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自治旗是中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溫克民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南部,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在零下2.4度—零上2.2度之間,自治旗以鄂溫克族為主體、由蒙古、漢、達斡爾等20多個民族組成,土地總面積19111平方公里,轄3鎮一區一鄉5個蘇木44個嘎查。
鄂溫克族自治旗地處偉大中國的東北邊疆、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8°48'02"一121°09'25",北緯47°32'50"一49°15'37"。全境東西寬173.25千米,南北長187.75千米。鄂溫克族自治旗總面積19111平方千米,占呼倫貝兒市總面積的7.39%。
地質地貌
自治旗位于大興安嶺山地西北坡,處于大興安嶺山地向呼倫貝爾高平原過渡地段,屬高原型地貌區。境內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原地貌自然融為一體,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東南部山地屬中山、低山地貌,山體走向多為北東向,最高海拔1706.6米,我國著名的大興安嶺山脈經過此處。中部為中山、低山丘陵地貌,是山地向高平原過渡地帶,低山和丘陵相間分布,海拔為800-1000米,山頂和丘崗比較平坦,谷地比較開闊,河網密布,水源比較豐富。低山丘陵以西,是呼倫貝爾高平原的一部分,地面開闊平坦,稍有波狀起伏,河流少、河水比較淺,河床寬淺曲折,形成開闊的河漫灘和河谷洼地。最低點位于旗政府所在地巴彥托海鎮北河谷地帶,海拔602米。
氣候
鄂溫克族自治旗地處中高緯度,屬于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多風,季平均氣溫-2O℃;夏季溫和短促,降水較集中,季平均氣溫19.7℃;春秋兩季氣候變化劇烈,晝夜溫差大,降水少,多大風,天氣變化復雜。整個區域的熱量地勢走向由東向西逐漸增加,年極端最高氣溫37.7℃,年極端最低氣溫-45℃~-47℃,年平均氣溫為-2.4℃。~2.2℃。年平均無霜期100--120天,最長年份140天,最短年份不到100天。初霜日一般在9月中旬。境內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遞減。一般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多集中于7、8月份,年蒸發量1466.6毫米。光熱資源豐富,年太陽總輻射量在121~129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時間長達2900小時,大于等于0℃積溫2354.9℃,夏季最長日照可達16小時,日照時間長對發展畜牧業生產十分有利。冬季日照時間短,最短日照時數8小時。風力大小受地形影響,常年風速自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大,大部地區年平均風速在4米/秒以內,年平均21-25天。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土地總面積為2798.5萬畝。其中:森林面積970.5萬畝,草原面積1589.4萬畝,其它土地238.6萬畝。
生物資源
截至2013年,境內野生植物有74科298屬682種。其中主要飼用植物38種170屬414種,飼用植物中優良牧草7種。還有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植物和名貴藥材,如黃芩、甘草、防風、玉竹、地榆、沙參、芍藥、蕨菜、黃花菜、野韭菜、白蘑、山杏、紅豆、越桔等。
木本植物11科47種。自治旗境內樟子松是國家二級樹種,它生長在土壤貧瘠的沙土帶,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野生動物有49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稀有動物12種,有馬鹿、駝鹿、黃羊、黑熊、雪兔、猞猁、紫貉、旱獺等。
飛禽140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鳥類有49種。有天鵝、丹頂鶴、沙雞、烏雞、大雁、鵪鶉、鴻雁、百靈、杜鵑、白鴛、云雀、野雞、野鴨等。
礦產資源
自治旗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煤炭資源,截至2013年已探明儲量在103.12億噸以上。其次還有鐵礦、有色金屬、建筑材料及石油、天然氣、水晶、鹽堿等。此外還有石油、銅、鋅、鈹、水晶、天然氣、花崗巖石、大塑巖石、石灰巖等。
人口民族 編輯
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總戶數達53719戶,比上年減少3612戶,總人口為143415人,比上年減少58人。從性別構成來看:男性人口74077人,女性人口為69338人,性別比為106.8,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從年齡結構看:18歲以下人口為17980人,占總人口的12.3%,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18---35歲人口為39639人,占總人口的27.6%,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36---60歲人口為68236人,占總人口的47.6%,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60歲以上人口為17860人,占總人口的12.5%,比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鄂溫克族自治旗進入老齡化社會趨勢已明顯加快。
鄂溫克族自治旗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區,由25個民族構成,少數民族人口為59205人,比上年增加340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1.3%,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側丝谥校悍寝r業人口125545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87.5%,比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
經濟 編輯
綜述
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經濟呈現平穩增長、運行質量提高、發展后勁明顯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鄂溫克族自治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1936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79078萬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05117萬元,同比增長13.9%; 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完成634877萬元,同比增長12.0%, 建筑業增加值完成70241萬元,同比增長35.6%; 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35173萬元,同比增長9.3%。人均GDP達71064元,同比增長12.4%。鄂溫克族自治旗生產總值占全市的7.1%,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總量位居全市第6位,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產業結構繼續優化,鄂溫克族自治旗地區生產總值中一、二、三產業比由上年的7.9:69.3:22.8調整為今年的7.7:69.2:23.1。
第一產業
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不斷加強畜牧業基礎建設,積極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生產結構,新牧區建設扎實推進,畜牧業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2013年末鄂溫克族自治旗牲畜總頭數達611370頭(只),增長1.91%。其中:大小牲畜600174頭(只),增長1.93%。大小畜能繁殖母畜達436415頭(只),增長0.3%。其中:牛95067頭,下降0.73%;馬33602匹,增長15.15%;駱駝676峰,下降1.31%;小畜能繁殖母畜為364052只,增長2.65%。大小畜能繁殖母畜占牲畜總頭數的71.38%,比上年上升5.06個百分點。
2013年,鮮奶總產量達164187噸,下降5.45%; 出售商品奶111519噸,下降35.35%;肉類總產量達17573噸,下降4.49%;綿羊毛產量為1257噸,增長16.17%;牛皮產量82114張,下降90.33%;綿羊皮和山羊皮產量達243477張,下降27.57%。
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5078公頃,增長1.2%。其中:糧食作物面積8596公頃,油料面積3720公頃,蔬菜103公頃,瓜果類25公頃,其他農作物2634公頃。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糧食總產量達30244噸,增長0.04%。其中:小麥產量12600噸,下降20.8%;油菜籽產量為2080噸,下降62.1%;薯類產量3185噸,下降64.9%,鄂溫克族自治旗人均糧食產量達211公斤,增長0.5%。
第二產業
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工業生產持續穩步增長。鄂溫克族自治旗1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09.6億元,同比增長5.35%; 原煤產量累計完成3226.71萬噸,同比增長0.2%;發電量累計完成214.2億千瓦小時,同比增長7.0%;乳制品產量達5944.0噸,同比下降2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9.8%,與上年持平。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10.8%,與上年持平,總量位居全市第4位,增速位居全市第8位。鄂溫克族自治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6.1%,高于全市增速2.9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096萬元,同比增長13.1%。分城鄉看:旗級實現零售額114405萬元,增長12.7%;旗以下實現零售額16691萬元,增長15.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06720萬元,增長15.0%;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3165萬元,增長5.1%;其他行業零售額1211萬元,增長4.4%。鄂溫克族自治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位居全市第9位,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總量占全市的2.9%,與上年持平。
社會 編輯
教育事業
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共有普通中學11所,職業中學(包括新區)2所,小學10所;中小學在校生12351人。其中:小學5022人,普通初中2711人,普通高中1432人,職業高中3186人;2013年畢業生人數為3743人,其中:小學948人,普通初中1050人,普通高中572人,職業中學1173人;2013年招生 3133人,其中:小學786人,普通初中861人,普通高中498人,職業高中988人;教職工人數1707人,其中:小學734人,初中638人、高中225人,職業中學110人。在教職工人數中:專任教師 1428人,其中:小學627人,初中544人、高中193人,職業中學64人;擁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2605人,教職工397人,其中:園長32人,專任教師269人,保健醫3人,保健員33人,其他60人。
醫療事業
2013年鄂溫克族自治旗擁有衛生機構96個(含個體),擁有病床846張,從業人數達107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24人,鄂溫克族自治旗每174人擁有一名衛生技術人員。
旅游景點 編輯
五泉山旅游區
國家AA旅游景區。位于鄂溫克旗東北部巴彥嵯崗蘇木境內,因旅游區內有優質的五眼礦泉而聞名,景區內聳立著五泉山、敖包山、大鵬山。旅游項目有動物觀賞、水面垂釣、汽艇兜風、觀松林風景等。
紅花爾基森林公園
國家AAA旅游景區。位于沙地樟子松林區,森林公園有四大功能區、七大景區、旅游賓館、客服中心等。
國家AA旅游景區。位于鄂溫克旗伊敏河畔三道彎水域,三面環水,四周灌木,夏季鳥語花香,冬季雪掛枝頭,自然景色怡人。
晨光生態園
晨光生態園整體建筑風格為歐式木制別墅,有別墅及木屋十余座,水上大餐廳一座,能同時容納400多人就餐,百余人住宿。園內餐飲主營項目有民族特色手把肉、烤羊腿、羊排、純天然綠色山野菜等。同時可據客人的需要提供民族風情的敬酒、獻哈達、獻歌等禮儀服務。娛樂項目有夏季垂釣、劃船、騎馬、篝火晚會,冬季滑雪、滑冰等。
節慶活動 編輯
豐收會
豐收會是草原上最為普遍的慶祝和娛樂活動,每年公歷5月份后,草原上的牧民為慶祝春季接羔豐收而舉行,一般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為牛、馬、羊打標記,邀請親朋好友共享豐收喜悅。
敖包會
鄂溫克旗每個區域,每個大家族都有敖包,每年都有祭祀的習俗。每年的農歷5月13日,在巴彥呼碩敖包山由喇嘛主持大型的祭祀敖包活動。儀式按照古老傳統習俗舉行,以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吉祥如意。
瑟賓節
瑟賓節是鄂溫克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瑟賓”鄂溫克語系“歡樂祥和之意”,每年公歷的6月18日,各族群眾身著鮮艷的民族服飾扶老攜幼騎馬乘車歡聚一起,隆重慶?!吧e節”。開幕式上有各民族歌舞表演,進行博克、布龍、賽馬、賽駱駝、米日干車、搶樞等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比賽,還將舉行祭敖包、賽牛大會、文藝演出等活動。
冬季那達慕
每年十二月,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上舉行,是冬季草原牧區生活的集中展示。雪地賽馬,賽駱駝,馬拉雪橇、雪地博克盡顯北方少數民族的豪氣和強悍,也是冬季風情和服飾的大展臺,是草原人們挑戰寒冷、超越自我的盛會。
鄂溫克冰雪
鄂溫克有著豐富冬季冰雪
旅游資源,2013年有六個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冬季的草原百色歸一,銀裝素裹,千里雪域如童話世界純凈、迷人。旅游項目:觀雪原、森林、滑雪、滑冰、乘駱駝(馬)雪橇、觀冰雕雪雕、生態圍獵、參加冬季那達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