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中部,隸屬安順市,坐落于云貴高原東部脊狀斜坡南側向廣西丘陵傾斜的斜坡地帶。東北、西北與鎮寧自治縣、六枝特區毗鄰,西南以北盤江為界和晴隆、興仁、貞豐三縣相望??偯娣e1468平方千米,全縣總人口323092人(2013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7571人。居住有布依、苗、漢、仡佬、彝等22個民族??h人民政府駐關索鎮。
關嶺縣境內有中國第一高橋壩陵河大橋,有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木城河鄉村旅游區 ,有被譽為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實現生產總值(GDP)50.2億元,比2012年增長17.0%。
關嶺縣因關索嶺得名。相傳三國蜀丞相諸葛亮南征,部將關索曾駐此地,廣得民心,上人感之,遂稱此嶺為關索嶺。
明置關索嶺守御千戶所。
清順治十八年(1661)改置永寧州。
民國三年(1914)設關嶺縣。
1958年并入鎮寧縣,1961年復置。1981年改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1997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轄7個鎮、7個鄉。
2002年7月3日,貴州省政府批準,撤銷斷橋鄉,設立斷橋鎮。鎮政府駐斷橋村,所轄行政區域為原斷橋鄉行政區域。
2003年末,轄8個鎮、6個鄉,241個村委會、14個居委會。
2007年末,轄8個鎮、6個鄉,241個行政村、5個社區。
2002年7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關嶺縣斷橋鄉設立斷橋鎮。鎮人民政府駐斷橋村,所轄行政區域為原斷橋鄉行政區域。
200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轄9個鎮、4個鄉,241個村委會、14個居委會。
2013年5月24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關索鎮、頂云鄉,設立關索街道、頂云街道;撤銷新鋪鄉、沙營鄉。設立新鋪鎮、沙營鎮。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共轄2街道8鎮3鄉。
2街道:關索街道、頂云街道;8鎮有:永寧鎮、花江鎮、坡貢鎮、上關鎮、崗烏鎮、斷橋鎮、新鋪鎮、沙營鎮。3鄉有:八德鄉、普利鄉、板貴鄉;全縣共有241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中部,隸屬安順市,坐落于云貴高原東部脊狀斜坡南側向廣西丘陵傾斜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縣總面積1468平方千米。
氣候
關嶺境內氣候呈立體狀,跨越南溫帶、北亞熱帶、中亞熱帶,主要以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為主,四季分明,熱量充足,水熱同季。境內12 .5%的低熱河谷地區有“天然溫室”之稱。累計年平均氣溫為16.2℃,年平均最高氣溫為16.9℃,最低氣溫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
地貌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坐落于云貴高原東部脊狀斜坡南側向廣西丘陵傾斜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位于永寧的舊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最低點在打幫河注入北盤江的三江口處,海拔37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之間。境內山脈屬烏蒙山系,山體多起伏綿延。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類型復雜多樣的特征,碳酸鹽巖分布廣泛。巖溶發育,形成巖溶地乳貌與常態地貌交錯分布,地貌形態千姿百態,石芽、豎井、漏斗、洼地、谷地、盲谷、丘峰、峰林等到處可見,溶洞、暗河、地下廊道比比皆是。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山區。
人口民族
編輯
人口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總人口323092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7571人,占總人口的61.15%。農業人口296466人,占總人口的91.76%??h人民政府駐關索鎮。
民族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22個民族分布。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發現各類中草藥1600多種,其中入典
美麗的薤葉蕓香,花開金黃,風姿綽約藥材425種,年上市2.5萬噸以上。各種亞熱帶林木達54科117屬400余種。
在關嶺地區出產的各類中草藥中,最著名的是薤葉蕓香。薤葉蕓香只生長在貴州牂牁江流域,用于解毒避瘴、養生益壽。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主要有煉鎂白云石、大理石、鐵、汞、銅、瑩石、水晶石、方解石、冰洲石、硅石、粘土等。其中,煉鎂白云石會儲量達100億噸以上,已探明C+D級1569萬噸,氧化鎂會含量大于22.27%,屬中國特大富礦,可露天開采;大理石儲量達2000萬立方米以上。
能源資源
截至2012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50萬千瓦(含北盤江),煤炭儲量7.2億噸,優質電級石灰石1355萬噸。
經濟
綜述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實現生產總值(GDP)5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7.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9.42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89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7.89億元。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由上年的19.7%、27.4%和52.7%調整為18.8%、25.7%和55.6%,
第一產業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8億元,其中,農業產值77405萬元;林業產值5328萬元;牧業產值53352萬元,漁業產值1744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6萬元。
糧食總產量達到9.57萬噸,油菜籽產量為4481噸,蔬菜產量預計190888噸。
第二產業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151591萬元,工業增加值31599萬元;完成規模以上銷售產值149614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3519萬元;從投資的性質分: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6403萬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44265萬元;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005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9833萬元。②農村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416萬元。③農村私人投資完成11800萬元。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071萬元。按所在地分組,城鎮的零售額實現111803萬元,鄉村的零售實現37628萬元;按行業分組,批發業實現7527萬元,零售業實現131103萬元;住宿餐飲業10440萬元。
社會事業
交通
關嶺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過境滬昆高速公路、關興高等級公路、水黃高等級公路、320國道、214省道縱橫交錯,已形成以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為骨架,國道、省道和縣鄉公路為枝干,通村公路為網葉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體系。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公路里程達146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90千米。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8342萬元。全縣移動電話用戶達165432戶,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1087戶。
教育關嶺縣的小學教育始于清朝末年。1905年,清政府頒令“廢科舉,行新學”,創辦初高兩等小學堂。關嶺縣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永寧知州林庚堯改維風書院為“永寧高等小學堂”。于1910年(宣統二年),又設“女子初等小學堂”于文昌閣,關索嶺設初等小學堂于時萬壽宮(即現縣供銷社處,世紀路旁),坡貢改財神廟義學館為“坡貢初等小學堂”,募役(即現花江)設募役高等小學堂。1941年,國民政府推行“新縣制”,每鄉設立完全小學性質的中心國民小學3所,有條件的設立保國民小學(即初級小學)。關嶺共有中心國民學校17所,保國民學校166所。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各級各類學校159所(含社會辦學)。小學136所(含教學點),在校小學生人數28453人;普通中學21所,在校學生12573人,高中在校學生4513人。職業高中1所,在校學生306人;教職工3176人,專任教師2601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1517人,中學專任教師783人,高中專任教師274人,職業高中專任教師27人。幼兒園30所,其中民辦18所,公辦12所,在園人數7010人,幼兒教師33人。
財政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60256萬元(含基金收入)。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性收入完成23325萬元。財政支出累計176347萬元。
金融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金融存貸款規模擴大,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20556萬元,比2012年增加149489萬元。各項貸款余額280499萬元,增加42464萬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69806萬元,增加14630萬元,中長期貸款余額210594萬元,增加27735萬元。
醫療衛生
2013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擁有衛生機構245個,其中縣直醫療衛生機構4個(縣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計婦中心)、鄉(鎮)級衛生院14個,村衛生室141個,個體診所8個,民營醫院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個,縣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419張,衛生技術人員796人。
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個人籌集資金12670850元,含民政、殘聯、計生對貧困戶補助。參合農民253417人。截止2013年12月31日,補償金額共計95434435.67元。
文化
關嶺境內具有悠久的文學創作和藝術創作歷史。 文學創作有詩歌、民間文學。詩歌創作于明清兩代,并最為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8張)
興盛,至今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民間文學創作以少數民族民間敘事詩歌為主,解放后創作了大量的民間敘事詩。1958年,境內民間詩歌創作達到高潮。是年,各地俱樂部、宣傳隊創作的詩歌有26000余首。 民間文藝豐富多彩,譽滿海內外。藝術創作有清代的書法、解放前的音樂、解放后《聲無哀樂論》等音樂學術論文的發表、攝影、美術、雕刻。有主要為苗族、布依族的織棉、蠟染、桃花、銀飾等民間傳統工藝美術;有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地區和村寨的銅鼓、蘆笙、嗩吶、勒尤、姊妹蕭、四弦胡、牛角二胡、月琴、木葉等民族樂器;有流行于或流傳于民族間的木鼓舞、蘆笙舞、花棍舞、踩堂舞、玩龍舞、獅子舞、地戲、歌劇、話劇等精彩的民間舞蹈。
有神秘難解的“紅巖天書”、“花江壁現群”、“花江鐵索橋及石刻群”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頂云司城垣、雙泉寺、關索古驛道、御書樓、培鳳閣、灞陵橋、靈龜寺無梁殿、周西成衣冠墓,妙明洞、大佛洞、觀音洞、關索洞石刻等1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游資源
花江大峽谷關嶺縣境內有中國第一高橋壩陵河大橋,有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木城河鄉村旅游區,有被譽為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有層巖重疊的滴水潭瀑布、千古之迷的紅崖天書、古夜郎的馬馬崖壁畫等。特別是距今約2.2億年的關嶺古生物群,素有“古生物化石聯合王國”之稱。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江鐵索橋、上關靈龜寺、三國古戰場遺址、二戰遺址等。
關嶺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
花江大峽谷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關嶺縣西南面,全長79公里,面積166.5平方公里,共分三個景區,即古生物化石景區(新鋪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盤江橋景區和夾山峽景區,以峽谷沿岸雄奇壯美的喀斯特地貌峽谷風光和綺麗的水域風光為主體,以奇特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群為特色。景區擁有自然和人文景觀27處。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于貴州省西南部的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鄉境內?;Wo面積分布200平方千米 、公園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主景區0.94平方千米;公園主景區距省城貴陽150千米、安順90千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黃果樹30公里、龍宮90千米、興義馬嶺河峽谷168公里,滬昆高速和320國道公路貫穿公園。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埋藏的化石形成于距今兩億兩千萬年前(晚三疊世)的海灣環境,主要化石門類包括:海生爬行動物(魚龍、海龍、楯齒龍、龜等4大類8種)、海百合、菊石、雙殼、鸚鵡螺、腕足類、魚類軟體動物6大類11種。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由主景區、服務區和其他景區組成。主景區有三個原位保護展示館,主要原地展示貴州魚龍、安順黃果樹魚龍、胡氏新鋪魚龍;博物館展示有數十條魚龍、海龍和海百合化石標本;館外有科普走廊、展示性發掘場、游客小化石采集區、科研工作站、4D影院。
民俗文化
節日
春節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風光又叫“過年”,時為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是關嶺最隆重的節氣,凡外出人都得趕回家團聚。一過臘月,城鄉家家忙備購年貨,買酒、割肉、打菜油、打米面、煮甜酒、做豆豉、炕臘肉、做香腸、捏血豆腐、打達爾粑。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早飯多吃湯圓、荷葉粑,晚飯仍備有豐盛的酒菜佳肴。民間有“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之說。
清明節
在陽歷四月初,是民間祭祀先人的日子。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是給亡墳祭掃添土立碑的日子。
端午節
又稱端陽節或端午,時為農歷五月初五,作為屈原殉難的紀念日。這天,多數人家于大門兩側插掛香艾、菖蒲,用大蒜雄黃水噴撒墻壁、溝道以避邪氣。人們都要吃棕子、餃子,飲雄黃酒。中午人們都喜歡穿新衣、買草藥,出門游玩,俗稱“游百病”。
中元節
俗稱“月半”,時為農歷七月十四、十五日,傳說為祖先靈魂回家探親的時間。七月初一至十四、十五,各家在堂屋一側懸掛祖宗牌,安設幾案,置香燭、果品、麥芽,接“老祖公”回家供奉,每天香燭不斷。到月半晚上,置備豐盛酒菜,祭供祖宗以后,將封寫好的冥錢和紙印的“夫馬神像”一起堆放于自家門口,點香燒化,再把香插于附近路邊,以示送老祖宗回程。有的折紙船,點燈其中,放于溝河之中,順水漂泊,謂之以“放河燈”。解放后,燒包作為一種迷信一度被禁止。80年代以后,七月半燒包在城鄉興起。
中秋節
時值農歷八月十五日,俗稱“八月十五”。這天農村有的人家要打粑粑,城鄉住戶多購備月餅糖食、干果瓜果之類。一等晚上,置食品于大門處祭供“月亮婆婆”,然后全家團聚邊用果品邊賞月。有兒童好事者,偷人家的南瓜在野外煮“老瓜稀飯”吃,說是偷瓜挨罵是吉利。
婚嫁
議婚
解放前,城鄉男女終身大事全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待男孩長到15、16歲,家長一旦看中某家姑娘,即請人到女方家提親,經一段時間往來,男方家便請媒人前去求婚,初步形成“親家”關系。
訂婚
農村俗稱“發八字”。男方家擇定吉日,備辦首飾、衣料、酒肉、粑粑、聘禮等。開好男子生辰“八字”,紅貼鸞書,托媒人送往女方家,舊時稱“納吉”。女方家在紅貼鸞書上寫明女子生辰八字由媒人帶回男方家,舊時稱“納采”。并將男方家送來的糖食、“花粑粑”之類分發給至親內戚。
報期
結婚前數月內,男方家擇定結婚日子,寫好結婚時各種俗禮環節的坐向、時辰、用品等,開成“期單”,略備酒禮,托媒人送往女家,俗稱“送日子”。此后男方家整飾新房,置備家具,女方家準備衣籠被帳、電器等婚奩。
結婚
婚禮頭天男方家備辦結婚酒肉、衣料、飾物、聘金等,請上“押禮先生”前往女方家“過禮”。“過禮”儀式在女方家堂屋里舉行,由“押禮先生”和女方家長輩主事人按“禮單”——清點聘禮。之后,女方家設宴席招待賓客。由青年好友陪同新郎前往女方家,此時女方家弟妹表侄等人常常故意緊關大門,要新郎向里遞“紅包”,謂之“開門錢”。結婚當日,男方家置轎備馬,往往凌晨發親)。發親時,嫁女和新郎在堂屋向神位、雙親道別,家族中福命的婦輩牽其上轎(或上車),其余親友掌燈火、吹嗩吶相送一段距離,由女方家所請的“送親客”一直陪送嫁女到男方家。新娘、新郎下轎下馬(或下車)后,要“進親”,男方家鳴放炮竹,備好香案,由送親者用紅傘罩住“新娘”進入男方家中堂,與新郎拜堂,進入洞房,下午男方家大宴賓客。入夜,青年男女親朋要到“洞房”說笑嬉鬧,稱“鬧新房”。第二日,新娘始出面會見親友,第三日,新娘下廚,全家吃團圓飯。
回門
新婚三日后,新郎新娘雙方回娘家拜見女方父母親友,稱“回門”。娘家及至親宴請新婚夫婦,當日返回。
喬遷
解放前,興建房屋要擇日上梁(即中堂屋脊橫梁),大梁由外家贈送,梁上扎蓋紅布,八人抬送,并吹嗩吶相隨。上梁時要燃香燭,祭魯班,由石木二匠主持,講詩句恭賀。一到時辰,燃放炮竹,大梁被繩索徐徐拉起,架于柱上,這時被安排上房架的人手捧粑粑往下撒,地面眾人便搶著撿,叫“撒高梁粑”,意在祈求“梁久”。也請賓客前來道賀,只是無“上梁”儀式。
新居落成,主人家擇吉日吉時遷入,親朋好友要來幫助搬家,有的前來送禮,一般子夜收撿好家具,于凌晨進入新居,下午設宴款待賓朋,也有搬后再擇日請客的。
喪葬
城鄉喪葬習俗隆重冗繁,整個“白事”有送終、吊喪、辦道場、開堂、出喪落葬、復山等程序,短則3天,長則3月,一般5、7日為宜。
解放后,國家提倡破舊立新,喪葬從簡,有的公職人員去世后,張貼訃告,開追悼會;有的實行火葬;的有改變陳規,從簡辦喪事,但因傳統觀念和習俗根深蒂固,喪葬禮習仍沿襲至今。
特色小吃
花江狗肉
花江狗肉源產于關嶺縣花江鎮。其制作烹飪技術要求高。宰殺,燙洗撥毛,去骨,將皮燒烤呈嫩黃色,用特制的砂鍋鼎罐,藥草清燉,湯清爽而鮮美,肉細嫩而純香,加特制的蘸水(蘸水的調料就有幾十種),實乃味珍,獨樹一幟。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花江狗肉具是一種食品,也是一種文化,源于三國,流傳至今,終登上大雅之堂,成為聞名全國的小吃,在花江鎮也形成了“花江狗肉一條街”?!侗静菥V目》中記載:“常食狗肉可以安五臟,溫補壯陽,清身益氣,健胃補腎,暖腰溫膝,補血脈”。
花江剪粉
“花江剪粉”是關嶺自治縣傳統食品之一,也稱“花江一絕”,可以同“花江狗肉”媲美。它的特點是薄如紙,白如雪,筋絲好,下鍋經得起煮,上嘴有嚼頭。
關嶺達爾粑
關嶺達爾粑,又叫“爾塊粑”,是關嶺人民的傳統年品佳食,其特色是潔白柔韌,切細不斷,柔和爽口,經煮不爛,“下鍋有煮頭,進嘴有嚼頭”。爾塊粑,用冬臘月的水來浸泡,可保存四個月左右。切成細條曬干,放置通風干燥處,可保存1年以上,吃前用水泡軟即可制作。
關嶺糊辣椒
關嶺糊辣椒采用傳統布衣工藝炒制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獲得國家衛生合格檢驗標準,其味純正、噴香撲鼻,香辣可口,健胃消食,營養豐富,多用于餐桌的各種蘸水,各種涼拌菜及鹵菜的調味品。其功效:驅寒、開胃、養脾、提神、促進人體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