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區,隸屬于湖南省益陽市,位于湘中偏北,地處洞庭湖畔,東鄰湘陰、望城,南界寧鄉,西接桃江,北臨資水。區境西南為雪峰山余脈,最高點碧云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緩,丘崗與平原相間;東北部為濱湖平原,平坦開闊,耕地連片,土壤肥沃,為全區主要農產品基地。區域總面積1285平方公里(不含高新區),轄12個鄉鎮4個街道及1個工業園。赫山區是益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石長鐵路、洛湛鐵路在此交匯;資水經洞庭湖口與長沙直接相通,內河四季通航。赫山名人有晚清中興名臣胡林翼、人民作家周立波等。2013年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被評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區)、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省級藥品安全示范縣。行政區劃編輯2005年后,赫山區轄共轄12個鄉鎮、4個街道和一個工業園:
桃花侖街道、金銀山街道、赫山街道、會龍山街道;
八字哨鎮、岳家橋鎮、蘭溪鎮、歐江岔鎮、衡龍橋鎮、龍光橋鎮、滄水鋪鎮、泥江口鎮、泉交河鎮、新市渡鎮、牌口鄉、筆架山鄉;
龍嶺工業園。[
氣候
赫山區屬于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熱豐富,雨量充沛,盛夏較熱,冬季較冷,春暖遲,秋季短,夏季多偏南風,其它季節偏北為主導風向,氣溫年較差大,日較差小,地區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16.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5℃,氣溫年較差24.5℃,高于同緯度地區;日較差年平均7.3℃,低于同緯度地區,尤以夏季晝夜溫差小。年無霜期272天。年日照1553.7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03.73千卡/小時。年雨量1432.8毫米(mm),降水時空分布于4—8月,這段時間雨水集中,年平均雨量844.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58.9%。年平均相對濕度85%,干燥度0.71,2—5月為濕季,7—9月為干季,10—1月及6月為過渡季節。
水文
區境水系發達,有長度5公里以上河流40條。多數自南或西南流向北及東北,呈樹枝狀分布,分屬于資水、湘水及洞庭湖三大水系。區內流域總面積1363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條。 區內湖泊主要是17個內湖,即防洪大堤垸內呈封閉狀態的湖泊。東爛泥湖,原名來儀湖,為區內第一大內湖。鹿角湖。又名陸家湖、六甲湖,是當時圍墾鳳凰湖后益陽縣內第二大內湖。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土地總面積120321.66公頃。其中耕地占37%,園地占3.4%,林地占25%,城鎮用地占8.6%,交通用地占2%,水域面積占18%,未利用地占6%。
水資源
赫山區水資源總量333.28億立方米,由大氣降水、過境客水和地下水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赫山區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17.5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過境客水總量228.62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87.12億立方米。水能總蘊藏量15346千瓦,可開發量5722千瓦。
植物資源
赫山區植物資源種類豐富,共有1530種,其中木本植物858種,竹類植物44種,藤本植物82種,草本植物546
赫山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29種),主要包括各種食用、藥用、單寧、淀粉、油料、芳香油料、觀賞類等植物。赫山區植被類型主要有:常綠櫟類林,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次生混交林,以馬尾松、杉木為主的針葉林,以毛竹、水竹、黃桿竹、桂竹、苦竹為主的竹林,以水杉、楓楊為主的防護林,以油茶、果園為主的經濟林,灌叢,草甸、沼澤,水生植被等十個類型。當中屬竹林資源最豐富,總面積19萬畝,立竹蓄積2580萬根,資源蓄積量位居全省第五。
魚類資源
赫山區可利用水面93880畝,赫山區水產品年產量達16000噸,主要的養殖品種有:青、草、鰱、鳙、鯉、鯽、鳊、鱖、工程鯽、鯰、烏鱧、鱔、鰍、蟹、蛙、鱉、珍珠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