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位于安徽省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皖贛交界處,地處皖江段南岸之首,長江傍境東流,江岸線85千米。東至由1959年東流、至德兩縣合并組建成立,取其首字得名。全縣下轄12個鎮和3個鄉,總面積3261平方公里。因相傳舜帝躬耕于此,堯帝聞其賢德,千里來訪,素有“堯舜之鄉”的美譽。
東至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位于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的核心區域,襟江帶湖,生態優美。東至是首批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和《中國二十一世紀》試點地區,水域、丘陵、平原的面積各占東至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東至是國際重要濕地升金湖所在地。
東至縣得益于良好的地理條件,地處長江沿岸且緊靠安慶市區,明朝時期開始對外開埠,對外貿易發展的較快,新中國前期東流港是皖江地區五大港口之一及物流樞紐。東至所處的地理位置兩千多年也一直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盛產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因其地理環境的優越性,新中國前期大量江北一帶的移民曾移居于此地,并吸引了眾多徽商前來投資交易,東至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流在當時是皖江流域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東至歷史文化悠久,20世紀80年代初在至德發現了迄今最早、最完整的一套宋代鈔版(關子鈔版),且在此相繼發掘了棗林灣遺址、華龍洞遺址、梅源山舊石器遺址等文化遺址。東至也是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的代表地之一。[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準東至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具體方案為:
將查橋鄉、建新鄉整建制并入堯渡鎮。
將七里湖鄉整建制并入東流鎮。調整后的東流鎮轄15個村(居)委會。
將瓦壟鄉整建制并入勝利鎮。調整后的勝利鎮轄21個村委會。
東至行政區劃圖將汪坡鄉、坦埠鄉、白笏鄉整建制并入張溪鎮。調整后的張溪鎮轄26個村(居)委會。
將高山鄉整建制并入洋湖鎮。調整后的洋湖鎮轄14個村委會。
將洪方鄉整建制并入葛公鎮。調整后的葛公鎮轄16個村委會。
將石城鄉整建制并入官港鎮。調整后的官港鎮轄16個村委會
將鐵爐鄉整建制并入龍泉鎮。調整后的龍泉鎮轄15個村(居)委會。
將西灣鄉、泥溪鄉整建制合并,設立泥溪鎮,轄13個村委會。
將利安鄉、木塔鄉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木塔鄉,轄13個村委會。
將馬坑鄉、花園里鄉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花園里鄉(現改名花園鄉),轄14個村委會。
保留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青山鄉。
坐落在堯渡河畔的堯城
區劃詳情
東至縣轄12個鎮、3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香隅鎮、龍泉鎮是全國重點鎮,被冠以副縣級鎮的級別,其中東流、堯渡、香隅、大渡口為東至老四鎮(排列順序即設鎮先后順序)。此外還有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官港鎮、昭潭鎮、泥溪鎮、花園鄉、木塔鄉、青山鄉等建制鄉鎮。東至縣人民政府駐堯渡鎮政務新區至德路(東至文化公園對面)。[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東至縣為安徽省西南門戶,地處長江皖江段南岸之
新天地廣場首,地跨北緯29°34—30°30′,東經116°39—117°18′。東與貴池區、石臺縣、祁門縣接壤,南及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和浮梁、鄱陽、彭澤縣毗鄰,西北與安慶市和懷寧、望江縣隔江相望。毗鄰江西。西部和北部為長江沖積平原,東部和南部為海拔較低的丘陵。
縣境南北長125千米,東西寬82千米,長江傍境東流,長江岸線85千米??h城距省會合肥市245千米。國土面積為3261平方千米,為安徽省最大的縣域之一,占安徽省總面積的2.3%。
水文
東至是水資源豐富的特大縣域之一 ,水域面積
升金湖占東至縣面積1/3,構成了東至氣勢恢宏、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生態環境,水域面積1023.6平方公里,覆蓋率為35.13%。
東至縣有境內7條獨立河流(堯渡河、黃湓河、龍泉河、香隅河、鷹山河、香口河、白泥河)大小支流440條,河流總長1982.45公里,總集水面積3069.17平方公里。10公里以上支流29條、總長450.75公里,10公里以下支流411條、總長1226.6公里,世界第三條長河長江流入境內85公里。
濕地
東至縣生態公益林面積達62906.7公頃,有
黃泥湖濕地湖泊、河流、水庫等各類濕地面積22419公頃。占東至縣國土面積的41.54%,其中天然濕地面積12234公頃,人工濕地面積10185公頃,享有“濕地之城”的美譽。
東至擁有國家住建部批準設立的升金湖濕地公園和東至縣林業局設立的黃泥湖濕地公園、堯渡河濕地公園、大渡口長江濕地等。
生態
東至縣襟江帶湖,生態優美,是首批國家
現代兼有內涵的東至(6張)
生態經濟示范區和《中國二十一世紀》試點地區,人與自然協調,生態環境優良。
東至南部多山,林茂水豐,植物多樣,森林覆蓋率達58.7%。北部為長江沖積平原,河湖縱橫,這里有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升金湖,擁有水面 20萬畝,是中國最大的白頭鶴越冬種群的棲息地,其中越冬東方白鶴占世界總數的1/8,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6種。
氣候
東至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雨熱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東至氣候溫和濕潤,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0.2℃ 。春秋較短,冬夏較長。[交通
編輯
綜述
東至區位明顯,交通便捷。長江黃金水道流經縣內8
皖南明珠-東至(12張)
5公里,到2007年底,已擁有香口、東流、大渡口3個港口,境內縱貫南北的206國道和橫穿東西的318國道與安慶長江大橋相連,4條省道縱橫交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東至已建成通車的沿江高速、安景高速和銅九鐵路穿越全境,加上“十一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望東長江大橋、東九高速公路,使東至日益成為皖西南交通樞紐。同時擁有長江黃金岸線209公里。沿江達海,承東接西,具有較明顯的區位優勢。
水運
長江流經東至境內160公里,航道達國家一級。東至縣的大渡口港和東流港屬國家一類口岸,岸線長37.5公里,有泊位21個,常年可???/span>3000-5000噸級船舶,大渡口港正在擴建新港區,并申請為
梅城古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旅游
編輯
景點
【主詞條:東至旅游】
東至縣擁有眾多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境內歷山,又名舜耕山,相傳舜帝躬耕于此,堯聞其賢,千里來訪。存有堯渡之河、舜耕之地,素有“堯舜之鄉”之美譽。最為有名的景點有九天仙寓景區、大歷山、升金湖自然保護區、南溪古寨、東流古文化區、龍源旅游度假村等景點。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曾在東流種菊吟詩,存有明代陶公祠。宋代詩人梅堯臣曾在此任縣令,留有梅城。東至系清兵部尚書、“兩江”總督周馥、北洋政府總理許世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叔弢、民族工業創始人之一周學熙的故鄉。[17-18] 據東至縣志記載,蕪湖鐵畫、祁門紅茶也源于東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