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縣,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洪澤縣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江蘇省中部,位于東經118°28′-119°9′,北緯33°2-34°24′間,西依中國五大淡水湖的洪澤湖,東挽白馬湖,南臨淮河入江水道,北瀕蘇北灌溉總渠和入海水道。距南京、揚州、鎮江等重要港口均在200公里左右??偯娣e1289.0163平方公里,人口39.09萬人。洪澤縣水資源豐富,洪澤湖是江蘇省第二大湖。洪澤縣有魚、蟹、菱角、蓮藕等多種水生動植物。洪澤縣經濟發展迅速,化工、機械、輕紡為洪澤縣三大主導產業。2013年,洪澤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06億元。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洪澤縣共轄11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洪澤縣地處蘇北中部,位于淮河下游,屬淮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處北緯33°02′~34°24′,東經118°28′~119°10′,總面積1289.0163平方公里。東依白馬湖,與淮安市楚州區、淮安市金湖縣及揚州市寶應縣水陸相依;南至淮河入江水道,與淮安市盱眙縣毗鄰;西偎洪澤湖,與宿遷市泗洪、泗陽兩縣隔湖相望;北達蘇北灌溉總渠與淮安市清浦區以蘇北灌溉總渠及淮河入海水道為界。
地形地貌
洪澤呈西高東低之勢,全境東西跨度63公里,南北跨度38.5公里。洪澤縣最高點在老子山鎮的丹山頂,高程達51.5米;最低點在白馬湖區,高程僅為5.1米 。洪澤湖西南面的老子山鎮為不連片的低丘陵地,東部皆為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洪澤湖大堤高程為18.5米,與東部平原落差達10米以上;湖底淺平,高程為一般為10~11米,最低處約8.5米,最高處為12米,高出洪澤湖大堤以東地區3~5米,所以也稱之為“懸湖”。
氣候
洪澤縣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處中國南北氣候主要分界線:秦嶺-淮河-蘇北灌溉總渠南側,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性地帶,受海洋氣候的影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季風氣候特征顯著,冬季主導風為東北風,夏季主導風為東南風。2008年,年平均氣溫15.0℃,年平均日照時數2118.8小時,年降水量1078.0毫米;3月20日春分,6月14日入梅,7月14日出梅,9月22日秋分。
土壤
洪澤縣土壤分為潮土、褐土、石灰巖土,有機質含量高。
交通公路寧連一級公路和寧淮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京滬高速、寧徐高速、徐淮鹽高速擦肩而行。水路洪澤湖是連接淮河、京杭大運河和長江的水上交通樞紐,洪澤湖向南經三河閘入江水道至揚州東南三江營注入長江,向東出高良澗船閘經蘇北灌溉總渠直撲黃海懷抱。鐵路洪澤北距新長鐵路45km,南距滬寧鐵路150km。機場洪澤距南京祿口機場170km,距徐州觀音機場260km,距上海虹橋機場450km。
交通公路寧連一級公路和寧淮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京滬高速、寧徐高速、徐淮鹽高速擦肩而行。水路洪澤湖是連接淮河、京杭大運河和長江的水上交通樞紐,洪澤湖向南經三河閘入江水道至揚州東南三江營注入長江,向東出高良澗船閘經蘇北灌溉總渠直撲黃海懷抱。鐵路洪澤北距新長鐵路45km,南距滬寧鐵路150km。機場洪澤距南京祿口機場170km,距徐州觀音機場260km,距上海虹橋機場4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