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區,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是北海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市政府駐地,總面積141.24平方公里(其中潿洲島26.2平方公里、斜陽島1.87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區總人口27.82萬人(常住人口34.86萬人)。從2011年1月1日起,潿洲鎮成建制委托給北海市潿洲島旅游區管理。海城區基礎設施完善,欽北鐵路與中國鐵路并網運營;邕北線是指從南寧到北海的一條高速鐵路,設計速度每小時250公里,為國鐵I級電氣化鐵路。使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4市之間形成“1小時城市經濟圈”,2014年1月正式營運。南寧至北海約190公里路程,約50分鐘即可到達;有中國大陸距離東南亞、西亞、歐洲最近港口之一的國家一級口岸北海港;有多條高速公路;有廣西三大機場之一的北海機場。海城區海洋資源富饒。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四大著名漁場之一;區內有外沙內港和潿洲南灣兩個優良天然港灣;海岸線長55公里,有可養殖的淺海灘涂面積10萬畝。海城區自然資源豐富。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六大油氣盆地之一。礦產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石英砂礦、鈦鐵礦、陶土礦、石膏礦等。
海城區轄境在清道光年間,為合浦縣靖海團局駐轄。咸豐(1851~1861年)初,為珠場司衙署駐轄。清末至民國初,仍為靖海團局駐轄。民國15年(1926年),裁撤靖海團局,改市建制,成立北海市政籌備處。20年至34年(1931~1945年),先后屬合浦縣自治第二區之北海鎮(20年設),第五行政區和第三行政區之北海東、
北海海城區富麗華大酒店西2鎮(30年設),歷為區署駐地。35年裁撤第三區,仍歸北海東、西2鎮管轄,直屬合浦縣。1949年12月4日,北海解放,今海城區轄境屬北海東、西街人民政府管轄。1950年3月6日潿洲解放,6月建立健全鄉街人民政權,為北海鎮人民政府所轄。1951年1月北海脫離合浦縣成為直屬廣東省的地級市,同年5月轉托廣西省領導。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省,屬北海市第二區、第三區分轄。1953年1月屬第一區人民政府管轄。1955年5月改屬廣東省,建制不變。1956年歸屬合浦專區的北海市(縣級市)。1958年11月改屬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1959年6月北海改屬湛江專區縣級鎮,歸北海鎮城鎮、潿洲、郊區3個公社分轄。1964年10月北海復為縣級市,分屬城鎮公社和潿洲、高德、地角、西塘公社。1965年北海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為縣級市,建制延舊。1983年10月恢復地級市。1984年9月11日撤銷公社建制和街道辦事處,成立海城區。 1990年7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桂政函[1990]20號):北海市郊區的地角鎮和西塘鄉的徐屋、譚屋、張屋、大乪、體育里、塘仔、石子嶺、三合口、沈四、油行、火燒床、屋仔、發寶、紅坎、沙井頭、丁屋、勞屋、上村、陳屋、莫屋、后塘、李屋等22自然村,以及高德鎮的勒棚村劃歸海城區管轄;同時,將地角鎮改為街道辦事處,作為海城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1994年12月17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4]137號):擴大海城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郊區的潿洲鎮(含斜陽島)、高德鎮的馬欄、軍屯、開江、垌尾、翁山、赤西、高農8個村公所和第一、第二、沙腳、嶺底、廟山5個居委會及平陽村公所的螺殼村、龍溝蘆村,西塘鎮的西塘、西邊垌、驛馬3個村公所劃歸海城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北部灣大道。將大墩海、南(氵萬)、新村3個居委會劃歸銀海區管轄。
海城區是北海市的中心城區,位于北部灣北岸,地處東經108°5'-109°47',北緯20°26'-21°55'之間的北海半島西部,東連合浦縣廉州鎮,南接銀海區高德、西塘鎮,西、北面臨海,水路距越南海防157海里、香港425海里、???24海里、湛江255海里、廣州480海里,陸路距南寧204公里、欽州106公里、防城港171公里。海城區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南與海南隔海相望,西瀕越南,處于中國東部與西部的結合帶和大西南、海南及東南亞的中樞位置,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國西部唯一沿海開放城市北海的中心城區,是中國西南及華南、華中部分省區最便捷的出???。
地貌
海城區大陸無可資灌溉的江河,唯湖海運河(人工渠道)流貫區境。潿洲島有幾條放射狀間歇性溪流,西角有一座容量191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海城區海岸線總長57.2公里,其中陸區海岸線25.27公里,島嶼海岸線31.93公里。陸區地角至南澫一線為巖線,岸線曲折。北海港附近有一條東西向標高-5至-10米的深水槽。其余海岸為砂堤、砂壩或沙質海灘,岸線較平直。斜陽島及潿洲島的南部為巖岸,潿洲島北岸為沙質海岸。境內有北海港、高德港、潿洲港。
氣候
海城區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氣候特色。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受偏北季風控制,4月至9月受熱帶高壓、強風和偏南風影響。四季不明顯,秋春相連,長夏無冬,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境內年平均日照時數2089.3小時,年日照率47%。最多為7月份月平均日照時數240.8小時,最少為2月份月平均日照時數81.5小時。平均太陽輻射量為4923兆焦每平方米每年。陸區年平均氣溫22.6℃,潿洲島為23.0℃。常年最熱月份為6月、7月、8月,平均最高氣溫26.5℃,極端最高氣溫37.1℃。常年最冷月份為1月、2月、12月,平均最低氣溫19.8℃,極端最低氣溫2.0℃。
行政區劃編輯清道光年間,屬靖海團管轄,下分設北海、高德和潿洲3個分局。民國20年屬合浦縣第二自治行政區。21年,原第二區拆為第六、第七、第八區,第六區治北海,第七區治潿洲,第八區治高德。28年,第六、第七、第八區又合并為第五區。30年,北海鎮分為東、西2鎮。1950年5月,設北海鎮人民政府,城區設立東聯街、西聯街2個街道辦事處,轄中山外街、中山東街、中山西街、珠海東街、珠海西街、新民街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城郊設東靖鄉、西靖鄉、高德鄉、七星鄉、海東鄉、潿洲鄉6個鄉政府。1953年,全市調整為3個區,市區為第一區,市郊為第二區,潿洲島為第三區。1956年城區擴大至高德和地角,共建6個街道辦事處21個居委會。1958~1983年,城區屬城鎮公社,下轄東街、中街、西街、海角4個街道辦事處14個居委會。1984年9月11日,海城區成立,管轄原東街、中街、西街、海角4個街道辦事處下轄的居民委員會和原外沙公社的外沙大隊、獨樹根大隊(外沙、獨樹根大隊劃入后改為外沙、獨樹根居民委員會)。1987年10月復設東街、中街、西街、海角街道辦事處。各街道辦事處管轄居委會分別是:東街轄中山東、中山外、珠海東、北部灣東、新安街、政法路6個居委會;中街轄珠海中、新中路、文明路、文明里、公園路5個居委會;西街轄中山西、建文路、珠海西、北部灣西4個居委會;海角轄民建街、新興路、外沙、前進路、獨樹根5個居委會。1990年8月23日郊區所轄的地角鎮劃入海城區管轄,改稱地角街道辦事處。同時將郊區西塘鄉的共和、群和、大囊村3個村公所以及西邊垌村公所的徐屋村、張屋村、新安村、石子嶺村、體育里、西塘村公所的沈四村、油行村和高德鎮的高農村公所的勒棚村等區域劃給海城區。各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又有變動,東街增轄南珠東、銅鼓里、茶亭路、黃海路4個居委會;中街增轄南珠中、環衛路、體育里、塘仔里4個居委會;西街增轄廣場西里、廣場東里、平安街、貴州西、貴州南5個居委會。海角增轄海角大道、共和、群和3個居委會。地角轄上寮、中寮、下寮、新街、新營、新村、南澫、大墩海8個居委會。1994年2月,劃海城區轄的大墩海、南澫、新村3個居委會歸銀海區。1994年7月西街街道辦事處增設怡海新村居委會。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劃原郊區的潿洲鎮(含斜陽島),高德鎮的馬欄、軍屯、開江、垌尾、翁山、赤西、高菜、高農8個村公所和第一、第二、沙腳、嶺底、廟山5個居委會及平陽村公所的螺殼村、龍溝蘆村,西塘鎮的西塘、西邊垌、驛馬3個村公所劃歸海城區管轄。潿洲鎮轄東灣、南灣2個居委會和百代寮、盛塘、公山、荔枝山、后背塘、城仔、西角、竹蔗寮、斜陽9個村委會。1995年4月5日海城區成立城北鎮、城南鎮2個鎮籌建領導小組,1996年8月15日撤銷城北鎮籌建領導小組,正式設立靖海鎮。劃原銀海區高德鎮的翁山、馬欄、軍屯、開江、垌尾、赤西、高菜、高農8個村委和高德第一、第二居委會、沙腳、嶺底、廟山居委會及龍溝蘆、螺殼村為靖海鎮的行政區劃(其中龍溝蘆、螺殼村劃為翁山村委會管轄)。1998年4月24日撤銷城南鎮籌建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驛馬鎮。劃原銀海區西塘鎮的驛馬、西塘、西邊垌3個村委和海角辦事處的共和、群和及新設的沙坡居委會為驛馬鎮的行政區劃。1999年3月東街街道辦事處轄區增設徐屋西居委會。1999年9月8日海城區將原東街街道辦事處管轄的珠海東、中山東、新安街、中山外4個居委會劃歸中街街道辦事處管轄;將原西街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建文路、珠海西、中山西3個居委會劃歸海角街道辦事處管轄(珠海西和中山西2個居委會劃歸海角街道辦事處管轄后合并為中山西1個居委會)。1999年11月西街街道辦事處轄區增設云南南路居委會。2002年3月13日驛馬鎮增設白屋、湖海路2個居委會。2002年7月1日起原街道居委會更名為社區居委會。至2002年12月海城區行政管轄范圍有東街、中街、西街、海角、地角5個街道辦事處和靖海、驛馬、潿洲3個行政鎮,其中東街街道辦事處下轄北部灣東、茶亭路、政法路、銅鼓里、南珠東、黃海路、徐屋西7個社區居委會;中街街道辦事處下轄珠海中、珠海東、中山東、中山外、新安街、新中路、文明里、環衛路、南珠路、體育里、文明路、公園路、塘仔里13個社區居委會;西街街道辦事處下轄北部灣西、貴州西、貴州南、廣場西里、廣場東里、平安街、怡海新村、云南南8個社區居委會;海角街道辦事處下轄獨樹根東、獨樹根西、民建街、新興街、外沙、前進路、海角大道、中山西、建文路9個社區居委會;地角街道辦事處下轄上寮、中寮、下寮、新街、新營5個社區居委會;靖海鎮下轄翁山、馬欄、軍屯、開江、垌尾、赤西、高菜、高農8個村委會和一居、二居、沙腳、嶺底、廟山5個居委會;驛馬鎮下轄驛馬、西塘、西邊垌3個村委會和共和、群和、沙坡、白屋、湖海路5個居委會;潿洲鎮下轄百代寮、盛塘、公山、荔枝山、后背塘、城仔、西角、竹蔗寮、斜陽9個村委會和東灣、南灣2個居委會。 轄區包括大陸和海島兩大部分,大陸部分位于北海半島北岸,海島部分地處北海半島南面的潿洲、斜陽兩島,下轄潿洲鎮和東街、中街、西街、海角、地角、驛馬、高德7個街道辦事處,共有行政村19個、社區居委會45個。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據1997年調查統計,海城區轄區土地總面積21281.913公頃。在各類土地面積中,海域面積7356.58公頃,耕地面積5670.893公頃,園地面積136.32公頃,林地面積1901.589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4440.087公頃,交通用地444.593公頃,未利用地1331.853公頃。
水資源
海城區地表水系不發育,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水絕大部分是透明、無色、無味、無臭的低礦化淡水,PH值一般小于6.5而呈弱酸性,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主要分布于海城區水源地、禾塘村水源地、后塘村水源地等處。海島的生活生產用水也是依靠地下水。
植物資源
海城區植物資源較為匱乏,野生果樹和風景林、防護林有少量分布。主要有:黃欖、烏欖、荔枝、龍眼、黃皮、楊桃、馬尾松、榕樹、木麻黃、桉樹、苦楝樹等。藥用植物有樟樹、干葛、金錢草、金銀花、田基黃等有零星分布。
陸上動物資源
哺乳類:臊鼠、田鼠廣為分布。鳥類:較多見的有:斑鳩、麻雀、喜鵲、檳榔青、翠鳥、鵪鶉、鷹、啄木鳥等,候鳥有白鶴、天鵝、雁、海鷗、野鴨等。爬行類:鱉、眼鏡蛇、蟒蛇、瓜蛇、金環蛇、銀環蛇、青竹蛇、泥蛇等。兩棲類黑斑蛙、澤蛙、虎紋蛙、飾紋蛙、蟾蜍等。甲殼類:螃蜞、毛蟹、四方蟹、沼蝦、龍虱等。軟體類:田螺、福壽螺、蜆、蚌、螞蟥、蝸牛等。昆蟲類:蜜蜂、蝴蝶、蜘蛛、螞蟻、螳螂、蜻蜓、蟑螂等。淡水魚類:鰱魚、鯽魚、泥鰍、鯪魚、鳙(大頭河)、塘角魚、斑魚、鯇魚(草魚)、白鯧、羅非魚等。
海洋動物資源
魚類:銀鯰、河豚、圓腹鯡、青鱗魚、沙丁魚、黃鯽、中華海鯰、小吻鱸、黃魚、平鯛金線魚、鰻鯰、馬鮫、鯧魚、大眼鯛、帶魚、刺魚、沙帶魚、藍圓鯵、魷魚、墨魚、鯊魚、石斑魚等500多種。蝦蟹類:長毛對蝦、日本對蝦、短鉤對蝦、寬溝對蝦、斑節對蝦、竹節對蝦、黃新對蝦、須赤蝦、鷹爪蝦等;有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鋸緣青蟹等。頭足類:中國槍烏賊、杜氏槍烏賊、虎斑烏賊等,以中國槍烏賊最多,約占85%。貝類:牡蠣、日月貝、珍珠貝、鮑魚、泥蚶、文蛤、毛蚶、江珧等。其他種類有方格星蟲、海蛇、海龜、玳瑁、中國鱟、海蜇、海參等。
礦產資源
海城區轄區礦產資源種類較少,大部分礦種儲量有限。海城區海域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儲藏。潿西南油氣田面積3760平方公里,石油資源量4億噸,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7965萬噸,已建成潿10~3油田和潿11~4油田。
人口編輯1985年,海城區轄原東街、中街、西街、海角4個街道辦事處所屬的居民委員會,全區人口84167人,其中
海城區非農業人口79291人。1990年8月23日,北海市行政區劃變動后,郊區西塘鄉、高德鎮的一部分村公所和地角鎮劃歸海城區管轄,海城區人口116616人,其中城鎮人口99163人,占總人口的85%,鄉村人口17453人,占總人口15%。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272人。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北海市行政區劃調整,海城區行政區劃擴大,1995年全區人口1491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1263人。轄區陸地總面積140平方公里。2000年,海城區轄靖海、驛馬、潿洲3個鎮和東街、中街、西街、海角、地角5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30882人,其中城鎮人口183695人,占總人口79.56%,鄉村人口47187人,占總人口20.44%。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649人,比1990年減少2623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轄區面積擴大,農業人口增加,進城投資、居住人員增多。2002年潿洲鎮總人口14463人。 2010年末全區總人口27.82萬人,常住人口34.86萬人。
交通編輯區域內有北海港、地角港、高德港、南灣港等深水良港,近??赏ㄖ袊睾8劭?,遠洋可達世界各國;鐵路直通廣西首府南寧;高速公路連接南寧、柳州、桂林、欽州、防城港等廣西主要城市和廣東湛江市;北海飛機場距市區僅23公里。區域內城市道路呈井字型,東西向主要有疏港大道、北海大道、北部灣路、中山路、珠海路,南北向主要有上海路、廣東路、北京路、四川路、貴州路、西藏路。
公共交通
市內公共交通主要有公共汽車、出租小汽車(的士)、三輪車、小客車等。20世紀80年代出現腳踏三輪車。同期,市區到銀灘、僑港鎮有專線運營的小客車。1966年市區第一輛公共汽車投入運營,設高德至地角1條線路。1974年9月,市公共汽車公司成立,有公共汽車8輛。1985年有公共汽車27輛。1994年有公共汽車51輛,4條線路,總里程30公里。1996年有運營線路7條,總里程76公里。2002年有運營線路14條,車輛118臺。
公路運輸
北海在漢代時已有驛道。民國13年(1924年)北海第一條公路(北?!?開通,由商辦普益汽車運輸公司經營客運,有汽車9輛,客位78個。解放后,公路建設加快,客貨運量增加。解放初期有運輸汽車10輛,1972年增至87輛。1990年南北二級公路通車,北海有各類汽車3735輛,載重11578噸。1995年北鐵一級公路開通。2000年南北高速公路通車。2002年轄區內主要有西南出海大道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和北海至山口高速公路、國道209線(北海至呼和浩特)北海段、國道325線(廣州至南寧)北海段等干線公路以及廣西濱海公路北海銀灘支線⑴公路。有營業運輸車輛16709輛。已開通公路客運班線190條,日均發車1072班次,可直達廣東、湖南、云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等省的主要城市和廣西各地。
海上運輸
北海港是古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清康熙年間北海港有國內不定期航線7條,通潮州、廣州、瓊州、安
凱旋大酒店鋪、欽州、東興、澳門,與國外的安南、占城、暹羅、真臘有往來。光緒二年(1876年)北海開埠后,航線日增,航程延伸。光緒五年至民國26年(1879~1937年)與國內大部分港口有往來,對外有定期或不定期航線8條??谷諔馉帟r期,海上運輸基本停頓。解放前夕,北海港航線逐步恢復,仍未達到抗日戰爭前的水平。解放后,北海港與中國沿海港口有航線相連,遠洋航線延伸到大西洋彼岸。1978年與67個國家和地區的132個港口有貿易往來。1988年上升到87個國家和地區的173個港口,航線120條,總里程39000多海里。2002年有大小港區10個,泊位74個,年吞吐能力415萬噸。其中北海港石步嶺港區有萬噸級泊位4個(1萬噸級2個,2萬噸級1個,3.5萬噸級1個),年吞吐能力204萬噸。有營業性運輸船舶138艘、31122載重噸,客船6艘、1346客位,滾裝船3艘、1195客位、1210載重噸,旅游艇61艘、1202客位。已開通海上客運航線有:北?!獫?、潿洲—斜陽、北?!D虾??、北?!D涎笃趾蛧H旅游客運航線北?!侥舷慢垺7?。
鐵路運輸
欽州至北海鐵路于1991年11月開工建設,1995年4月7日建成通車,全長98.42公里。1995年7月1日欽北鐵路開業營運,并與中國鐵路并網運營。北海站開行北海至南寧城際特快旅客快車;原南寧—成都的特快列車延伸到北海,由北海始發車。欽北鐵路開創中國鐵路史上開業先客運后貨運的先河。1995年7月28日,北海港鐵路專用線動工興建,由北?;疖囌局帘焙8鄞a頭共長2351米,1996年7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1996年8月,北海石油化工廠的鐵路專用線建成開通使用。北?;疖囌抉v市北京路南端。2002年北海站鐵路運輸完成客運量14.94萬人次,完成貨運量167.2萬噸。
邕北線是指從南寧到北海的一條高速鐵路,設計速度每小時250公里,為國鐵I級電氣化鐵路。使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4市之間形成“1小時城市經濟圈”,同時,鐵路年運輸能力也將從2500多萬噸提升至2億噸以上。邕北線設計速度每小時250公里,2013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2014年1月正式營運。南寧至北海約190公里路程,約50分鐘即可到達。邕北線為國鐵I級電氣化鐵路。使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4市之間形成“1小時城市經濟圈”,同時,鐵路年運輸能力也將從2500多萬噸提升至2億噸以上。
民用航空
1985年4月1日在距市區23公里的福成鄉動工興建北海民用機場,機場占地1.73平方公里,1986年10月主體工程竣工,12月10日試飛成功,1987年3月15日通航營運。北海機場是一個全天候中型機場,機場跑道長3200米,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機。航線有北海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重慶、成都、貴陽、昆明、杭州、長沙、武漢、???、桂林、柳州、西安、鄭州等航線。2002年共保障飛機起降5439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45918人次、貨郵量3935噸,換算旅客吞吐量38964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