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縣隸屬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居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地處京津冀都市圈和晉冀蒙經濟圈的交匯處,素有“金三角”之稱。懷安縣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建制,唐穆宗長慶二年,即公元822年,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懷恩而安”之意,始稱懷安縣。全縣地域遼闊,地勢西高東低,屬淺山丘陵區。區域面積1706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面積15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0萬畝。轄4鎮7鄉,273個行政村,2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8萬人。 懷安縣素有“文化縣”之稱,明清時進士、舉人、生員達400多人;進入現代,涌現出如康世恩、阮慕韓、李健生等國家領導和志士仁人。圍棋文化影響深廣,是全國5個“圍棋之鄉”之一。飲食文化精深廣博,熏肉、豆腐皮、一窩絲餅并稱“懷安三寶”,已入選《中國食品辭典》,享譽晉冀蒙和京津一帶。自然景觀較多,已有龍洞山狩獵場、上水源國際生態示范區、臺灣新東陽休閑度假區等旅游景區3個。名勝古跡有明昭化寺、古長城等。
歷史沿革編輯古代時期
夏朝及商期間屬夏王朝九州中之冀州,進入西周分屬于幽、并兩州,春秋時屬西周王朝分封之諸侯國——代國,戰國時期屬趙國之代郡地,秦統一六國后,懷安隸代郡之代縣(今蔚縣代王城)。
代國遺址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于縣境南部舊懷安村北置夷輿縣,轄今縣境南川,屬幽州代郡,旋即廢。其地并入下洛縣(今涿鹿縣),屬幽州刺史部上谷郡。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在縣境西北部(今東洋河村西南)置馬城縣,轄今縣境西部與萬全縣西南部,為代郡東部都尉治所,屬并州刺史部。東漢,仍屬上谷、代兩郡地。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為避匈奴,上谷、代郡吏民寄治于居庸關內,二十六年(50年)復還故地,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并二州入冀州,縣境為冀州地。三國和魏,屬幽州上谷郡。曹魏中后期,縣境東部之夷輿縣亦省廢,旋即又改置下洛縣。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分上谷郡置廣寧郡,縣境大部屬幽州代郡,東北部屬廣寧郡下洛縣地,馬城縣廢。東晉,縣境被突厥、鮮卑占領。晉成帝咸康四年(338年)被后趙石勒占領。晉穆帝永和六年(350年)被前燕慕容雋占領。晉廢帝司馬奕太和五年(370年)被前秦符堅占領。晉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被后燕慕容垂占領。太元二十一年(396年)被北魏拓跋珪占領。南北朝,仍屬北魏地。今縣境西部屬恒州代郡,受北靈丘軍管轄;孝文帝(拓跋元宏)太和十年(486年),于今南忻屯置大寧郡,轄小寧(今萬全縣境)與大寧(今張家口市區)二縣,本縣東部屬燕州大寧郡管轄。北魏滅亡后(534年)屬東魏,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四年(546年)燕州廢,分恒州東部置東燕州(治今昌平縣)轄大寧郡地。550年,屬北齊。后主(高緯)武平三年(572年)分東燕州地置北燕州(治今涿鹿)廢大寧郡,置長寧、永豐二郡,縣境屬永豐郡地。565年屬北周,577年改北燕州為燕州,縣境屬燕州。隋,縣境屬涿郡懷戎縣(今涿鹿保岱),懷安此時為涿郡懷戎縣地。唐,618年縣境為突厥所據,屬北燕州,630年突厥降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改北燕州為媯州,今縣境東部屬媯州懷戎縣地(今懷來)。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改媯州為媯川郡。唐王朝統治者取儒家經典“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懷恩而安”之意,并以此為縣名。于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于今舊懷安村北置懷安縣,屬河北道新州(今涿鹿)。武宗會昌年間(841—846年)新州改稱山北八軍之武定軍,懷安縣受武定軍管轄。五代十國,后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改武定軍為威塞軍,廢懷安縣。后晉高祖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燕云諸州給契丹,縣境全部入遼。南部,初屬奉圣州,后改屬西京路大同府。東北部屬西京路宣德州。遼穆宗(耶律璟)應歷十三年(963年),分文德縣地置懷安縣(治今舊懷安)領戶3千,鄉兵6千,屬奉圣州。遼圣宗(耶律隆緒)開泰三年(1014年),于左衛西置德州,領威寧縣(與德州同治)與懷安縣,1044年改屬西京路大同府。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于大新鎮(今萬全縣宣平堡)置宣平縣,遼天祚帝保大二年(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金打敗契丹,將新州等地歸還宋,金太宗天會二年(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又歸金,縣境屬西京路大同府。金世宗大定七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省德州建置,縣境又分屬于宣德州(今宣化)和大同府。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懷安縣從宣德州割出,屬隆興府所轄。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今縣境西部改屬中書省興和路,東部宣平縣仍屬上都路宣德州。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將宣平縣移治辛南莊(今左衛西十里),屬中書省上都路順寧府,后改屬宣德府。西南部屬興和路。明初隸屬京師(北京)興和府,后改屬山西大同府。洪武三年(1370年)縣境被韃靼占領,廢懷安縣。民移居庸關改置懷安守御千戶所。洪武四年廢宣平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廢千戶所,置懷安衛,二十六年二月由舊懷安村移衛于今懷安城;先屬山西行都司,后改隸于北平都指揮使司。永樂十六年(1418年)革北平都指揮使司,隸屬京師。十七年保安右衛,由順圣川(今陽原)徙至西沙城。二十年(1422年)移治懷安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置萬全都指揮使司,轄懷安衛,萬全左衛,保安右衛等。是年六月,保安右衛改屬懷安衛。英宗正統二年(1437年)柴溝堡筑堡,并設參將,屬萬全都指揮使司。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于柴溝堡置分守西路參將。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分西路為上西路與下西路,左衛屬上西路,柴溝堡、西陽河、懷安屬下西路。明崇禎八年(1635年)上下西路及懷安南界的南山路,又改屬分守道。清世祖順治初,延用明制,仍屬直隸。順治八年(1651年)裁柴溝堡參將,懷安衛屬萬全都司。圣祖康熙四年(1665年)改隸山西??滴跞?1693年)西陽河、柴溝堡、左衛并入懷安,改懷安衛為懷安縣,屬直隸保定布政使司宣化府,柴溝堡設守備。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柴溝堡改設都司。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裁直隸宣化府,懷安縣改屬口北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道為省,直隸為河北省。察區升為察哈爾省,懷安縣屬之。民國三十年3月(1941年4月1日),懷安、萬全合并,稱萬安縣,治柴溝堡鎮,稱萬安鎮??谷諔馉帟r期,為中共冀察區第十三專區。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1月,察哈爾省恢復,懷安縣屬察南專區,懷安縣治懷安城。民國三十五年至民國三十六年解放戰爭期間,中共政權轉入地下,建有臨時聯合縣,縣境分屬天陽懷(天鎮、陽高、懷安)聯合縣、興天懷(興和、天鎮、懷安)聯合縣及宣涿懷(宣化、涿鹿、懷安)聯合縣。1948年聯合縣撤銷,恢復懷安縣制屬察南專區。1948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次解放縣境。新中國建立前后,北以洋河與萬全縣為界;東以古垛山與宣化縣為界;南以靈官廟山、虎窩山與山西天鎮縣為界。
新中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1年縣政府由懷安城遷至柴溝堡。1952年11月15日察哈爾省撤銷,改屬河北省,懷安縣屬張家口專區。1958年10月,懷安、萬全兩縣合并,縣治柴溝堡。1959年5月張家口專區和張家口市合并,懷安縣屬張家口市。1961年12月25日懷安、萬全兩縣分制,懷安屬張家口地區,1993年,張家口地市合并,懷安縣隸屬于張家口市至今。 (懷安縣文史檔案局提供)
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
懷安縣
懷安縣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居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地處京津冀都市圈和晉冀蒙經濟圈的交匯處,素有“金三角”之稱。 區域面積1706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面積15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0萬畝。
氣候環境
懷安縣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2156小時,極端最高氣溫39.4℃,極端最低氣溫-28.1℃,年均氣溫7.5℃,有效積溫2335-3486℃,平均無霜期140天,年均降水量383.5毫米。
行政區劃編輯
合并圖冊 (2張)
縣政府駐柴溝堡鎮。1997年,懷安縣面積1692.5平方千米,人口24萬,下轄4個鎮、7個鄉,分別是:柴溝堡鎮、左衛鎮、頭百戶鎮、懷安城鎮、第三堡鄉、渡口堡鄉、第六屯鄉、西灣堡鄉、西沙城鄉、太平莊鄉、王虎屯鄉。 2002年底,懷安縣面積1706平方千米,人口24.57萬。下轄4個鎮、7個鄉,10個社區、273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編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24710人,民族為漢族,其中:柴溝堡鎮70655人,左衛鎮33410人,頭百戶鎮14259人,懷安城鎮27775人,渡口堡鄉15968人,第六屯鄉9453人,西灣堡鄉8296人,西沙城鄉9665人,太平莊鄉9884人,王虎屯鄉12309人,第三堡鄉13036。
2002年底,人口24.57萬。
交通編輯京包鐵路經縣城柴溝堡,境內設4個站點,境內公路干線縱橫交錯,110國道穿越縣經達銀川,張家口至大同公路懷安段二級油路已成為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呼張客運專線和大張客運專線在這里設有懷安站。
自然資源編輯懷安屬淺山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境內海拔670—1900米,地下礦藏豐富,山區、丘陵區、平川區約各占1/3?,F已探明有金、鐵、銅、含鎂白云巖、花崗巖、膨潤土等30多種礦產。 ,各種礦點120多個,主要有鐵、墨玉花崗巖、白云灰質巖、高齡土等26種礦產資源, 開發前景廣闊。全縣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的建材和化工企業已發展到226家。
經濟編輯農業
懷安縣是典型的農業縣,已形成畜牧、蔬菜、馬鈴薯、林果為主的四個主導產業。懷安縣耕地面積64萬畝,土壤類型主要為粟褐土,PH值7.5—8.5,養分平均含量為有機質0.99%、全氮0.053%、速效磷4PPM、速效鉀107PPM,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馬鈴薯、蔬菜、玉米、谷黍、水稻、大豆、葵花等。 被列為全國小流域綜合治理重點縣、國家長城種子生產基地縣、河北省商品糧生產基地縣。懷安縣農業以特色求發展,先后形成玉米、馬鈴薯、熏肉制品和珍稀動物養殖四個龍頭產業。建立了以金紅果、杏扁、懷安李子為主的經濟林和以瘦肉型為主的養殖四大基地。
工業
形成了以化工、建材、五金、造紙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禾力”牌尿素容獲了俄羅斯國際博覽會金獎,繼獲得河北省“質量監督免檢產品”后,在1996年中國百家知名企業產品介紹及其質量承諾活動中,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食品
熏肉制品廠產品已被載入“中國食品詞典”,1999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食品骨干企業”,縣啤酒廠和宣化啤酒廠聯營生產的“金鐘摟”牌啤酒為名牌產品。1999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3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0.64億元、1.69億元、1.1億元。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截止2011年已申報科技項目3個,其中市級2個(火雞養殖與加工、飼料配方研發),省級1個(火雞新品種改良選育深加工技術開發)。針對懷安縣農業主導產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共培訓農民3萬人次,印發各種資料萬余冊。如脫毒薯栽培、張雜谷系列新品種種植、特種動物養殖等種養技術,科技培訓與推廣不僅使農民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2011年懷安縣蔬菜協會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教育
懷安縣各城鎮堅持“教育強鎮”、“文化強鎮”的發展理念,投資500萬元,新建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占地面積5200平方米,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可容納幼兒350余人;完成代課教師教齡工資發放的登記工作,60歲以上的91人,60歲以下的123人。
文化
懷安縣素有“文化縣”之稱,明清時進士、舉人、生員達400多人;進入現代,涌現出如康世恩、阮慕韓、李健生等國家領導和志士仁人。圍棋文化影響深廣,是全國5個“圍棋之鄉”之一。 飲食文化精深廣博,熏肉、豆腐皮、一窩絲餅并稱“懷安三寶”,已入選《中國食品辭典》,享譽晉冀蒙和京津一帶。
衛生
懷安縣衛生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培訓村醫3次,集中清理衛生8次,年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381人。
旅游景觀編輯境內古長城
懷安縣長城懷安縣境與尚義交界處有北魏太武帝二年(430年)始筑,明萬歷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1604—1609年)復修的外長城,境內東起東洋河西岸,自東向西經出氣山、香爐山,自桃溝村轉向南,至南堰截村南山頂烽火臺止。全長36.116公里。長城呈梯形,下寬3.37-3.50米,上寬0.5-1米,高2-4.7米。有石砌、土夯、外部石砌中間填土3種建筑形式。個別地段利用山崖峭壁稍整修而成。沿長城置烽火臺、敵臺59座。年久失修大部分傾塌,少數保存較好。1982年7月,被河北省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虎臥寺遺址
虎臥石虎臥寺遺址位于懷安縣境西南隅虎臥山。始建于漢代,名曰壽峰寺。此地山巒疊翠,風光秀美,相傳后晉時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賄賂契丹,此山遂為遼地。天神不忍腥穢玷污佛場靈山,特現白額身保護佛法,自此有虎盤踞,此山遂稱虎臥山。明代中期,有一名曰德玉之高僧云游至此,觀其山風氣秀異,決定作錫茲山。他走到虎踞巨石前對虎說道:“我今來此為佛傳教造一方福利,你是靈獸要超脫異類,若離開這里,我將劈山鑄像卓錫于茲”。言畢,虎紋絲未動。德玉又說,如不離去就把我吃掉,說著往前走了幾步,虎仍不予理睬。德玉反身走到山澗小溪,沐浴全身后又來到虎臥石前,對虎說:“我身體已洗干凈,現在可以吃了,如果不吃你就走開?!彪S后老虎搖尾點額,率領眾虎遠離此山。于是德玉重振山門,更新殿宇,改名“虎臥寺”。
昭化寺
懷安昭化寺昭化寺位于懷安縣懷安城鎮西大街路北,建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統十年(1445年)重修。主要建筑物自南而北依次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殿、偏殿、鐘樓、鼓樓、碑樓、禪房、寶塔等。均石條為基、磚木結構、琉璃瓦頂、曲檻雕闌、修廊大廈,殿內金像懸山、雕梁畫棟。
龍洞山
龍洞山(華山狩獵場)旅游區位于懷安縣西灣堡鄉,占地3萬畝,區內原始森林植被茂密,夏季野花爭奇斗艷,冬季白雪皚皚,有聞名的龍洞山瀑布,造型別具的古廟寺院。區內自然環境幽雅,現已初具規模。最具吸引力的是九天仙女廟廟會,每年農歷4月8日在此舉行。神仙般的傳說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自發來此相聚朝拜,從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一直香火不斷。
靈官廟林場
國營靈官廟林場,一九五八年建場,總面積7.58萬畝,有林面積近4萬畝,有天然樺樹林、針葉樹人工林。本場分王家窯、桃花坪、虎臥寺、高要溝、塔巖寺、寺溝、瓦夭口七個村區。本場不僅山場遼闊,山村繁茂,而且擁有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加之,地入高寒山區,年均氣溫僅4℃??崾鸺竟潥夂蚴譀鏊巳?,每當夏末秋初,到此一游,既可領略山川之美,一覽景點和古跡風貌之奇,又是避署消夏之勝地。該景點開發后,可與虎臥寺相映成趣?!皯寻舶舜缶啊敝袀髡f的“虎窩夏冰”、“熊耳繡蔭”均可尋跡在此,還有冰洞、陽洞、通城洞、風洞、仙人洞、煉丹洞、翰林洞、臥虎石、仙人碾、山泉、古松、古杉、寺廟遺跡等名勝及眾多景觀,聚諸多遠古傳說于一體。
生態旅游區
中歐(國際)上水源生態示范旅游區占地350平方公里,核心建設區120平方公里,主要為懷安縣金沙灘林場、左衛鎮和第六屯鄉的部分轄地。該項目已列入全市旅游發展重點項目之一,建設內容分別為“冷泉湖游泳區、金沙灘森林公園、國際滑雪場、攀巖、生態采摘園、歐洲街、冰燈雪雕”等項目。
特產編輯1、熏肉
“柴溝堡熏肉”是懷安縣具有300年歷史的名優特產品,,曾被點為“清廷貢品”,該產品已被載入(中國食品詞典),多次被評為省優質產品。 2、懷安城豆腐皮懷安城豆腐皮是懷安縣地方特產之一,與柴溝堡熏肉、馬市口一窩絲餅并稱“懷安三寶”。懷安城豆腐皮因當地水質好、做工精細,以薄、鮮、柔、韌、適口性好而著稱,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纖維素,還有鉀、鈣、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梢宰龀筛鞣N冷、熱、葷、素菜,醇香爽口。 3、一窩絲餅一窩絲餅是“懷安三寶”之一,起源于渡口堡鄉馬市口村。這種烙餅色澤橙黃,以它獨特的風味馳名省內外?!耙桓C絲”烙餅制作精細,做工考究,在選料、水溫、和面、切面、拉面、烤烙的時間和火候上都很講究。一窩絲烙餅的制作,除了精湛的做工外,還與水質有關。馬市口兩山對峙,山水環繞,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出的面特別柔軟。馬市口一窩絲烙餅與熏肉、豆腐皮號稱懷安三大特產。 4、雙青架豆雙青架豆是懷安縣主要的錯季蔬菜,因其產量高,品質好,抗病性強,在懷安種植已有10多年歷史。該類豆角圓形,莢長16-17cm,淡綠色,常年種植面積在1萬畝左右,產量300萬公斤,上市期在7-10月份。 5、藍狐和銀狐藍狐和銀狐是懷安縣珍稀動物養殖場的主要品種。藍狐、銀狐屬季節性繁殖動物,室外籠養9-10月齡性成熟,年產一胎,胎產仔數藍狐為8-15只左右,個別高達21只,銀狐為6-10只左右,每年的12-1月為銀狐的配種期,2月下旬-5月上旬為藍狐的配種期,懷孕期均為52天左右,育成期為5-6個月齡,當年的大小雪之間即可取皮,壽命為8-10年,利用年限為4-6年。食物以肉、魚及其下雜并搭配30%-40%的谷物、蔬菜等混合飼料喂養。狐皮屬大毛細皮中的產品,是制裘的上等原料,是世界毛皮業的三大支柱之一。 6、金紅蘋果金紅蘋果,又叫“吉紅”、“公主嶺123”,由吉林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抗寒力較強,是北部地區早熟蘋果的首選品種,可北果南運,單果重約70克左右,果子個頭均勻,果實卵圓型,兩端平截,果皮黃色有紅色條紋,果肉黃色細膩,果汁中多,味道微酸有香味。 7、“一墩青”馬鈴薯“一墩青”馬鈴薯是懷安縣地方品種,薯肉黃色,芽眼淺,淀粉含量高。經過脫毒繁種,品質更優,是懷安縣加工馬鈴薯淀粉的主要原料,種植區在懷安縣第三堡、太平莊、懷安城、王虎屯一帶,面積達8萬畝,年產量12萬噸。 8、“三道眉”葵花“三道眉”葵花是懷安縣本地品種,籽粒大而飽滿,色澤美觀,營養價值高,老少皆宜,適宜嗑食,有助于防治心臟病,一般旱地種植,常年種植面積3萬畝左右,總產600萬斤。
歷史名人編輯武士敏
武士敏(1892年-1941年),武士敏字勉之,原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八軍軍長。1892年出生于河北懷安縣柴溝堡鎮。幼年讀私塾,1908年考入宣化中學堂,畢業后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他少有報國大志,憂國憂民,學生時代加入同盟會,開始投身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83年懷安縣委、政府重新修葺了“武士敏故居”,陳列將軍生前遺物,以資世人瞻仰紀念。
阮慕韓
阮慕韓(1902年—1964年),原名阮銘琦,張家口懷安縣柴溝堡鎮人。阮慕韓出生于柴溝堡鎮的一個大地主家庭,家有良田3000多畝。他的祖父阮維熊支持康、梁變法,主張教育救國,辭掉官職,在家鄉自費辦起兩所小學。阮慕韓8歲時即就讀于祖父所辦的小學,18歲考入通縣潞河中學,畢業后赴日本留學,攻讀法學專業。在留學期間,阮慕韓組織“社會主義科學學習會”,并與學友們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研討中國革命的前途。
康世恩
康世恩(1915-1995),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工業戰線杰出的領導人、新中國石油工業和化學工業卓越的開拓者之一、國務院原副總理、石油工業部部長??凳蓝魍?915年4月20日出生于河北懷安縣田家莊。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讀書時,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學習,同年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擔任清華大學學生救國會常委。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4月21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0歲。
阮崇武
阮崇武,男,1933年5月生,河北省懷安縣人。漢族,大學本科。195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呼和浩特市長阮慕韓之子。
亢弼
亢弼字公輔,生卒年月無考,男,明懷安衛人,祖籍順圣州。正德十一年(1516年)選貢,初任陜西延安府中部知縣,繼升甘肅慶陽府通判,為知府佐官,又署寧州知州。為人練達,有干略,善謀劃。任中部知縣時,巡撫觀其有才,委予至綏德調查國庫儲備,經調查核實,將積余之糧食財物編審造冊登記,并封存以備災荒,民皆稱頌。又委巡查榆林、蔚州等處邊垣軍事防務,無不嚴明。及署寧州時,對社會頑劣擾亂百姓罪大惡極者,緝捕歸案,攝事兩月余,上官稱其能,有鐵中錚錚之目。性好吟詠,其遺作有《琴堂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