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東連???、谷城縣,東北交丹江口市, 南臨神農架林區,西與竹山縣毗鄰。房縣古稱“房陵”,以“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有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全國著名的“木耳之鄉”、 “黃酒之鄉”。截至2012年,房縣下轄12個鎮、7個鄉、1個國營林場、國土總面積5110平方公里,人口48.8萬人,國家級貧困縣。
地理環境編輯地形
房縣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中為河谷平壩。境內平壩、丘陵占17.1%,而高山占44.4%,高山區占38.5%。以青峰斷裂帶為界,北部山地海拔在800—1000米之間,山脈走向一般是東西、東北或東南向,坡度一般在10°—50°之間,山背開闊,山頂垣狀,其間有河谷盆地零星分布,是玉米、水稻、小麥、木耳的主產區;中部以縣城周圍的馬欄河谷為中心,形成一條狹長的斷陷盆地,海拔在400—600米,既是本縣的糧倉,又是果木林園發展的重要基地;南部為山區,山勢巍峨陡峻,大部分在千米以上,是玉米、雜糧及用材林主要產區。全縣最高海拔為西南部上龕關家埡,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是大木的姜家坡,海拔180米,境內海拔高低差為2306米。
氣候
介紹縣城風情房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其特點為:冬長夏短,春秋相近,四季分明;垂直差異變化大,具有立體氣候;同一海拔高度,陰坡與陽坡氣溫相差1—2.5℃;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10℃至15℃之間,極端最低氣溫-17.6℃(1977年1月30日);極端最高氣溫40.4℃(1996年7月20日)。無霜期年平均223天,北長南短,北部的大木為240天,南部的西蒿為174天,其余地區大都為210天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914毫米,雨日100—140天之間,由北向南逐漸增多。大木鎮雨日最少,為106天;橋上鄉西蒿雨日最多,為140天。年日照時數1700—2000小時之間。影響農作物生長的主要災害性天氣為春季“倒春寒”,夏季“卡脖旱”和秋季的陰雨低溫天氣。
行政區劃
房縣下轄12鎮、8鄉:城關鎮、紅塔鎮、軍店鎮、化龍堰鎮、門古寺鎮、大木廠鎮、青峰鎮、土城鎮、野人谷鎮、白鶴鎮、窯淮鎮、尹吉甫鎮、沙河鄉、萬峪河鄉、九道鄉、上龕鄉、中壩鄉、姚坪鄉、回龍鄉、五臺山林場。2002年,房縣轄7鎮、12鄉、1個國有林場,有359個村(居)民委員會。國土面積5110平方千米,年末總人口48.8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1萬人。(根據《房縣年鑒2003年卷》)2003年,房縣轄城關、軍店、化龍堰、土城、大木廠、青峰、野人谷鎮,門古寺8個鎮,窯淮、榔口、紅塔、白窩、沙河、萬峪河、九道、上龕、中壩、姚坪10個鄉。社區居委會7個,村民委員會302個。2004年底,房縣轄7個鎮、12個鄉,12個居委會、279個村委會。
房縣地圖2005年10月9日,湖北省民政廳《關于房縣白窩鄉更名為白鶴鄉的批復》(鄂民政發[2005]67號):經省政府批準,同意房縣白窩鄉更名為白鶴鄉。2010年初,湖北省政府批準同意湖北省十堰市房縣撤銷橋上鄉設立野人谷鎮,撤銷白鶴鄉設立白鶴鎮。2011年8月,經省政府批準、省民政廳批復,同意房縣分別撤銷窯淮鄉、紅塔鄉,設立窯淮鎮、紅塔鎮。2012年3月,經省政府批準、省民政廳批復,同意房縣撤銷榔口鄉,設立尹吉甫鎮。調整后,房縣共轄12鎮、7鄉、1場。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房縣耕地面積47.86萬畝(其中水田11.78萬畝、旱地36.08萬畝),占6.23%;林地622.85萬畝,占81.15%;草場牧地56.97萬畝,占7.42%;交通用地1.64萬畝,占0.21%;城鎮建設和工礦用地11.06萬畝,占1.44%;水域面積11.51萬畝,占1.5%;未利用土地15.04萬占1.96%。
水力資源
房縣境內大小河流1261條,總長3455公里,境內有四大水系,即南河、堵河、北河、官山河,總長2612公里,流域面積占全縣的100%。全縣有小二型以上水庫74座。其中,中型小庫兩座,小一型水庫13座,小二型水庫59座,總滿水能力6535.5萬立方米。全縣水力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1261條,南河、堵河、官山河等四大水系縱橫交錯,水能蘊藏量35萬千瓦,可開發20萬千瓦以上。據《中國溫泉紀要》記載,房縣溫泉在春秋戰國時期即為全國名泉之一。境內五處熱礦泉自然露頭于世界著名的“青峰大斷裂帶”上,來自4000米以下地質斷層,富含氡、鍶等20余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日流量1.5萬噸,常年水溫保持在37.7℃,醫療、飲用、沐浴效果均佳,被譽為“中華泉水之冠”。
房縣溫泉開發利用的僅有大小溫泉兩處,主要用于飲用,療養種養殖。溫泉礦水源于房縣青峰斷裂帶,有溫泉寺、小湯池、戚家溝三處泉眼,水源豐富,水質晶瑩清澈,口味純正,物理性能良好,房縣溫泉水屬一種優質天然礦泉水,含有人體所需的鍶、鋰、鐵等10多種微量元素及氣體。被稱之為“中國最好的礦泉水”房縣政府采取措施,成立礦泉水開發公司,生產絞股藍、神農、礦泉黃酒等礦泉水系列飲料。房縣用溫泉水建成100余畝名貴魚種場,還建成200多張床位的礦泉療養院。
礦產資源
房縣礦產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大?,F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鉛、鋅、銅、鎂、鐵、錳釩等7種;非金屬礦產有:磷、硅石、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滑石、石膏、石煤、石材(大理石、花崗石、板石)、礦泉水(地熱)以及粘土、砂石等72種。
生物資源
森林資源房縣是國務院授予的“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境內森林茂密,群山林海茫茫,林業用地52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68.5%,森林覆蓋率67.8%,活立木蓄積量438萬立方米。以房縣為重點的秦巴生態功能區,是抵御沙塵暴南下東移和酸雨北上西進的生態調節器,被譽為中國真正的“生態心臟”。草場資源房縣山場遼闊、飼草繁茂,是發展草食家畜的優良場所,可利用牧草面積287萬畝,居湖北省第一,成片千畝以上草場107萬畝,理論載畜量130萬個羊單位,是湖北省百萬只商品羊基地之一。
經濟編輯2012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1.3億元,同比增長13.2%。財政收入4.55億元,增長3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33億元,增長30.4%。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增長3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億元,增長16.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1元,增長14.9%。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增長13.5%。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8%。各項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以上增長,位居十堰各縣市區前列。
工業
截止到2012年投入工業調度資金8700萬元,幫助企業擔保貸款1億元,金融機構新增企業貸款6億元,出讓工業用地470畝,切實解決了企業資金、用地等難題,推動了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完成工業總產值102億元,增長39%。新增三鑫生物、居安福商砼等規模企業9家、達到54家,完成增加值12.6億元,增長30.2%。翔宇木業等3家企業跨入億元企業行列,總數達到13家。恒達紡織緊密紡紗生產能力達到8萬錠。金鼎制藥通過GMP認證。兆豐電子、久澳化工建成投產。汽車平衡懸架一期即將完工。精細磷化產業園、生物質發電等項目建設快速推進。東城工業園總產值突破10億元;西城工業園進駐企業13家;北城工業園啟動建設。
農村
截止到2012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1.9億元,增長11.1%。糧油總產分別達到14.3萬噸、1.7萬噸。核桃、中藥材總面積分別達到44萬畝、16萬畝,耳菇、蔬菜、茶葉、煙葉總產分別達到1.2萬噸、17萬噸、820噸、6654噸,山羊飼養量達81.2萬只。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5家。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品牌達41個,“神農貢米”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榮獲“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轉移勞動力14.2萬人,創收17.3億元,被確定為“全省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范縣”。植樹造林6萬畝。建設高產田1.2萬畝,改造低丘崗地2萬畝。除險加固水庫9座,修復塘堰1620口,新增灌溉面積4.5萬畝。整治農村河道4公里、中小河流12.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664公頃。建成中小型沼氣工程14處、沼氣池4000口。
第三產業
截止到2012年接待游客22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1.4億元,分別增長88.7%和107.6%。觀音洞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野人谷省級地質公園開園,老溫泉改造完工并投入運營,濱湖酒店主體完工,半島灣、維也納酒店快速推進。發展星級農家樂28家。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7家、各類市場主體5010戶。中百倉儲入駐房縣。出口創匯5500萬美元,利用外資460萬美元。兌現“家電下鄉”補貼365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900萬元,農村超市、農資放心店累計達到546家。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79.5億元、34.1億元,比年初分別增加14.5億元、7.3億元。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俱樂部成功組建。實現保費總收入9260萬元。歸集住房公積金4600萬元。通信、郵政、煙草、鹽業、石化等服務業健康發展。
社會編輯設施建設
截止到2012年以“城市管理年”為抓手,縣大力實施提檔升級工程,城鄉環境明顯改善。全年投入資金2.1億元,延伸房陵大道5000米,改造人行道3500米、供水管網4362米;迎賓大道綜合整治基本完成;三道河音樂噴泉、迎賓公園投入使用;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南部新城、詩經文化廣場等項目快速推進。詩經大道、城關至軍店一級路路基完成,改造縣鄉公路45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58公里。十房、谷竹高速公路有序推進。城鎮帶建設全年投資12億元,實施“一建三改”2000戶,改造特色民居1520戶,新建示范小區3個、集鎮廣場4座、新型社區10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扎實有效,創建紅塔七河、化龍古城等省級生態文明村5個,野人谷鎮成為國家級生態文明鎮。截止到2012年財政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達到6.1億元,增長27.5%。征收五大保險費2億元,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發放率100%。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報銷比率提高。城鄉低保、五保新標準全面落實,孤寡、貧病、傷殘等困難群體有效救助,80歲以上高齡補貼兌現到位。發放各類保障救助資金9867萬元。開展就業培訓4886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980個,新增城鎮就業3513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0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幫助異地務工人員追回賠償金680萬元。扶貧搬遷、移民搬遷755戶3536人,扶貧開發、移民后扶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5萬人。改造棚戶區700戶,建設公租房400套。殯儀館主體工程完工。截止到2012年新建城區停車場3個、城市公廁2個;興建安全飲水工程30處;改造農村危房2612戶;硬化背街小巷泥巴路1萬平方米;城區主干道改造完成;建成農家書屋40家、全民健身工程27處、文化廣場5個、社區文化中心10處;120急救指揮中心、二級精神衛生中心啟動建設;天明小學擴建、軍店小學遷建征地拆遷完成。
科教文衛
房縣截止到2012年新增市級科技企業2家,申報專利121件,居全市第一。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費入學,新增保育制學校10所,消除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258間;高考上線2641人,本科上線率位居六縣(市)之首;縣一中創省級示范學校通過評審。首屆房縣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辦,群眾性文體活動廣泛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8%。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啟動,參保3.1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9‰,符合政策生育率94.2%。新增有線電視2400戶,完成廣電“村村通”132個。全國經濟普查、土地調查和污染源普查順利進行。新增就業崗位36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社會保險擴面3447人。完成倒房重建834戶。向汶川災區捐款264萬元,捐獻棉衣(被)1050件?!爸泄こ獭毖b配假肢135個;“復明工程”實施白內障手術193例。安全生產工作被評為“全省安全生產先進縣”??h領導帶案下訪、集體接訪制度全面推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增強。
教育事業
房縣第一高級中學:湖北省級示范高中,市級重點中學。歷史悠久,1738年房縣建立“穆清書院”,挑選縣內文行皆優的秀才或縣試合格者入院研習功課,以應鄉試(考舉人)之需。1938年,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一批有識之士在“穆清書院”基礎上籌建了“私立房縣穆清中學”。1949年秋,學校奉命改為“兩鄖第二聯合中學”,1950年改名為“湖北省房縣初級中學”。隨著形勢的發展至1956年,定名為“房縣第一中學”。房縣二中:位于房縣軍店鎮。房縣三中:原華嚴寺中學,為全房縣最高學府。博林雙語學校
文化編輯
房縣野人洞房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文化資源品味高,有上古神農氏炎帝嘗百草之地,武王伐紂時闡教十二真仙青峰山紫陽洞,有西周詩經的采集者,編著者,被譽為文武吉甫,萬邦為憲的尹吉甫家廟,創世史詩,非物質文化遺產黑暗傳有很大可能發源于房,因為《黑暗傳》搜集整理者胡崇峻甫他是在神農架和??档貐^收集整理的,但是房縣也還流傳黑暗傳里面的內容,房縣打待尸里面都有黑暗傳當中的內容。再者,神農架、??祪傻卦诠糯际欠靠h的縣域。神農架1970年由房縣劃出,??得髑鍟r期由房縣劃出。神農架在房縣南部,??翟诜靠h東南。所以黑暗傳有很大可能發源于房。唐中宗流放房縣帶來的宮廷文化,如房縣的敬酒文化,吃飯擺菜的方式,說話等等紅白喜事更能看出,和十堰地區和襄陽地區有所不同。還有漢代的黃香,在小西關有黃孝子祠遺址,碑文尚在,明代御賜忠孝名邦掛在當時城東門,忠說的是尹吉甫,孝說的是黃香。關于黃香到底是哪里人,死后葬在哪里?有房縣和安陸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生于房,葬于房。一種說法是生于安,葬于安。太平寰宇記這本書兩存其說。但是房縣碑文記載黃香生于房,在安陸當官,死后葬于房,安陸只是他的衣冠冢。地區方言屬于西南官話鄂北片(房縣話),調值上接近中原官話。(兒話音較多且聲調向后仰)房陵文化圈“房陵文化圈”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顯著特點:蘊藏量大,形式多樣,積淀深厚,層次分明,特色鮮明,傳承自覺。
旅游景點編輯野人谷
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境內,北接房縣縣城,南鄰神農架林區。這里是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連接點。野人谷內氣候濕潤、風光優美、溶洞發育、植被茂盛、山高水深、峰巒疊嶂。野人谷處在我國地勢第二階梯,是我國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區,北有秦嶺屏障,南有巴山相隔,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受到山地冰川寒流的影響極為微弱,使野人谷成為第三紀植物的“避難所”之一,從而保存了豐富、古老、珍稀的森林植被。野人谷內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4種、Ⅱ級保護植物22種;有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53種,還有許多珍稀的白化動物,如白熊等,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野人谷與野人洞毗鄰,因經常有“野人”出沒而得名。十里長峽,山雄水美,潭綠石奇,曲徑通幽,有“人間仙境,世外桃園,野人故鄉,植物王國”之稱。峽谷內有珍珠坡、麒麟峰、野花蕩、屈尊關、龍字巖、蒼鷹壁、野人府、偉人峰、野人睽谷、野人城堡、野人部落、三潭野浴、龍須飛瀑、絕世天根、九龍攀巖、河馬豪飲等多處景觀。野人谷是陽春賞花、盛夏避暑、深秋寫景、嚴冬詠雪的理想去處。
野人洞
房縣野人洞位于湖北“兩山之間”(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旅游黃金中段,209國道橫貫全境,交通便利,野人洞景點距離襄樊280公里,距十堰市130公里,距神農架木魚127公里,距武當山155公里。
野人洞為天然石灰巖溶洞,1974年,當地農民殷洪發在此洞口與野人搏斗而得名(此人健在),是國家AAA級旅游區,現已開發洞長1980米,觀賞面積2.1萬平方米。整個溶洞共分上下兩層,中間由人造百米天梯連接而成,天梯在國內眾多溶洞里奇有,驚險刺激。洞內分為“三廳”(即擂鼓廳、天河廳、神龜廳)、“兩宮”(即野人寢宮、洞內迷宮)、“一會”(即情人會)。洞內峰回路轉,曲徑通幽,景觀布局疏密參差,鐘乳石形象各異,姿態萬千,或如仙、如佛、如獸、如林、惟妙惟肖。洞內四季恒溫14攝。
中國旅游干部管理學院王洪賓教授看后,驚嘆:“景觀壯麗堪稱鄂西北第一洞府”,為國內少見“野人”洞府。
掛榜巖
房縣城南45公里處的橋上鄉掛榜巖,傳說是唐中宗李顯被廢為廬陵王貶遷房州即房縣后起兵反周掛榜招賢之地。觀音洞位于房縣城南3公里處的鳳凰山,沿209國道。觀音洞始建于唐朝,經過歷代維修、擴建形成規模,現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化龍堰木佳溝
位于房縣化龍堰鎮渭溝之南,距縣城約30公里。這里峽谷幽長,瀑布疊韻,奇巖異洞,鳥語花香。
望佛山
在房縣門古寺境內,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望佛山,人文景觀源遠流長,自然景觀奇峰競秀,勝景迭出,可謂滿眼奇觀勝景。
顯圣殿
顯圣殿位于房縣城西12公里處的軍店鎮軍馬河口,相傳怪人費長房在此顯圣,殿因此得名。清乾隆年間創建。
遺址
鄂西北臨時分特委舊址1931年,房縣鄂西北臨時分特委舊址房縣城關鎮北街,縣級,房縣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1931年,房縣紅塔鄉高枧況營村文廟正殿明代,房縣城關鎮棉花倉庫,觀音洞古建筑清代,房縣城關鎮炳公村省級,2002年11月7日鄂政發[2002]35號,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溫泉寺清代,房縣城關鎮溫泉村,紅軍烈士塔現代,房縣城南鳳凰山,七里河遺址新石器時代,房縣七里河,鄂西北軍事干校舊址1931年,房縣實驗小學內,天明小學1938年,房縣城關二小內,桃園漢墓群漢代,房縣城關鎮桃園村,明代城墻明代,房縣一中內,寶堂寺明代,房縣尹吉甫鎮(原榔口鄉)白漁村 特產編輯
房縣大宗骨干土特產品千余種,代表世界消費潮流的綠色產品50余種,黑木耳、香菇、黃酒、天麻、板栗、核桃、山野菜、絞股藍等,皆以其品質卓越、純天然無污染而馳名中外。特別是黑木耳、香菇、黃酒為房縣千年歷史特產,早在隋唐時期已作為欽點貢品而譽滿京師?!霸贫?、“燕耳”,在國際貿易中以質優味美、營養豐富,贏得“房耳”盛譽,產品暢銷五大洲。香菇年產量在1000噸以上,大部分銷往亞、非、北美等地。黃酒是唐中宗李顯貶居房陵而流傳后世的“宮廷御酒”。此酒將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嫁接糅和,進行特殊配方而成,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極高的飲用價值和醫用價值,是符合國際酒類發展方向和國際消費趨勢的暢銷飲品,被人們譽為“神酒”和“液體蛋糕。其次是藥材資源豐富。房縣是神農嘗百草之地,也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生產基地,素有“華中藥庫”之稱。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400多個中草藥標本采集于房縣。杜仲、桔梗、金釵、靈芝、猴頭、天麻、黨參、江邊一碗水、七葉一枝花等名貴藥材享有盛名,“北岸黃蓮”屬全國佳品。中草藥基原種類達628種,資源蘊藏量348萬噸,全部是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