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縣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轄縣,位于烏蘭察布市東北部。北連鑲黃旗,西和南面與商都縣隔山相望,東部與河北省康??h接壤,總面積2522平方千米。
2012年總人口17.5萬人,轄3鎮2鄉。是一個蒙、漢、滿、回、朝鮮等多民族居住的農牧結合縣。
2013年,化德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0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7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35億元。
行政區劃 編輯
2013年,化德縣轄3個鎮、2個鄉:長順鎮、七號鎮、朝陽鎮、德包圖鄉、公臘胡洞鄉??h人民政府駐長順鎮。
人口民族 編輯
2012年,化德縣總人口17.5萬人。有蒙古、漢、滿、回等11個民族。其中漢族154223人,占總人口的98.09%;蒙古族2427人,回族286人,滿族273人,其他少數民族有達斡爾、朝鮮、俄羅斯、傣族、土家族、佤族、彝族等,共23人。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化德縣地處陰山北麓東端,內蒙古高原中部南緣,屬陰山山地與烏蘭察布高原的過渡帶。
化德縣
地形地貌
化德縣整個地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山地、丘陵、川地相間,呈現“遠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最高點是西北部公臘胡洞鄉境內的大腦包山,海拔1791米;最低處是七號鎮境內的孔督營子,海拔1244米。
氣候
化德縣地處中溫帶,屬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年均降水量330毫米,雨水大都集中在6~8月份。年均無霜期102天。春秋季節多風,年均大風日數67天。冬季寒冷漫長,夏季干熱短促。年均日照3078.7小時,太陽輻射強。干旱、大風、霜凍為主要災害性天氣。
水文
化德縣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境內有10余條季節性河流,水流域面積約2214平方公里。雨季河水潺潺,天旱河床干涸。境內有汛期季節性淖泊約100多個。積水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民樂淖、勿蘭淖、二計淖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朝陽盆地、七號、德善寬谷洼地,其余地區地下水資源貧乏?;驴h可開采利用的地下水資源為2276.5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
化德縣礦產資源豐富,截止至2013年,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藏有鎢、金、銀、鐵、銅、硅藻土、石英、螢石等20余種。石英石儲量在2億噸以上,是發展硅鐵生產的豐富資源。硅藻土儲量在102萬噸以上,品位為國內“三杰”之一。
動植物
截止至2013年,野生植物資源有44科153屬235種,其中藥材資源140多種,花卉資源20余種。
野生動物有狐貍、野兔、刺猬、黃鼠、青蛙、蛇等60多種,禽類有胡燕、烏鴉、喜鵲、野鴿、野鴨、鴻雁、沙雞、百靈鳥等30多種。
土壤
截止至2013年,境內土壤為粟鈣土、草甸土、鹽土三種類型。粟鈣土面積約為372萬畝,占化德縣面積的98.2%?;钔翆右话阍?0厘米左右。
土地
截止至2013年,化德縣各類草地面積234萬畝,占化德縣總面積的61%,屬干旱、半干旱型草原植被。主要牧草44科153屬235種,其中禾本科、豆料、菊科等飼用植物84種。人工草場到2004年達44.4萬畝。
交通 編輯
化德縣地處錫(盟)烏(蘭察布)張(家口)三角地帶,集寧――通遼鐵路橫貫東西,呼市――滿洲里省際通道和天津――二連浩特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東可直
化德縣
達錫林浩特、赤峰、通遼;南可直達張家口、北京;西可直達集寧、呼和浩特;北可直達二連浩特。距首都北京350公里,首府呼和浩特300公里,港口天津450公里,二連浩特300公里。通周邊旗縣均為二級公路。
旅游 編輯
化德縣的旅游景區有黃羊灘生態園、人民廣場、西山生態公園、二登圖動物群化石遺跡等旅游景點。
黃羊灘生態園:位于白音特拉鄉政府所在地的前方,始建于20
化德縣
01年,該生態園涉及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3.5萬畝。
人民廣場:位于化德縣長順鎮新區黨政大樓正南面,東西長430米,南北寬230米,占地面積近10萬平方米,是一個集文化、健身、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
西山生態公園:位于化德縣長順鎮西側,公園總占地面積2880畝。公園分為入口景觀區、假山石林景觀區、生態廣場區、西部金三角休閑景觀區和觀景塔五大部分。
二登圖動物群化石遺跡:位于化德縣朝陽鎮駐地東北8公里處,村名二登圖是由于在民國8年(1919年),有名叫額爾德尼圖的蒙古族牧民在此居住放牧,遂以額爾德尼圖為名,意為有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