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南區,隸屬于湖北省武漢市,地處武漢市西南部,三面環水,東南瀕臨長江,與嘉魚縣、江夏區隔江相望,北抵通順河,與蔡甸區相鄰,西面、南面以東荊河為界,并與仙桃、洪湖兩市毗連。2010年,全區版土面積287平方公里,總人口11.497萬人,轄4個街、4個國營農場、一個農科所、一個畜禽公司。2012年,漢南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并且獲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區”、“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
漢南位于武漢市西南郊,地處長江北岸,江漢平原東向邊緣,漢南區東、南以長江為界,與江夏區、嘉魚縣隔江相望;西及西南以東荊河為界,與洪湖市、仙桃市接壤;北以通順河為界,與蔡甸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紗帽街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40千米,距武漢港、漢口火車站均為30千米。漢南區處于東經113°25′—114°6′15′ 、北緯30°11′3″—30°11′20″,東西最大橫距為34.17千米,南北最大縱距離為19.08千米。全區版土面積28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漢南區自然地貌呈東南高,西北低,沿河高,腹部低,東北局部丘崗星羅棋布,小湖交錯,港汊縱橫,東南部、南部及西部為江河沖積平原以及由湖泊淤積而成的寬闊平原,地勢平坦,其高程在海拔20.7~26米之間,其中沖積平原區、淤積平原區和低壟崗區的面積分別占全區總面積的61.2%、19%、19.8%。
氣候
漢南區屬北亞熱帶東亞季風濕潤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熱量充足、光照適宜、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旱澇交替、無霜期長等特點。全區年平均氣溫為16.8℃,無霜期年平均日數為254天,年輻射量為107.16千卡∕平方米。漢南區全年的日照時數為1 970小時,日照率為45%。漢南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 276.2毫米,高值年(1954年)為2 037.6毫米,低值年(1976年)為839.9毫米,年際差為1197.7毫米。全區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23天,年平均風速為2.1米/秒,常年風向為東北風。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2006年,江漢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通過二維地震勘探,發現漢南境內天然氣的蘊藏量在1400億至2500億立方米之間,居全國前列。
水資源
長江從漢南區過境流程達46千米,年平均流量為2.26萬立方米/秒,年過境水量達7127億立方米,是漢南區南部的水利調蓄總動脈。通順河于武漢經濟發展區的沌口注人長江,過境流程45千米,年平均流量為44.7立方米/秒,年過境水量達14億立方米,是區內北部的水利調蓄總動脈。馬影河位于區內東北部,西起東城垸農場十八家,東止烏金農場東城閘,河道全長274千米,流域面積152.49平方千米,占全區垸內總面積的69.3%。
生物資源
漢南區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有藜蘺、潮藕、茭白、菱角、芡實、薇菜等。境內水域有魚類8科45種。除此以外,還有眾多水棲動物,其中以鱉、龜、蚌、蝦、螺、蟹最為常見,尤以螺的蘊藏量最大。
人口民族編輯2012年,全區常住人口124300人。年末全區戶籍人口110279人,其中,農業人口80802人,非農業人口29477人。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5.1‰,其中,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4.1‰。全區共有12個少數民族,總人數112人。其中,白族2人、朝鮮族3人、侗族5人、回族13人、黎族5人、滿族10人、蒙古族5人、苗族6人、士家族48人、壯族13人、佤族1人、瑤族1人。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49年5月前,漢南地區為國民政府漢陽縣所轄新灘鄉和合成鄉,新中國成立后將兩鄉合并,成立漢陽縣新灘區。1956年12月新灘區改稱鄧南區。1957年10月,孝感地區在鄧南區所轄東城垸圍堤墾荒,建立東城垸農場。1966年9月,東西湖農管局圍墾漢南垸,建立漢南農場(即今漢南、銀蓮湖農場)。1978年3月,東城垸農場劃屬武漢市,與漢南農場聯成武漢市漢水南部的農場區,設立武漢市漢南農場管理局,以長江北岸、東荊河以南,劃屬漢南農場管理局管理。將原東城垸農場東荊河北岸的長江分場(現更名為桐湖農場)劃屬漢陽縣(現蔡甸區),將東荊河南岸的南豐、東荊、王家寨三個分場合并成東城垸農場,將紗帽、烏金兩個分場合并為烏金農場,將漢南農場分為漢南農場和銀蓮湖農場。1979年,境內的漢陽縣鄧南公社劃入代管,設陡埠、大咀、鄧南、水洪4個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設立漢南區(1985年2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政府駐地為紗帽,與漢南農場管理局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成立漢南區后,將烏金農場的紗帽鎮(自然鎮)和程家山、朱家山兩個大隊合并設立紗帽鎮。1984年5月,陡埠、大咀、鄧南、水洪4個公社改設鄉制。1985年在4個農場設立區政府辦事處。1986年,撤銷陡埠鄉,所轄村劃入紗帽鎮;撤銷鄧南鄉,設立鄧家口鎮,政府駐地為鄧家口鎮。1997年12月撤紗帽鎮,改設紗帽街,街辦事處駐地為原鎮政府駐地。2001年6月,撤銷大咀鄉,將大咀鄉轄域并入紗帽街;撤銷水洪鄉,將水洪鄉轄域并入鄧家口鎮。2005年1月17日,設立湘口街道辦事處,駐地湘口,管轄范圍為原漢南農場和銀蓮湖農場轄域范圍;設立東荊街道辦事處,駐地東荊,管轄范圍為原東城垸辦事處轄域及原烏金辦事處的部分區域;原烏金辦事處東至長江干堤,南到紗帽河,西至螞蟻河,北到漢南區與蔡甸區交界處的部分區域劃歸紗帽街道辦事處,余下的區域與原東城垸辦事處合并設立為東荊街道辦事處。2006年6月12日,撤鄧家口鎮,改設鄧南街,駐地仍為南莊。2007年至今,漢南區行政區劃未調整。
區劃詳情
2012年,漢南區轄紗帽街道、鄧南街道、東荊街道、湘口街道4個街道,烏金、東城垸、漢南、銀蓮湖4個農場及漢南農業科研所、壇山畜牧養殖場。全區有13個社區、53個村(隊)。
交通編輯漢南地處武漢市三環線附近,距武漢機場48千截至米,距武漢港38千米,距漢口火車站35千米。截至2012年,全區有二級公路35.55公里,三級公路48.58公里,三級碎石路23.5公路公里,四級油路11.57公里,四級碎石23.1公里,等外公路41.05公路,全區公路密度為46公里/百平方公里。武漢至洪湖的高速公路穿越該區境內23公里。漢南區有全年不凍港(紗帽港),長江穿境而過,港區岸線達4250米,2500噸貨輪可直航長江上、中、下游及海外。名勝古跡編輯江灘公園風景點景點
江灘公園風景點為境內最大旅游勝地,位于紗帽街蚌蛤洲,2009年建成,占地300畝,公園分為兩個平臺。
紗帽山遺址
紗帽山遺址面積約4000平方米,文化層l~3米。遺址于1984年8月在文物調查中被湖北省博物館發現,湖北省及武漢市文物考古部門在紗帽山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紗帽山遺址經省、市文物考古部門鑒定為商周文化遺址。
金竹嶺遺址
金竹嶺遺址是1982年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金竹嶺遺址位于鄧家口鎮搪江村西北約400米處,面積約5000平方米,文化層約1.5米。金竹嶺遺址出土的文物有砂褐鼎足陶片、泥質灰陶籃紋罐陶片、泥灰繩紋黑陶片等,經鑒定均為新石器時代文物。1982年12月25日,金竹嶺遺址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家墩遺址
張家墩遺址位于烏金農場紗帽大隊的李家灣,發現于1998年9月下旬,面積約4000平方米,文化層約4米左右,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紅燒土塊繩紋陶片,青銅器爵。1998年9月5日,該遺址被漢南區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9月25日,區人民政府在張家墩豎立”商至西周古文化遺址”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