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區是綿陽市轄區,位于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周邊有本市的安縣、江油、游仙區、三臺縣及德陽市的中江、羅江。距省會成都98公里。境內丘陵起伏,溝谷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693米,最低海拔410米。 丘陵地帶較為平緩,呈條狀分布,一般相對高差不超過 50 米,且以淺丘面積較大。
因治地近鄰涪水(今涪江)得名。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涪縣。晉永嘉元年(307年)改名涪城縣。1913年以治地在綿山之陽,改為綿陽縣。1976年將綿陽縣城關鎮和城郊、開元、園藝、五一公社劃出建立綿陽市(縣級)。1978年撤銷綿陽縣,其政區并入綿陽市。1985年改綿陽市為地級綿陽市中區。1993年撤市中區,在涪江以西建涪城區。1992年10月30日,撤銷綿陽市市中區,設立涪城區、游仙區。涪城區轄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5個街道辦事處和石塘、豐谷、塘汛、永興、吳家、楊家、青義、城郊、金峰9個鄉鎮,區政府駐原綿陽市市中區政府駐地。1997年,涪城區面積597.3平方千米,人口50.4萬,轄6街道7鎮5鄉:城廂街道、城北街道、工區街道、南山街道、朝陽街道、綿陽市開發區街道、吳家鎮、塘汛鎮、石塘鎮、豐谷鎮、楊家鎮、永興鎮、青義鎮、金峰鄉、城郊鄉、玉皇鄉、石洞鄉、河邊鄉。2000年,涪城區轄6個街道、14個鎮、2個鄉。2004年,涪城區轄9個街道(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高新區、園藝、創業園、經開區城南)、14個鎮(石塘、豐谷、塘汛、永興、金峰、關帝、龍門、吳家、楊家、青義、河邊、新皂、磨家、玉皇)、2個鄉(城郊、石洞)。
行政區劃編輯涪城區轄9個街道、14個鎮、2個鄉:城廂街道、城北街道、工區街道、南山街道、朝陽街道、高新區街道、經開區城南街道、園藝街道、創業園街道、豐谷鎮、關帝鎮、塘汛鎮、青義鎮、龍門鎮、石塘鎮、吳家鎮、楊家鎮、金峰鎮、玉皇鎮、新皂鎮、河邊鎮、磨家鎮、永興鎮、城郊鄉、石洞鄉。區政府駐城廂街道文廟街。
涪城區
位置
涪城區 (1張)
涪城區位于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周邊有綿陽市的安縣、江油、游仙區、三臺縣及德陽市的中江、羅江。
地貌
境內丘陵起伏,溝谷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693米,最低海拔410米。 丘陵地帶較為平緩,呈條狀分布,一般相對高差不超過50米,且以淺丘面積較大。涪城區有耕地 26.6萬畝,平壩、河谷地帶有沖積土,最為肥沃。
氣候
涪城區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3°C,年日照1298.1小時,年無霜期272天,年平均降雨量963.2毫米,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79%,年平均霧日51天。
自然資源編輯涪江、安昌江流經境內東北,水利資源豐富。年平均水流量112.2億立方米 ,水能理論蘊藏量19.81萬千瓦。 境內礦產有砂金、石灰石、石英石、粘土、天燃氣、石油、鹽、鹵水等。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末涪城區戶籍總人口69.18萬人,比上年增加0.7萬人,增長1.02%,其中農業人口19.64萬人,非農業人口49.53萬人,城鎮化率為73.34%;人口出生率為10.2‰,人口死亡率為5.82‰;人口自然增長率4.38‰。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34.70萬人,女性人口34.48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1:1,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1.89萬人,比上年增加0.69萬人,占全轄區人口的比重為17.2%。
民族
涪城區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交通運輸編輯寶成鐵路、108國道、205省道過境,綿陽南郊機場在境內。 2012年公路通車里程1117.89公里,等級公路1096.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公里;境內鐵路通車里程8.43公里。公路貨運周轉量229311萬噸公里;公路客運周轉量138601萬人公里。綿陽機場累計保障飛機起降架5876次;實現旅客吞吐量68.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38%;實現貨郵運量8379.4噸,比上年增長6.4%。
經濟編輯綜述
2012年涪城區地區生產總值 490.76億元,比上年增長 14.0 %。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 17.69 億元,增長 3.6 %;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 307.83億元,增長 16.5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 165.23億元,增長10.4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3.7:63.4:32.9 調整為3.6:62.7:33.7 。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 0.89% 、73.91%和25.2%。
第一產業
2012年涪城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9.21億元,比上年增長3.6%,實現農業增加值17.69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種植業增加值9.96億元,增長3.6%;林業增加值0.39億元,增長4.6%;畜牧業增加值6.45億元,增長3.2%;漁業增加值0.63億元,增長5.6%;農業服務業增加值0.26億元,增長5.1%。
涪城區2012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2001公頃。2012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5548公頃,減少911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7768公頃,增加167公頃;其中:蔬菜種植面積10584公頃, 增加496公頃。
第二產業
2012年涪城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7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全部工業增加值282.7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工業對 涪城區gdp的貢獻率為68.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6.04億元,比上年增長16.4%;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66.62億元,比上年降低0.5%;產銷率達96.01%。
第三產業
2012年涪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36.51億元,增長13.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2.84億元,增長20.8%。 2012年共接待游客232.47萬人次,同比增長12.22%;境外旅游2.0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實現32.2億元,同比增長26.57%。
社會編輯教育事業
2012年末涪城區擁有小學學校41所,在校學生5.31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學39所,在校學生8.9萬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等職業學校14所,在校學生1.72萬人;小學、普通中學、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分別為2805人、5289人、577人。普通高校8所,2012年共招生32617人(含成人教育,下同),在校學生96174人,畢業學生總數23600人,教師4624人。
文化事業
2012年末涪城區內公共圖書館1所,藏書16萬冊;劇場、影劇院3個;文物保護單位21個。2012年末 涪城區廣播覆蓋率為98.46%、電視覆蓋率為98.85%,“村村通”工程建設繼續鞏固,有線電視入戶工作積極推進,擁有有線電視用戶107萬戶,擁有數字電視用戶62.5萬戶;通光纖有線電視信號村通率 100%。
醫療事業
2012年末涪城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含診所等)229個,其中醫院 22 個、衛生院 15 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1個,診所152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3 個(含血吸蟲病防治站1個),婦幼保健機構 2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7506人,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920人,注冊護士3252 人;衛生防疫人員數 130 人;各類衛生機構實有床位 6533張;醫院門診人次(含衛生院)436萬人次;0-7歲兒童建卡率 91.3 %,計劃免疫“四苗”全程接種率 96.81 %。嬰兒死亡率 3.0 ‰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3.85 ‰;產婦住院分娩比例 99.89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2.98萬人。
社會保障
2012年,涪城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4.66萬人,其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24.0 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5.73萬人,其中: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4.4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22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22.98萬人;領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260人;領取農村低保人數8209人。年末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3個,床位數1545張;社區服務設施數3處。
旅游景點編輯涪城區已形成富樂山、富樂堂、西山子云亭、南湖、南山、人民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漁父村森林公園等8處公園和碧水寺、李杜祠、圣水寺、羅漢堂、文化廣場、濱河廣場、五一廣場、博物館、宋哲元墓、漢闕、白鶴林、科學城、大佛寺、濱河園林大堤等14處觀光游覽點。
涪城區綿陽紅軍紀念碑紅軍紀念碑矗立在市中心,高21米多,巍峨壯觀。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途經這里,將軍閥修建的“德政碑”改名為“百戰百勝的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光榮勝利紀念碑?!奔t軍走后,國民黨派人鏟去碑文。解放后修復,列為省重點文物。
美食編輯紅燒牛掌將牛掌浸煮,去毛、蹄殼、骨,刮洗干凈,反復氽煮。棗番茄去皮。泡紅辣椒、蔥段放入油鍋中炒香,加鮮湯燒沸,放入鹽、味精、料酒、香油、牛掌燒至糯軟入味,放入番茄燒出味,放入濕淀粉收汁,起鍋起成。味咸鮮微辣。龍眼咸燒白將帶皮五花肉刮洗干凈,放入沸水中煮至將熟,撈出抹上糖色。芽菜洗凈、切碎。鍋中放油,放入豬肉炸至皮呈棕紅色。每節泡辣椒中放入豆豉,卷入肉片中,皮朝下放入蒸碗內,加鹽、醬油調味,放入芽菜上籠蒸2小時后出籠,翻扣于盤內即成。色澤棕紅,軟而不膩,鮮香味美。酸辣魚魚加工后,剞刀,用鹽、料酒、姜、蔥著味。鍋中放油,放入魚炸至緊皮撈起。泡青菜切成細絲。鍋內加入濕淀粉收汁亮油,放入味精,撒上蔥花,將汁澆在盤內即成。
特產編輯涪城麥冬“涪城麥冬”歷史悠久,聞名于國內外,其藥用和保健 功效獨特,銷往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成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和雅安三九藥業優質無公害麥冬生產示范基地。刺梨刺梨有營養珍果之美名。據化驗分析,刺梨中含有果糖、蛋白質、油脂、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等10多種營養成份,尤以維生素C和P含量最為驚人,又被稱為水果中的維生素C、P大王。梓州板鴨該腌臘肉制品選用四川本地特產的優質畜禽,輔以四川當地傳統的名貴中藥香料,運用古傳配方,結合現代保鮮技術加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