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縣是安徽省蕪湖市下轄的一個縣,古稱春谷,西漢建縣,位于蕪湖市西南部,地處長江南岸,皖南丘陵地帶,是皖南的門戶?,F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繁昌人字洞”是迄今亞歐大陸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江第一船”在繁昌縣登陸。境內資源豐富,擁有長江岸線22公里,以及國家級森林公園、4A級旅游景區——馬仁奇峰。滬銅鐵路、G50滬渝高速公路、寧安客運專線在此交匯。2006年,成為安徽省第一個工業縣;2006、2007連續兩年進入全省“綜合十強縣”行列;2008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前列,其中2010、2011年分別名列一類縣第1和第2位。201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6億元,財政收入3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59.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226元和10888元。先后獲得全國文明縣城、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等1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行政區劃編輯
繁昌縣地圖截至2013年,繁昌縣轄六個鎮一個公共服務中心(繁陽鎮、荻港鎮、孫村鎮、新港鎮、平鋪鎮、峨山鎮、橫山公共服務中心 )。全縣面積590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繁昌縣位于皖南北部,長江南岸,介于北緯30°57′至31°17′東經117°58′至118°22′之間;縱橫36至38公里,面積917平方公里,版圖近似方形。其中,平原390平方公里,占42.5%;丘陵、山地260平方公里,占37.9%;水面181平方公里,占19.6%。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東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東部為平原,海拔7——30米。
氣候
繁昌縣位于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南緣。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濕度大,光照充足。因受季風影響,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季節分配不均,釀成局部旱澇??h內年平均氣溫15.3℃。1月最冷,平均氣溫3.0℃,極端低溫一般在-7.4℃左右,時限約12月下旬至2月上旬。1969年2月出現-14.3℃。7月最熱,平均氣溫28.8℃,極端高溫為37.5℃左右,時限約7月中旬至8月上旬。1966年8月7日溫高達41.2℃。因地形高程和長江水系影響,全縣氣溫自北向南遞升,南北溫差0.5℃左右。年均無霜期231天。霜期首尾134天,一般始末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年平均地溫18.5℃。1月地溫最低,平均3.6℃,1969年2月6日極端低溫-21.3℃;7至8月地溫高達33.5°至38.8℃,1979年8月10日極端高溫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