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區成立于1983年底,是濰坊市的市轄區之一,面積412平方公里,2014年轄3個街道、4個鎮。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濰坊市區東南部,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2012年,坊子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4.3億元。坊子區被譽為“中國蘆筍之鄉”、“中國草莓之鄉”。榮獲“中國十大政府創新典型獎”、“全國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創新提名獎”、“2009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獎”、第二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獎。
文化
坊子區風光 (20張)
2009年,坊子區形成了以區文化館、圖書館為龍頭,以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為樞紐,以村文化大院和社區文化中心為基礎的多層次、多體制、開放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區文化館創建為國家一級館,區文化廣場、健身廣場分別是全省十佳文化廣場和全省縣級體育特色示范樣板工程。廣泛開展以FBA聯賽為代表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單位和全省社會文化先進區。 2011年,坊子區有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所,文化館(站)6個,農村文化大院243個。 2012年,坊子區有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所,文化館(站)6個,新建農村文體活動場所5處,廣播電視用戶達到9萬戶,比上年增加0.8萬戶。
教育
2009年,坊子區創新組建城鄉學校教育聯盟,將坊子區81處中小學校整合為45處,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榮獲“2009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獎”和“第二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獎”;實行管理、辦學、評價“三權”分離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明確政府、學校、社會辦學權利和責任,強化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評價與監督,形成了以群眾滿意為導向的辦學育人格局。 2011年,坊子區擁有各類學校51處,在校生3.7萬人。其中,普通中學6處,在校生1.5萬人; 小學42處,在校生1.95萬人。 2012年,坊子區擁有各類學校46處,在校生3.8萬人。其中,普通中學6處,在校生1.49萬人;小學37處,在校生2.13萬人;民營學校3處,在校生2259人。
衛生
2009年,坊子區標準化村衛生室103處,并納入基本藥物制度覆蓋范圍;創新推行城鄉衛生一體化管理,依托區人民醫院對街道衛生院全部進行托管,榮獲“2008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獎”。坊子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0余處,為群眾提供了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2011年,坊子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136張,衛生技術人員100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生744人,注冊護士647人。 2012年,坊子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373張,衛生技術人員146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生760人,注冊護士650人。
科技
2011年,坊子區累計申請專利2135項,全年新增專利318項。 共取得市級各類重要科技成果14項,其中獲得省科技獎勵3項。 2012年,坊子區累計申請專利2717項,全年新增專利442項。共取得市級及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16項,其中獲得省科技獎勵5項。
體育
2011年,新增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場地2.9萬平方米。 全年參加市級及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55枚,其中金牌21枚。 2012年,新增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場地3萬平方米。全年參加市級及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92枚,其中金牌28枚。
交通編輯
濰萊高速公路坊子區東臨青島港、煙臺港,南近日照港,北瀕濰坊港;膠濟鐵路、濟青高速、濰萊高速、206國道和309國道縱橫坊子區,濰萊高速公路起點就在境內,形成了“五橫六縱”的交通主路網;距青島、濟南國際機場分別只有1小時和1.5小時車程,離濰坊機場僅3公里。濰坊市委、市政府中心駐地的東移,使坊子與濰坊已緊密相連;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園作為濰坊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輻射區,享受國家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具有得天獨厚的開發條件。坊子區基礎設施先進,境內交通縱橫交錯,膠濟鐵路、青銀和濰萊高速、206和309國道貫穿坊子區,濰萊高速公路起點就在境內;區駐地與濰坊機場毗鄰,東連青島港、煙臺港、南近日照港、北臨濰坊港,離濰坊飛機場3公里,距青島機場、青島港僅1小時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