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區是連云港市三個主城區之一,位于中國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海州灣畔江蘇省東北部,江蘇沿海經濟帶和東隴海產業帶的東部交匯處。全區總面積1363平方千米,轄15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27個行政村、42個社區,人口116萬。 贛榆區擁有大面積濱海濕地和62.5公里黃金海岸線,境內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是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近年來,按照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搶抓江蘇沿海開發、贛榆區圍繞建設“實力贛榆、生態贛榆、和安贛榆”三大目標,贛榆成功創建江蘇省園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省衛生縣城和國家生態區,實現了省級層面“四城同創”先后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贛榆區素有“黃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贛榆城臨海而建、逐海而生,是江蘇近海親海第一區。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全區轄15個鎮:青口鎮、海頭鎮、贛馬鎮、金山鎮、厲莊鎮、塔山鎮、城頭鎮、黑林鎮、宋莊鎮、城西鎮、班莊鎮、沙河鎮、柘汪鎮、墩尚鎮、石橋鎮。2個省級開發區:經濟開發區、海洋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贛榆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8',北緯 34° 50',位于蘇魯兩省交界,是江蘇沿海經濟帶和東隴海產業帶開發的東部交匯點。東濱黃海的海州灣,海岸線長62.5千米;北臨山東省日照市;西靠山東省臨沂市,南至西南接江蘇省東??h與連云港市海州區、連云區。境內山區、平原、沿海各占1/3。
氣候
贛榆區氣候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贛榆年平均氣溫13.2℃,無霜期214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時,年降雨量976.4毫米。夏季屬海洋性氣候,盛行來自低緯度太平洋的偏南北風,氣候炎熱多雨;冬季帶有大陸性氣候特征,盛行來自高緯度大陸內部偏北風,氣候寒冷干燥。形成了全年寒暑變化顯著、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因東臨黃海,受海洋的影響,和同緯度內陸各地相比,具有春季溫度較低,氣溫回升緩慢,冬夏溫度變化平緩,年降水量比較豐富等特點,但分布季節差異較大,一般春秋兩季往往干旱少雨。
土壤
全區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鹽土4個土類、9個亞類,16個土屬、33個土種。
地質
贛榆區海岸線南起臨洪口,北至荻水口,長46.6千米,總走向北高南低。其地貌特征以興莊河口為界,分為南北兩種類型,北部為沙質海岸,南部為粉沙淤泥質海岸;荻水口至朱篷口為沖刷后退型海岸,興莊口至臨洪口是沉積外延性海岸;朱篷口至興莊口之間則是兩種類型海岸的交變段。荻水口至興莊口海岸長約30.7千米,以山前河湖堆積平原為主,有風化基巖和海相沉積,地面高程2米~3.7米。
交通運輸
鐵路
連鹽鐵路北起連云港市贛榆區,南至鹽城北站,線路正線全長232.2公里,贛榆段長52.5公里。
公路
截止2011年,連臨高速、204國道、242省道贛榆段建成通車,成為融入連云港主城區的快捷通道。臨海高等級公路贛榆段基本完成。一個以沿海高速公路、連臨高速公路為快速通道,204、310、327國道、242省道為主骨架,區鎮公路為干線,鎮村公路為補充,干支銜接、四通八達的區內半小時交通圈初步形成。
港口
贛榆港是中國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區。贛榆北部沿海有20.3公里基巖地質海岸,水深泥少、氣候適中,建港條件十分優越。2009年編制的《連云港港總體規劃》,將贛榆港定位為連云港港重要組成部分和北翼的主要港區。根據規劃要求和臨港產業發展需要,我區于2010年8月19日啟動贛榆港建設,一期工程建成防波堤6350米、航道工程8公里、3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和1個5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2012年底,港口開港運營,結束了贛榆有海無港的歷史,2013年實現貨物吞吐量500萬噸。2014年,贛榆港區投資35億元,建成10萬噸級航道、2平方公里配套堆場,并開通集裝箱直航干線,全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000萬噸,集裝箱運量達到3萬標箱,有效推動了臨港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