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區,地處中國南疆北部灣畔,地處防城港市中心位置,北通南寧,南至防城港,東接欽州,西南達中越邊關東興,與越南山水相連,海岸線長130多公里,有200多公里邊境線,峒中等4個鄉鎮與越南接壤。防城區位于中國西南與東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是大西南地區出海通商走向世界的門戶、窗口和交通樞紐。南防鐵路、欽防高速公路貫穿境內,城區里可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通商的華南第三大港、廣西第一大港防城港僅20公里。全區總面積2427平方公里,轄4個鄉6個鎮141個行政村和15個社區。2012年防城區總人口41.45萬,居住著漢、壯、瑤、京等19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5.7%。有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26萬多人,是廣西第二大僑鄉。防城區是中國金花茶之鄉、八角之鄉、肉桂之鄉,2008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廣西發展縣域工業試點縣。
中文名稱防城區行政區類別市轄區所屬地區中國廣西區防城港市下轄地區3個街道、6個鎮、4個鄉政府駐地防城區防北路電話區號0770郵政區碼5380021地理位置廣西沿海西南、十萬大山南麓面 積2427平方公里人 口41.45萬(2012)方 言粵語-欽廉片-防城港白話、少量涯話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江山半島旅游度假區、白浪灘、那良古鎮旅游區、野人谷風景區火車站防城火車站、防城港火車北站車牌代碼桂PGDP99.08億元(2013年)行政代碼450603目錄1 建制沿革2 行政區劃3 地理環境? 位置? 地貌? 水文? 氣候4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礦產資源? 水力資源? 水產資源5 人口6 交通7 經濟? 農業? 工業8 教育9 文化? 歌節? 哈節? 婚嫁? 生育? 語言10 旅游11 特產12 名人建制沿革編輯先秦時期,防城一帶屬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嶺
防城區南后,歸秦置之象郡所轄;漢為合浦郡地,三國至晉仍屬于合浦郡地(三國期間為吳國轄地);南朝宋、齊時為宋壽縣地,屬交州管轄,梁、陳時為這宋京郡安京縣地,屬安州管轄;隋、唐時為欽州轄地。宋時仍隸屬欽州管轄,并開始有“防城”之稱。元、明、清時隸屬欽州或廉州;至清朝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劃出欽州西部設置防城縣,隸屬廣東省。民國時期至解放初,仍屬廣東省轄。防城縣1951年至1955年6月劃屬廣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復歸廣東,其間,1957年將防城縣劃分為十萬大山僮族瑤族自治縣、防城縣;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十萬大山僮族瑤族自治縣更名東興各族自治縣,1958年12月,防城縣、東興各族自治縣合并后,稱東興各族自治縣,縣城設在東興鎮。1965年8月,東興各族自治縣又劃歸廣西壯族自區。1978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縣城從東興鎮遷到防城鎮,縣名改為防城各族自治縣。1984年國務院批準防城港區與北海市等一起列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3月,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設立地級編制的防城港區,直接由自治區領導。1993年5月2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防城各族自治縣和防城港區,設立防城港市(地級),以原防城各族自治縣和防城港區的行政區域為防城港市的行政區域,將欽州地區的上思縣劃歸防城港市領導。防城港市轄防城、港口兩個區和上思縣。同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原東興經濟開發區(現為縣級市)劃歸防城港市領導,按處級建制管理。 行政區劃編輯2000年防城區轄6個鎮、9個鄉:防城鎮,大菉鎮,華石鎮,那梭鎮,那良鎮,峒中鎮,附城鄉,茅嶺鄉,那
防城區 (4張)
勤鄉,扶隆鄉,灘營鄉,平旺鄉,板八鄉,那垌鄉,江山鄉。2005年,那良鎮、那垌鄉、2個鄉鎮撤并為那良鎮,峒中鎮、板八鄉、2個鄉鎮撤并為峒中鎮,灘營鄉、平旺鄉2個鄉鎮撤并為灘營,撤并后設立防城鎮、附城鄉、華石鎮、那梭鎮、峒中鎮、灘營鄉、茅嶺鄉、那良鎮、扶隆鄉、大菉鎮五個鎮四個鄉。2013年防城區轄2個街道(水營街道 、文昌街道 )、6個鎮、4個鄉:防城鎮、大菉鎮、華石鎮、那梭鎮、那良鎮、峒中鎮、茅嶺鄉、扶隆鄉、灘營鄉、江山鄉,共141個行政村、15個社區。全區總面積2427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2.5平方公里。區政府駐防城鎮。[5-6] 2014年1月成立防城區珠河街道辦 ,珠河街道辦成為防城港市第五個街道辦,防城區第三個街道辦。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防城區地處廣西南部,東南瀕臨北部灣,西北背靠十萬大山,西與越南山水相連;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東臨粵港奧,處在大西南地區出海通道上,是防城港市的中心城區,具有邊、山、海地緣優勢。北通南寧,南至防城港,東接欽州,西南達中越邊關東興,與越南山水相連,位于中國西南與東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是大西南地區出海通商走向世界的門戶、窗口和交通樞紐。
地貌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是十萬大山和其支脈東山,以及一些零星山脈,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平面形狀略呈菱形,一般坡度35°—45°之間。北倚十萬大山,西北峻嶺林立,高峰挺拔,最高峰為板八村的久寶山,海拔1448米;中部山丘錯雜,連綿起伏,東南是丘陵地帶,間有小塊平原。
水文
境內河流主要有北侖河、防城江、茅嶺江、大菉江、那勤江、那良江等六條主要河流,均由西北向東南流入北部灣。
氣候
防城區地處東經107°28’至108°36’,北緯20°36’至22°00’之間,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年平均降雨量2213.3毫米,總日照時數1565.8小時。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無霜凍期。
自然資源編輯植物資源
防城區植物主要有山杉、松木、樟木、紫荊、紅椎、金花茶、楠木等,其中素有“植物界大熊貓”和“茶族皇后”金花茶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總面積達11萬多畝,有23種5變種之多,種類和品種均居全國乃至世界第一;還有八角、玉桂、速生桉、橡膠等眾多經濟林,其中八角、玉桂已有500多年的種植歷史,現有八角、玉桂林102萬畝,面積和產量均占廣西三分之一。先后被國家林業部授予“中國名特優經濟林八角之鄉”、“中國肉桂之鄉”稱號。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鈦鐵沙礦、褐鐵礦、石英沙礦、高嶺土、螢石、鉀長石、晶石、石英砂和花崗巖等,其中,螢石儲量和產量均列廣西第二,玉石、葉臘石、鈦鐵礦是廣西主要產區之一,鈦鐵礦點2處,儲量約2700噸,已列入國家重點礦產勘探項目。能源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潿洲島附近海域初步勘測,約有3760平方公里的豐富儲油區,儲油量4億噸左右。
水力資源
防城區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年均水資源37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2.7萬千瓦,可開發有10萬千瓦,已開發有2.65萬千瓦,待開發有7.35萬千瓦,近兩年來,引資開發小水電項目有10多個。全區有水庫66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2座、小型63座)。
水產資源
白龍珍珠,由馬氏珍珠貝產,歷史上有傳統的天然珠,今為“人工珠”,粒圓勻,玉白色,細膩光滑,閃耀珠光,質高色美,是名貴中藥材,又是傳統的裝飾物。海參,又名花刺參、方參、白刺參、沙噀。體形稍帶方柱形,長約30~40厘米,最長可達90厘米。海參含有粘蛋白質,營養價值高,是一種高級滋補食品。對蝦,又名北方對蝦,為一年生回游性大型蝦類,故又名大蝦。對蝦是一種水生甲殼動物,繁殖快,個體大,肉味鮮美,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在國內外市場倍受歡迎。大蠔,又名僧蠔牡蠣、牡蠣、海蠣。殼厚而重,貝殼為三層,外層為角質層,中間為柱棱層,內層叫珍珠層。開殼取肉,可鮮食或曬成干品。干品叫蠔豉,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是滋養佳品。鱉,又名水魚、甲魚、團魚。體圓而扁,背腹有甲,吻長,鼻孔在吻突端,眼小,頸長,頭和頸能完全縮入甲內。常生活在江湖、水庫之中。鱉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名貴食品,又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人口編輯
防城區2000年,防城區轄6個鎮、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1611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防城鎮55549、大菉鎮36277、華石鎮13203、那梭鎮22712、那良鎮25798、峒中鎮11350、附城鄉38416、茅嶺鄉16336、那勤鄉14506、扶隆鄉12957、灘營鄉22501、平旺鄉5955、板八鄉11025、那垌鄉14408、江山鄉15118。華僑華人防城港市是廣西的第二大僑鄉。2005年,全市有旅居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33.5萬多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華僑18.8萬人,華人13.6萬人,港澳同胞1.1萬人。市內有歸僑、僑眷24.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33%。其中:歸僑4.6萬人,僑眷、港澳眷屬19.6萬人。全市有7個印支難民安置點,安置印支難民17500多人。 防城區2013年總人口42萬多人,有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26萬多人,分布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有歸僑、僑眷以及港澳臺眷屬15萬多人。 民族構成防城區2008年末全區總人口38.69萬,居住著漢、壯、瑤、京等19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8萬,占總人口的35.7%。2010年末全區總人口41.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63萬人。居住著漢、壯、瑤、京等19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4.72萬人,占總人口的35.7%。交通編輯從1950年起至1990年止,修復和新建的公路有691.16公里。其中省道128公里(油路128公里)??h道384.9公里(其中油路16.2公里),鄉道178.2公里(其中油路20.8公里)。此外還修有大、中、小橋梁201座,長
桃花溪5831.76米,大小涵洞2542座,長19976.4米,據統計,國家歷年投資修建公路款6371.75萬元,加上群眾勞工投資部分折款共達億元以上。全縣20個鄉鎮及115個行政村(街)通了汽車,為振興防城經濟和鞏固邊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解放初期,為了配合部隊剿匪,于1950年6月成立縣公路委員會,發動各鄉鎮民兵和群眾3萬多人,對防東公路的華石、那梭、黃沙水、橫隘等地段路基進行修復。后因清匪反霸開始暫時中斷。1952年春,發動群眾2000多人,對茅嶺至防城18公里的路段路基進行修復,1953年春通車。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53~1958年),先后對防城至東興、馬路至那良、防城至企沙、防城至峝中等公路進行修筑,全長128.3公里。同時還修建東興通往越南芒街的“北侖河友誼大橋”,1958年5月通車。在1958~1962年,全縣人民克服困難,先后修建那良至峝中、崠崇至扶隆、羅浮至江平(修復)、松柏至黃淡。那良至范河、華石至長福、那垌至灘散、架連至江尾公路,共長155.24公里,大部分都是用民辦公助的形式修筑。1963~1965年,防城縣又修建了公車至龍門公路,全長18.2公里。1964年4月,廣東省交通廳和越南廣寧省交通廳簽訂協議共同投資修建峝中、灘散兩條國際過水路堤(橋),1964年9月竣工。1965年4月又開始動工修筑防城至白龍公路。1968~1975年,防城縣抓了三項建設。一是防城港口“322工程”破土動工;二是榕樹頭圍墾造田;三是公路建設。先后修建了臺馬至防城港、防城至白龍、松至牛頭、松柏至竹山、江平至潭吉、那梭至東山、灘營至平旺、東興至河洲、大菉至坡稔等段公路,共長105.1公里。同時欽東線羅浮大橋建成通車。1971~1975年,先后修建了那垌至扶隆、華石至金頂、東山至那勤、垌尾至立高、那德至太平等路段,全長75.9公里,同時大菉、扶隆、那垌等大橋建成通車。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后,部隊和地方參戰車輛突增。根據上級指示,在全縣邊境加速修建邊境國防公路。先后修建橫龍至羅華山、板典至那馬、丈義至叫隘(保門)、其那至打靶坡、東興至羅浮、那梭至高英、扶隆至華蘭等公路,共長71.53公里。并對馬峝線(馬路至丈義地段)按三級路技術標準進行改建,使此路段的路況得到很大改善。與此同時,防城、馬路、那良、馬雙江等橋梁建成通車,為戰時的運輸發揮很大作用。1981~1985年,全縣大搞經濟建設。公路建設也得到相應發展,先后新建了大旺至竹圍、馬路至尖峰嶺、稔穩至江平、華石至黃竹、板八至板岸、那賴至巴的、那垌(2)橋引導道等,共長90.93公里,同時新建那垌第二大橋,為防城縣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986~1990年,防城縣的水陸交通發展很快。南防鐵路全線鋪通;茅嶺鐵路大橋和茅嶺公路特等大橋建成通車;防城港7個萬噸級泊位碼頭建成投產;全縣新建公路有企沙至炮臺、垌美至六用、平旺至那丁、扶隆至電六、漁囊至榕樹頭等,全長41.95公里。同時,防城至馬路、馬路至東興、稔隱至江平等路段鋪筑油路完工通車。 防城區作為東興試驗區的交匯結合部、中心樞紐,進入防城港、東興必經防城,南防鐵路、南防高速公路、南防高鐵、防東高速公路貫穿境內,西部第一大海港防城港就在城區,擁有全市最大的汽車站防城港市第一公路客運中心,以及廣西首個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站場。擁有江山港、峒中兩個國家級口岸和三個邊民互市貿易點以及茅嶺海關區外監管卸貨點,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的沖侖物流園加快建設,邊海聯動的綜合性物流體系加快形成,2012年港口貨物吞吐量852萬噸,客貨運周轉量達19.4億噸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