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古稱“鐘離”、“濠州”,滁州市下轄縣,位于淮河中游南岸,處于北緯32°37′-33°03′、東經117°19′-117°57′之間。北瀕淮河與蚌埠市淮上區、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大通區、蚌埠市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接壤。鳳陽是全國較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是八仙之一的藍采和的成仙之地,是莊子與惠子濠梁觀魚之地,也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發源地。鳳陽縣東西長74.64千米,南北寬49.6千米,總面積1949.5平方千米,總人口為74.9萬(2009年底),縣人民政府駐府城鎮西華路人民廣場。鳳陽縣轄14個鎮、1個鄉。鳳陽有中國花鼓之鄉、中國帝王之鄉、中國改革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石英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樹莓之都等美譽。地理環境編輯位置鳳陽縣位于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下游南岸,北隔淮河與蚌埠市淮上區、五河縣相望,東、南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大通區、蚌埠市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接壤。
地形
鳳陽縣地形南高北低,南部為山區,中部為傾降平緩的崗丘,北部為沿淮沖積平原。海拔一般為15-17米。境內最大湖泊是花園湖,正常水位下湖面約30平方千米。最高山峰為狼窩山,海拔340.3米?;春恿鹘浛h境北部52.5千米,其它主要河流有小溪河、板橋河、濠河、天河、窯河,均由南向北注入淮河。
氣候
境內處于中國東部濕潤季風區內,淮河以南屬北亞熱帶,淮河以北屬于暖溫帶,這樣兩種氣候之間除地理位置上有一河之隔外,并無截然不同的界線。處在北亞熱帶向暖溫帶漸變的過渡帶內,在氣候上就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點,其表現為終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熱同季,干冷同期,無霜期較長,但雨量季節分配不均且略顯不足。年平均氣溫14.9℃,年降雨量904.4毫米,年蒸發量1609.7毫米。行政區劃編輯
中都鼓樓 夜景1949年10月,鳳陽縣政區劃分為1個市、9個區、58個鄉鎮。其后,幾經撤區并鄉、復區分鄉,2005年,鳳陽縣有26個鄉鎮。2007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2008年合并行政村,至2010年,鳳陽縣劃分為1個鄉、14個鎮、3個省級工業園區:府城鎮、臨淮關鎮、武店鎮、劉府鎮、西泉鎮、大廟鎮、殷澗鎮、總鋪鎮、紅心鎮、板橋鎮、大溪河鎮、小溪河鎮、官塘鎮、棗巷鎮、黃灣鄉、鳳陽縣工業園區、鳳陽硅工業園區和鳳寧現代產業園,其中府城鎮、臨淮關鎮為標準建制鎮,鳳陽縣工業園區設在府城鎮門臺地區,鳳陽硅工業園區設在板橋鎮境內(南洛高速公路出口處),鳳寧現代產業園與縣硅工業園相連。鳳陽縣共有198個行政村,26個社區。交通編輯
交通區位 (2張)
鳳陽縣公路、鐵路、航運四通八達,合徐、南洛高速公路和京滬、淮南鐵路穿境而過,京滬高鐵蚌埠南站距縣城僅6公里,合蚌鐵路客運專線、蚌淮高速鳳陽段已建成通車?;春?/span>52.5公里黃金水道流經縣境北側,“千里淮河第一港”——鳳陽港已投入使用。過境省級公路4條123.1公里;縣級公路16條310.7公里,實現了農村道路“村村通”。2011年,境內交通網密度達125.7公里/百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