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是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和航運物流服務中心,國家東部地區的國際商務、金融、經濟中心,華東地區高端產業和總部企業集聚區,是南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機關及江蘇省軍區政治部所在地,江蘇省的政治、文化、行政中心。
鼓樓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六千年前就有許多原始村落存在,建區始于民國22年(1933年)3月,始稱南京市第六區。鼓樓區瀕臨長江、山巒環繞、湖川相依,山、水、城、林、江渾然一體,有龍蟠虎踞之雄,依山帶水之勝,坐擁南京主城11公里長江黃金岸線。
截至2014年初,鼓樓區擁有南京90%以上省級機關,20多所高校、120多家科研機構、97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家省級以上大學科技園(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0萬多名科技人員、57個博士后流動站、52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5個部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6名兩院院士均集聚于此,區域內擁有10萬多名專業科技人員,是中國科技資源最密集的城區。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繡球公園鼓樓區東以中央路、中山路為界,與玄武區為鄰;南以漢中路、漢中門大街為界,分別與秦淮區、建鄴區接壤;西至長江及長江夾江,分別與浦口區、建鄴區的江心洲隔水相望;東北與棲霞區相連。面積53.35平方公里。
地貌
鼓樓區北部還有獅子山、幕府山山脈南半部分,還有南京北固山;鼓樓崗、五臺山、清涼山、古林公園丘陵將秦淮河沖積平原和金川河沖積平原南北分開。
水文
秦淮河、金川河穿境而流,秦淮河通過三岔河河閘注入長江,萬里長江擦境而過。
氣候
鼓樓區位于中緯度的鼓樓區受海洋氣流影響,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北部面臨長江,長江的內河小氣候也影響著鼓樓區的北部。
歷史沿革
編輯
位于鼓樓廣場的紫峰大廈鼓樓區歷史源遠流長,是南京中心市區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五六千年前就有許多處原始村落存在。
周顯王三十六年前(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打敗越軍后,在石頭山置金陵邑,此為鼓樓區境第一個行政建置,也是南京城區建置之始。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東巡,途經金陵,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并增設江乘縣。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吳侯孫權自京口(今鎮江)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晉改建業為秣陵、建鄴、建康,南朝均都于此。
隋唐降低建康政治地位,由郡降為州,再降為縣,興廢無常,名稱多變?,F區境自五代楊吳天祐十四年(917)至清末,始終為江寧、上元兩縣管轄。明初,筑南京城墻,區境主體部分圈入內城,其余部分也在外廓之內。
下關得名始于明朝。1368年(明洪武元年)在龍江置征稅機構,稱龍江關(今鮮魚巷附近);1429年(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設立上新河關,專征船舶稅;因地處上下游的關系,人們俗稱地處上游的上新河關為上關,地處下游的龍江關為下關。春秋戰國時期,下關區境,先屬吳后屬越。自周始,區域全部或部分先后屬金陵邑、江乘縣、相武縣、秣陵縣、建鄴縣、建康縣、瑯琊郡、蔣州江寧縣、金陵縣、上元縣、江寧縣。
鼓樓建區始于1933年(民國22年)3月,南京劃設8個行政區,鼓樓為第六區,始稱南京市第六區,當時所轄范圍,漢口路以南和草場門以西不在現區內。下關建區始于1933年,下關為第七區,始稱南京市第七區。
閱江樓1937年(民國28年),偽維新政府時鼓樓區南界始推至漢中路。
1938年(民國27年),偽南京自治委員會置下關為第五區。
1945年(民國34年),玄武湖一帶劃入鼓樓區境,鼓樓區域范圍擴大。
1945年(民國34年),國民政府恢復南京市政府建置,第五區(下關區)改稱第七區。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月2日第七區(下關)人民政府成立。
解放后,1950年成立新五區時,鼓樓區中央路以東及玄武湖全部劃出。
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區劃調整,第七區(下關)改稱第六區。
1955年8月,第六區更名下關區,以境內清初所改明代“龍江關”而命名“下關”。
1955年9月,下關區設立三汊河、寶善街、二板橋、商埠街、熱河路、車站、四所村、寶塔橋8個街道和三汊河水上辦事處。
1957年9月,下關區寶善街街道更名為中山橋街道,撤銷商埠街街道,下關區轄三汊河、二板橋、中山橋、熱河路、車站、四所村、寶塔橋7個街道。
1958年11月,原燕子磯區的燕子磯鎮、邁皋橋鄉、小市鎮劃歸下關區。
1960年,實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制時,城區帶郊區,棲霞人民公社的燕子磯鎮、邁皋橋鎮、曉莊農(林)場及下關人民公社的小市鎮劃歸鼓樓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后陸續交還棲霞區或市管。
1961年6月,小市鎮、邁皋橋鄉、燕子磯鎮劃歸鼓樓區。
1967年3月,下關區更名為東方紅區,鼓樓區更名為延安區。1973年11月恢復下關區和鼓樓區名稱至今。
鼓樓區紫峰大廈1984年11月,下關區成立興中門街道。
1987年底,下關區8個街道調整合并為熱河南路(三汊河、二板橋街道合并)、中山橋(熱河路街道并入)、車站、建寧路(四所村街道和興中門街道部分合并)、寶塔橋5個街道。
1995年行政區劃調整時,原雨花臺區的江東鎮及所屬4個行政村劃歸鼓樓區,將雨花臺區江東鎮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棲霞區的小市鎮、邁皋橋鎮的五塘村歸下關區管轄。1996年1月,下關區撤銷小市鎮,成立小市街道。
1996年,下關區面積31.4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含流動人口)。轄6個街道:熱河南路街道、中山橋街道、車站街道、建寧路街道、寶塔橋街道、小市街道。區政府駐商埠街17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關區(轄6個街道)總人口365433人,其中:中山橋街道42405人、熱河南路街道61877人、車站街道38024人、建寧路街道50369人、寶塔橋街道72761人、小市街道99997人。
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對建鄴、白下、鼓樓、雨花臺四區行政區劃做部分調整,其中將鼓樓區漢中門大街及其西延至長江以南地區,劃歸建鄴區管轄,將建鄴區莫愁湖街道辦事處漢中門大街以北地區及其建制,劃歸鼓樓區管轄。
2002年3月,下關區撤銷車站街道、中山橋街道,合并設立閱江樓街道;撤銷小市街道,設立小市街道、幕府山街道。調整后,下關區轄6個街道:閱江樓街道、熱河南路街道、幕府山街道、建寧路街道、寶塔橋街道、小市街道,駐地閱江樓街道。
2009年末,下關區總面積28平方千米、總人口30.65萬人。
鼓樓區行政區劃圖2010年,下關區總面積30.9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總面積24.29平方千米,長江水域面積約6.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14893戶303313人,轄6個街道、56個社區。熱河南路街道陸地面積2.73平方千米,20600戶52962人,12個社區;閱江樓街道陸地面積3.39平方千米,15637戶41920人(不含中山橋7026戶16898人),9個社區;建寧路街道陸地面積2.12平方千米,15506戶42464人,6個社區;寶塔橋街道陸地面積5.90平方千米,25162戶66683人,11個社區;小市街道陸地面積4.11平方千米,20767戶56004人,10個社區;幕府山街道陸地面積6.04平方千米,10195戶26382人,8個社區。
2012年8月,下關區將幕府山街道原張王廟社區的孫家洼路以南劃入小市街道;將幕府山街道原白云新寓社區的五塘村1號劃入寶塔橋街道;將小市街道河路道社區的汽輪五村(托管)、汽輪七村,安懷新村社區的軍犬隊家屬區、綠苑小區、防化大隊小區、一干所、北崮戎院、安懷村455號小區、軍械彈藥修理所家屬區、總裝試驗場宿舍、六干所、南汽宿舍及安懷東路以北散居劃入幕府山街道。
2013年3月根據國務院、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的方案,撤銷鼓樓區、下關區,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新的鼓樓區。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4年,鼓樓區轄13個街道,118個社區,3個行政村。[人口
編輯
鼓樓區地圖2010年末,鼓樓區在冊戶籍數18.86萬戶,戶籍人口總數為65.88萬人。在總人口中,男性33.33萬人,女性32.55萬人,性別比為102.4。全年出生人口4683人,出生率7.03‰;死亡人口2658人,死亡率3.99‰;人口自然增長率3.04‰。
2011年末,鼓樓區在冊戶籍數18.98萬戶,戶籍人口總數為64.62萬人。在總人口中,男性32.48萬人,女性32.14萬人,性別比為101.1。全年出生人口4563人,出生率7.0‰;死亡人口2640人,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3.0‰。
2013年,全區戶籍人口103.07萬人。人口密度居中國第五,次于上海虹口區、上海黃浦區、廣州越秀區、北京西城區。[交通
編輯
道路
中山碼頭民國首都計劃時期規劃成了鼓樓區的道路框架結構,主要道路有:中央路、中央北路、中山北路、湖南路、山西路、西康路、北京西路、頤和路、江東中路、江東北路、建寧路、大馬路、江邊路、永濟大道、和燕路、虎踞路、熱河路、熱河南路、大橋南路、幕府西路、幕府東路、新模范馬路等。
車站
南京西站位于鼓樓區龍江路8號,現系一等編組站,不辦理客運,直屬上海鐵路局。
地鐵
運營中:南京地鐵1號線、南京地鐵2號線、南京地鐵3號線
建設中:南京地鐵4號線
輪渡
中山碼頭位于鼓樓區閱江樓街道江邊路,現常年開行駛往對岸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
過江通道
南京長江大橋、南京地鐵3號線
經濟
編輯
概況
2012年,鼓樓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9億元,服務業增加值61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200億元。其中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居南京主城四區之首,在全國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的中心城區排名中處于第一方陣,分列第12位、10位、8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8.3%,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7.8%,樓宇經濟實現稅收約34億元,占比超過50%,產業結構趨向合理,基本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
第二產業
蘇寧電器、金浦集團等4家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和博西電器、朗訊—阿爾卡特、花旗銀行等4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均落戶于鼓樓區。
2010年,鼓樓區4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7.51億元,同比增長14.6%;其中:新產品產值9.14億元,同比增長13.8%。完成銷售產值46.36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出口交貨值1.76億元,同比增長323.4%。完成工業增加值11.8億元,同比增長13.5%(現價),實現利稅總額8.06億元,其中企業利潤4.36億元、稅金3549萬元。
2011年,鼓樓區2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6.2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新產品產值9.31億元,同比增長1.9%。完成銷售產值56.9億元,同比增長32.4%,其中:出口交貨值0.94億元,同比下降44.9%。完成工業增加值14.0億元,同比增長13.0%(可比價),實現利稅總額10.7億元,其中企業利潤7.2億元、稅金4522萬元。
第三產業
商業
以湖南路商圈、新街口—華僑路商圈、鳳凰商圈為區域框架的商貿業發展布局,聚集了休閑、餐飲與購物于一體的商業文化氛圍。
2011年,鼓樓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0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批發業完成零售額54.8億元,同比增長34.2%;零售業完成零售額171.6億元,同比增長6.4%;住宿業完成零售額15.3億元,同比增長16.3%;餐飲業完成零售額31.88億元,同比增長8.4%。
金融
2007年,美國友邦保險、英國標準人壽保險、渣打銀行等9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鼓樓區設立江蘇、南京總部。至年底,先后已有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企業在區域內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所創造的稅收占鼓樓區財政收入總額的50%。
2010年,鼓樓區新批外資企業45家,注冊資本金25.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2億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02%;合同利用外資1.52億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17%;外貿出口額29.8億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22%;承包工程、勞務營業額1.11億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02%;服務外包合同額4.4億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26%;服務外包執行額4.15億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09%。
服務業
2014年,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50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10億元,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已成為鼓樓區第四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2014年,南京服務業比例達55.8%,鼓樓區服務業比例超過90%——作為南京省會城市標志區和文教商務大區,服務業對鼓樓發展舉足輕重。2014年,鼓樓區900億元的地區生產總值中,服務業增加值達823億元,總量規模城區第一,同比增長13%。
商務
截至2014年底,鼓樓區已經建成商務辦公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規模載體74幢,入駐企業3921家,稅收超過億元的樓宇有13幢,稅收千萬元以上的樓宇49幢,總稅收達41.39億元。
社會
編輯
教育
2011年末,鼓樓區共有幼兒園48所,共有教職工1928人;托幼兒班531個,在托幼兒數16786人。小學33所,共有教師2102人;班級845個,在校生31946人,小學合格率100%、升學率100%。中學15所,共有教職工2509人;班級544個,其中:初中362個,高中182個;在校生23386人,其中:初中生15441,高中生7945人。2011年,鼓樓區教育經費支出7.8億元,同比增長27.1%。
至2012年底,鼓樓區擁有全市70%以上的優質基礎教育資源,有中小學、幼兒園153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創建通過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教育質量、教育服務能力全省領先??蒲?/span>
2010年,鼓樓區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9家,其中國家級11家,省級8家;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8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26家,市級9家。“南京科技廣場技術轉移中心”建設項目獲國家創新基金項目立項支持,資助經費80萬元。鼓樓區有 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3個產品被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8個產品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2個產品被認定為江蘇省自主創新產品,10個產品被認定為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
2011年,區內共有18所高校,68家獨立研發機構,兩院院士47名??萍挤阵w系進一步完善,各類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技創新載體與平臺得到大力發展,全年科技服務業收入達50億元。
2011年,鼓樓區專利申請總量4943件,專利授權量2126件。2011年,鼓樓區著力引導企業與高校緊密合作,構建校企產學研合作戰略聯盟,形成產學研合作項目51個,建立產學研基地1個,新建立校企聯盟2個。獲國家科技獎12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37項、南京市科技進步獎37項。
2012年,鼓樓區有南京大學等19所高等院校,120多家科研機構、57個博士后流動站、52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兩院院士47人,占全省一半以上;有各類科技型企業近3000家,10萬多名專業科技人才;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市“紫金人才”共137人;有市級以上孵化器10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4家,2012年總孵化面積達22.3萬平方米,實現銷售收入49.8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37.5億元;形成產學研合作項目75個,發明專利授權量1315件。
醫療
2011年,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鼓樓區共有醫院28家,其中:三級醫院11家,二級醫院2家,一級醫院6家,民營醫院9家。門診部19個,衛生站、所77個,社會辦醫診所6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6個。門診1313.7萬人次,其中:急診98.9萬人次;住院入院27.4萬人次,出院27.4萬人次,其中:治愈10.8萬人次、好轉12.0萬人次;各類衛生機構實有病床數9137張,實際開放總床日數330萬張,病床使用率102.6%。
至2012年底,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3家,其中三級醫院11家,占全市的1/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7家。全區登記在冊的養老機構有53家、床位5500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118個。體育
江南水師學堂體育館:五臺山體育館
2011年,鼓樓區共參加市以上體育競賽25項次,獲得金牌80枚、銀牌78枚、銅牌125枚。全民健身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現有區體育協會3個,體育總會分會15個,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會員人數達2560人。各類群眾體育活動晨晚點179個,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673人,三級體育裁判員562名。共建有全民健身路徑150條,其中:健身工程4個、室內健身房8個、全民健身點140個、籃球場、羽毛球場6個。[旅游
編輯
鼓樓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眾多景點:北陰陽營遺址、石頭城、烏龍潭公園、龍江寶船廠、鼓樓、頤和路公館區、惜陰書院、魏源故居、顏真卿紀念館、傅抱石紀念館、曹雪芹紀念館、清涼山、古林公園、國防園、江蘇南京廣播電視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