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位于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隔江相望,北與佛山市高明區相臨;南與江門市蓬江區、新會區相近;西與開平市、新興縣接壤,325國道、江鶴、佛開高速公路與江肇公路縱橫貫穿全市。鶴山于清雍正十年(1732)建縣,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建國后曾與高明縣合稱高鶴縣,1982年恢復鶴山縣建制。1993年11月撤縣設市,下轄10個鎮,22個社區委員會,137個村民委員會,10個三峽庫區移民村。市人民政府駐沙坪鎮前進路,規劃控制面積81.4平方公里,現建成面積19.3平方公里。先后跨入“全國80個小康縣(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榮獲“全國綠化百佳縣(市)”、“省衛生城市”等稱號。
行政區劃編輯2010年底,鶴山市轄沙坪街道和雅瑤、龍口、古勞、桃源、共和、址山、鶴城、云鄉、宅梧、雙合等10個鎮。全市有居委會26個,村委會112個,三峽庫區移民村10個。
鶴山市位于廣東省的中南部,地跨東經112o28’- 113o2’,北緯22o28’- 22o051’。處西江下游右岸,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全縣總面積為1108.3平方公里,東西最寬約58.7公里,南北相距約42.3公里。北鄰高明,西北接新興縣,東南毗連新會縣,西南接開平,東北與南??h隔西江相望。
地質地形
地質
鶴山市鶴山地表顯露地層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侏羅系、白堊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等,其中以八村群分布最廣。市境內侵入巖分布廣泛,占全市面積的一半以上,侵入巖的種類屬酸性花崗巖。地質構造屬華南褶皺系粵中拗陷,有亞婆髻背斜、白水坑復背斜、茶山單斜、大昆侖單斜、那水向斜。斷裂有恩平-新豐深斷裂帶、西江大斷裂,其中恩平-新豐深斷裂帶在市內自南而北縱貫全境,為境內最重要的區域性斷裂。
地形
鶴山地形東西寬,南北狹長,中部山峰綿亙,丘陵起伏,地勢自西略向東傾斜東部低平,北最低。最低大埠圍,海拔僅1米。丘陵主要分布在市境東北、中南部,面積達100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0.5%。海拔500米以上山地23.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2.1%,其中皂幕山主峰亞婆髻海拔807.5米,為全市最高山峰。沖積平原面積為8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42%,主要分布在古勞、沙坪。
山脈
大雁山:位于粵中交通要道,距離廣州60公里,近鄰鶴山港,旁依廣湛公路,佛開高速公路。大雁山面臨西江,因其山形似大雁而得名,總面積300公頃,主峰海拔310米,與南海西樵山互稱“姐妹山”。山勢雄偉,峰巒起伏,從山峰至峰頂,有雁山門、半山閣、獅子峰、雁山平湖、日月峰、陸佑亭、狀元坊、貴人峰等。昆侖山:鶴山市中部山峰。南距鶴城鎮區3千米。大峰稱昆山,小峰稱侖山,合稱昆侖山。海拔604米,面積1866.7公頃。由砂頁巖、紫紅色砂頁巖與花崗巖構成。三寶坑(土名)山澗中有七甕井等名勝。山間多自然叢生松木,有林地約1267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土特產有礪石及山坑螺。龍(口)鶴(城)公路經山東側;有簡易公路直達七甕井。云宿山:鶴山市西部山峰。位于雙合鎮泗合村東。海拔637.2米。
鶴山一角面積約48平方千米。東與皂幕山對峙,西北與高明市老香山相望。山體由花崗巖構成。山頂四周巨石壘垣如城,內有石佛,佛前石塊面積近10平方米,平正如棋盤,蔚為壯觀。西有仙人嶺,絕頂四顧,開平、恩平、新會、新興、高明及崖海盡收眼底,稱為“云宿大觀”,為鶴山舊八景之一。土壤為赤紅壤、紅壤。1949年以來,連年在此造林綠化,辦有虎房林場。1968年用飛機直播造林,已成林203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0%,以松、杉為主。山中有鷺鷲、鷓鴣、毛鷹等多種鳥類和黃猄、果子貍、山豬等野生動物。茶山:鶴山市東北部山嶺。分內茶山與外茶山(內茶山為高明市轄),為鶴山、高明、南海3市的界山。因盛長茶樹得名。主峰高凹頂,海拔546米,向西伸延至高明市鹿美塘,向東達西江邊上石巖頭(土名),東西長10千米。由砂頁巖構成。土壤為赤紅壤。蘊藏褐鐵礦及鉛礦、銀礦。山腰有道坪等4個自然村與白水坑水庫。水庫開辟為仙鶴湖渡假山莊。有松林1067公頃與茶園134公頃,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大城山:鶴山市山脈。在雅瑤鎮昆東村東,山脈面積268公頃,海拔206米,主要由9個山峰組成。大城山物種豐富,自然生長的樹種有水蜜桃、荷木、馬尾松;人工種植有濕地松、大葉相思、馬占相思等樹種。野生動物黑烏燕、毛雞、山禾雀等。山上有一泉眼,泉水甘甜,在民國35年(1946年),當時的縣長謝鶴年提名“香泉”,并立碑于此?,F修建了步級由山腳直達香泉,并興建了4個亭,逐步將其建為旅游區。
水文特征
鶴山緊靠西江,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河流有西江干流、沙坪河、雅瑤河、宅梧河、址山河等8條,總長200.8公里,流域面積1003.28平方公里,除沙坪河屬西江交流外,其余均屬潭江水系。全市徑流總量為10.17億立方米(不含西江干流)。
氣候特征
鶴山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北緯22.29度~22.52度,東經112.28度~113.25度),屬南亞熱帶季風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溫和濕潤,境內具有海洋氣候特征,溫、光、熱、雨量充足,四季宜種。年平均日照1789時,年日照率達40.1%日照時數,帶來太陽輻射熱量大,年平均輻射量104.08千卡/厘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6℃,年平均降雨量l700公厘左右,夏秋多臺風暴雨,無霜期為365天,冬春有冷空氣侵襲和偶有奇寒,無霜期長 。
人口編輯據2000年鶴山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共有30個民族,漢族人口為398016人,占總人口數的98.09%;少數民族人口為7763人,占總人口數的1.91%。在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數最多,占少數民族的54.42%。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13年10月,鶴山市戶籍人口36萬,常住人口42萬,其中外來人口占四分之一 ,人口密度為320人/平方公里。 全市使用最廣的語言有廣州話、沙坪話。其中,沙坪話屬廣府話語系,主要流行于市區、沙坪、龍口、桃源及古勞、雅瑤等地,約15萬人。此外,市內部分地區還流行客家話、址山話、宅梧話等方言。
資源編輯鶴山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稀土、磷、硫鐵礦、鉀長石、飾面石材等8種。經查明的,有大量的稀土礦、花崗巖、礦泉水、泥炭土和少量的褐鐵礦、鋅礦、金礦。鶴山市境內有野生動物100多種,植物900余種,其中,樹種有300種、中草藥60多種。
交通編輯鶴山市公路總里程達1000公里,每平方公里密度80公里,居全國前列。鶴山擁有國家一類口岸鶴山港,每天有高速豪華客輪往返鶴山與香港之間(香港中港城碼頭開)。鶴山市內多條線路輻射市區。另外,從鶴山汽車總站坐車,可直達重慶、梧州、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虎門、梅州、番禺、肇慶、佛山、江門、水口等城市。 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21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12公里,有大、中、小公路橋梁159座4806.9千米。全市有四級以上公路8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6公里,一級公路138.1公里,二級公路148.3公里,三級公路92.3公里。公路建設和改造2009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38億元。新建、改建公路94.9公里,其中一級公路3.3公里,二級公路10.9公里,三級6公里,四級74.5公里。2010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78億元。新建、改建公路102.5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1.1公里,二級公路11.5公里,三級公里1.8公里,四級公路78.1公里。國家、省、江門市重點工程項目江肇高速公路鶴山段、佛開高速公路鶴山段、廣珠鐵路鶴山段完成征地拆遷工作,交付施工單位使用。江肇高速公路2010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