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縣,四川省宜賓市轄縣。位于宜賓市境南部,東經104°38′-105°02′、北緯27°53′-28°31′之間,北與高縣連界,距宜賓市翠屏區46千米;南與大雪山相連,距云南省威信縣縣城69千米;西靠筠連縣,東南、東北與興文縣、長寧縣連界。 縣政府駐地巡場鎮,距市政府駐地56千米。 珙縣境內有溝通云、貴、川三省的敘高公路、川云公路、宜威公路等主干公路,成珙鐵路、金筠鐵路貫穿縣境,是宜賓市南部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高等級水泥路直達宜賓市城區,1小時內即可達宜賓機場和長江航運碼頭。珙縣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化工基地,儲存無煙煤炭12.15億噸,硫鐵礦2.26億噸,石英砂4700萬噸等14種珍稀礦種,除此之外珙縣還有“中國使用頁巖氣第一鎮“——上羅鎮。 珙縣是川滇黔結合部宜賓半小時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森林覆蓋率達43.68%,綠化覆蓋率達47.28%,是四川省第一個實現綠化達標的盆周山區縣。珙縣境內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僰人懸棺” 。素有“神韻僰都,咽喉重鎮”之稱。2013年,珙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4.99億元,較2012年增長8.8%。
珙縣一角珙縣先秦即有僰人等居住于此,建有宜賓“僰侯國”,珙縣亦被稱為“古僰國”、“僰州”、“僰州之都”或“僰都”、“僰鄉”。漢為南廣縣境,傅家壩是漢初南廣縣治所在地(注:另有多說,如云南彝良、鎮雄、鹽津等說;《中國歷史地圖集》1996年重印本仍定漢南廣于鹽津)。唐置鞏、薛(薩)羈縻州。宋為羅計。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大夏明玉珍天統元年(1362年)改下羅計長官司(今珙泉鎮)為珙州(西南有珙溪遂為州名,亦說唐置鞏州,鞏近珙)。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為縣,名珙縣,沿襲至今。清為敘州府轄縣。民國為四川省(敘州、下川南道、永寧道、第六行政督察區等)轄縣。1949年12月10日,珙縣解放。1950年1月1日,西南行政區川南行政公署設立,珙縣屬之。1月2日川南區宜賓專區建立,珙縣屬之。1952年9月1日,川南區宜賓專區改稱四川省宜賓專區,珙縣屬之。1954年,四川省宜賓區專員公署改稱四川省宜賓專員公署,珙縣屬之。1967年4月,四川省宜賓專區改稱宜賓地區,珙縣屬之。1996年10月5日,國務院批準宜賓撤地設市,珙縣屬宜賓市轄縣。
俯瞰珙縣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2年9月,珙縣撤區并鄉建鎮,設8鎮13鄉。
珙縣濱河路北段1997年,珙縣轄8個鎮、13個鄉:巡場鎮、珙泉鎮、孝兒鎮、底洞鎮、上羅鎮、洛表鎮、洛亥鎮、王家鎮、仁義鄉、寶山鄉、沐灘鄉、恒豐鄉、陳勝鄉、玉和苗族鄉、保平鄉、下羅鄉、中山鄉、羅渡苗族鄉、曹營鄉、石碑鄉、觀斗苗族鄉??h政府駐珙泉鎮,距宜賓市區46千米。2001年,珙縣人民政府從珙泉鎮搬到巡場鎮辦公。 2006年,珙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陳勝鄉,并入底洞鎮;撤銷保平鄉,并入下羅鄉;撤銷中山鄉,并入沐灘鄉;撤銷寶山鄉,并入孝兒鎮。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21個鄉鎮(8個鎮、13個鄉)調整為17個鄉鎮(8個鎮、9個鄉)。2014年,撤銷下羅鄉,設立下羅鎮;撤銷曹營鄉,設立曹營鎮 ;撤銷沐灘鄉,設立沐灘鎮 。
區劃詳情
2014年7月,珙縣轄11個鎮、6個鄉:巡場鎮、珙泉鎮、孝兒鎮、底洞鎮、上羅鎮、洛表鎮、洛亥鎮、王家鎮、下羅鎮、沐灘鎮、曹營鎮、仁義鄉、恒豐鄉、石碑鄉、玉和苗族鄉、羅渡苗族鄉、觀斗苗族鄉,共16個社區、262個村、16個社區、1664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1149.5平方千米?!≌v地
面積(平方千米)社區(個)居民小組(個)社區(個)村(個)村民小組(個)
珙縣巡場鎮1149.526138262431664
巡場鎮巡場107.213671320186
珙泉鎮珙泉102.9430423162
孝兒鎮孝兒街村50.313124147
底洞鎮底洞街村116.214128154
上羅鎮上羅116.315123144
洛表鎮洛表81.1120119141
洛亥鎮洛亥64.115115105
王家鎮王家鎮漁田村102.314115106
下羅鎮下羅村老堡寨24.61 /1 1489
沐灘鎮付家壩231 /1 1270
曹營鎮曹家營44.91 / 1752
仁義鄉新街村38 / / /1365
恒豐鄉恒豐場49 / / /1162
羅渡苗族鄉羅星渡40.7/ / /1167
玉和苗族鄉青龍村玉皇廟25 / / /727
石碑鄉石碑口47.5 / / /757
觀斗苗族鄉前進村中心場20 / / /430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珙縣位于宜賓市境南部,東經104°38′-105°02′、北緯27°53′-28°31′之間,北與高縣連界,距宜賓市翠屏區46千米;南與大雪山相連,距云南省威信縣縣城69千米;西靠筠連縣,東南、東北與興文縣、長寧縣連界。 幅員面積1149.5平方千米。,南北相距67.8千米,東西最寬處41.5千米。
四川省宜賓市珙縣
地形地貌
在大地構造上,珙縣位于楊子準地臺區,北為四川中凹陷區的川東南褶皺束及川中隆起,南為滇黔褶皺區之婁山關凹陷褶皺束及雷波隆起,屬較穩定地塊。珙縣屬山區縣,地勢南高北低,地形為狹長形,海拔最高處1642米,是靠云南省界的王家鎮四里坡;最低處310米,是珙泉鎮郊外的獅子灘。境內層巒疊嶂,山脊多呈鋸齒形,長崗狀;地體多由石灰巖和紫色頁巖組成,巖溶地形特征明顯,多溶洞、漏斗、石筍、石灰巖等。丘陵和平壩面積小,以中低山地為主,有少數巖溶沖積壩,西北面有部分丘陵。平壩主要分布在巡場、上羅、洛亥等鄉鎮,主要有青山壩、大寨壩、海棠壩、麻糖壩、上羅壩、下羅壩、巡場壩等。丘陵則分布于珙縣。山區、丘陵、平壩的比例大體為7.5﹕1.5﹕1。
氣候
珙縣縣境區域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春早冬暖,濕度偏大。2009年,珙縣年度平均氣溫18.2℃,較歷年年平均氣溫17.6℃偏高0.6℃,年極端最高氣溫37.8℃,較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0.0℃偏低2.2℃;年極端最低氣溫1.9℃,較歷年極端最低氣溫-1.9℃偏高3.8℃;年總降水量1143.6mm,較歷年平均降水總降水量1154.0mm偏少1%,年日照總時數829.8小時,較歷年平均日照978.3小時偏少15%。
水系
珙縣境內有大小溪河79條,總長638千米,呈樹枝狀布及珙縣,其中常年性河流7條,總長158.38千米。溪河流向多變,主干流從東南流向西北貫穿縣境。主要水系南廣河和洛浦河均注入長江。
南廣河水系
南廣河珙縣境內段全長60.95千米,河寬50至150米,最深水位20米左右,灘陡流急,能通航。流域面積255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70.6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2.3億立方米。南廣河流域有鄧家河、建武河、洛亥河、王家河、巡場河等五條支流。鄧家河:是南廣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境內流程8.5千米,河寬40至60米,通航木船。流域面積53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8.86億立方米。建武河:境內流程4.23千米,河寬20至40米,流域面積20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62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2.1億立方米。洛亥河:河流全長41.6千米,境內流程21.3千米。流域面積318.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3.94億立方米。王家河:全長18900米,河寬5至15米,流域面積66.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7940萬立方米??衫寐洳?1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8275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2540千瓦。巡場河:巡場河在珙縣境內流程13.5千米,流域面積98.1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9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6300萬立方米。
洛浦河水系
洛浦河珙縣段長31千米,流域面積389.51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0.3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26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截至2009年底,珙縣實有耕地面積15923公頃,有效灌溉面積8500公頃。
礦產資源
縣城 夜景珙縣礦藏多屬外生礦,煤炭藏量最豐富。截至2009年底,已探明的有煤,鐵,磷,鉀,銅,鉛,鋅等礦,還有冰州石,石英沙,耐火粘土,石灰石,水泥配料,鑄石原料等14種。煤炭儲量達12.45億噸,硫鐵礦2.26億噸、石英砂4700萬噸。
水資源
珙縣位于四川省南部與云南省交界的山地地帶,大小溪河79條,南廣河、洛浦河是境內最大河流;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43.8毫米,巖溶裂隙水較豐富,地下水露頭177處之多。截至2009年底,珙縣水資源總量26.17億立方米,其中縣境內水資源8.82億立方米(每平方千米產水量76.8萬立方米,人平占有水量2574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53億立方米,過境水量14.7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8.21萬千瓦,水能可開發量為3.51萬千瓦。
植物資源
珙縣巡場高架橋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珙縣現存原始植被較少,大部分為人工植被和原始植被的次生植被。以杉樹、松樹為主的人工植被是珙縣植物的特點。據調查統計,截至2009年底,珙縣共有喬木、灌木、草本等林草植物92科、210屬、420種。喬木樹種
天然植被樹種:杉木、馬尾松、柏木、楨楠、潤楠、斯栗、銀杏等。
人工植被樹種:濕地松、火炬松、華山松、柳杉等。
經濟林木、果樹:桑樹、油桐、桅子、油茶、茶樹、漆樹、白瞞樹、檫樹、棕樹、黃柏、杜仲。竹類:毛竹、黃竹、慈竹、綿竹、雞爪竹、麻竹、甜苦竹、羅漢竹、白夾竹。灌木:映山紅、山茶、馬桑、鳥泡、鹽膚木、野薔薇、八仙花、野牡丹、懸勾子等。草本:蕨、黑本、鐵芒箕、芭茅、草莓、絲茅等。
森林資源
2009年末,珙縣建成區土地面積8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0.7平方公里,森林面積82.02萬畝,森林覆蓋率48.73%,綠化覆蓋率53.17%。
人口民族編輯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珙縣總人口401312人,其中:珙泉鎮64675人;巡場鎮100995人;孝兒鎮19526人;底洞鎮16738人;上羅鎮27573人;洛表鎮27208人;洛亥鎮17450人;王家鎮17263人;恒豐鄉11136人;寶山鄉8947人;沐灘鄉6092人;仁義鄉10655人;陳勝鄉10839人;玉和苗族鄉4951人;保平鄉7245人;下羅鄉9360人;中山鄉5924人;羅渡苗族鄉11884人;曹營鄉9284人;石碑鄉8979人;觀斗苗族鄉4588。2011年末,珙縣總人口42.5萬人,常住人口39.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5%。 珙縣歷來為多民族雜居地。至2011年底,仝縣少數民族人口為26449人,占珙縣總人口的6.3%;有苗族、回族、彝族、藏族、土家族等14個民族成份。其中苗族人口26135人,占珙縣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8%。
交通概況編輯公路
巡場高架橋 (3張)
溝通云南、貴州、四川三省的敘高公路(敘永——高縣)、川云公路(四川——云南)、宜威公路(宜賓——威信)在珙縣境內交匯,208、309國道過境。宜珙快速公路過境,珙縣因而地處宜賓半小時經濟圈 。珙縣——高縣,珙縣——長寧30分鐘均可到。珙縣正規劃巡孝上一級公路(巡場鎮——孝兒鎮——上羅鎮)建設。2013年7月8日,巡場高架橋全線竣工通車,該橋位于縣城北端,橫跨宜珙鐵路、金筠鐵路及芙蓉公司杉木樹礦專用線三條鐵路。高架橋附屬工程芙蓉橋也同時竣工投入使用。經過珙縣的宜畢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將于2014年9月10日前開工, 屆時珙縣的底硐,上羅,洛表,王家等鎮將納入高速網。鐵路2010年,宜珙鐵路進行了升級,珙縣至宜賓運行時間縮至一小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