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縣,隸屬于安徽省阜陽市,屬內陸開發較早地區,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結合部北岸。阜南縣國土面積1768平方公里,耕地146.8萬畝,轄29個鄉鎮和一個省級工業園區,345個村(居),人口172.1萬。阜南是三國名將呂蒙、解放軍著名將領聶鶴亭將軍的故鄉。曾出土春秋時期青銅器“龍虎尊”等一批國家級文物。阜南縣素有“名優特產縣”、“天然資源庫”之稱,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中國柳編之鄉、全國唯一的農業(林業)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縣,安徽省林業十強縣、文化先進縣。也是中國承接產業轉移投資環境十佳縣、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最具潛力城市、2010年浙商最佳投資城市。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阜南縣位于黃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安徽省西北部。處東經115°16′30″-115°57′18″,北緯32°24′19″—32°54′40″之間,東西寬65.5公里,南北長51.9公里??偯娣e為1842平方公里,南與河南省的固始、淮濱兩縣隔河相望。東南一隅與霍邱縣以淮河分治,東鄰潁上縣,北界阜陽縣,西接臨泉縣??h城古薛集,北距首都北京1077公里,東南距省會合肥269公里。
地貌
全縣地形分為崗地、坡地、灣地3類,呈現“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崗地面積100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55%,主要位于縣境北部及中間偏南的一部分,高程在海拔34米至海拔39米之間,平均比降為八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坡地面積38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1%,主要位于谷河、潤河及陶子河下游兩岸,形成東西向的狹長地帶。洼地面積45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4%,主要位于縣境西南部、南部及東南部的洪河、淮河沿岸,海拔在19.5—26米和海拔26—29.5米之間。
氣候
阜南縣地處北亞熱帶北側、暖溫帶南緣,具有暖溫帶向北亞熱帶交接的過渡帶氣候特征,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既兼有南北氣候之長,即降水優于北方,光照優于南方;又兼有南北氣候之短,即降水集中且變異性大,旱澇災害頻繁??h境年平均氣溫15℃。建國后至1985年,年平均氣溫高于15℃的有4年,低于15℃的有5年。民間傳統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以農歷一至三月為春季,四至六月為夏季,七至九月為秋季,十至十二月為冬季。按照氣候學規定,候平均氣溫小于10℃為冬季,大于22℃為夏季,10℃至20℃為春季,22℃至10℃為秋季。阜南縣春季從3月26日始,56天;夏季從5月21日始,118天;秋季從9月16日始,61天;冬季從11月16日始,130天。很明顯,冬、夏兩季遠長于春、秋兩季。四季之中,以冬季1月最冷,平均氣溫僅1.2℃;夏季7月最熱,平均氣溫高達28℃;春季氣溫偏低,4月平均為15℃;秋季氣溫偏高,10月平均為16.3℃。就溫差而言,春、秋大而復、冬小。春季5月溫差最高值為10.9℃,秋季10月溫差最高值為10.5℃,夏季7月為8.4℃,冬季1月為9.7℃。
水文
阜南縣水資源比較豐富。水資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過境水和地下水構成。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249毫米,平均徑流量為4.58億立方米,占降水量的27.13%。不計客水和地下水,年人均占有424立方米。按土地總面積計,畝均166立方米。
阜南縣境內河流屬淮河水系。主要有淮河、洪河、谷河、潤河、界南河、小潤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河等。
行政區劃編輯2013年,阜南縣轄28個鄉鎮和一個省級工業園區,345個村(居)。 縣政府駐地為鹿城鎮,距阜陽市41千米。交通編輯阜南位居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豐富地區的銜接帶、華東經濟圈與京九經濟帶的交匯區。 阜南依托阜陽市,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相互銜接的立體交通網絡??h城距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陽市僅36公里,阜六、阜蔡、高速公路、京九鐵路貫穿縣境,距阜陽機場僅20分鐘車程。105國道、S202線、S328線省道在縣城交匯。境內淮河、洪河流經東西,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運交通網絡,沿淮河可南下長江,北上運河,東達大海。阜南縣內交通基礎設施完善,2007年完成“村村通”工程和鄉村道路建設286公里,完成三塔至新村、于集至付崗、阜南至中崗等主要縣道的大修改建。2008年縣委、縣政府實施阜南至中崗、趙集至王店、杏集至王化、于集至付崗、地城至王家壩、張寨至華佗、黃崗村至黃崗鎮61.7公里“暢通工程”水泥路改造和260公里“村村通”工程,完成段郢至高堰、省道202至王店22.5公里瀝青路面改造,完成公路建設總里程488.96公里,全縣公路硬化率達85%,縣鄉道路晴雨暢通、達村入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