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區,四川省南充市轄區,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境南部,城區東部,漢置安漢縣,隋設南充縣,1993年由南充縣改為市轄區,2013年全區面積806平方公里,人口60萬,轄7個街道、12個鎮、13個鄉。高坪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東岸,屬低山丘陵區,為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嘉陵江、螺溪河、萬家河、蜿蜒河、羅家河及大小溪溝呈扇狀分布,農業方面,柑桔、竹木、蔬菜產業和“三大”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發展良好,是四川省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強縣、四川省優勢特色效益柑桔基地縣(區),6個鄉鎮進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 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了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絲紡服裝、新型材料、精細化工五大支柱產業。高坪自古即以果州著稱,素有川北“魚米之鄉”、“絲綢之鄉”、“柑桔之鄉”的美譽。 高坪的東觀鎮為高坪第一強鎮 經濟發達 民房樸素 治安良好。特別適合旅游和投資。
1993年7月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充高坪區龍門鎮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地級南充市。市政府駐順慶區。南充市設立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高坪區轄高坪、龍門、長樂、東觀、青居、小龍、江陵、勝觀、石圭9個鎮和會龍、走馬、黃溪、浸水4個鄉,高坪區政府駐高坪鎮。注:即以原南充縣嘉陵江東岸9鎮4鄉(由原南充縣33個鄉鎮合并的)設立高坪區,為新設置的南充市市轄區。1997年,高坪區轄12鎮14鄉:高坪鎮、龍門鎮、小龍鎮、江陵鎮、擦耳鎮、長樂鎮、勝觀鎮、東觀鎮、老君鎮、青居鎮、石圭鎮、闕家鎮、走馬鄉、黃溪鄉、馬家鄉、萬家鄉、青蓮鄉、小佛鄉、會龍鄉、御史鄉、斑竹鄉、鄢家鄉、隆興鄉、喻家鄉、溪頭鄉、浸水鄉。區政府駐高坪鎮,距南充市中心3千米。1998年,高坪區轄1個街道、13個鎮、20個鄉、367個村、25個居委會:白塔街道辦事處、高坪鎮、小龍鎮、龍門鎮、江陵鎮、搽耳鎮、勝觀鎮、長樂鎮、東觀鎮、老君鎮、永安鎮、青居鎮、闕家鎮、石圭鎮、螞溪鄉、鳳凰鄉、青蓮鄉、走馬鄉、喻家鄉、御史鄉、會龍鄉、南江鄉、馬家鄉、隆興鄉、斑竹鄉、鄢家鄉、黃溪鄉、二家鄉、天峰鄉、青松鄉、萬家鄉、小佛鄉、浸水鄉、溪頭鄉。2000年,高坪區轄1個街道、14個鎮、19個鄉:白塔街道、高坪鎮、小龍鎮、龍門鎮、江陵鎮、搽耳鎮、老君鎮、東觀鎮、長樂鎮、勝觀鎮、永安鎮、闕家鎮、石圭鎮、青居鎮、青蓮鎮、小佛鄉、走馬鄉、喻家鄉 、馬家鄉、黃溪鄉、萬家鄉、會龍鄉、御史鄉、隆興鄉、斑竹鄉、鄢家鄉、浸水鄉、溪頭鄉、青松鄉、螺溪鄉 、鳳凰鄉、二家鄉、天峰鄉、南江鄉。2004年,高坪區轄1個街道(白塔)、17個鎮(高坪、龍門、長樂、東觀、青居、小龍、江陵、勝觀、石圭、搽耳、老君、闕家、永安、青蓮、螺溪、會龍、都京)、17個鄉(走馬、黃溪、浸水、御史、隆興、鄢家、斑竹、喻家、馬家、萬家、小佛、溪頭、青松、鳳凰、天峰、南江、二家)。2005年,高坪區轄1個街道、17個鎮、17個鄉:白塔街道、高坪鎮、小龍鎮、龍門鎮、江陵鎮、搽耳鎮、老君鎮、東觀鎮、長樂鎮、勝觀鎮、永安鎮、闕家鎮、石圭鎮、青居鎮、青蓮鎮、都京鎮、會龍鎮、螺溪鎮、小佛鄉、走馬鄉、喻家鄉、馬家鄉、黃溪鄉、萬家鄉、御史鄉、隆興鄉、斑竹鄉、鄢家鄉、浸水鄉、溪頭鄉、青松鄉、鳳凰鄉、二家鄉、天峰鄉、南江鄉。2006年,高坪區轄2個街道、16個鎮、14個鄉:白塔街道、清溪街道、小龍鎮、龍門鎮、江陵鎮、搽耳鎮、老君鎮、東觀鎮、長樂鎮、勝觀鎮、永安鎮、闕家鎮、石圭鎮、青居鎮、青蓮鎮、都京鎮、會龍鎮、螺溪鎮、走馬鄉、喻家鄉、馬家鄉、黃溪鄉、萬家鄉、御史鄉、隆興鄉、斑竹鄉、鄢家鄉、浸水鄉、溪頭鄉、青松鄉、鳳凰鄉、南江鄉。2006年6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南充市嘉陵區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和南充市嘉陵區與高坪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將南充市高坪區青居鎮聯工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嘉陵區文峰鎮管轄;將南充市高坪區溪頭鄉江中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嘉陵區河西鄉管轄。2006年6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南充市高坪區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南充市高坪區轄30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撤銷二家、小佛、天峰3個鄉和高坪鎮;將原二家、天峰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東觀鎮,東觀鎮政府駐東觀場;將原小佛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浸水鄉,浸水鄉政府駐浸水場;原高坪鎮改為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由南充市按照規定程序自行批復。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高坪區下轄7個街道、12個鎮、13個鄉。高坪區下轄行政區劃
類別政區
街道辦事處
白塔街道、清溪街道、龍門街道、小龍街道、青松街道、青蓮街道、都京街道
鎮人民政府江陵鎮、搽耳鎮、螺溪鎮、長樂鎮、勝觀鎮、會龍鎮、東觀鎮、老君鎮、青居鎮、石圭鎮、永安鎮、闕家鎮
鄉人民政府鳳凰鄉、隆興鄉、斑竹鄉、喻家鄉、御史鄉、鄢家鄉、馬家鄉、南江鄉、走馬鄉、黃溪鄉、萬家鄉、溪頭鄉、佛門鄉
(上述表格資料來源于高坪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
南充市高坪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北緯30°35′-31°51′,東經105°27′-106°58′之間。東北與蓬安縣相鄰,南面與岳池縣接壤,西部與順慶、嘉陵兩區隔江相望。境域南北直距39.5公里,東西直距35.4公里。1997年,高坪區面積841.9平方千米,2013年高坪區面積806平方公里,2014年高坪區幅員面積8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坪區屬丘陵地區。受地質、山脈
高坪區龍門鎮、河流、氣候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形成平壩、淺丘、中丘和低山地貌。高坪區地勢東高西低,形成由東向西緩傾走勢。高坪區東部是華鎣山脈支系金城山,為高坪區最高點,海拔824.6米。南邊溪頭鄉火星村梯子灣靠嘉陵江邊,是高坪區的最低點,海拔243米。平壩地區分布在區境嘉陵江沿岸的江陵、龍門、小龍、高坪、青居、溪頭等鄉鎮部分村社的一、二級臺階上,一般海拔280米左右,約占總面積的45%。淺丘寬谷帶壩地區,分布在區境腹地的東觀、走馬、老君、青蓮、馬家、喻家以及御史、長樂、龍門、擦耳石圭、斑竹等鄉鎮部分村社,海拔在300米左右,約占總面積的24%。高坪區中丘中谷分布在擦耳、會龍、長樂、老君、青蓮、高坪、青居、石圭、闕家、溪頭等鄉鎮部分村社,海拔330米左右,約占總面積的27%。低山、深谷地區,主要分布在金城山脈及其支脈的隆興、勝觀、鄢家、黃溪、萬家、浸水、小佛等鄉鎮部分村社,海拔500米以上,約占總面積的4%。
氣候環境
高坪區境屬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熱量豐富,無霜期長,極端最高、最低氣溫少,多數年份出現日照偏少現象。 氣溫1993—2007年,區內平均氣溫17.8℃,1996年平均氣溫偏低,1997—1998年、2001—2004年、2006—2007年,溫度偏高,其余年份平均氣溫正常。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2005年1月2日,僅為-2.1℃。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2006年9月1日,為41.9℃。 地表溫度累年平均地表溫度18.1℃,極端最高地表溫度67.8℃,出現在2001年7月10日;其次為67.7℃,出現在2006年9月1日;極端最低溫度為-4.4℃,出現在1994年1月21日;其次是-3.3℃,出現在2001年12月22日。 降水累年總降水量13072.6毫米,平均每年933.8毫米。其中,日降水量較多的有,1998年7月20日,日降水量138.6毫米;2002年6月8日,日降水量170.7毫米;2004年7月31日,日降水量126.8毫米;2007年7月17日,日降水量136.1。一般7-8月份是降水出現最頻繁最多的月份,較易達到暴雨天氣,尤其7月份達到暴雨的日數最多。2006年11月20-30日連續降水11天,為最長降水日數。2001年12月14日-2002年1月16日,34天無降雨,為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 濕度高坪區境內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空氣濕度大。年均相對濕度為79%。一年中以秋季的相對濕度為最大,冬季次之,春季和夏季差不多。9月、10月相對濕度最大,在83%左右。年極端最小相對濕度,一般出現于春季的3月、4月或冬季的12月、1月。冬季和春季空氣比較干燥,容易產生春旱。 霧日高坪區多霧。每年的霧日多出現于10月份至次年1月份,其中又以12月份為最多。區內各地的年平均霧日在30天以上。大霧一般出現在4點至9點,持續時間可長達6-12個小時,午后才散去。區境多霧的原因頗為復雜。特殊的丘陵地形,相對濕度比較大,風力微弱,夜間晴朗無云,接近地面的空氣因輻射而散失熱量,氣溫降到露點以下,水汽就容易凝結成輻射霧。低云觸地,移動遲緩,也增加了霧日的記錄。此外,盆地高空常有逆溫層的存在,也促進了霧的形成。 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時數1676.4小時,多數年份出現日照偏少現象,尤其是1999年全年日照時數788.4小時,只有2006年日照有偏多現象,全年日照時數1313.5小時,各年8-9月份日照時數為全年最多。 風高坪區的年平均風速多在1.2-1.7米/秒之間,一年中無風的時間在40%以上。風向隨季節而變化,一般以偏北風為主。每當強冷空氣入侵或夏季發生雷雨天氣時,常有大風伴隨出現。多年平均每年發生7-9級大風2.4次。寒潮性大風多發生于春季。溫度驟降,寒氣逼人,持續時間較長,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利。區境雷雨性大風多出現在7-8月份,常伴有雷電、冰雹或暴雨,風向不穩定。
自然資源編輯礦藏資源
截止到2014年,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鹽巖地質儲量1.7萬億噸,高坪區龍門鎮石油儲量7779萬噸,天然氣儲量90萬億立方米。 高坪境內地下資源主要有鹽鹵、油氣、砂金、鋯石鈦鐵砂和天然建材等。以巖鹽鹵資源蘊藏量為大,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境內鹽礦貯存于三迭系下統嘉陵江組和中統雷口坡組,為咸化淺海陸棚瀉湖相灰巖、白云巖、硬石膏巖、石鹽巖夾雜鹵石巖沉積而成,含鹽1-7層,一般單層厚度10-30米,最小厚度10厘米,最大厚度60-70米。東觀鎮境內的充65#,系雷口坡組,見礦4層,單層厚4.5-95米;充2#,打孔2875米深,見鹽層兩個,厚度分別在22米和52米;嘉陵江組見礦4層,單層厚1-21米,礦層厚度205.5米。油氣系川中油田構造,經1956年地質細測、1957年重磁力詳查、
高坪區龍門鎮鉆探,發現工業性油流,曾先后于1957年2月和1958年5月在東觀鎮設立川中鉆探籌建處、開采證實。油層性質屬裂縫性儲油空間,以溶孔,介殼間隙、裂縫為主、油氣水垂直移動不明顯。新疆油田發現后,鉆探重點轉移新疆。據有關資料調查,高坪區有油氣井21口。能正常出油氣的15口,年產原油1500多噸,產氣10萬m3。砂金主要分布在嘉陵江區境段沿岸二、三級階地下部砂礫層中。以龍門鎮鐵錢壩、青居鎮牛肚壩和溪頭鄉溪頭壩儲量較豐,一般在二級階地砂礫層,厚度10-15米左右,三級階地2-7米左右。鋯石鐵砂礦分布在青居鎮境嘉陵江岸二級階地底部砂礫層及溪河漫灘中部、尾部黑砂層,儲量欠豐,尚未開發。區內天然建材資源豐富,以嘉陵江岸灘涂的砂、卵石和東觀、長樂、青居、小佛、浸水、老君、走馬等鄉鎮的硬石常年供應市內各建筑單位。
生物資源
截止到2014年,高坪區生物資源820多種。其中動物資源24
高坪區龍門鎮0余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7種、魚類80余種、鳥類110多種、野獸類20多種)。以產于嘉陵江龍門沱(龍門鎮境)的“江團”(長吻)最為名貴,肉嫩味美,營養豐富,為南充著名特產。植物資源580多種(用材林90多種,經濟林110多種,薪炭林20多種,藥用植物280多種,觀賞植物70多種)。隨著植樹造林的開展,尤其是成片林區的開發建設,一些多年不見的鳥獸又在林區出現。2009年末,高坪區活立木蓄積量已達38萬m3,森林覆蓋率達38.4%。經省、市檢查驗收,各項綠化指標已達到“實現基本綠化”階段規定的指標。
水能資源
水能開發前景廣闊,嘉陵江16級梯級電站開發中有3級在境內。
人口民族編輯1997年,高坪區人口54.4萬。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高坪區總人口543574人,其中: 白塔街道47964人,高坪鎮42470人,小龍鎮21916人,龍門鎮49961人,江陵鎮24263人,搽耳鎮14144人,老君鎮13994人,東觀鎮21239人,長樂鎮19670人,勝觀鎮12339人,永安鎮10378人,闕家鎮11002人,石圭鎮11345人,青居鎮18723人,青蓮鎮10126人,小佛鄉8710人,走馬鄉19653人,喻家鄉7888人,馬家鄉11626人,黃溪鄉10495人,萬家鄉4371人,會龍鄉16440人,御史鄉11224人,隆興鄉14946人,斑竹鄉12042人,鄢家鄉6906人,浸水鄉9752人,溪頭鄉15713人,青松鄉9735人,螺溪鄉16034人,鳳凰鄉10383人,二家鄉5721人,天峰鄉10993人,南江鄉11408人。 截至2014年,高坪區總人口60萬。人口密度為868人/平方公里。高坪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已降至1.0‰,人口處于低生育水平時期,人口再生產類型已轉變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高坪區區內有回、苗、藏、土家、彝、滿、佤、黎、門巴、瑤、基諾、壯、布依、侗、僳僳、納西、羌、蒙、怒、京等少數民族20多個,多系與漢族人口通婚遷入境內,散居區內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