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轄區,是1996年地級貴港市成立后設立的縣級區,位于黃金水道西江流域郁河畔,貴港市東南部,郁江南岸,東鄰興業縣,南接浦北縣,西連橫縣,北與港北區、桂平市交界。港南區內有黎湛鐵路復線和國道324線、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黃金水道西江流經區內4個鄉鎮,常年可通行千噸級貨輪,直達粵港澳地區,是廣西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大西南物資出口的重要通道。至2010年底,港南區總面積1089平方公里,轄6鎮2鄉1個街道,165個村委員會,人口63.56萬。
中文名稱港南區行政區類別市轄區所屬地區中國廣西貴港市下轄地區轄6鎮2鄉1個街道政府駐地江南街道電話區號0775郵政區碼537100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面 積1089平方公里人 口63.56萬(2010年)方 言貴縣話、客家話、壯語、白話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桂林郡、郁林郡古城遺址、千年古郡碼頭火車站貴港火車站車牌代碼桂RGDP68億元(2013年)特 產白玉蔗、木格草席行政代碼450803目錄1 歷史沿革2 行政區劃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 水文? 氣候4 資源? 礦產資源? 土地資源? 生物資源5 人口民族6 經濟? 綜合?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7 社會? 文化體育? 城鄉建設? 醫療? 民生? 教育8 交通9 旅游10 名優特產11 榮譽歷史沿革編輯秦朝時港南區屬桂林郡,秦末,更名郁州,漢至南北朝宋、齊時代屬郁林郡。公元558年至589年屬南定州。隋開南定州改尹州,故屬尹州。大業二年稱郁林縣,與馬度縣同屬廣州。唐貞觀九年改屬貴州,五代十國時期屬貴州。宋開寶五年港南區與懷澤、義山、潮水、郁平并稱郁林縣,屬貴州懷澤郡,元代撤懷澤郡,復屬貴州,明洪武二年降貴州為貴縣,屬潯州府。清代,仍稱貴縣,屬廣西行省潯州府。1912年貴縣屬潯州府,1914年貴縣屬蒼梧道,1932年改屬梧州民團區,1947年至1949年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貴縣初屬郁林專區,1951年7月屬南寧專區,同年8月屬賓陽專區。1952年8月屬容縣專區。1958年7月屬郁林專區。1971年專區改為地區,港南區屬玉林地區。 1988年12月撤縣改市并更名為貴港市,1995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地級市,新分出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 2003年港南區轄1個街道、6個鎮、5個鄉,平悅鄉并入木格鎮;橫嶺鄉并入八塘鎮;思懷鄉并入瓦塘鄉。
行政區劃編輯至2011年底,港南區總面積1099平方公里, 轄1個街道、6個鎮、2個鄉 :江南街道、橋圩鎮、木格鎮、木梓鎮、湛江鎮、東津鎮、八塘鎮、新塘鄉、瓦塘鄉。
港南區港南區位于廣西貴港市區南部、西江河畔位于黃金水道西江流域郁河畔,貴港市東南部,郁江南岸,經緯度為東經109°11’至53’,北緯22°39’至23°06’。東鄰興業縣,南接欽州市浦北縣,西連南寧市橫縣,北與港北區、桂平市交界。
地形
港南區境內以平原、山丘為主,城區及郊區主要是郁江沖積平原,地勢廣闊平坦。
水文
港南區內主要有郁江及西江,西江和支流郁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支流,流經港南區內4個鄉鎮, 有全國大Ⅱ型水庫—武思江水庫等。
氣候
港南區地處低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距北部灣僅100多公里,季風明顯,夏季多東南風,高濕多雨。氣候特征是春暖秋涼,夏長而炎熱,冬短且寒冷,四季分明。
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港南區主要礦產資源有三水鋁、金屬鎂、白云礦石等。
土地資源
2010年,港南區耕地面積24731公頃,有林面積32526公頃。
生物資源
港南區主要生物資源有:農副特產稻谷、玉米、木薯、糖蔗、花生、荔枝、龍眼、甘桔、黃紅麻、茶葉、煙葉、油桐籽、油茶籽、松脂、竹筍干、八角、桂皮、桂油、木耳。動物資源有豬、牛、羊、雞、鴨、兔、魚等30多種。
人口民族編輯至2010年底,港南區有人口63.56萬。 以漢族為主,至2008年底,港南區有壯族、苗族、瑤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3萬。
經濟編輯綜合
2004年港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9億元,增長21.2%;財政收入669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凈利潤105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4億元。2009年港南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達53.4億元,增長12.3%;財政收入完成1.84億元,增長10.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87億元。2013年港南區國民生產總值68億元,增長12%;財政收入5.0089億元,增長4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91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8837元,增長15%。
第一產業
2010年,港南區有林地面積51萬畝,其中速生桉5萬畝。2010年,港南區種鴿存欄達33.3萬對,出欄乳鴿610萬羽,飼養量和出欄量居廣西之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2.6億元,年均增長7%。2013年港南區糧食產量達24.7萬噸,增加1.56萬噸;發展特色優勢農業24.3萬畝,增加7500畝,新增規模養殖場81家,其中生豬出欄47.6萬頭。
第二產業
港南區2010年,港南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羽絨企業有15家,2005至2010年,該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4.9億元增加到11.6億元,年均增長14.7%;工業化水平從1.16提高到1.57;三次產業比重由29.1:41.1:29.8調整為24.2:44.0:31.8。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市江南工業園坐落在港南區城郊,占地623.85公頃。2013年港南區通過融資3.5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廠房19.2萬平方米。工業園區201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0.5億元,增長8%;完成稅收1.3億元,增長28%;全區規模以上企業達72家,新增7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23家,新增6家。
第三產業
港南區內有兩個大型的商貿市場及生豬、白鴿等多個專業交易市場,是大米、水果、蔬菜、竹木、草藥、豬、雞、鴨、乳鴿等大宗農副產品的集散地。
港南區2013年港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9億元,增長15%;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4541萬美元,增長13%。 2013全年續建、擴建、新上項目52個,到位資金60億元。在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簽約3個項目,項目投產后年產值達40億元,創稅1.2億元。
社會編輯文化體育
港南區有圖書室、電子信息館、廣播電視、文化藝術活動中心、體育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齊備,有馬戲、客家戲劇、桂南八音、舞獅麒麟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民間流傳著“師公戲”、“歌圩”文化等。 2013年該芡組織開展“和為貴·羽之韻”廣場文化節系列活動。投資500萬元,新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20個,全面推進全民健身工程,榮獲“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
城鄉建設
2013年港南區深入開展“美麗港南·清潔鄉村”活動,籌資1150萬元,新建垃圾轉運站13座、垃圾池1384個,購買垃圾運輸車88輛分發給各鄉鎮,清運垃圾5萬多噸。2013年港南區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獲得用地指標333畝,木梓、木格、瓦塘已經完成小城鎮開發征地。2013年港南區投資2960萬元,修建鄉村水泥路90公里,對16個移民新村進行了舊房改造。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依法關停小造紙廠、土煉油廠等落后產能企業18家,新建農村沼氣池489個。
醫療
2013年港南區公立醫院改革穩步進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基層醫療機構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達99.4%;完成“幸福家園”綜合平臺建設15個,創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初步通過驗收。
民生
2009年港南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2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4841元,增長11.3%。城鎮化率達29.1%,比上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2013年港南區全年民生支出7.9億元。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8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4164人。2013年港南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20.4萬人;發放城鎮和農村低保金5611萬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182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30戶。投資6000萬元,完成武思江灌區綜合整治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3座,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7項。發放糧食直補和采購農機具綜合補貼共5447萬元。發放社會救助資金357萬元。
教育
港南區內有江南中學以及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新建了港南中學,創辦了華南高中、創新中學等多間民辦學校及職業培訓學校。2013年港南區義務教育鞏固率達88.67%,港南中學創建自治區示范性高中順利通過驗收,全年投資7717.6萬元新建和改造校舍。 2013年港南區合計投資24715萬元,建設教學樓25幢、學生宿舍樓8幢、教師周轉宿舍樓14幢、食堂樓19幢、廁所一座、幼兒園68個,建設面積17.51萬平方米,涉及學校120多個。至2013年底,港南區有獨立注冊的民辦幼兒園79所,農村小學附設學前班266個班。8個鄉鎮中心幼兒園在籌建。
交通編輯港南區內有黎湛鐵路和324線國道橫貫境內,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從區境內穿越。郁江繞西北界而過,設有東津碼頭,可通行千噸級貨輪,直達粵港澳地區。
旅游編輯港南區是秦漢桂林郡、郁林郡、布山縣的郡治、縣治所在地,區內的羅泊灣是“那文化”的發源地。主要景點有黃花崗五烈士紀念碑、南山寺等。南山寺位于貴港市城區南郊郁江岸邊二十四峰中的獅山巖洞里,是千年古寺,嶺南名剎。距城區中心約四公里。南
港南南山寺山寺始建于宋端拱二年,屬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君子垌客家圍城群距市區約四十多公里,這個景區的出名是因為有近二十座客家圍城云集于開闊的田垌,是十分奇特罕見的客家人文景觀。安瀾塔羅泊灣安瀾塔,又名漪瀾塔,位于貴港市港南區,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建,是貴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優特產編輯白玉蔗白玉蔗是貴港市港南區特產,其表皮白色,如白玉般光潔,故名“白玉蔗”。白玉蔗富含磷、
白玉蔗鐵、鈣等,糖份適中,嚼之甜而清脆爽口,具有生津止喝、清熱、潤肺、之功效,年種植面積8000畝,年產量6.5萬噸。細米產于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細米”米質晶瑩,口感柔軟,絲甜,乃飯米佳品。馬蹄產于港南湛江鎮,馬蹄球莖扁圓肥大,表面平滑,栗色或柔紅色.含水份多且糖份高,肉色白嫩松脆,滋味清甜可口。
榮譽編輯2010年港南區被評為“全國村民自治模范區”、“廣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區”,又先后獲得了“廣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三十百千’工程二等獎”和“廣西平安縣(市、區)”,新塘鄉山邊村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組織”。 2010年該區獲中國羽絨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羽絨之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