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區,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是重慶六大衛星城市、重慶的城市拓展新區,截至2013年,全區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辦事處、23個街道,總人口為155萬人,城鎮人口69萬。 合川是巴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境內有釣魚城、淶灘古鎮等著名歷史文化古跡,周敦頤、張森楷、盧作孚、陶行知等歷代名人曾在此授教創業,是新中國第一位少年英雄劉文學的故鄉。 合川是重慶通往陜西、甘肅等地的交通要道和渝西北、川東北的交通樞紐,合川三江匯流,煤炭、巖鹽、天然氣、鍶礦和石灰石儲量豐富,中西部最大的玻璃生產基地.被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并以“合川桃片”聞名全國。
合川區,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56公里。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8'37"至106.40'37"、北緯29.51'02"至30.22'24"之間。東鄰渝北區,南靠北碚區、璧山區,西連銅梁區、潼南縣,北接華鎣市、岳池縣、武勝縣、蓬溪縣。東西寬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重慶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
地貌
新合川合川區地處中丘陵和重慶平行嶺谷的交接地帶。出露地層從老至新有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和侏羅系、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以侏羅系分布面積最寬,占合川區幅員面積四分之三以上。侏羅系中又是沙溪廟組面積最大,達1664.03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70.62%。合川區太和鎮馬門溪還挖掘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馬門溪龍”。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構造體系,全境有兩種地質構造類型:境東及東南部屬重慶平型嶺谷區華鎣山復式背斜褶斷帶,其余的大部分地區屬渝西褶帶龍女寺半環狀構造區。重慶地貌因受地質構造和巖性的制約,其特征是東、北、西三面地勢較高,南面地勢較低。最高點是三匯鎮白巖頭,海拔高度為1284.2米;次高點在西部龍多山,海拔高度619.7米;最低在南面的草街鎮嘉陵江邊,海拔185米。全境地貌大致分為平行嶺谷和平緩丘陵兩大類型:東南邊緣之華鎣山區為平等嶺谷地形,分布面積359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5.5%;西北部廣大地區,屬渝西丘陵盆地,為平緩丘陵地型,分布面積1997.2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84.5%。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境域水資源由地表水、過境水和地下水三大部分組成。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全年降雨總量多年平均為9.06億立方米,東部華鎣山區雨量豐沛,西部高丘臺地偏少;夏季降雨集中,6月至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總量的54.66%。按徑流深計算,地表水資源量人平637立方米,土地畝平263立方米,耕地畝平729立方米。過境水主要是穿境而過的嘉陵江、涪江、渠江形成。三江多年平均年流量為730億立方米,最高為1301.85億立方米,最低為230.29億立方米。三江水溫為7.1~29.5℃,水質指標:ph值在7.5~8.2之間,溶解氧6.3~11.94毫升/升,總硬度5.3~99.18德度。地下水儲量年總計10744萬立方米,其中華鎣山區儲量占65.8%,其余地區占34.2%。水資源開發利用:一是各部門用水。據有關部門1993年調查和統計資料,當年農業灌溉用水10653.48萬立方米,城鎮生活、環衛用水929.73萬立方米,工業用水1126.6萬立方米,農村人畜飲用水2730.16萬立方米,水電站發電用水81791萬立方米。二是水力發電。嘉、涪、渠三江水力可作發電動力的理論蘊藏量為56.25萬千瓦,現只涪江渭沱電站開發利用3萬千瓦??偼顿Y7.6億元的涪江富金壩航電樞紐于2003年11月28日開工,按5級通航標準建設,航道及船閘等級為v級,總裝機容量6萬千瓦,由3臺燈泡式貫流發電機組構成,每臺機組2萬千瓦。草街航電樞紐工程已于2004年12月啟動,總投資49.03億元,裝機容量50萬千瓦。將建成三級船閘,并能夠渠化嘉陵江70公里,渠江88公里,涪江22公里,共180公里。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的建成將有效地改變三江的航運能力和防洪能力,1000噸巨輪也可以從上海直航合川。
礦產資源
合川區境現探明的礦藏資源有煤、石灰石、鹽、鍶礦等26種。其中煤儲量約18.2億噸,分布在華鎣山周邊地區的三匯、清平、土場、鹽井、草街、雙鳳、獅灘、小沔等8個鎮,位于鹽井儲量達2億噸的瀝鼻峽煤田正在建設;鍶礦100萬噸,分布于鹽井鎮干溝一帶;鐵礦6800萬噸,分布在鹽井、雙鳳、三匯地區;鹽160億噸,重慶分布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鹽層厚度平均為16米;石灰石55億噸,分布在鹽井、三匯地區;鋁土礦7500萬噸,分布在三匯、清平地區;重晶石40萬噸,主要含礦層為三迭系下統飛仙關和嘉陵江組。
土地資源
合川區土地面積按地圖量算,幅員面積為2356.21平方公里,折合353.43萬畝。土地資源的利用現狀是:耕地176.6萬畝,占總面積的49.97%;園地13.74萬畝,占3.89%;林地23.22萬畝,占6.57%;居民及工礦用地28.59萬畝,占8.09%;交通用地(含農村人行道)22.56萬畝,占6.38%;水域面積20.54萬畝,占5.81%;未利用地68.17萬畝,占19.29%??偯娣e中,屬國家所有的土地18.22萬畝,占總面積的5.15%,集體土地335.52萬畝,占94.85%。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原則",重慶土地的土壤類型共劃分為4個土類、6個亞類、18個土屬、70個土種、97年變種。其中,農業耕地有17個土屬、69個土種和94個變種;非農業耕地有1個土屬、1個土種和3個變種。水稻土類是農業耕地的主要土類,約占總耕地面積的61.33%;其次是紫色土,占34.1%;第三位是黃壤土,占2.69%;潮土土類最少,僅為1.81%。從土壤的質地分析:沙土占17.83%,粘土占23.57%,壤土占48.82%,礫質土占9.78%。土壤的酸堿度含量:酸性占5.63%,微酸性占20.21%,中性占60.44%,微堿占13.72%。
生物資源
合川高鐵 (8張)
合川區植被屬渝西盆地偏濕性常綠闊葉林亞帶、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區、渝西方山丘陵植被小區。其基本類型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和灌叢4個群系綱、5個群系組13群系。植被的種類雖然繁多,但自然組合比較單純。分布情況是:華鎣山區主要是馬尾松純林,次生灌叢和亞熱帶低山禾草草叢;其余地區則以柏木、疏殘林為主,其余是散生的桉樹和竹林,以及主要植被破壞后形成的黃荊、馬桑、芭茅、茅草組成的草叢和油桐、果樹、桑樹等經濟林木。初步調查:糧食作物有5科16種106個品種,油料5科31個品種,糖料2科24個品種,茶葉1科3種,果樹19科50種103個品種,桑樹1科60個品種,蔬菜13科44個品種,麻類3科3種,煙1科4種,藥材加野生植物有67科145種,森林資源常見的有木本54科128種,草本10科17種,竹1科11種。野生動物獸類有12種,禽類41種,魚類64種。飼養動物有蠶1科6種,豬、牛、羊、兔4科13種,雞、鴨、鵝、蜂4科1種,魚類12科59種。
歷史沿革編輯
合川濱江路合川古名墊江(原為褻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鴨咀的匯合之水如衣重疊之意,《漢書·地理志》誤記為墊江并沿襲至今),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合川古城邑“巴子城”(今城區銅梁山下)曾是巴國別都。公元前314年始設墊江縣,縣域轄今合川、武勝、銅梁、安岳、岳池縣地,隸屬巴郡,治所在今合川。東漢建安六年(201),改屬巴西郡。蜀漢建興十五年(237),改屬巴郡。南朝元嘉年間(424-453),設東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東宕渠郡改名墊江郡,墊江縣改名石鏡縣,設合州,轄墊江、清居、東遂寧、懷化4郡及郡屬石鏡(合川)、漢初(武勝)、清居(南充市南)、方義(遂寧城區)、德陽(遂寧市中區東南)、長江(蓬溪)、始興潼南7縣,因涪江與嘉陵江匯流而得名。隋初,撤銷墊江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合州更名涪州。開皇年間,設赤水縣,隸屬于涪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名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復名合州。天寶初年(742年),改名巴川郡。乾元初年(758年),復名合州,隸屬于劍南道。宋乾德三年,改石鏡縣為石照縣,隸屬于潼川府路合州巴川郡。熙寧四年(1071年)赤水縣并入銅梁縣。熙寧七年(1074年)復設赤水縣。淳佑三年(1234年)為抗蒙兵,在州城之東5公里的釣魚山筑新城,州治所遷居釣魚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為散郡,赤水縣并入石照縣。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合州和石照縣返回原治,改屬重慶路。明洪武初年(1368年),州治石照縣并入合州,隸屬于重慶府。以后,合州轄縣陸續劃出,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成為不再轄縣的單州,屬重慶府管轄。民國二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縣。1950年,合川屬川東行署壁山專員公署轄。1951年,壁山專區更名江津專區,合川屬江津專區轄。
合川濱江路 (46張)
1952年4月劃出合川縣城關區增設合川市。1958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合川市建置撤銷,原合川市所轄地域改為合川縣城關鎮。1983年3月,重慶市和永川地區合并,合川縣屬重慶市轄。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號)批復同意撤銷合川縣,設立合川市。1997年,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合川隸屬重慶。2000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號)批準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駐地由合陽城蘇家街31號遷至南津街中南村。2000年,合川市轄6個街道、50個鎮、8個鄉。 2001年6月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同意合川市將原有的50個鎮、8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3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后,鄉鎮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37.7平方千米擴大至60.7平方千米,鄉鎮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2.2萬人增至3.6萬人。
合川名勝景點2002年,合川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36個鎮,95個居委會、529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150.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32萬人。2005年4月1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合川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復》同意合川市將3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2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006年2月23日,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合川市部分村跨鎮調整的批復》又對合川市部分村進行了跨鎮調整。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區的行政區域,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南津街街道。行政區劃編輯
合川區重慶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希爾安大道222號,郵編:401520。重慶合川區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23個鎮:合陽城街道辦事處、釣魚城街道辦事處、南津街街道辦事處、云門街道、大石街道、草街街道、鹽井街道、錢塘鎮、沙魚鎮、官渡鎮、淶灘鎮、龍市鎮、肖家鎮、古樓鎮、三廟鎮、燕窩鎮、二郎鎮、龍鳳鎮、太和鎮、隆興鎮、銅溪鎮、渭沱鎮、雙鳳鎮、獅灘鎮、清平鎮、土場鎮、小沔鎮、三匯鎮、香龍鎮、雙槐鎮。
交通編輯重慶合川是渝西北、川東北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也是重慶通往四川、陜西、甘肅等地的交通要道和經濟走廊。
公路
國家高速G75蘭海高速公路,212國道,重慶至廣安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建有涪江一橋、合州大橋(涪江二橋)、涪江三橋、涪江四橋(在建) 涪江五橋(規劃)合陽嘉陵江大橋、南屏嘉陵江大橋。
鐵路
襄渝鐵路,遂渝鐵路,遂渝鐵路復線,蘭渝鐵路,襄渝鐵路復線。合川站有動車前往個大中城市。
航運
嘉陵江渠化工程正在實施,即將打通出??诎?。工程也相繼動工。
公交
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汽車11.1輛,有客貨碼頭4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