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子區,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位于大連市西部和西北部。屬市內四區之一。甘井子區東北與金州區接壤,南與沙河口區為鄰,西南與旅順口區毗鄰。東、南臨黃海,北瀕渤海。甘井子地形西南部寬,東北部窄。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35公里。面積502平方公里,區境北部陸路地處大連市區的咽喉要道,鐵路、公路形成網絡。設在區境內的中國民航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國內外航線四通八達。海岸有專業碼頭多處,海運發達。
行政區劃編輯
甘井子區下轄2個鎮、13個街道。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面積
甘井子區位于大連市中心城區,是連接主城區與新市區的紐帶。地理坐標北緯38°47′~39°07′,東經121°16′~121°45′。面積502平方千米。地形西南部寬,東北部窄。東西長40千米,南北寬35千米。東北與金州新區接壤,南與沙河口區為鄰,西南與旅順口區毗連;東、南臨黃海,北瀕渤海。區境北部陸地處大連市區的咽喉要道,鐵路、公路形成網絡。位于南關嶺地區的大連北站位,處于哈大高速鐵路干線終點,是東北地區鐵路的重要樞紐之一。
地質狀況
甘井子區域的地質、地貌同遼東半島一樣,先后經歷鞍山運動、燕遼運動、加里東運動、華力西運動、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諸次構造運動演化塑造而成。區境位于緯
甘井子區
向構造帶和新華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帶的復合部位,地質構造復雜。
境內地層依據地層生成的時代和巖石組合特征,由老至新,劃分為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和第四系等4個地層系統。青白口系地層不全,只有南芬組地層出露。震旦系地層分布最廣,寒武系地層不發育,只有下統。第四系地層較發育,有中、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區境巖石多為沉積巖,且以炭酸鹽類為主;其次,為粘土巖類和硅類巖類。這類巖石都遭受輕微區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如石英巖、大理巖、千枚巖等。另有海相沉積物形成的石灰巖,以及近海濱沉積物。侵入巖僅有輝綠巖。巖石分布,大體以旅大公路北路為界,以南主要是石英巖和板巖,在靠近公路處夾雜少部分石灰巖和輝綠巖;以北多為石灰巖,有的侵入少部分的基性巖。
地形山脈
甘井子區位于遼東半島南部,為千山山脈向西南的延伸段。北瀕渤海,南臨黃海,形成兩海之間丘陵起伏的半島地形。渤海與黃海之間最窄的大連地峽,僅4.6公里,在區境東北部大連灣與毛塋子一帶。一級分水嶺作北東東向展布,由金州的大黑山進入甘井子區境內,主要由煙筒山、駱駝山、狼山、大山頂、鞍子山、砬子山、四大望山、老座山和城山組成,分水嶺北側的水系流入渤海,南側的水系注入黃海。
西南部地勢較高,呈北西——南東方向延伸,在城山以北有玉山、五頂山、將軍旺山、黑石山、簸箕山和炮臺山至渤海釣魚臺;城山以南有鞍子嶺、橫山、老鷂窩山、雞冠山、271.4高地至黃海岸邊。這些山體組成二級分水嶺。馬欄河和凌水河的分水嶺有橫山、歪石砬子、平頂冠、尖寺山,為三級分水嶺,基本上作東西向延伸。但營城子鎮三級分水嶺為北西向。夏家河上、中游河谷為南西向,在革鎮堡流向北西,作90度轉彎。辛寨子——革鎮堡地勢較平坦。
區境海岸線148.68公里,其中陸岸線為139.6公里,按海區分,黃海海區76公里,地質結構多為基巖岸;渤海區636公里,地質結構為基巖岸與砂岸各半。島岸線為9.08公里。黃海岸段小平島至老偏島海底地形平坦,海岸陡峭,水深40米上下,底質以泥、泥砂、貝礫為主。大連灣區段的海底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底質為泥底及少量泥砂底、巖礁底。渤海岸段自黃龍尾嘴至螞蟻島方向,引直線20公里斷面剖視,地形平坦,水深不超過15米,大部分為5米上下,大部底質為泥砂底,部分為泥底、巖礁底,少量貝礫底。
氣候特點
甘井子區屬北半球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大陸度在58以上,屬大陸性氣候范疇,且風向的季節變化非常明顯,風速較大,又具有季風氣候特征。但由于三面環海,時節晚于內陸,又具一些海洋性氣候的特色。故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秋溫高于春溫,冬春兩季風速較大。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0.1—11.2℃之間,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2.9—-6.2℃;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3.9—24.7℃。氣溫的年較差(最熱月與最冷月平均氣溫之差)在27—31℃之間變化。氣溫的日較差(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年平均在6.8—10.3℃之間。境內地面的年輻射總量年平均為115.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2610——2740小時。年日照時數率為60~62%。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無霜期。11月初見秋霜,至翌年4月中旬終止。平均全年無霜期190天左右。全區年均降水量662毫米。年、季的主導風向是北風和東南風。相對濕度全年平均為68%。年平均蒸發量在1450——1600毫米,是年降水量的2——3倍。
水文狀況
大連灣位于遼東半島南部,系遼東半島第一大海灣。東西長14.8公里,南北與東西略等,水域面積約170余平方公里。水深在東南最深處可達35米,均深約15米,平均流速2節。海灣內為規則半日潮,潮差3——4米。海灣1月平均氣溫-3——-10℃,8月平均氣溫24℃,年平均氣溫8——11℃。秋冬季多為北風和西北風,夏季多為南風和東南風。海水嚴冬不凍,適宜船舶進出,投錨靠舶。聞名于世的大連港,坐落在灣內西南岸。灣內海流緩慢,溫度適宜,水質肥沃,宜于海生物的生長。
小平島灣在小平島東部。面積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公里。海水等深線1——20米,平均流速1節。海灣為半日潮齡,原為小海峽,近2個世紀以來,由于潮汐、海流和河流作用,使小平島與陸地相連,成為陸連島。海峽分為東、西兩個海灣。
營城子灣在營城子鎮北部。面積16平方公里,縱約3.7公里,橫約5.6公里。海岸線長15公里。海水等深線2——10米,西北灣口最深超過10米。平均流速1節,海灣內為半日潮齡。
牧城灣在營城子鎮東北部。面積4平方公里??v橫約1.85公里。海岸線長6公里。海水等深線2——4米,平均流速1節,為半日潮齡。
黃龍尾嘴在營城子鎮黃龍尾北部。面積1平方公里。第四紀時,受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古陸下陷,海水入侵,陸地隆起,形似龍尾,故名。尾嘴向北突出入海,與金州區蕎麥山連線為金州灣。北崗海拔40米,還有東、西崗。西崗峰頂海拔56米。三崗突出入海。嘴子的海水等深線6——20米。三崗為天然漁場,海產品豐富,崗南叢林密布。東崗是天然的海水浴場。
凌水河河口在凌水鎮東南2公里。凌水河東南向流入黃海,口東為西尖山,口西為“大腦瓜”。河口段長1公里,寬10——200米,水深2米。河口右岸有大連第三發電廠、大連航運公司修船廠。還有船塢一處。水泥航道長330米,寬15米,入海航道長100米,寬40米。河口東西有近400米長的卵石沙灘,為天然海水浴場。
交通運輸編輯
甘井子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區中心地帶的要沖位置,是大連市連接東北腹地的陸路門戶和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和空中門戶。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沈大高速公路出口均在區內。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建于1972年10月,現已成為國家一級民用國際機場,是國內主要干線機場和國際定期航班機場之一。大連機場是東北亞門戶樞紐機場。大連機場現已開通航線118條,其中國內航線75條,國際和特別行政區航線43條,與15個國家、97個國內外城市通航。
甘井子區有鄉級以上公路44條,均為等級公路,總里程280.587千米。按照行政等級劃分,有國道55.621千米,省道30.275千米,縣道85.958千米,鄉道108.733千米。按照技術等級劃分,有一級路107.226千米,二級路110.066千米,三級路60.825千米,四級路2.47千米。公路密度75.106千米/百平方千米。全區各級公路共有橋梁61座、2834.43延長米。其中:大型橋梁8座,1417.84延長米;中型橋梁10座,542.44延長米;小型橋梁43座,874.15延長米。有隧道1道、980延長米。
風景名勝編輯
夏家河子浴場位于大連市甘井子區北部渤海海峽,距市中心16公里左
右,海岸線長1.2公里。這里最大的特點是沙灘廣闊平坦,風平浪靜,海灘為柔軟均勻的細沙泥質。離岸幾十米也只有齊腰的水深,因此這里非常適合初學者游泳,被稱為天然的游泳池。夏家河子風景名勝區海水浴場的海岸線長達2公里,白沙海灘十分平坦,向海內行進100多米,海水只達腰深,海水溫度平均高于大連市其它海水浴場2攝氏度;海面水流平緩,一般都是風平浪靜,被中外游客稱為我國北方地區最好的海水浴場之一;岸邊有5000畝低丘陸域,為綜合開發旅游提供了陸海相映的自然條件。
大黑石旅游度假村位于營城子鎮大黑石村,度假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海邊黑褐色的礁石林立,是“大黑石”名字的由來。度假村距大連市中心33公里,距民航機場15公里,距旅順市中心18公里。度假村設有海濱浴場、雙龍島、海島浴場,有高18.8米千手千眼佛一座;海濱浴場長1500米,沙灘平坦,有護堤墻,長廊、淡水淋浴和40個木屋等。民間傳說的五百羅漢相居在黑山腳下。大黑石村北部海域中的孤島二砣子,面積為2.5平方公里,距岸邊2公里,海島獨具雄姿,礁石奇形怪狀,具有近海島嶼特色。度假區海灣內水質清澄,灘緩沙純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水浴場,也是夏季消夏戲海的一個好去處。
營城子漢墓坐落于甘井子區營城子鎮幕城驛與沙崗子村之間。背靠群山,前迎渤海,山地豐腴,山清水秀。被國務院定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的營城子漢代壁畫墓,是遼南已發現的唯一磚砌壁畫墓,也是全世界所罕見的。漢墓為磚砌結構,看似“山”字型,建有主室、套室、前室和側室,中間高,側室低,錯落有致,墓室全部由青磚砌筑。磚的一端均飾有環狀紋、羽紋、方格紋等圖案。有的磚飾還涂有紅色、黃色或白色色彩,使墓室內富麗堂皇、
營城子漢墓
絢麗多彩。墓室穹頂彩取青磚向上內收,交錯疊壓式砌筑工藝,線條柔和,結構科學,堅固耐久至今約兩千年。壁畫繪在墓室主室內壁和東西兩權門門外墻面上,是一幅墓主人升天圖。國中央正中繪有一名男子,著長衣,佩長劍,面向左方,腳下云霧繚繞。男子前方有一老者,迎接墓土。漢墓內還遺留一些隨葬的陶案、陶房、陶灶、陶豬、陶燈等器皿。[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