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縣,隸屬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古陽鎮為縣城所在地,其西抵保靖、東接沅陵,南與吉首、瀘溪相接,北和永順交界??偯娣e1297平方公里,下轄7鄉5鎮,總人口14.3萬人(2012年),其中少數民族占76.9%。古丈縣生態環境優良,林木綠化率高達80.46%,素有“林業之鄉、名茶之鄉、舉重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古丈縣是歌唱家宋祖英、何紀光的家鄉,其土家族茅古斯、擺手舞,苗族鼓舞等獨具特色。有世界地質遺址——古丈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望界、國家級森林公園——坐龍峽、省級風景名勝區、湘西北第一大內湖——棲鳳湖。 古丈縣先后獲得“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示范縣”、“全國重點產茶縣”等榮譽。古丈縣,隸屬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古陽鎮為縣城所在地,其西抵保靖、東接沅陵,南與吉首、瀘溪相接,北和永順交界??偯娣e1297平方公里,下轄7鄉5鎮,總人口14.3萬人(2012年),其中少數民族占76.9%。古丈縣生態環境優良,林木綠化率高達80.46%,素有“林業之鄉、名茶之鄉、舉重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古丈縣是歌唱家宋祖英、何紀光的家鄉,其土家族茅古斯、擺手舞,苗族鼓舞等獨具特色。有世界地質遺址——古丈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望界、國家級森林公園——坐龍峽、省級風景名勝區、湘西北第一大內湖——棲鳳湖。 古丈縣先后獲得“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示范縣”、“全國重點產茶縣”等榮譽。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4年,大力推進城區學校擴容提質、合格學校建設和校安工程等項目建設,城鄉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成功啟動了高峰、斷龍中學、古陽中學三所學校初中工程建設,斷龍完小、巖頭寨九年制學校、河蓬九年制學校、山棗九年制學校四所學校學生食堂項目工程建設,完成了高峰九制學校、巖頭寨九年制學校兩所中心幼兒園建設,啟動了全縣42所村小小伙房建設,全縣9所學校周轉房建設招標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古丈一中綜合樓已完成基礎施工。
文體事業
2014年,文化事業欣欣向榮,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精彩紛呈,先后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大型文藝活動。春節期間,全縣組織開展了包括舞龍燈、業余劇團調演、猜謎、跳馬等活動,參加人數12000多人次,同時組織開展了土家族、苗族山歌表演活動,觀眾受益面達3800多人次,成功舉辦了大型迎新春“茶鄉夢”古丈春節聯歡晚會,同時先后舉辦了第三屆廣場舞比賽,“茶鄉古丈,巾幗先行”首屆“移動杯”茶藝表演大賽,“歡樂瀟湘·樂在湘西·歌舞古丈”民族廣場舞大賽。數字電視無線網絡覆蓋,對部分鄉鎮、村無線發射塔設備、電纜線路架設進行了改造,并增添了避雷器、延時繼電器等設備,有效的保障了信號暢通,確保廣大電視用戶正常收看電視。全年組織送戲下鄉60場次,完成送電影下鄉1680場、送圖書下鄉1082冊(本)。文化市場健康發展,開通“12318”文化市場舉報電話。扎實開展“凈網”行動,對網上含有淫穢色情、低俗不良信息內容的網站欄目、標題、視頻進行整治清理;積極開展出版物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查堵非法出版物。 2014年,體育事業取得新成效。集“體育競訓、全民健身、景觀休閑、游憩集會、抗災疏散”于一體的德潤體育文化中心已全面竣工,中心位于縣城中心區,占地面積46畝,總投資2200萬元;扎實做好體育彩票銷售發行工作,銷售額達290余萬元,完成年度體育彩票銷售任務的95%以上。進一步加強“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管理,輸送的運動健兒向艷梅在2014仁川亞運會上以268公斤的總成績,奪取了舉重女子69公斤級金牌,并打破了該項目亞運會紀錄,實現了我縣在亞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
社會保障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979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49人,全面完成2008年以前8家國有困難企業養老保險清欠工作,累計補繳1302.6萬元。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完成搬遷1214戶4807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5.3%。社會救助力度加大,發放城鄉低保金3679萬元。
衛生事業
2014年,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全縣醫療機構共收治病人24.52萬人次,其中門診23.17萬人次,住院1.35萬人次。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推進,免費為城鄉居民開展了11大類,43小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已為城鄉居民建規范化健康檔案10.17萬份,建檔率達78.8%;疾病預防控制管理規范化,全縣三級疫情直報網絡基本形成,疫情網絡直報率達100%,全縣以鄉鎮為單位兒童“五苗”全程接種率均達99.66%;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9.53%,無孕產婦死亡,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5.49‰。嚴厲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取締無證診所2家,沒收醫療藥品、器械價值1.3萬余元,下達衛生監督文書9份,立案調查1起非法行醫案件;在打擊違規套取騙取新農合基金行為專項整治中,對14起違規收費行為進行了通報批評,扣除有關醫療機構新農合返還款19.8萬余元,在整治虛假違法醫療廣告專項行動中,處理了2起虛假違法廣告。
民俗文化編輯民間舞蹈
古丈縣民間舞蹈有猴兒鼓、社巴巴、團圓鼓、調年、跳馬、打筒子、銅鈴、接龍、毛古斯、梅山、操旗、八幅羅裙、玩耍耍、地花燈、龍燈、獅子燈、車燈、蚌殼燈、九子鞭等。猴兒鼓舞猴兒鼓舞原是苗族人民用以驅鬼趕邪、消災、求福的一種舞蹈。相傳很久以前,大森
猴兒鼓舞林內一群猴子,將獸皮隨意搭在一棵干樹樁上,過一段時間,獸皮干了,被一小猴無意碰撞,發出好聽的聲音,于是群猴匯集敲打,跳躍嬉戲。這一情景,被一苗族獵人發現,覺得有趣,便模仿創造成猴兒鼓舞。表演者擊鼓起舞,伴以敲邊 (鼓邊)擊鑼,男的表演則模擬猴子穿襠、抓癢、捉虱、扯胡子等動作;女的表演則模擬人的梳頭、戴花、扣衣、紡紗、織紗、織布、挖土、栽秧、打谷、挑擔等勞動和生活方面的動作,又稱 “ 花鼓 ” 。單舞、對舞、群舞都十分活躍而有風趣。 社巴巴舞社巴巴舞原是土家族祭祖敬神時的一種集體舞蹈。男女老少圍繞大鼓,隨著剛勁有力的鑼鼓節奏,舞步擺手、腳手必須同邊同向同步閃動,所以又叫擺手舞。其動作形象,多模擬生產活動。團圓鼓舞團圓鼓舞原是苗族人民喜慶團年的一種集體舞蹈。即在廣場坪地置一大鼓,全村男女老少圍成兩圈,女內男外,一德高望重老人在中央擊鼓,眾人隨著鼓聲,邊唱邊舞,一唱眾和,甚是熱鬧。其基本動作有五,現傳大擺、小擺、細擺 3種。1956年,古丈縣將此節目整理后參加我省群眾文藝匯演,并獲演出獎。調年舞調年舞又叫擺腰舞,也是苗族集體舞蹈,形式與團圓鼓舞相類似,唯中央一人舞“萬民傘”,隨著傘的轉動起舞,有進三步退一步,進一步退五步,進三步退三步等。跳馬舞跳馬舞原是太平、宋家兩地土家族人民每遇災荒疾病,許馬跳馬敬山神土地的迷信舞蹈。許馬、可許 9匹至12匹。馬用篾條扎架,各色布料做皮,枇杷樹葉做耳朵,棕絲做馬鬃和馬尾。農歷正月十五日,祭成祖宗之后,第一個屬 “ 馬 ” 的日子為跳馬日。前 3天,每晚幾十人化裝山神,在馬場表演打粑粑、送春書、犁田等活動, “ 馬 ” 日晚上,鐵炮 3聲、嗩吶、長號、鑼鼓齊唱,3人1匹馬(1人牽、1人騎、1人趕),由兩個旗手引向馬場。路上每隔1米,燒一把油香照明,一路馬鈴鐺鐺,鑼鼓喧天,到跳馬場后,僅由鼓點指揮,隨著鼓聲節奏起舞造旗。即一、二拍位準備式,三拍位舉起旗、揚起馬,四拍位休止,如此若干次后,鼓點越敲越密,馬越跑越快,最后鑼鼓重擊 “ 冬冬冬 ” 3聲,全部人馬急奔出場,將馬燒掉。筒子舞筒子舞原是野竹、豺狗寨一帶廟會舞蹈。由少年兒童代裝“金童”、“玉女”,手執 1米長、大指粗的裝飾竹筒,排成兩行,鑼鼓節奏起舞每四拍完成一個動作,有美女梳頭、雪花蓋頂、蓮花掃地、古樹盤根、觀音坐蓮、出門打傘、雞公相斗等式、腳步蹉踏、剛勁大方。銅鈴舞八寶銅鈴舞原是土家族梯瑪(老司)祭祀舞蹈。即手搖累累銅鈴,邊唱邊跳。其步法有左右步、人字步、掃堂步、十字步、蓮花步、拜菩薩、打神堂等;其動作有喂馬、逗馬、上馬、騎馬、跑馬、下馬等。接龍舞接龍舞是苗族古老的舞蹈之一,流行地區較廣,多在每年二月或十月舉行。男女老少參加,以姑娘為主,一
般8人,多則不限。領舞者1人,扮成龍師,敲碗帶頭,后2 人各持紅、綠色龍形彩旗,或牽龍形帕子,引著滿穿接龍盛裝,右手打龍傘,左手持手帕的姑娘或舞隊,從接龍處起,沿著插上五色彩旗的接龍路,旋傘起舞。模擬龍翻身,龍穿花、跳龍門、龍搶寶、龍進門、關龍門以及丟粑粑等動作邊舞邊行,一路吹著長號、嗩吶、敲著包包鑼,一直將龍接到家里,安放在堂屋中間地下,蓋上一塊青石板為止。毛古斯毛古斯是土家族一種極其古老的表演藝術,是在土家傳統擺手活動中穿插進行的。它有歌舞,有對話,有大量生產動作,有簡單情節與場次,演出者要身扎稻草,頭佩草辮。毛古斯記敘了土家族先民的生產勞動與遠古時代的生活方式。其中有的再現了古代漁獵過程;有的反映了艱苦的農業活動;有人民獲得生活資料后的歡樂;也有人民對剝削壓迫者的憤慨與反抗。但這些內容都是通過比較輕松活潑的氣氛表現出來的,顯示了土家先民樂觀向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藝術才能。毛古斯所進行的事實上是傳統教育,誡子勿忘祖先的創業艱難與艱苦生活。
苗族武術
苗族武術具有氣勢剛烈,步法穩健,招法多變,勁力突出,發招狠絕的特點。苗族武術有徒手和器械兩大類,不管是拳術還是器械套路都是打“四門”,形成“四門拳”、“四門棍”、“四門刀”、“四門鏜”等等“四門”套路。搏斗時腳踩“品”字樁,能攻能防,以變求勝;進退中腳走“之”字,蜿若游蛇行走,確保進退靈活。
傳統民俗
過年土家族提前一天過年(臘月28日或29日)。據說是明代朝廷調土家族士兵抗擊倭寇,必須年前出發,古會家人提前過年。因時間緊迫,菜為坨坨肉,大雜燴。跳馬節歲初第一個馬日(午日),為土家跳馬節。扎馬數匹,人站其中,若騎馬狀。節日活動有許馬、敬土地神、操旗、跳馬、抬老爺、調年(跳擺手舞)、稀可樂、燒馬等。社巴節二月五戊逢社日為土家社巴日,唱擺手歌,跳擺手舞,場面宏大,喜氣洋洋,富有情趣。清代文人一竹枝詞描繪到:“田家洞畔社場開,姊妹雙雙赴會來,一尺云鞋花滿口,也裝蓮步入舞臺?!比氯缱迦嗣袢氯奂瘜捚?,打筒子、對歌、跳舞、玩龍、舞獅,盡情歡樂,吃食三月三粑粑。清明場苗族人民盛行清明這天舉行清明歌會,趕清明場活動。屆時在一山坳,男女青年對歌跳舞,并互相贈送禮物,以示愛慕之情。四月八土家族相傳四月八為牛的生日,這天牛要休息,給牛喂精料,人們也休息,歡度節日。六月六土家族這天曬“龍袍”或新衣新被,紀念英雄。苗族則舉行盛大歌會,緬懷“盤瓠”與高辛氏生下六男六女的不朽功績。拔龍船五月十五大端午節,酉水沿岸盛行拔龍船,以紀念屈原,顯示土家族人民風浪搏擊的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