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市位于“天府之國”成都平原腹心地帶,北臨德陽市區17公里,南距成都市區(三環路)23公里,是四川“擴權強縣”試點市、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說。截至2013年,全市幅員面積538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183個行政村,總人口60余萬。廣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圣火展示城市之一,是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列四川省第七位,是中華文明發祥地、農村改革起源地,素有“川西明珠”美譽,被譽為“成都的后花園”,亦被譽為“小香港”。廣漢是“四川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之一,也是成都都市圈、成綿樂經濟帶,成都半小時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經濟以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廣漢市是國家級旅游城市,至今遺留有較豐富的名勝古跡。有聞名于世界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三大國際旅游精品之一的三星堆遺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雒城和明代古寺龍居寺,還有金雁湖、房湖公園、廣漢文廟、廣漢東禪寺、漢代古墓群、古樹等。
老城區夜景遠眺秦朝時為雒縣。雒縣因雒水流經縣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鄉境五里巷。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廣漢郡,轄13縣。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為益州,刺史治雒。新莽時期(9~23年),改益州為庸部,部牧駐雒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復置益州和廣漢郡,雒縣為廣漢郡屬縣。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分益州為梁州。廣漢郡改屬梁州,雒縣仍為郡治。東晉時期(317~420年),廣漢郡仍屬梁州,雒縣為郡治。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蜀郡為益州。次年,分雒縣置什邡縣。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復置漢州,領什邡、德陽、綿竹3縣,撤銷雒縣建制,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區,以原雒縣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蜀稱帝,建立大夏國,復置雒縣。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滅大夏國。同年,省雒縣入漢州,仍領三縣。明末,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建置沿舊。清初,仍如明制??滴醵?1687年),降漢州為散州(單州),不再轄縣,隸屬成都府,沿襲至民國元年。 民國2年(1913年),改漢州為廣漢縣(緣廣漢郡而名),屬川西道(次年改為西川道)。 民國防區時代為川軍鄧錫侯部防地。1950年屬綿陽專區。1953年改屬溫江專區。1960年什邡縣并入。1963年析出復置什邡縣。1983年3月劃入成都市,同年8月由德陽市代管。1988年撤縣設市。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7年,廣漢市面積538.3平方千米,人口56.4萬,轄19個鎮、5個鄉:雒城鎮、三水鎮、連山鎮、南興鎮、高坪鎮、向陽鎮、小漢鎮、金輪鎮、興隆鎮、新豐鎮、新華鎮、萬福鎮、新平鎮、和興鎮、松林鎮、金魚鎮、三星鎮、南豐鎮、廣興鎮、西外鄉、東南鄉、北外鄉、雙泉鄉、西高鄉。市政府駐雒城鎮。2000年,廣漢市轄20個鎮、4個鄉:雒城鎮、三水鎮、連山鎮、高坪鎮、向陽鎮、小漢鎮、金輪鎮、新豐鎮、興隆鎮、新華鎮、萬福鎮、和興鎮、松林鎮、金魚鎮、新平鎮、南豐鎮、廣興鎮、三星鎮、南興鎮、西高鎮、北外鄉、東南鄉、雙泉鄉、西外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77298人。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4年,廣漢市轄20個鎮(雒城、三水、連山、南興、萬福、新平、和興、松林、高坪、向陽、小漢、金魚、三星、南豐、金輪、興隆、新豐、新華、廣興、西高)、4個鄉(東南、北外、雙泉、西外)。2005年2月23日,廣漢市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雒城鎮漢口路102號遷至雒城鎮天津路108號。2005年,廣漢市轄20個鎮、4個鄉:雒城鎮、三水鎮、連山鎮、高坪鎮、南興鎮、向陽鎮、小漢鎮、金輪鎮、新豐鎮、興隆鎮、新華鎮、萬福鎮、和興鎮、松林鎮、金魚鎮、新平鎮、南豐鎮、廣興鎮、三星鎮、西高鎮、北外鄉、東南鄉、西外鄉、雙泉鄉。2006年4月17日,廣漢市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原來的20個鎮、4個鄉調整為17個鎮、2個鄉。撤銷雙泉、東南2個鄉和廣興、萬福、三星3個鎮。擴大4個鎮的行政區域:將原雙泉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連山鎮。連山鎮政府駐連山場。將原廣興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向陽鎮。向陽鎮政府駐向陽場。將原萬福鎮、東南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新豐鎮。新豐鎮政府駐新豐場。將原三星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南興鎮。南興鎮政府駐南興場。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廣漢市幅員面積538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183個行政村,總人口60余萬。分別是:雒城鎮、三水鎮、連山鎮、高坪鎮、南興鎮、向陽鎮、小漢鎮、金輪鎮、新豐鎮、興隆鎮、和興鎮、松林鎮、金魚鎮、新平鎮、南豐鎮、西高鎮、北外鄉、西外鄉。
地理環境編輯地質地貌
廣漢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龍泉山脈西麓,為沱江沖積平
原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傾,以平原為主;東部有淺丘,占全市面積的7.7%。海拔一般在450—590米。境內松林鎮、雙泉鄉為丘陵低山地段,平壩因近代河流的長期切割,河間出現長堤形埂子,由西北邊境流入的青白江、鴨子河、石亭江、綿遠河及其支流白魚河、蒙陽河等,形成六河六埂、槽埂相間的地形。全境東西長36.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總面積538.28平方公里,其中平壩占92.33%。
土壤
廣漢市境內土壤的成土母質為基巖風化物和松散堆積物兩大類。耕地,平壩地區占95%。土層厚度大于100厘米的占總耕地的7.43%,小于30厘米的僅占總耕地的1.5%。大部分土壤或重壤,耕性好,適耕期長,宜種范圍廣,保肥供肥性能較好。據測定,質地為中壤土的占耕地面積的37%,重壤土占26.2%,輕粘土占18.5%,輕壤土占9%,砂壤土占9.3%。土壤反應以微酸性、中性為主。全市微酸性土壤占43.8%,中性土壤占39%,微堿性土壤占15.4%,堿性土壤占1.8%,適于多種農作物生長。土壤共分七級。一級主要是灰棕二泥田、灰色二泥田等土種,占總耕地的27.11%。二級主要有黃泥田、灰棕泥田、灰色半沙泥田等土種,占耕地面積的49.12%。三級主要有灰棕沙田、灰色沙田、白鱔泥田、紅紫泥田以及各種漕田等,占總耕的14.49%。四級主要有灰棕漏沙田、樓板田、灰色漏沙田、紫色沙田、灰色及灰棕沙土、姜石黃泥土等土種,占總耕地的6.45%。五級、六級土種占總耕地的2.83%。七級為坡面陡峻、坡度大于20度、沖刷嚴重、土層淺薄的土種,占土地總面積的1.6%,多系荒坡,未計入耕地。
氣候
廣漢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干濕明顯,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累年平均氣溫16.3度,平灼降水量890.8毫米,平均日照時數1229.2小時,平均無霜期281天。
水文
廣漢市境內四條大河湔江(鴨子河)、綿遠河、石亭江、青白江均屬沱江水系,地表水資源較為豐富。
自然資源編輯森林資源
廣漢市有林業用地6928.7公頃,四旁樹折合面積1732.85公頃,按林地類型分:有林地6209.4公頃,疏林地103.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7公頃,無林地543.7公頃,難利用地40.2公頃;按經營類型分:公益林面積2881.7公頃,商品林面積3044公頃,兼用林面積962.8公頃,難造林地40.2公頃。
礦產資源
廣漢境內基本無地下礦產資源(除有少量天然氣)。有三個淺丘鄉鎮,經勘查有地下礦泉水資源。有河沙資源和粘土資源等。
經濟編輯概述
2012年,廣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1.9億元,增長14.5%,比德陽市平均增速高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重由2011年同期的13.7:59.6:26.7調整為12.5:61:2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5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53.6億元,增長18%,其中:工業增加值145.5億元,增長18.9%;第三產業增加值66.8億元,增長11.4%。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79.5億元,增長16.7%,占GDP的比重為71.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1.7%,人均GDP為42559元/人。
第一產業
2012年,廣漢市實現農業總產值53.37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種植業26.59億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1.5%下降為49.8%;牧業實現產值23.82億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2.4%上升為44.6%。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12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1.4萬畝。糧食總產量33.07萬噸,增加0.32萬噸;油料總產量2.86萬噸,增長0.5%;肉類總產量7.9萬噸,同比3.1%。新增10畝以上規模流轉面積23391畝,累計流轉農用地面積46251萬畝,占農用地總面積的12.98%。
第二產業
2012年,廣漢市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522.72億元,同比增長5.92%;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37.9億元,同比增長21%,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戶,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戶數為271戶。全年
市區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3.77億元,同比增長3.76%;實現利潤總額76.66億元,同比增長15.77%;利稅總額為94.20億元,同以增長17.72%。2012年機械冶金、食品、醫藥三大支柱行業累計完成總產值383.63億元,同比增長2.2%,占廣漢市規模工業總產值73.4%,貢獻率達28.1%。其中機械冶金行業完成總產值281.21億元,同比增長6.2%,占廣漢市規模工業總產值53.8%,對廣漢市總產值貢獻率為56.21%,居各行業之首。2012年,廣漢市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為8.1億元,同比增長2.5%,對經濟的貢獻率為0.6%,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48家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累計實現總產值70.6億元,同比下降20.8%。
第三產業
2012年,廣漢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2.1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房地產開發分別完成投資66.7億元、40.02億元和11.79億元,分別增長49.7%、3.9%和18%。項目投資完成118.5億元,同比增長27.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97%。分產業看,一產業完成投資0.28億元;二產業完成投資68.49億元;三產業完成投資49.58億元。2012年,廣漢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2%。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實現零售額56.83億元,同比增長20.3%;鄉村實現零售額33.9億元,同比增長10.7%。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1.49億元,同比增長57.6%;零售業實現零售額60.67億元,同比增長11.2%;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8.6億元,同比增長14.3%。2012年,廣漢市累計招商引資項目185個,合同引資337.42億元,實際到位外資3550萬美元,利用內資95億元,同比增長42.2%;出口總值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4.2%;進口總值5.88億美元,同比下降6.5%。2012年,廣漢市共實施重點交通項目4項,完成投資8.7億元。年末公路里程達1140公里,增長5%。全年公路客運量1466.775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3.5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9.4%;貨物運輸量1125.481萬噸,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4.4億噸公里,增長7.3%。2012年,廣漢市郵電業務總量50987萬元,比上年增長58%。固定電話用戶10.9萬戶,下降2.4%,移動電話用戶9.5萬戶,增長18.8%。2012年,廣漢市接待游客346.0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1.08%;實現旅游收入22.15億元,增長45.72%。2012年,廣漢市財政總收入32.1億元,同比下降15.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5億元,增長12.4%。其中:稅收收入8.1億元,增長9.4%。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21億元,增長7.2%。2012年,廣漢市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75.68億元,增長13.7%,其中:個人存款195.23億元,增長19.1%。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37.02億元,增長20.1%。個人短期貸款余額8.27億元,增長5.6%。個人中長期貸款余額16.52億元,增長17.5%。2012年,廣漢市財產險保費收入7737.4萬元,增長8.5%;人身險保費收入104755.67萬元,增長7.09%。財產險賠付4047.4萬元,增長12%;人身險賠付28146.23萬元,增長0.83%。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12年,廣漢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67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38項,德陽市級3項,本級科技項目25項??萍柬椖控斦度胭Y金1346萬元,獲省政府科技進步獎5項、德陽市政府科技進步獎8項。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家,國家級高新企業總數達到16家。全年共申請專利339件,增長43.03%,其中發明專利131件。
教育
2012年,廣漢市廣漢市共有中小學學校80所(含幼兒園),其中:普通小學20所,普通中學27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普通高校3所;在校學生65829人(含幼兒園),其中:小學23531人,初中14499人,高中8057人,中等職業學校5976人,高校26817人;教師38014人,其中小學教師1649人,初中教師1398人,高中教師536人,中等職業學校221人,高校教師1497人。大學(高等教育類)廣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廣漢速記秘書學院四川師范大學(廣漢校區)
高級高中廣漢中學(國家示范)金雁中學(省級示范)廣漢六中(市級示范)廣漢四中川師附中廣漢校區
初級中學廣漢市雒城二中廣漢市雒城三中廣漢中學實驗學校廣漢市金廣學校
市區小學雒城一小雒城二小廣漢市實驗小學廣漢市雒城四小廣漢市福州路小學
中等職業教育廣漢市職業中專技術學校(省級重點)德陽慶玲機械電子工業學校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學校廣漢校區
市區九年制完全學校廣漢市光華雙語學校廣漢市宏華外國語學校廣漢七一學校廣漢市西外學校
衛生
飛行員2012年,廣漢市有衛生機構41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共3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各類衛生機構床位數1486張。全市共有執業醫師904人,執業助理醫師1170人,注冊護士919人。
文化
2012年,廣漢市表演團體共演出283場,觀眾達311000人次。年末廣漢市有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8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10萬冊。廣漢市擁有1個廣播電臺、5個電視頻道,電視覆蓋率達95%。體育場地1個,公共體育設施64.8萬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徑53條,增加10條,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人數達27.9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2年,廣漢市各類社會福利機構19個,擁有床位2078張,年末在院總人數919人。2012年城市低保累計109814人次,累計支出2067.36萬元,同比增長26.81%;農村低保累計115238人次,累計支出1060.2萬元,同比增長24.29%。2012年,廣漢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166457人,其中退休人員55198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4043人,其中職工72239人、居民111804人;大學生參保11305人。
交通編輯陸路:108國道、京昆高速公路、成都五環路(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德大道、旌江快速干線鐵路:寶成鐵路、成蘭鐵路、成綿樂城際鐵路、廣岳線縱橫全境,境內每百平方公里擁有等級公路78公里;航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坐落近郊,是中國唯一一所培養民航飛行員的高等院校,其機場可起降波音737飛機,距西南國際航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僅有40分鐘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