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區位于鶴崗市中心,地勢北高南低,區域面積1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3萬;轄湖濱、團結、解放、新南、紅旗、育才6個街道辦事處,18個社區。工農區,原名新街基,始建于1948年。市委、市人大、市政協等市級機關坐落在轄區內。全境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市屬工商企業均集中于區內,北起勝利橋、南至中心站的5里長街。全區共轄紅旗路、新南、團結、湖濱、育才路、解放路等6個街道辦事處。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14.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1萬人。區政府駐地解放路。
行政區劃編輯
工農區 (2張)
全區共轄紅旗路、新南、團結、湖濱、育才路、解放路等6個街道辦事處。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14.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1萬人。區政府駐地解放路。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鶴崗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小興安嶺東麓低山丘陵地區及松花江、黑龍江匯合處的平原地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9°39'50"——132°31'00",北緯47°03'30"—— 48°21'00"。東至松花江與同江市一水相連,西鄰伊春市,南與佳木斯市湯原縣接壤,北部以黑龍江主航道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三江平原北部的一個重要經濟區域,素有“金三角”之稱??偼恋孛娣e為14,68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4,575平方公里??側丝趌09.4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68.80萬人 。
地形地貌
鶴崗市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是三江平原向小興安嶺山地過渡的明顯上升地段。全市可分為低山丘陵、漫崗、平原、溝谷及漫灘四種地貌類型。市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為山區,面積3,300平方公里,占市區總面積的72%,是本市森林分布的集中地區。主要山峰有:小白山(海拔1,022米);解放山(海拔964米);北影山(海拔897米);摩天嶺(海拔846米);金頂山(海拔840米),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34座。有梧桐河、鶴立河、阿凌達河、嘉蔭河等18條主要河流,從西北流向東南。除嘉蔭河為黑龍江水系外,其余均為松花江水系。市區南部為丘陵漫崗,東南部為三江平原的邊緣地帶,平坦開闊,是農業分布區,平均海拔80米左右。蘿北縣在市區東部。地勢西北部高而多山,東南部平而多沼澤,由西北向東南分為山地、崗地、平原、洼地,東南部平均海拔90米。主要河流有嘉蔭河、嘟魯河、蒲鴨河等。綏濱縣在蘿北縣之東,地處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處的三江平原。境內無山無丘陵,地勢平坦,海拔52至63米。境內主要河流有蒲鴨河、婉蜒河、敖來河和白龍泡、串通泡、大架泡等大小泡沼。
水文
境內有梧桐河、鶴立河、阿凌達河、嘉蔭河等18條主要河流。東臨松花江,北臨黑龍江。
交通運輸編輯
鶴崗工農區至大連201國道、至伊春、哈爾濱、名山口岸等高等級公路等穿境而過,東、西解放路、南山路、華廈路等構建市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鐵路客貨列車經佳木斯可直通全國各地。距佳木斯國際機場65公里,可直飛北京、大連、上海和哈巴羅夫斯克等地。水陸沿黑龍江、松花江可北上東北亞,以最近的距離進入日本和韓國。
旅游名勝編輯
太平溝景區
太平溝景區在清代是慈禧太后胭脂地,俗稱“胭脂溝”。清代的官辦金廠——觀都金廠督辦衙門就設在這里。東臨黑龍江,西達小興安嶺西麓共有上萬平方公里的河川溝谷,共計有數百個砂金淘挖點的廣闊區域。這里出產砂金原金成色可達85%以上,產量高,年產可達萬兩或超萬兩。
在清中后期和民國中期,這里曾經形成了兩次著名的“觀都金潮”。清北洋大臣李鴻章,受命親理淘金事務。派他的親信李金鏞到太平溝設立觀都金廠衙門府,先后有督辦袁大化,李夢庚等坐陣太平溝統管金場,指揮生產黃金和向朝廷繳納。當時的太平溝與沿黑龍江再往北的黑河、漠河、奇乾河為清廷直接督辦的四大金廠,而觀都金廠又是其中經營最好和最為著名的。采金工人最多時達五、六萬人。年產黃金3萬余兩。
月牙湖中國民族園
景區占地面積84公頃,其中湖水最大面積40公頃左右,森林、草原、濕地、灘地面積44公頃左右。
月牙湖中國北方民族園
景區是一處融古今于一園,集博覽休閑于一身的集錦式園林,由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和湖畔休閑三個部分組成。第一站是歷史文化區,通過同仁文化遺址復原和仿造的奧里米古城,讓人們穿越時空隧道,將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盡收眼底;文化墻用題記和群雕的形式,承載了綏濱的記憶。第二站是民族風情區,展示了滿族、朝鮮、蒙古、達斡爾、錫伯、鄂倫春、赫哲、鄂溫克、俄羅斯九個北方民族的起源和歷史發展過程。第三站是湖畔休閑區。
興龍峽谷
龍峽谷位于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中段,全長3850米,最高海拔400米,上起滾突嶺頂峰,下至峽谷路入黑龍江口。興龍峽谷地下森林氧吧,是黑龍江三峽森林公園中一處幽靜的景點,它是2007年開辟的一條山地徒步旅游線路。。
鶴崗國家礦山公園
全國首批28個國家級的礦山公園之一鶴崗市的主題公園,“鶴崗國家礦山公園”于2009年的夏日正式開園接待游人。
將軍石山莊
軍石山莊位于鶴崗市西南郊21公里,現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市級自然保護區。將軍石山莊興建于1986年,地處小興安嶺南麓,與佳木斯、伊春交界,依山傍水,風景迤邐,是一處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旅游景點。將軍石山、棋盤山扼守山莊南北,形成兩道綠色屏障,截飲馬河、阿凌達河支流而成阿凌達湖。據考證《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及《滿文老檔》中記載,明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秋,清太祖努爾哈赤命扈爾漢和安弗揚古二將軍在將軍石山密林造船二百余艘,分水陸兩軍共兩千余人沿阿凌達河南下,統一了東北女真各部,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人們稱此山為將軍山。稱山上的大石頭為將軍石。
將軍石山莊總面積為480公頃,其中水面面積120公頃,山高石險,阿凌達湖水清秀,旅游資豐富。
共青農場
寶泉嶺農墾管理局共青農場,位于黑龍江和松花江的沖積平原上,距鶴崗市60公里。
共青農場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開始,一些有志青年響應毛主席和團中央的倡議,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開發邊疆,建設邊疆。1955年8月30日,以揚華為隊長的全國第一支青年墾荒隊奔赴北大荒。隨后來自天津、山東、河北、哈爾濱的知青也先后來到這里開荒立業,3000多名有志青年,在鳳鳴山下建起了八個集體農莊。1956年,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親臨北大荒看望墾荒隊員。1985年在紀念墾荒30周年之際,時任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親筆為共青農場提寫了場名。經過50多年的建設,用共青三代人的汗水,鑄成了北大荒精神,使共青農場成為一座擁有2萬人的農墾新城。共青農場現有耕地44萬畝、林地7.4萬畝、水面3.3萬畝。年產小麥、大豆、玉米、水稻13萬噸。
交通運輸編輯鶴崗工農區至大連201國道、至伊春、哈爾濱、名山口岸等高等級公路等穿境而過,東、西解放路、南山路、華廈路等構建市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鐵路客貨列車經佳木斯可直通全國各地。距佳木斯國際機場65公里,可直飛北京、大連、上海和哈巴羅夫斯克等地。水陸沿黑龍江、松花江可北上東北亞,以最近的距離進入日本和韓國。
交通運輸編輯鶴崗工農區至大連201國道、至伊春、哈爾濱、名山口岸等高等級公路等穿境而過,東、西解放路、南山路、華廈路等構建市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鐵路客貨列車經佳木斯可直通全國各地。距佳木斯國際機場65公里,可直飛北京、大連、上海和哈巴羅夫斯克等地。水陸沿黑龍江、松花江可北上東北亞,以最近的距離進入日本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