量927毫米。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東興區屬貧礦區,境內礦產品種少、儲量不多。主要有天然氣、鹽礦、鐵礦、沙金、沙石、頁巖。天然氣已開發利用,鹽礦已停開采,沙金儲量減少,鐵礦亦少,河沙和頁巖較多。
森林資源
東興區城建 (2張)
東興區林業用地總面積17201.9公頃,占幅員面積的14.57%,其中有林地11397.4公頃,疏林地144.5公頃,灌木林地28.0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00.1公頃,苗圃地3.1公頃,無林地3428.8公頃,四旁樹占地面積10558.8公頃,森林覆蓋率18.62%?,F有活立木總蓄積645652立方米,四旁樹蓄積345747立方米。
植物資源
東興區主要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油菜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有甘蔗、梨、柑、桔、枇杷、桑樹、桃等。植被種類中喬木樹種主要有柏木、馬尾松、水杉、銀杏等。
水資源
東興區境屬長江流域沱江水系,受納境內6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余條,其中清流河、小青龍河為長江二級支流,注入沱江,經流量隨季節變化,具有丘陵河流的特征。
沱江上的橋 (5張)
沱江:在東興區境內干流長69.5公里,常年流量400.5立方米/秒,洪期流量5640立方米/秒,最佳流量268立方米/秒。清流河:全長121.74公里,境內94公里,流域面積523公里,受納17條溪河,年總流量47330.3立方米,年均流量19.64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92米,平均比降1.57%,河面寬80~100米,河水漲落10~16米,常年可通航3~6噸木船或駁船,沿河可建水電站,亦可開發為旅游觀光點。小青龍河:年總流量12156.3萬立方米,年均流量19.64立方米/秒,河流平緩而彎曲,河床寬窄不一,最寬處可達30米,最窄處僅2~3米,天然落差92米,平均比降0.29%,獅子山至陡坎段可通航1~3噸木船,但枯水季節只可分堰航行。陡坎處有季節性瀑布可供觀賞。地表水:東興區境內水文年平均徑流量307毫米,徑流總量36182萬立方米;境內過境水為清流河、小青龍河、黑沱河、富溪河流入區境,過境水總量935303萬立方米。地下水:東興區境內地下水主要儲存于弱風化帶孔隙中,具有分布廣、埋藏淺、水量小、不均勻等特點,以遂寧組地層地下水儲量較為豐富;蓬萊鎮組次之,沙溪廟組較差。地下水補給量為6376.27萬立方米,可開采量3661.02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2001年起,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至2003年退耕還林面積累計達4.5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為21.68%。東興區幅員面積(按1996年資料)1180.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66萬畝,占幅員面積56.6%,園圃地3.86萬畝,占幅員面積2.27%;林地25.74萬畝,8.77%;未利用地28.4萬畝,占幅員面積的16.04%;水域9.05萬畝,占幅員面積5.1%。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4年,東興區戶籍總人口89.47萬人,比2013年凈增2526人,人口出生率為10.8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63‰。東興區符合政策生育率為80.67%。
民族
東興區內有漢、回、彝、藏、苗等31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30個,人口約1700人。除回族外,大多散居各鄉鎮、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