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縣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甘德縣位于東經99°36′30″~100°53′,北緯33°33′~34°24′。東鄰甘肅省瑪曲縣,南瀕黃河與達日縣、久治縣相望,西部和北部與瑪沁縣接壤,縣城所在地柯曲鎮距省會西寧526公里??h府駐東吉鄉(吾勒)。距州府駐地88公里。
甘德縣人口3.3萬(2012年),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9%,還有漢、回、土等民族。
甘德縣總面積7046平方公里,轄8鄉。古為羌地,唐屬“羈摩州”、吐蕃,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明屬和碩特蒙古政權,清屬中郭羅克千戶和上郭羅克百戶。
甘德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為高山山地地貌。主要河流東柯曲、西柯曲流域形成兩大谷地,地勢平坦而開闊,屬高原大陸性半溫潤氣候。礦藏有巖金、煤等。野生動物有鹿、麝、雪豹、猞猁、熊、野驢、黃羊、巖羊、雪雞等。境內有建于清朝中葉的夏日乎寺院,寺內壁畫和雕刻藝術造型精美,藏有“甘珠爾”等藏文經典、佛教史料書籍以及“千手佛”佛像等藝術珍品。
歷史沿革
甘德,藏語意為“吉祥寧樂”。
古為羌人統治區域;
唐屬“羈摩州”、后歸于吐蕃;
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
明屬和碩特蒙古政權;
清屬中郭羅克千戶和上郭羅克百戶轄地;
民國時曾設和興設治局,1946年撤銷;
1954年建甘德縣,隸果洛藏族自治州(區);
1962年由甘肅省瑪曲縣下臧科地區劃入甘德縣,并設下藏科鄉;
1969年成立公社,全縣轄上貢麻公社,下貢麻公社,東吉公社,柯曲公社,崗龍公社,青珍公社,江千公社,下藏科公社;
1984年改設鄉,轄上貢麻鄉,下貢麻鄉,東吉鄉,柯曲鄉,崗龍鄉,青珍鄉,江千鄉,下藏科鄉3846人;
1997年,甘德縣轄8鄉,縣政府駐吾勒(東吉鄉境內);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號文批復:撤銷東吉、柯曲2鄉,合并設立柯曲鎮;
2001年底,甘德縣轄1個鎮、6個鄉,36個村(牧)委會。
行政區劃
截止至2014年初,甘德縣轄1個鎮、6個鄉:柯曲鎮、上貢麻鄉、下貢麻鄉、崗龍鄉、青珍鄉、江千鄉、下藏科鄉。
柯曲鎮:駐吾勤,轄9個村(牧)委會(達協、曲納合、德肉、德里尖、當成、目日、阿隆、東吾、安木掌)
上貢麻鄉:駐唐格給,轄5個村(牧)委會(旺日乎、哇英、隆亞、扎加隆、珠合隆)
下貢麻鄉:駐折合血塘,轄4個村(牧)委會(俄爾金、折合血、龍恩、素合青)崗龍鄉駐賽西多卡,轄4個村(牧)委會(崗龍、科拉、龍木且、恰不將)
江千鄉:駐西娘塘,轄4個村(牧)委會(隆吉、恰曲納合、葉合青、協隆)
下藏科鄉:駐江千,轄4個村(牧)委會(旦庫、江千、洞素、科賽)
青珍鄉:駐青珍秀瑪,轄6個村(牧)委會(青珍、隆尕日、直尕日、青珍休麻、直合麻、典哲)
地理環境
甘德縣東鄰甘肅省瑪曲縣,南瀕黃河與達日縣、久治縣相望,西部和北部與瑪沁縣接壤,縣城所在地柯曲鎮距省會西寧526公里。
地形
地處青南高原高山峽谷向高原面的過渡地帶,阿尼瑪卿山支脈自西北向東南貫穿中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為高山山地地貌。
水文
主要河流東柯曲、西柯曲流域形成兩大谷地。境內溝壑縱橫,河溪密布,河流落差大,水利資源得天獨厚。黃河、東柯曲、西柯曲和當曲河的平均地表徑流量達到64.834億立方米,僅東柯曲、西柯曲和當曲三大河流的理論蘊藏水能達27.33萬千瓦。
氣候
甘德縣屬高原大陸性半溫潤氣候,年均溫-2℃,年降水量550毫米。常年有風,平均風速大,大風日數多,而且多為陣發性,尤其是冬春兩季大風出現機會較多。夏秋兩季風力較小,一般每天上午和傍晚以后風力較弱,中、下午風大。甘德縣歷年平均風速為2.2米/秒,風向多西北風,年平均8級以上大風為69天。
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
牧草主要有莎草科、禾本科、蓼科、菊科、豆科、薔薇科。其中,優質牧草有線葉蒿草、小蒿草、垂穗披堿草、羊茅、華扁穗草等20余種。良質牧草有禾葉蒿草、野青茅、美麗風毛菊、燈芯草等40余種。中質牧草有金蓮花、長葉無尾果、驢蹄草、金露梅等50余種。低質牧草有十字花科的全緣葉綠絨蒿、綿雞兒等。劣質牧草有高山柳、馬藺及不可食雜草和毒草。
野生藥草種類多、分布廣、經濟價值較高。根據1988年甘德縣中藥資源普查資料記載,甘德縣境內已查明的藥用植物有冬蟲夏草、大黃、秦艽、羌活、雪蓮、貝母、唐古特紅景天、馬藺、蒲公英等50科、235種。
動物資源
食肉動物有棕熊、豺、狼、猞猁、沙狐、紅狐、水獺、雪豹、荒漠貓等。食草類動物有野驢、野牛、黃羊、巖羊、麝、狍、喜馬拉雅旱獺、高原鼠兔、高原兔、馬鹿等。野禽類主要有藏雪雞、赤麻鴨、布谷鳥、天鵝、秋沙鴨、毛腿沙雞、花尾榛雞、雕、禿鷲等。魚類主要有湟魚、花斑裸魚、黃河裸裂尻魚等。
礦產資源
甘德縣境內有阿尼瑪卿銅、鈷、鋅、金成礦帶,北巴顏喀拉山砂(巖)金,鎢、錫、汞、銻成礦帶。地下礦藏較豐富,現已探明的有多乘貢麻巖金礦點、黑大瓦汞礦點和江千煤礦。尚待繼續普查論證的礦點有東西柯曲2個砂金異常點、青珍貢麻巖金異常點。
煤炭資源
江千煤礦距江千鄉政府16公里,1986年8月對甘德縣江千煤礦進行勘測,實測面積15平方公里,勘測出江千煤礦屬貧煤中灰高硫低溶灰分煤,總儲量為333.1噸,均為可采儲量。
巖金資源
(一)東柯曲砂金異常點
位于東柯曲河中上游河段,屬青珍鄉。附近有東乘貢麻巖金礦點,金異常范圍大于7公里。
(二)西柯曲砂金異常點
位于西柯曲河中上游,在柯曲鎮。該河中上游及支流都有砂金異常。
(三)東乘貢麻巖金礦位于柯曲鎮東乘貢麻溝與東乘哇麻溝之間,面積為152平方公里,至青珍鄉45公里,勘測出巖金儲量1280公斤,平均品位Au2.96克/噸。
(四)青珍貢麻巖金異常點
該巖金異常點屬青珍鄉,交通便利,勘查出金異常異點21處,見到金礦體8條,求得地質儲量636.13公斤。
汞礦
位于江千鄉東北28公里處,根據1982年省地勘局初測汞含量0.001~0.0007×102,成礦類型為熱液型。
石灰礦
柯曲鎮石炭礦蘊貯量未經過勘探。
草場資源
甘德縣天然草場面積6512.53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5879.53平方公里。草場分布水平地帶不明顯,西北部以高寒草甸土為主,退化嚴重。東南部發育較多的灌叢草甸,草場退化較輕。由于青藏高原早期的崛起,形成典型的高山山地地貌,草場植被具有明顯的垂直帶譜。
高寒草甸類草場
高寒草甸類草場分布在海拔3800~4700米的山地溝谷、灘地,面積為4262.13平方公里,占甘德縣草場總面積的65.45%,可利用草場面積3824.13平方公里,占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5.04%。該類草場有7個草場組28個草場型。植被低矮,種類繁多,主要有小蒿草、線葉蒿草、圓穗蓼、垂穗披堿草等優質牧草和可食雜草。此類草場層次不明顯,平均畝產可食鮮草214公斤,平均9.4畝可養1只羊。
高寒沼澤類草場
高寒沼澤類草場分布于甘德縣7個鄉鎮的溝腦、埡口、陰坡下部、河谷階地等。草場面積1287.67平方公里,占甘德縣草場面積的20.81%。草場有2個草場組3個草場型。植物種類簡單,層次不明顯,主要優勢種有藏蒿草、麓草、莫氏苔草、華扁穗草、甘肅蒿草,伴生種有黑穗苔草、小蒿草、長葉無尾果、驢蹄草等。平均畝產可食鮮草325公斤,平均5.6畝可養1只羊。
灌叢類草場
灌叢類草場主要分布在東柯曲河中下游、黃河沿岸的山地陰坡,西北部各鄉鎮較少。金露梅灌叢多見于下藏科、江千、青珍等鄉的溝口灘地、坡麓地帶。草場面積962.73平方公里,占甘德縣草場面積的14.78%,可利用草場面積832.1平方公里,占甘德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14.15%。草場層次分化明顯,主要優勢種有高山柳、金露梅等,伴生灌木有密枝杜鵑、高山繡線菊、黑刺等。草場有山地陰坡高山柳草場組和溝谷坡麓金露梅2個草場組。畝產可食鮮草142公斤,平均12.8畝可養1只羊。
森林資源
甘德縣森林資源分布廣,主要以灌木林為主。據2002年全國森林資源二類清查統計,甘德縣林業用地總面積202416.8公頃,其中灌木林地面積112251公頃,灌叢地面積59868公頃,宜林地面積30194公頃,疏林地面積103.8公頃。根據清查,甘德縣劃分為江河源頭、江河兩岸兩大生態區位。具體分為三江源區、黃河干流兩岸,西科河兩岸,東科河兩岸。全縣重點公益林面積為202416.8頃,三江源區面積為57422公頃,其中:灌木林面積為30464公頃,灌叢地面積為17048公頃,宜林地面積為9910公頃,黃河干流兩岸面積為45611.8公頃,其中:灌木林面積為24352公頃,灌叢地的面積為12378公頃,疏林地面積為103.8公頃,宜林地面積為8778公頃,西科河兩岸面積為16423公頃,其中,灌木林地3542公頃,東科河兩岸的面積為82960公頃,其中,灌木林地面積為49721公頃,灌叢地為25274公頃,宜林地7965公頃。
土地資源
甘德縣土地總面積7046平方公里(合1056.9萬畝),占全州總面積的9.23%。草場面積占甘德縣總面積的92.43%,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占草場面積的90.28%。交通用地面積3.52平方公里;城鎮、工礦企業用地面積1.4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62.2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0.88%;其它未利用土地面積466.2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2%。
光能資源
甘德縣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光能資源較為豐富,縣內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450.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56%,光能資源較為充足,但尚未得到很好利用。2003年到2004年在下藏科鄉修建30千伏太陽能光伏電站一座,投資330萬元,在崗龍鄉夏日乎寺、下藏科鄉扎西曲龍寺、江千鄉恰東日分別修建20千伏太陽能光伏電站一座,每站投資220萬元,主要解決單位干部職工及寺院和周圍居民日常用電。太陽能開始逐步利用,以后發展太陽能的潛力較大。
人口民族
2012年,甘德縣人口33248人,居住著藏、漢、蒙古、撒拉、滿7個民族,其中以藏族居民為主,占總人口的90%。2012年出生522人,人口出生率為15.7‰,政策內出生515人,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達到98.7%;死亡150人,死亡率為4.5‰;人口自增率控制在11.3‰以內。
交通
甘德縣無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只有大(武)達(日)公路穿境,連著瑪沁縣和達日縣,另有鄉級公路至下貢麻鄉。
經濟
2012年,甘德縣共實現GDP產值19360萬元,同比增長8.2%;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74萬元,同比增長57.76%。其中,一產完成7137萬元,同比增長0.4%;二產完成6269萬元,同比增長11.3%;三產完成5954萬元,同比增長15.6%。實現牧民人均收入2801.74元,同比增長22.8%;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3萬元,同比增長11.52%。第一產業甘德縣經濟以畜牧業為主,牧養綿羊、山羊、牦牛、馬等牲畜?!案实玛笈!睘闄C綠色產品及國家地理標示認證標簽。2010年來共完成人工種草9.26萬畝,修建牧民定居房700戶,4.2萬平方米;修建圍欄80萬米,12.5萬畝;完成鼠害治理380萬畝,草原蟲害治理20萬畝;種植大黃0.6萬畝;完成天然草地補播4.7萬畝。完成天然林圍欄封育1.62萬畝,安排護林員133名。各類疫苗注射密度達到96%以上。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甘德縣內設普通中學、民族中學,鄉設寄宿小學,為普及民族教育奠定了基礎。實施完成了投資1206萬元的2012年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學布局調整項目和投資2570萬元的青珍鄉寄校上海援建項目順利開工建設。2012年,甘德縣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89%,初中階段入學率為106.57%,學前入學率為43%。
社會保障
2012年新增就業再就業崗位1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為30名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待遇,人均增資為239元;甘德縣新農保應參保29322人,實際參保26730人,參合率98.8%;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率達96%。
文體廣電
2012年甘德縣開展“2131”工程和國產新片進牧區活動,2012年累計放映優秀影片526場次,牧民群眾觀看人數達25612余人次;“戶戶通“和”村村通“直播衛星項目深入開展,共為偏遠牧區牧戶發放5441套收視設備。
民政救助
2012年,甘德縣共有城鎮低保戶406戶1198人,牧民低保戶3350人,發放城鎮低保金267.33萬元,牧民低保金228.25萬元。新增農村五保戶105人。
扶貧開發
2012年實施了投資330萬元的柯曲鎮當成、當吾村和青珍鄉直合麻村整村推進項目,扶持貧困戶507戶1797人;實施了投資140萬的2011年第二批青珍鄉青珍村整村推進項目、投資393萬元的德爾文文化產業旅游項目和投資134萬元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項目;2012年共解決447戶1902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了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同比增長9%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