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縣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西濱,現為常德市轄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中國黑楊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珍珠之鄉”、“中國苧麻之鄉”。漢壽縣東臨益陽市,西靠常德城,南銜桃江縣,北瀕洞庭湖,距省會長沙百余公里。境內沅水、澧水通江達海,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穿境而過,319國道橫貫東西,省道S205線縱穿南北,常德桃花源機場近在咫尺。全縣總面積2021平方公里,民族有漢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錫伯族、彝族、布依族、瑤族等15個,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07%。漢壽古稱索縣,東漢時期取“漢朝江山、萬壽無疆”之意始有漢壽之名。行政區劃編輯漢壽縣轄15個鎮、13個鄉、1個
漢壽縣地圖民族鄉、1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蔣家嘴鎮、巖汪湖鎮、坡頭鎮、酉港鎮、洲口鎮、罐頭嘴鎮、滄港鎮、朱家鋪鎮、太子廟鎮、毓德鋪鎮、崔家橋鎮、軍山鋪鎮、百祿橋鎮、洋淘湖鎮、龍陽鎮、周文廟鄉、鴨子港鄉、文蔚鄉、新興鄉、聶家橋鄉、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豐家鋪鄉、東岳廟鄉、巖嘴鄉、株木山鄉、三和鄉、龍潭橋鄉、月明潭鄉、大南湖鄉、高新區。
地層
縣境地層由老至新,有冷家溪群、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白堊系、第三系、第四系。構造是褶皺和斷裂。
地貌
縣境地處雪峰山脈向洞湖平原過渡地帶。南部丘陵屬雪峰山余脈,由西至東,連綿起伏,成為資、沅二水在境內的分水嶺。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10座。北部低平開闊,海拔一般在40米以下,最低點白芷障湖底,高程24.4米。全縣地勢,由南向北,呈階遞狀下降,平均比降16.78%。丘陵占6.55%,崗地占15.89%,平原占49.07%,其余為水面,占28.49%。境內地貌隨洞庭湖演變歷有變遷。
水文
全縣年降水總量27.3億立米。境內湖泊眾多,著名的有:太白湖、圍堤湖、目平湖。
土壤
縣境土壤共分四個土類,包括水稻土、潮土、紅壤和紫色土。全縣土壤總面積305.1萬畝??煞譃檗r業用地、林業用地、宜牧地、宜其他地、不宜地五大類。
自然資源編輯縣境大部分為第四系地層所覆蓋,基巖出露甚
漢壽縣特產——黑楊少,加之地質研究程度和勘探工作不夠,迄今發現的礦點,礦化點僅28處。其中包括:金、銻、鉛、銅、鐵、粘土礦、草炭、天然氣等。漢壽水域廣袤,自然資源異常豐富,是典型的農業特產縣,境內沅水、澧水、滄水、浪水、酉水等30條河流縱橫交織,目平湖、太白湖、安樂湖等7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水產品生產一直在全省居領先地位,尤以甲魚、珍珠聞名于世,傍水而生的蘆葦享譽三湘。林業是漢壽的支柱產業,歐美黑楊綠冠江南,成為全國最大的速生林基地之一。境內花崗巖、黃金、石灰石、石英砂、石油、天燃氣等礦物藏量豐富,開采利用價值很高。漢壽經濟發展,人文環境十分優越,是國家確認的重點商品糧、棉、油、魚大縣,瘦肉型豬基地縣,優質農產品基地縣。交通運輸編輯漢壽區位優越,基礎設施完善,地
漢壽縣地圖處水陸要沖,東臨益陽市,西靠常德城,南銜桃花源,北瀕洞庭湖,距省會長沙僅百余公里,古為“西楚唇齒,云貴門戶”。境內沅水、澧水通江達海,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穿境而過,319國道橫貫東西,省道S233(原S205)線縱穿南北,常德桃花源機場近在咫尺。村村通公路,組組有車道。
公路
截止2014年底,漢壽縣境內通車公路總里程2539.7公里,其中:1、長常高速公路49.3公里,途經軍山鋪、太子廟、聶家橋。2、國道G319漢壽段47.1公里,途經軍山鋪、崔家橋、太子廟、毛家灘、聶家橋。3、省道S233(原S205)漢壽段61.7公里,途經漢壽縣豐家鋪、東岳廟、太子廟、株木山、龍陽鎮、罐頭嘴.其中部分——漢壽大道北起漢壽沅水大橋,南止于太子廟高新區,跨龍陽鎮、株木山和太子廟三個鄉鎮,是長常高速和G319進入漢壽縣城的主干道。全線采用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路基寬度為24.5米,路面寬度23米,全長15.68公里,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該線于2010年8月正式動工建設,2013年11月底全線建成通車。漢壽大道的建成打通了漢壽對外交通的“瓶頸”,緩解了出入漢壽縣城交通壓力,加快了城鎮化建設步伐,對漢壽經濟和社會發展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4、農村公路總里程2381.6公里其中縣道交通主干道9條:①、崔家橋至栗山橋6.5公里;②、罐頭嘴-六總宮7.2公里;③、漢壽至牛路灘39.2公里;④、漢壽至巖汪湖14.4公里;⑤、紅土墻至陽南塘17.6公里;⑥、黃嶺崗-東岳廟13.6里;⑦、軍山鋪-紅衛閘70.3公里;⑧、西湖-坡頭28.7公里。⑨、花木蘭至太子廟14.4公里;
水路
全縣共有航道38條,通船里程483.7公里。其中,沅水方航道新興咀至游巡塘67公里,澧水主航道從三角堤至姚灣7.2公里。沅水支流12條,里程為139.5公里。西湖航道11條,里程為130公里。南湖航道13條,里程為132公里。
橋梁
漢壽倉兒總沅水大橋于2008年12月28日
正式通車。全長9.502千米的S205漢壽倉兒總沅水大橋屬湖南省政府“洞庭湖區橋梁暢通工程”,是省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之一。大橋位于漢壽縣倉兒總汽渡上游300米處,總投資4.5億元,于2005年11月1日開工建設,按照二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為每小時80公里。大橋的建成,將對加快西洞庭湖區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完善區域公路網結構,提高區域抗洪搶險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口概況編輯到2014年底,全縣總人口為818848人,其中非農業人144397人,占總人口的17.6%??偯娣e2021平方公里。民族有漢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錫伯族、彝族、布依族、瑤族等15個,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07%。
經濟概述編輯2014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0.8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4.6億元,財政總收入8.08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285元和11497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1.62億元、凈增16.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8%。2014年, 全縣工業完成產值231.98億元,規模
苧麻企業達107家,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15億元,同比增長10.4%,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6.8億元,同比增長11.8%。2014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71.89億元,比上年增長4.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497元,同比增加1235元。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在30%以上。2014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61.85萬畝,總產62.65萬噸;棉花面積11.76萬畝,總產1.17萬噸;油菜面積59.41萬畝,總產7.48萬噸;苧麻面積0.89萬畝,總產0.16萬噸。年出欄肉豬94.82萬頭、肉牛1.28萬頭、肉羊4.21萬頭,出籠家禽749.95萬羽,生產禽蛋45.1萬噸。全縣有水域90萬畝,其中養殖水面30.98萬畝,年產水產品8.6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