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定縣隸屬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云貴高原東部的黔中山原中部,總面積1631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貴定縣轄8個鎮、12個鄉、95個行政村??側丝?/span>30.4萬人(2012年),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數占53.57﹪。2013年,貴定縣經濟發展增比進位綜合考評預排名為貴州省第44位,生產總值完成50.70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18.90億元。貴定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電石灰石礦、鐵礦等,有娃娃魚、鳥王茶等地方特色產品。境內有音寨、陽寶山、落北河等旅游景點。
歷史沿革編輯西周至隋西周時期貴定屬當時的牌柯。戰國時期,貴定屬且蘭,且蘭屬夜郎轄,夜郎被楚征服后,便成為楚的屬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并楚屬地置象郡、桂林郡。原六縣除鱉縣劃歸巴郡東其余五縣皆屬象郡。漢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撤南夷(今貴州、川南一帶)地置二縣一都尉,其中有且蘭縣,貴定屬之。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反,平定后建牂柯郡,領17縣,且蘭縣隸之,貴定在且蘭縣內。東漢仍稱牂柯郡,沿舊制。晉成帝咸康六年(公元340年),成(漢)大將軍李弈率軍攻牂柯,久攻不克,糧盡撤軍,行前盡收群柯所屬各縣,新設牂柯郡歸成漢,于是出現二個政權統治的二個樣柯郡,這一時期,貴定屬后牂柯郡。從西晉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至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肥水之戰擊敗前秦符堅止的百余年間,牂柯郡先后隸益州、寧州、交州、安州、最后隸寧州。南北朝因襲晉制,牂柯郡建置無變動。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置牂柯州,場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稱牂柯郡,史稱牂州牂柯郡,設賓化縣,治所在今縣境云霧區抱管鄉大平司,轄地基本上是且蘭縣地。唐、宋、元時期唐太宗貞觀年間(約公元627年),將賓化縣治移至平越(福泉),另置多樂縣于今貴定昌明區都六鄉,先后隸黔中道、江南道。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黔中都督府(道的派出機構)為黔中郡,多樂縣改隸黔中郡。五代時中原諸侯混戰,無暇顧及貴州,于是各州、縣無會自廢、多樂縣亦在此列。宋初(公元961年),貴定地區為土著豪族(宋時后稱貴州少數民族為苗蠻)所據,筑土城守之,號曰“麥新城”,此為貴定建城之始。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寧遠軍節度使宋景陽為了擴充地盤與實力,命子宋永高率兵攻克麥新城,改號新添城,向宋朝廷告捷,朝廷授宋永高為貴州經略安撫使,設新添遏蠻軍,又稱新添軍,永高命子宋勝駐守。元代,新添葛蠻安撫司治所在今貴定,距貴州宣慰司僅百余里,其所領的數百個小土司在貴定地區內就有十幾個,隸屬關系時有更變。明、清時期明萬歷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析新貴縣之平伐司、定番州之丹平司、龍里衛之把平司及大平伐司地置縣,取新貴之貴、定番之定合稱貴定縣。為貴陽府附廓,治所今昌明區舊治鄉??滴醵?/span>(公元1687年),裁新添衛,移貴定縣治于衛城(今縣城),領新添、大平伐、小平伐、平伐、把平五長官司,(丹行、丹平二司撥歸平塘),為貴陽府附廓縣,并在原縣地置且蘭汛,在平伐置平伐汛。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在貴定縣增設新添營以扼黔桂咽喉。將全縣劃分為東、西、南、北、山后五牌,直到宣統元年改設區鄉為止。全縣共有大小村寨754個。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貴定縣隸黔中道,撤五牌,設八個區,將原五牌分屬八個區。民國時期民國元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十一月貴州省成立軍政府,貴定縣建置仍襲清制不變。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廢黔中道,貴定縣直屬于省,縣知事改稱縣長。全縣九個區建置不變。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九月,設立貴州省自治籌備處,督促各縣組織完成自治,貴定縣于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三月,重劃區、鎮、鄉。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根據《貴州省縣各級組織綱要實施計劃》規定,貴定實施新縣制,在此期間,將甌脫之擺忙等地與都勻富西等處互換管轄。實施新縣制后,貴定縣轄一區(即平伐區署)、十三鄉、四鎮。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八月期間,貴定與龍里、都勻相互劃撥地名。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將貴定縣由省轄縣劃出設貴定專區駐貴定。陳化淳任專員公署專員,未到任,貴定即解放。解放后1949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五兵團十六軍一三八團解放貴定,并實行軍事管制,設立貴定縣軍事管制委員會,地址在今公安局。11月18日成立貴定縣人民政府,地址仍在今公安局,隸貴陽專區。1952年11月,貴陽專區改為貴定專區,專員公署設貴定。同年,在原四個區的基礎上,將全縣劃為六個區。1956年5月,撤貴定專區,貴定縣劃歸安順專區。1958年12月劃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12月,龍里縣并入貴定縣,縣政府駐貴定城關鎮。1961年8月,恢復龍里縣,貴定縣仍維持并縣前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6年,轄:8個鎮、11個鄉:城關鎮、盤江鎮、沿山鎮、舊治鎮、昌明鎮、平伐鎮、德新鎮、新巴鎮、定東鄉、定南鄉、巖下鄉、猴場堡鄉、鐵廠鄉、都六鄉、落北河鄉、新鋪鄉、抱管鄉、鞏固鄉、窯上鄉。2003年,轄:貴定縣轄12個鄉、8個鎮,207個村。2007年,轄:8個鎮、12個鄉,18個社區、95個行政村。2014年,轄:云霧鎮、昌明鎮、沿山鎮、盤江鎮、德新鎮、新巴鎮、寶山街道、金南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2年,貴定縣轄8個鎮、12個鄉:城關鎮、德新鎮、新巴鎮、盤江鎮、沿山鎮、舊治鎮、昌明鎮、云霧鎮、新鋪鄉、落北河鄉、馬場河鄉、定東鄉、定南鄉、鞏固鄉、都六鄉、巖下鄉、猴場堡鄉、抱管鄉、鐵廠鄉、窯上鄉。下轄95個行政村??h政府駐城關鎮。
人口民族編輯2012年,貴定縣戶籍總人口304462人。常住人口280489人,流入人口10499人,流出人口41880人。201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3.17‰。貴定縣有布依族、苗族、漢族、水族、侗族等民族,以布依族、苗族為多。2012年,漢族人數(戶籍)141355人,少數民族人數163107人,少數民族人數占比53.57﹪。
自然地理編輯位置境域
貴定縣東鄰麻江縣,東北與福泉毗連,東南連都勻,南與平塘接壤,西南緊靠惠水縣,西北與龍里縣相挨,北面與開陽縣隔河相望。距省會貴陽市80公里、距龍洞堡機場68公里、距州府都勻市96公里、距凱里市90公里。
地勢地貌
貴定縣全境為南北向不規則長形地型,屬淺中切割高原中心地貌類型,平均海拔1000—1300米,地勢南北兩端低。地貌復雜多樣,全縣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961米。
土壤
貴定縣土壤地帶性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混交林發育土壤地帶,以黃壤為主,其土壤類型有黃壤、黃棕壤、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個土類。
氣候
貴定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侯。四季分明、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雨熱同期,干濕明顯,多云霧照、陰雨天多、氣候復雜多變,立體氣候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5.5℃;極端最高氣溫34.3℃,極端最低氣溫-4.3℃,大于10℃的積溫5448.7℃,大于0℃的積溫5198.5℃,全年累積日照時數1073.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24%,無霜期為289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84.8毫米,蒸發量為1337.1毫米,霧日數為182天,平均相對濕度為78%。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貴定縣土壤面積共1563.1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面積的95.8%,山地、丘陵、平壩地組成了貴定的土地資源。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79.29%,丘陵占17.68%,壩地占2.56%,形成山地、丘陵、陡土、坡土、梯土、壩田、沖田、梯田多種多樣的土地資源。全縣有耕地面積約13233.4公頃,中低田土多、宜林山地多,適宜于農林牧業的綜合開發。
礦產資源
貴定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電石灰石礦、鐵礦、粉石英礦、鉛礦、鋅礦、高嶺土、水晶、重晶石等。截至2012年,煤礦儲量1.8億噸,地質遠景儲量2.5億噸,年產原煤20萬噸左右。煤礦主要為煙煤和無煙煤、全縣皆有出露,尤以北部、中部較多,南部也已發現。電石灰石礦,儲量5172.23萬噸,占貴州省電石灰石礦總量的50.7%。鐵礦主要是沉積凌鐵礦、赤鐵礦和風化淋積之褐鐵礦三種,硫鐵礦亦有出露,主要礦床有黃龍山、觀音閣、二土地等處,儲量均在3000萬噸左右。粉石英礦儲量近億噸,含二氧化硅98%,待開發。鉛鋅礦儲量500萬噸。重晶石礦境內可開采儲量140萬噸左右,遠景地質儲量500萬噸。
水資源
2012年,貴定縣多年平均降水量20.45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10.4181億立方米,加上地下水儲量0.88億立方米,總計有水11.2981億立方米,人均達3896立方米。水力資源蘊藏量13.3711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1.1190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8.37%。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且水質優良,富含多種礦物元素,為低礦化度微酸到中性淡水,縣境南部的都六鄉、定南鄉、巖下鄉等處地下水為優質礦泉水,已開發面市。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貴定縣植物資源有森林、草地、農作物品種、藥用植物、野生經濟植物和珍稀名貴植物。貴定縣東南部,發育有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灌木叢林、高喬木灌草叢等的中亞熱帶類型,物種類多為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櫟科及高喬木等,構成了縣內東南部中亞熱帶生態的明顯特征;西部及北部則是闊葉林、灌叢及灌草叢等植被類型并逐步演變為次生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少量闊葉林、灌叢及灌草叢等植被類型。2012年,全縣森林覆蓋率39.2%。樹種有65科,120屬,208種。主要以馬尾松為主,其次以杉、櫟為多見。在南部山區尚有珍稀樹種如紅豆杉、銀杏、七葉樹、楠木、香樟、紫檀等。經濟林木有山茶、油桐、烏血、花椒、板栗、酥李、漆樹、核桃等。藥用植物有厚樸、黃皮、木通、樓子、八角楓、梔子、南五味子、朱砂根、天麻、石斛、杜仲、野黨參、何首烏、膽草、天冬、銀花、桔梗、靈芝等。尚有剌梨、獼猴桃、山楂等維生素類植物。栽培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 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烤菸、油菜籽、茶葉等。貴定縣內草地總面積46.36平方公里。動物資源貴定縣野生動物有鳥類、魚類、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近千種。其中窯上鄉的五步蛇極具有名,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巖下鄉盛產娃娃魚,2006年7月被授牌命名為“中國娃娃魚之鄉”。
經濟編輯綜述
2012年,貴定縣實現生產總值421084萬元,比2011年增長1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838萬元,比2011年增長9.30%;第二產業增加值196001萬元,比2011年增長17.6%;第三產業增加值164245萬元,比2011年增長19%。人均生產總值18287元,比2011年增加4717元,增長17.2%。2012年,貴定縣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14.45:46.55:39,與2011年比,第一產業升0.2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降1.0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升0.8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2年,貴定縣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8272萬元,比2011年增長35.13%,增加值60838萬元。種植業總產值68451萬元,比2011年上升47.96%。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186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530公頃,烤煙種植面積1282公頃,蔬菜種植面積7017公頃。主要農產品中,水果、蔬菜、大豆、稻谷等產品增長較快,分別比2011年增長101.59%、63.48%、136.77%、30.86%。2012年,貴定縣全年林業總產值3420萬元,比2011年增長23.33%。畜牧業總產值31008萬元,比2011年增長17.78%,肉類總產量10815噸,比2011年增長22.20%,豬、牛、羊年末存欄頭數同比上升,分別比2011年增長12.89%、6.45%,34.00%。漁業總產值2084萬元,比2011年增長10.79%,水產品產量219.5噸,比2011年增長9.48%。
第二產業
2012年,貴定縣工業總產值383099萬元,比2011年增長19.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5243萬元,比2011年增長20%;增加值221439萬元,比2011年增長33.4%;輕工業增加值204799.88萬元,比2011年增長38.69%,重工業增加值16639.17萬元,比2011年增長19.14%;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7865萬元,比2011年增長12.50%。2012年,貴定縣建筑業增加值實現21313萬元,比2011年增長9.3%。建筑業總產值實現59876萬元,比2011年增長351.52%。
第三產業
2012年,貴定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054.4萬元,比2011年增長17.05%。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0369.6萬元,比2011年增長42.58%;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694.8萬元,比2011年增長19.09%。2012年,貴定縣共接待旅游人數305.6萬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1052人次,旅游人數比2011年增長45.53%;旅游總收入19.66億元,比2011年增長32.08%。
交通運輸編輯貴定縣具有“五鐵兩高一航空”的交通網絡,五鐵即:湘黔鐵路、株六鐵路、黔桂鐵路、貴廣鐵路、滬昆鐵路等五條鐵路,“兩高”即貴新高等級公路和廈蓉高速公路,一航空即龍洞堡機場。其中,黔桂鐵路、湘黔鐵路、株六鐵路復線等鐵路主干線在縣城交匯,貴州南下大通道貴新高等級公路沿境而過,320國道、321國道以及304省道貫穿縣境,廈蓉高速公路、貴廣快速鐵路將穿越貴定南面。2012年末,貴定縣公路通車里程1340.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公里。民用車輛擁有量4440輛,客車3386輛,貨車1054輛。出租汽車176輛,公共汽車16輛,城內公共汽車營運線路4條??h境內共有兩個高鐵站,一個是滬昆高鐵上的貴定北站,一個是貴廣高速鐵路上的昌明站,交通優勢明顯。
社會事業編輯社會保障
2012年,貴定縣共有104262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887人,比2011年增加714人,其中參保職工10416人,參保的離退休人員6471人;參加失業保險11175人,比2011年增加1726人;參加工傷保險12730人,比2011年增加2430人;參加生育保險7660人,比2011年增加1910人;參加醫療保險40417人,比2011年增加728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7194人,比2011年增加395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223人,比2011年增加333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7603人,其中城鎮6997人,農村30606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2458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10%。2012年末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10個,床位325張,收養人員158人。
教育
2012年末,貴定縣共有各類學校148所,在校生43922人,畢業生13145人,招生人數14015人,教職工數2942人,專任教師2650人,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所,在校生3256人,畢業生457人,招生人數1402人,教職工數150人;普通中學學校數16所,在校生15018人,畢業生5285人,招生人數4259人;小學學校數88所,在校生20939人,畢業生4794人,招生人數3408人,教職工數1486人;幼兒園43所,在園兒童數7880人,教職工數35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5%,中學階段毛入學率10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56.6%。
文化
2012年末,貴定縣共有群眾文化機構2個,文化館1個,社區活動中心8個,公共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20個;藝術表演團體7個,國內演出場次50次,農村演出場次35;公共圖書館總藏量58619冊;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電視發射及轉播臺22座,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點)15260個,有線電視用戶(數字電視用戶)24761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3.0%和87.0%。全縣20個鄉鎮,95個行政村,均實現了鄉鄉通電視、村村通廣播。
醫療衛生
2012年末,貴定縣擁有衛生機構27個,其中醫院5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603張,衛生機構人員數1140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2.38張,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2.56人。
旅游編輯音寨音寨村由音寨、麥董、春風3個自然寨組成,是一個布依族世居的少數民族村寨,全村總面積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7.97畝,有647戶2674人,其中布依族占總人口數的97.3%。國家AAA級景區,被譽為“中華布依第一寨”、“中國酥李之鄉”,因為李花和油菜花的同時盛開,獲得了“金海雪山”的雅稱。 落北河2003年落北河被確定為貴州“省級風景名勝區”。2010年,音寨落北河景區又被評為“貴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區”。落北河漂流的終點紅子島,盛產紅果。名勝古跡有落尾掌渡口碑,明代民族英雄丘禾實、丘禾嘉的出生地大爛沖邱氏祠堂以及西南有名的佛教重地舊址陽寶山。 陽寶山明清時陽寶山與四川峨眉山、云南雞足山一道被譽為中國西南三大佛教朝香圣地。陽寶山分前山和后山。前山,古人稱其為“芙蓉第一峰”,又叫“蓮花山”。后山,地勢奇特,形如鳳凰,主峰兩側,有兩座小山,山勢舒展,恰似鳳凰張開雙翼,因而被稱為飛鳳山。形如鳳冠鳳頭的主峰前端突起,好象在盯視著前山這朵蓮花。整個后山造型猶如一展翅飛騰欲采蓮花的鳳凰,有“飛鳳采蓮”寶地一說。斗蓬山斗篷山坐落于貴定縣、都勻市、麻江縣交界處,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主峰位于巖下鄉境內,海拔1961米,是黔南第一高峰,2004年經都勻市申報,由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地方特色編輯貴定雪芽“貴定雪芽”,原稱貴定“鳥王茶”,或貴定“云霧茶”,產于云霧鎮仰望村一帶的云霧山中,是中國唯一有碑文記載的朝廷貢茶??滴酢顿F州通志》,民國《貴州通志》等史籍志書均有“黔省各屬皆產茶,貴定云霧山最有名”及云霧茶“為貴州之冠,歲以充貢”之記載。2005年8月第五屆國際名茶評比中再次榮獲國際金獎。2010年被授予“2010年貴州五大名茶”稱號。[6-8] 百合貢粉百合是加工百合粉的原料。百合粉是沿山鎮特色產品,有關史料記載,明洪武十七年就被列為貢品。民間相傳,明朝建文皇帝逃到貴州,途經貴定沿山時,疲憊饑渴,見一苗族同胞調食百合粉,即索嘗,食后感到清甜味美,夸贊不已,表示今后若有出頭之日,當扶植這一特產。到清代貴州巡撫張廣泗將百合粉進貢給雍正皇帝,百合貢粉更有名聲。百合粉具有清熱、潤肺、止咳、消食、清心安神和美容等功效。 盤江狗肉盤江狗肉可追溯至明清時期,當時的人們食狗肉主要是為了滋補,因為狗肉對與身體虛弱、腎虧乏力、病后恢復、小兒尿床等有藥理作用。上個世紀60年代,盤江一帶的店家大改傳統工藝,使做成的狗肉白嫩而油光發亮; 湯的味道也十分鮮美。盤江狗肉主要是涮食,用砂鍋加香料和姜、胡椒、鹽等調料燉制,輔以特色蘸料。 貴定縣還有盤江酥李、新巴大蒜、山野菜、巖下核桃、猴場堡辣椒、馬家洞生姜、云霧西瓜、定東魔芋等特產。
歷代名人編輯宋勝、史鑒、姚世熙、丘禾實、丘禾嘉、徐慶元、張必達、徐暹、王政義、安佩蓮、汪柱元、段兆鰲、黃芝萌、郎先錦、戴戡、凌霄、宋思一、陳泰運、凌光亞、毛興昌、曾麥溪、李敬齋、羅顯文、何兆清、史維新、鄒前方、王錫章、趙小亭、潘明杰、羅發先、李春山、羅明國、楊彬奎、熊紹谷、莫玉林、湯銀先、祝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