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澤縣,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閩江富屯溪上游,武夷山脈北段,介于北緯27°18′-27°59,東經117°00′- 117°40′之間,與閩贛兩省的武夷山、邵武、建陽、黎川、資溪、貴溪、鉛山七縣市交界。境內群山連綿,山高谷深,千米以上山峰有570座,有“一灘高一丈,光澤在天山”之說。光澤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盛產糧食、煙葉、藥材、瓜類、甘蔗、荸薺等,水產養殖、畜牧業發展迅速。
光澤是福建省19個邊界縣(市)之一,是鷹廈鐵路進入福建的第一個縣,316國道橫貫縣境,縣城距武夷山機場大約100千米。自然環境
編輯
地貌
光澤縣勝利橋新貌光澤縣地形為兩側中低山地所夾持的長谷形光澤盆地。東南部系北北東走向的杉嶺山脈,是武夷山主脈,北蜿蜒至浦城西北部,南迤邐至建寧西部,長約250公里,是福建省地勢最高大的山脈,深谷陡壁。諸母崗為境內最高峰,海拔1836米,由中生界凝灰熔巖組成。西北部為北東走向的武夷山脈,多由花崗巖、火山巖組成;是閩江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中部為低山丘陵,光澤-桃林是發育在斷裂上的大谷地,是光澤縣主要農作區。
氣候
光澤縣屬中亞熱帶,四季較勻、溫和潮濕。年平均氣溫17.6℃,一月平均氣溫6.0℃,七月平均氣溫27.8℃。極端最高氣溫39.7℃,極端最低氣溫-9.5℃。秋溫仍高于春溫。年降雨量1864毫米,為武夷山多雨區的縣份之一。無霜期271天。年平均寒潮3-4次。
政區
編輯
隸屬
春秋至隋朝
春秋時期,今光澤縣境屬越國地,戰國時期屬東越地,
光澤縣勝利橋舊貌秦時屬閩中郡,漢高帝五年(前202)屬閩越國。漢武帝時(前140~87)屬會稽郡。(東漢光武帝更名章安郡)。三國時期,今光澤縣境屬吳國。吳永安三年(260)立建安郡,升昭武鎮為縣,光澤屬昭武縣。西晉太康三年(282),昭武縣更名邵武縣;東晉太寧元年(323)又改為邵陽縣;南北朝劉宋永初元年(420)復改為邵武縣,光澤均屬之。隋開皇九年(589)廢邵武縣,屬泉州(今福州);十二年復置邵武縣,屬撫州(今江西)。
唐朝至宋朝
唐武德七年(624),辟北鄉之地置洋寧鎮,屬建州邵武縣。五代后周顯德五年(958)改洋寧鎮為財演鎮,仍屬建州邵武縣。宋初因之。至太平興國四年(979),邵武縣升為軍,財演鎮升為縣,為光澤建縣之始。因財演鎮轄鸞鳳、光澤二鄉,取光澤鄉名為縣名,故稱光澤縣,屬兩浙西南路邵武軍。雍熙二年(985)改屬福建路邵武軍。
元明清時期
元至正十三年(1353),邵武軍升為路,光澤縣屬福建行中書省邵武路。元至正二十二年,陳友諒兵占領光澤,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1月,光澤歸附邵武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邵武路為府,光澤縣屬福建布政司邵武府。清順治三年(1646)8月,清兵入閩,仍設府縣如故,光澤屬福建行都司延建邵道邵武府。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2年(1913年)裁府并縣,光澤屬建安道。民國17年撤建安道,屬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建甌)。民國23年8月,屬江西省南城督察區。民國36年8月,屬福建省建陽專員公署。
近現代
1950年2月17日光澤縣解放,屬建甌地區專員公署;10月,專區遷址建陽,屬建陽地區專員公署。1956年5月,建陽專區與南平專區合并,屬南平地區專員公署。1970年9月,南平專區遷于建陽,屬建陽地區革委會。1989年1月,建陽專區又遷于南平,復屬南平地區行政公署至今。
縣名由來
光澤從新石器時代至今,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四千多年歷史,但建縣卻始于宋太平興國四年(979)。
光澤縣名的由來,有三種說法:
以景好而命名
光澤,含山光水色之意。清康熙版《光澤縣志》就以 “青山聳翠,碧波潴秀”八個字來描繪縣境的地理特征。指境內群山聳立,林海茫茫,形如綠寶石,熠熠生光。又是溪河縱橫,澗泉稠密,百溪之水;全然集聚之地。把光澤二字注釋得淋漓盡致。
以產銀而成名
光澤,其字義是指物體表面反射的亮光。唐武德七年(624),割邵武縣之北的光澤、鸞風二鄉置洋寧鎮時,就有光澤鄉之名了。傳說,唐初時,光澤鄉在北路,因太銀的銀礦質量很好,縣令到光澤巡按時稱贊“此銀甚佳,光澤很好”,唐高祖李淵看到后 也贊嘆“此銀妙哉,光澤佳矣”。地名因此而來。
以傳說而得名
一是相傳很久以前,光澤縣叫烏紗縣,白天黑夜都黑洞洞的,像是烏紗蓋頂。原因是一條修練了千年的黑龍精,把整個縣城弄得天昏地暗、雞犬不寧。后被下凡視察的二郎神除去。百姓為感激二郎神除滅龍精,重見光明,福澤人間,便把 “烏君縣”改叫“光澤縣”。二是傳說遠古時代一個赤腳大仙赴王母娘娘蟠桃會路過此地時得知沒有縣名,看到四周光禿、平地窄小,便隨口取名為 “光平”。幾年后這位大仙又去赴蟠桃宴,再拂云一看、此地已成凡間仙境,感嘆這里的百姓勤快,今后定會福澤無邊,于是就把 “光平”改成“光澤”,代代相傳,沿用至今。
行政區劃
光澤縣轄3鎮5鄉(杭川鎮、寨里鎮、止馬鎮、鸞鳳鄉、崇仁鄉、李坊鄉、華橋鄉、司前鄉)、85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957個村民小組。
人口
編輯
截至2012年,光澤縣有人口15.6萬人,農村人口12.05萬人,民族以漢族為主,有畬族等少數民族,農村勞動力6.32萬人。 旅游
編輯
概況
烏君山:位于城東15公里處,系武夷山脈中段。海撥1477米,南北走向方圓約20公里,大小山峰30余座。有烏君洞、飛泉巖、環皎峰、涼傘石、玉龍古剎、香爐峰、老人石、仙猴石、白壁峰、群羊下坡、文筆拔天、夫妻崖、仙人擔、飛劍石、風動石、巨蟒出洞、神龜下山、君山霽雪、仙崗暮靄等,景點數以百計。
洞光巖:座落于李坊鄉麻州東2公里處。一峰拔起,突兀如蕈,在高約50米的山峰之上,西口壁有石級盤亙而上。有一山洞,狀如弦月,洞底長20余米,寬10米,中心高8米許,可容百余人。洞里清風氣爽,日出則光自東口穿西,日落則光自西口透東,西口觀日出,東口賞日落。洞光巖之名蓋出于此。
獅山:在縣城36公里,屬管密景區。獅山酷似雄獅盤踞溪邊,水波清靜,獅山倒映水中。
金仙崖:位于縣城東北68公里處。古木參天,山巒聳翠,怪山峋嶙,流水淙淙。山頂有始建于唐代的葛仙廟,建筑莊嚴,古樸典雅。廟右東側不到1公里處有七仙洞,洞有7個,上下左右各自相隔數米,可聽聲、觀天,其景獨特。舍身崖,峭壁矗立高達300余米。
高家水庫:在縣城東北40公里處,水庫面積620畝。壩頭一站,其中設有涼亭和了望臺,還備有游艇。
鴻建山莊
鴻建山莊光澤縣鴻建山莊被福建省委宣傳部、省科協命名為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南平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12月又被國家宣傳部、國家科協命名為全國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是開展農業科普游首選之地。建有特色魚宴酒樓、小別墅、賓館、傣家樓、健身房、OK廳、大型室外音樂廣場,標準游泳場和兒童沖良池、觀魚池、采摘園、桃花園、鱷魚養殖觀光園、養鱉園、魚蛙園等??梢淮涡越哟?/span>100人的會議及食宿;并建有標準垂釣競技場和多種多樣休閑垂釣池,有50畝生態養鱉養龜園,50畝林蛙魚生態種養園,50畝優質淡水魚養殖示范園。因此,2008年公司被省海洋漁業廳、省旅游局評為全省首批“水鄉漁村”示范基地和省林廳業的“森林人家”示范基地。2012年6月已被評為“福建省四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
烏君州公園
“烏君洲公園”建于1987年,位于美麗的北溪河畔,從躍進
橋北端至合成氨廠漫水橋東側,建造起長1100米,寬33米,面積36300平方米的“烏君洲公園”。園內種植各種柏樹、雪松、樟樹、黑樹、桂花樹、女貞樹、芙蓉樹、法國梧桐等風景樹2000余棵;種植日該丁香、大葉丁香、含笑、結香、茶花、繡球、海桐球等灌木花草共70多個品種;建造噴泉假山1處,游樂園1處,曲徑長廊連接亭閣4處,擺設水泥石凳40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