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縣隸屬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橫跨東經102°27′38″~103°01′45″,北緯28°38′24″~29°18′32″,東以馬鞍山為界,與樂山市峨邊縣和金口河區交界;南與美姑、越西縣接壤;西與雅安市石棉縣毗鄰;北臨大渡河與雅安市望。全縣行政區域面積2150.79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共有19萬人。 1956年12月建縣時名為呷洛,因“呷”字讀音與原地名誤差太大,1959年報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甘洛。
中文名稱甘洛縣外文名稱Ganluo County別 名涼山北大門、呷咯縣行政區類別縣所屬地區中國 四川下轄地區7個鎮、21個鄉政府駐地新市壩鎮電話區號0834郵政區碼616850地理位置四川省南部面 積2150.79平方公里 人 口19萬人(截止2012年)著名景點甘洛土司衙門遺址、甘洛縣烈士陵園、甘洛吉日波山機 場西昌青山機場車牌代碼川W行政代碼513435目錄1 歷史沿革2 行政區劃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貌? 水文? 氣候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 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 藥材資源? 水資源5 人口民族6 交通7 經濟概述? 綜合?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8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教育事業? 衛生事業? 旅游事業? 社會保障9 風景名勝10 地方特產歷史沿革編輯西漢元鼎六年(111年)縣境東北部曾設靈官道(亦名靈道縣)西北置闌縣。西晉泰始九年(273年)靈官古道更名護龍縣。劉宋時期為新興縣。北周廢闌縣、新興縣,將縣治遷至今越西境內置邛部縣。隋唐因之,至唐末縣境為南詔北域,歷北南兩宋。元中統六年(1256年)邛部縣設邛部川安撫招討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為邛部州。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邛部州為越西衛,弘治中在海棠建鎮西守御后千戶所,轄地包括今甘洛疆域,并節制“ 帶密土千戶”與“ 帶田壩密土千戶”。兩千戶土司管理境內“夷務”,隸屬越西衛。清改衛為廳,將鎮西守御后千戶所改衛都司府,承舊制。民國2年(1913年),越西廢廳置縣,在今甘洛地方設海棠區,轄海棠,啟明兩鄉。實施共和后,甘洛的兩土司雖未冊封,其后裔仍在原轄地行使彝區“夷務”管理職權。1956年12月建縣時名為呷洛,因“呷”字讀音與原地名誤差太大,1959年報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甘洛。
甘洛縣新政府截止2012年,甘洛縣轄7個鎮、21個鄉:新市壩鎮、田壩鎮、海棠鎮、吉米鎮、斯覺鎮、普昌鎮、玉田鎮、前進鄉、勝利鄉、新茶鄉、兩河鄉、里克鄉、尼爾覺鄉、拉莫鄉、波波鄉、阿嘎鄉、阿爾鄉、石海鄉、團結鄉、嘎日鄉、則拉鄉、坪壩鄉、蓼坪鄉、阿茲覺鄉、烏史大橋鄉、黑馬鄉、沙岱鄉、蘇雄鄉。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甘洛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橫跨東經102°27′38″~103°01′45″,北緯28°38′24″~29°18′32″。地處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東以馬鞍山為界,與樂山市峨邊縣和金
口河區交界;南與美姑、越西縣接壤;西與雅安市石棉縣毗鄰;北臨大渡河與雅安市望。 截止2012年,甘洛縣土地面積2150.79平方公里。
地貌
甘洛縣地處四川盆地南緣向云貴高原過渡的地帶,全為山地,嶺高谷深,河谷地帶間有臺地斜壩與河邊小壩,西部有較大的高山間狹長斜壩??h境東部連綿數十里的特克哄哄山,由8座4000多米和60多座3000米以上的山峰組成;中部最高峰—馬鞍山,為全縣最高點,海拔4288米;南部高山重疊與涼山中部大山相接,額頗阿莫山高3905米;西部橫亙著3922米的碧雞山以及大藥山、小藥山、轎頂山等山。
水文
甘洛縣境內尼日河來自越西,從西南入境,斜切全境,在境內接納斯覺河、甘洛河、田壩河等水流,于東北境注入大渡河。
氣候
甘洛縣屬中亞熱帶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無霜期326天。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甘洛縣土地總面積322.6275萬畝,其中農、林、牧、工礦業、城鎮、交通等用地310.9萬畝,占幅員面積的96.38﹪,水域2.2160萬畝,占幅員面積的0.6869﹪。2006年全縣有常耕地面積87萬畝,森林面積77.1萬畝,天然草場面積86.5萬畝。
礦產資源
甘洛縣已探明的有鉛鋅礦蘊藏量548.1萬噸、銅礦蘊藏量3646.6萬噸、鐵礦蘊藏量3027萬噸、鋁土礦蘊藏量120萬噸、菱鎂礦蘊藏量136.48萬噸、石膏蘊藏量226.7萬噸、煤礦蘊藏量1093.73萬噸、石灰石蘊藏量2.38億噸、花崗石蘊藏量1億立方米。
動物資源
截止2012年,甘洛縣境內動物資源種類常見的有23種,其中屬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扭角羚、小熊貓、豹、綠尾紅雉、巖羊、水獺、白腹錦雞等,其他主要野生動物有熊、野豬、獐、麂、猴、狐貍、刺猬、松鼠、黃鼠、鼯鼠等。
植物資源
截止2012年,甘洛縣境內植物主要有樟樹、楠木、青松、樺木等,其中珍稀樹種有:銀杏、三尖衫、連香、杜仲、厚樸、楨楠、香樟、紅椿等。
藥材資源
截止2012年,甘洛縣境內中藥材資源有天麻、蟲草、貝母、丹皮、龍膽草、桔梗、防風、黨參、泡參、當歸、牛夕、三七、黃連等。草類資源有87科,491種。
水資源
截止2012年,甘洛縣境內7條主要河流和支流,溪、澗長390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95萬千瓦,其中尼日河53.53萬千瓦占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的56.18﹪,甘洛河水能蘊藏量22.2萬千瓦,占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的23.29﹪,全縣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量55.62萬千瓦,已開發利用水電裝機容量8.1萬千瓦,正在建設的15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3.2萬千瓦。
人口民族編輯截止2012年,甘洛縣共有19萬人,有彝、漢、藏、苗等14個民族,彝族占總人口的65.3%。
交通編輯截止2012年,甘洛縣成昆電器化鐵路橫貫全縣62.5公里??h內有兩條省級公路,通往樂山、雅安和鄰近縣。全縣通車里程488.5公里,實現了鄉通公路。
經濟概述編輯綜合
2011年,甘洛縣財政總收入3.5914億元,較2010年增長21.61%。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316億元,較2010年增長23.78%,比1978年增長34.9倍。其中稅收性收入1.15億元,較2010年增長16.8%,非稅收入1.08億元,較2010年增長32.23%,人均財政收入1668元。
第一產業
2011年,甘洛縣農業總產值達到6.3億元,較2010年增加8.1%。 農業2011年,甘洛縣生產糧食8.188萬噸,人均有糧439千克,其中水稻9821噸,小麥6405噸,玉米3.25萬噸,馬鈴薯2.6萬噸,蕎麥2683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76萬畝,產量1465噸,其中花生40噸,油菜1387噸;蔬菜種植面積3.11萬畝,產量4萬噸,主要品種為大白菜、蘿卜等。 畜牧業2011年,甘洛縣生豬飼養量38.2萬頭,年末存欄18.2萬頭;羊飼養量30.8萬只,年末存欄16.3萬只,收購山羊板皮14.5萬張;牛飼養量7.6萬頭,年末存欄5.5萬頭;家禽飼養量81.2萬羽,上市家禽18.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1萬噸,其中豬肉1.5萬噸,牛肉2370噸,羊肉2730噸,禽蛋1349噸。畜牧業產值4.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產值的56.5%。 漁業2011年,甘洛縣漁業產值105萬元,較2010年增加值77萬元。截止2011年末,累計造林235.9萬畝,其中防護林167.9萬畝,商品林6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49.8萬株,林木覆蓋率為57%,活立木蓄積量715.3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11年,甘洛縣工業實現增加值16.93億元,較2010年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20.9%。工業投入完成18.97億元,占全部投投資額的94.77%,拉動投資增長較2010年9.42個百分點。其大中型工業企業4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3.7億元,小型企業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5億元。
第三產業
2011年,甘洛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48億元,較2010年增長16.02%。其中,城鎮3.81億元,較2010年增長17.3%;鄉村1.66億元,較2010年增長13.18%。批發業16個、零售業4個;批發業商品銷售141萬元,較2010年增長14.51%;零售業商品銷售44092萬元,較2010年增長17.66%;住宿和餐飲業6個,住宿業277萬元,較2010年增長27.4%;餐飲業10271萬元,較2010年9.23增長%。
社會事業編輯基礎設施
截止2012年,甘洛縣新增地方電站3座,縣電網入網電站達15座,通過爭取縣電網與國家并網的變電站建設已完成。成昆電器化鐵路橫貫全縣62.5公里??h通車里程488.5公里。城區供水管線總長10公里(復線),市內交換機總量5632門,長途電話總數155路,電話機4850戶,新建5座移動通訊基站。
教育事業
截止2012年,甘洛縣共有幼兒園5所 ,小學132所 ,中學9所 。2013年,已啟動了8所學校的工程建設,完成投資320萬元。
衛生事業
截止2012年,甘洛縣有醫院、衛生院41個,醫院、衛生院床位數405張,衛生技術人員467人。全縣參合農民15.59萬人,參合率達到93.54%,共為參合農民補貼資金632.9萬元。
旅游事業
截止2012年,甘洛縣有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賓館、旅社、招待所共68家,床位1393張。
社會保障
截止2012年,甘洛縣全縣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2845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為8192人;實現就業和再就業453人。共向省內外輸出勞務1470人,其中有組織輸出勞務人員370人。發放低保金318.1萬元;發放低保金799.55萬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5603人次,救助資金180.9萬元。
風景名勝編輯海棠古鎮海棠古鎮位于甘洛縣城西北22.5公里處,占地面積27440平方米。古鎮包括大街、中街、正街和幾條巷,四周古城墻周長約900多米,并開有東西北三門。海棠古鎮為南方絲綢之路(零關古道)的重要驛站之一,明清至民國時是較為繁華的商品集散地和屯兵之地。 彝族土司衙門遺址甘洛縣境內有三處,即“阿日土司衙門”、“煖帶密土司衙門”、“煖帶田壩土司衙門”。清溪古道唐貞觀年間開辟的清溪道,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清溪峽內兩岸千仞峭壁,古木參天,谷中溪流淙淙,潺響回環,花崗石嵌成的古道上馬蹄印深深陷于其中,古道旁尚有護路兵營的“齊民雕”遺址。 馬鞍山甘洛“馬鞍山”,位于四川省馬鞍山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大熊貓等野生動植物為保護對象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植物達180科447屬1500余種,棲息著包括國寶大熊貓在內的300多種野生動物。 吉日波彝族史前傳說中的名山“吉日波”,側觀酷似金字塔,彝語意為“閃光的地方”或“秤星”,傳說它是彝民族繁衍的原初,由此成為彝人心中的圣山。 德布洛莫德布洛莫地處縣境東南的叢山之中,山中森林密布,怪石猙獰,泉水多眼嵌于巖下,怪異之聲常令山民毛骨聳然,加之充滿神秘和恐怖的傳說,被彝人稱為“魔鬼之山”,成為涼山的神秘之地。
地方特產編輯青刺果青娜油原料青刺果于每年農歷5月成熟,每當這個時候,成群結隊的摩梭婦女背挎篾篼,手執長彎鉤,到茂密的青刺林里采集青刺果,然后淘洗干凈,曬干后磨成細小顆粒,篩去糠殼,再曬干,然后將曬干的粉粒置于蒸籠內蒸到八成熟后裝入麻布‘袋內真熱榨油。摩梭人的榨油工具由較為原始的木、石、竹三種器材組成。野生蕨菜蕨,贏類植物,鳳尾蕨科植物的總稱。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狀莖蔓于土中,被棕色細毛。葉大,多回羽狀復葉,適應性強,常集中成片生長。根狀莖富含淀粉,可提純供食用或藥用,幼葉即當地所稱的蕨菜,為時鮮野味,有去暴熱,利水道,降血壓等效用,清熱、降毒、利尿、止血和降壓。黑山羊甘洛黑山羊獨特之處在于全身黑毛,生長發育快,周歲體重可達23-27公斤,板皮厚滿,皮毛質軟細小,瘦肉率高,肉質鮮嫩,味美膻氣少。 黑苦蕎
甘洛黑苦蕎,色澤烏黑,顆粒大,品質優,種植歷史悠久,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