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濱縣隸屬于河南省信陽市,地處淮河中上游,豫皖兩省交界處,南望大別山,北接黃淮大平原。1951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析固始、息縣各一部,設置縣級辦事處,淮濱因淮河之濱而得名。1952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設立淮濱縣,境內東西長約53公里 ,南北寬約43公里 ,總面積1209平方公里。
淮濱縣以輕紡、造船、食品等工業體系為主,淮濱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首批確定的175個產業集聚區之一。造船業是淮濱縣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納入河南省“十一五”規劃予以重點支持的裝備制造業。
期思古城和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淮濱著名的旅游景點。建制沿革
編輯
淮濱縣是建國后的新置縣,由固始、息縣兩縣析置。
19
淮濱縣相關地圖(14張)
51年7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設置淮濱(縣級)辦事處,由潢川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8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撤銷淮濱辦事處,設淮濱縣(縣人民政府駐烏龍集),劃歸信陽專區領導;1960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撤銷淮濱縣,將淮濱的行政區域劃歸息縣和固始縣;1962年10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恢復淮濱縣,以合并于息縣的原淮濱行政區域和合并于固始縣的原淮濱縣期思、張莊兩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淮濱縣的行政區域。
1964年3月,將欄桿公社分為欄桿和固城兩個公社。
1974后先后設置白露河、鄧灣、三空橋、張里、王崗5個公社
淮濱建縣地圖。
1976年4月設置涂營公社。
1982年7月止,淮濱縣共設置18個公社(鎮)、280個生產大隊、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2870個生產隊、84個居民組。
1983年12月對人民公社的體制進行改革,淮濱縣17個公社改為17個鄉,同時將280個生產大隊改建為280個行政村,生產隊和城關鎮所屬的居委會、居民組數未變。
1986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復馬集鄉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
1988年11月20日,成立北廟、吉廟、麻里3個管理區(鄉級),1991年4月9日改建為鄉。
1992年12月,在期思鄉移民安置區設新安村,歸期思鄉管轄。
1995年2月,期思、防胡2鄉撤鄉建鎮,原轄行政區域不變。
1995年12月,城關鎮擴大行政區域,原屬臺頭鄉的任堰、金灣兩個行政村劃歸城關鎮管轄。
1996年8月,欄桿鄉與新里鄉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原轄行政區域不變。
1999年3月,趙集鄉撤鄉建鎮。
河南淮濱位置圖(4張)
2005年11月,進行鄉鎮機構改革,涂營、北廟、吉廟、麻里4個鄉被撤銷,其行政區域分別并入谷堆、王店、蘆集和三空橋鄉。
2010年底,全縣共有城關、馬集、期思、防胡、新里、趙集、欄桿7個鎮和谷堆、王店、張莊、鄧灣、蘆集、三空橋、張里、固城、王家崗、臺頭10個鄉。
2012年,淮濱縣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了城關鎮、欄桿鎮,將谷堆鄉下園社區居委會、王家崗鄉的鄭營、立城、新村、毛莊4個社區居委會、臺頭鄉的任營、韓營、劉灣3個居委會納入城區管理,實行城市化管理體制。
行政區劃
編輯
淮濱縣共轄5個鎮(馬集、期思、防胡、新里、趙集)、10個鄉(谷堆、王店、張莊、鄧灣、蘆集、三空橋、張里、固城、王家崗、臺頭)、4個街道(立順河街道、濱湖街道、欄桿街道、桂花街道)。
地理環境
編輯
氣候條件
shadow
淮濱縣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過渡地帶,季風氣侯明顯,雨熱同季,光熱資源豐實。1984—2004年,平均氣溫15.6℃;積溫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達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時數1989.8小時,日照率為42%;無霜期年均226天,最長年份可達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風速為3.1米/秒。
地形地勢
淮濱縣位于淮河上游,正處在中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地形由西向東傾斜,由北向南逐漸降低,大體可分為崗地、平原和洼地三種類型。崗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面高程變化在32.5米到52米之間;平原屬于黃淮平原范圍,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面高程變化在33米至42米之間,坡度一般為三千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洼地主要分布在淮河、烏龍港沿岸,地面高程變化在25米至33.5米之間,地勢低而平坦。
水文
淮濱縣水面面積共達87614畝?;春痈闪髯晕飨驏|穿境而過,洪河、白露 河河閭河流至境內匯入淮河,加之縣內河流烏龍港和幸福河,河流面積3.6萬畝。較大港有飲馬港、二道港、馬港、西湖港、期思港等5條。較大湖泊有兔子湖(已建成水庫)、潼湖、白湖、草湖、方家湖等6處。
自然資源
編輯
植物
淮濱縣植物種類繁多,喬、灌、草交錯,滲透,濕地植被類型多樣,植物群落共有7個植被型組,12個群系,200個群叢。其中以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為主兼有暖溫帶的植被種類。據調查,該區有濕地植物80多科,1000多種,濕地維管植物30多科120屬200多種。有木本濕地植被12類;草本濕地植被11類;水域植被有狐尾澡群落、黑藻群落、茨藻群落、苔藻群落、荸薺群落、野慈姑群落、貍群落、空心蓮子群落、雨久花群落等22個。
動物
淮濱縣是“動物的王國”。鳥類資源有128種,占全省鳥類總數的43%,其中東方白鸛、金雕、大鴇等3種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國家二級及省重點保護的有白冠長尾雉、藍翅八色鶇、白琵鷺、草鴞等95種。獸類有13種,兩棲爬行類19種,如水獺、大靈貓等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昆蟲類已經標本鑒定的有700多種,尚有許多未知種類,其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人口民族
編輯
2000年7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淮濱縣民族數達17個,分別是
淮濱縣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土家族、傣族、佤族、景頗族、土族。但少數民族人口比重較小,僅占全縣總人口的0.1%。
2006年底,淮濱縣總戶數為191899戶,戶籍總人口為708941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為616169人)。
2013年,淮濱縣人口出生率10.30‰,死亡率5.53‰,自然增長率4.77‰。年末全縣公安戶籍總人口為754915人。
經濟概況
編輯
2009年,淮濱縣生產總值719937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234萬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284354萬元,增長17.7%;第三產業增加值246349萬元,增長18.3%。2010年淮濱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80.46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20.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53億元,同比增長1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27元,同比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21元,同比增長11.3% 。
2010年,淮濱縣縣域綜合經濟實力由“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全省倒數第一(河南省第108位)上升到全省第66位,上升了42個位次。2008年在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上,被評為“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快縣”之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和獎勵。
第一產業
淮濱盛產小麥、水稻、玉米、紅 薯、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煙
信陽板栗葉、貓爪草、息半夏等各種優質農經作物,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商品油基地層、弱筋小麥基地縣?;礊I有楊樹5000多萬株,活立木蓄積量100萬方,林網林格30萬畝。
2013年,淮濱縣全年糧食總產量57.5萬噸,比上年增長1.7%。其中,夏糧26.3萬噸,增長0.2%;秋糧31.2萬噸,增長2.9%;油料產量5.4萬噸,比上年下降2.4%;水產品產量1.1萬噸,比上年增長3.8%;全年棉花產量275噸,比上年下降23.2%;煙葉產量409噸,比上年增長2.8%。
2013年,淮濱縣完成植樹造林1.5萬畝。其中,農田防護林改擴建工程0.8萬畝,生態廊道綠化工程0.5萬畝,新型社區綠化工程0.1萬畝,長防“三期”綠化工程0.1萬畝,林業產業工程1.5萬畝,建設高標準林業生態示范社區17個,建設義務植樹基地17個,完成義務植樹任務150.5萬株。
2013年,淮濱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69.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全年農村用電量1.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5%。
第二產業
2013年,淮濱縣全年工業增加值409673萬元,比上年增長12.8%。規模以上總產值1161915萬元,突破百億大關,較上年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2773萬元,較上年增長15.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28292萬元,比上年增長40.4%;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61043萬元,增長16.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148113萬元,增長24.3%;重工業增加值193587萬元,增長11.8%;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49671萬元,增長18.2%。
2013年,淮濱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99923萬元,比上年增長20.94%,產銷率達99.1%,實現利潤總額118551萬元,比上年增長0.66%。
2013年,淮濱縣四大支柱產業(造船、紡織、釀酒、農副食品加工)全年完成增加值217551萬元,占總增加值的65.4%。
第三產業
2013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9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分行業看:批發業6.4億元,比上年增長9.3%,零售業23.4億元經上年增長17.8%,住宿業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6%,餐飲業13.8億元,比上年增長9.8。
2013年,全社會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銷售(營業額)總額67.4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分城鄉看:城鎮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銷售(營業額)總額42.4億元,增長19.9%;農村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銷售(營業額)總額25.0億元,增長18.2%。
2013年,全年完成客運量1397萬人,增長1.9%,旅客周轉量90092萬人公里,增長2.0%,。全年完成貨運量1108萬噸,增長5.6%,貨物周轉量230720萬噸公里,增長1.7%。
2013年末,淮濱縣移動電話用戶27.89萬戶,比上年增長1.9%,寬帶到達數2.22萬戶,比上年增長53.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39萬戶,0.6%。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4.56萬門。其中:電信移動電話用戶8155戶,增長37.2%,寬帶到達1638戶,增長23%,固網用戶904部,增長55.2%;移動公司移動電話用戶達21.51萬戶,增長1.02%,寬帶到達2000戶(含集團用戶),增長300%;聯通公司移動電話用戶達5.57萬戶,增長1.9%,寬帶到達數1.86萬戶,增長46.9%,固定電話用戶3.30萬戶,下降10.8%。交換機總容量達4.56萬門。
201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7.1億元,比年初增加21.3億元,增長25.2%。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0.1億元,比年初增加11.6億元,增長17.7%。各項貸款余額44.7億元,比年初增加9.1億元,增長25.5%。
2013年,淮濱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7億元,增長20.6%。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4.59億元,增長10.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4億,增長1.4%。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事業
淮濱高中(10張)
2013年,淮濱縣在校學生數為138400人,比上年下降28.29%。其中:特殊教育2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5636人,比上年下降31.6 %;職高在校學生6828人,比上年下降15.0%;初中在校生29760人,比上年下降33.7%;小學在校生65541人,比上年下降30.6%;幼兒教育20609人,比上年增長18.7%。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成人技術培訓5756人次;成人初等教育1392人次。
2013年高考淮濱縣普通類共報考5898人,各類本科以上進線共3329人。其中本一進線395人,增長22.29%;本二以上進線1461人,增長15.49%;本三以上進線3127人,增長4.37%;體育藝術類本科進線202人,本一、本三進線提升人數分別排在全市第五位和第三位。名校錄取取得突破,被清華大學錄取1人,空軍航空大學錄取2人。
2013年全年共撥付資金6786.8萬元;其中:課本費資金1599.8萬元;貧困家庭寄宿生補助資金691.4萬元;資助普通高中困難學生助學金533.2萬元。
文化衛生
2013年,淮濱縣蔣國故城遺址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圖書館。
2013年末,淮濱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26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3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新農合管理機構1個,民營醫療機構11個,鄉鎮衛生院19所,村衛生室289個?;礊I縣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831張,衛生技術人員2459人(含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56人,注冊護士417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247人。
交通概況
編輯
公路:截止2012年,淮濱縣干線公路118公里、農村公路1516公里;
京九淮濱淮河大橋新增國道G328已獲省發改委批復,該項目控制性工程淮河二橋長2976米,投資25000萬元,結束了淮濱無國道的歷史;淮息淮固高速公路淮濱境內46公里,2012年10月建成通車,西接大廣、南連滬陜高速,規劃建設的淮濱至阜陽高速東接濟廣高速,高速公路連南貫北、承東啟西。高速公路、國道、干線公路、農村公路互聯成網。
鐵路:京九鐵路橫貫南北。2008年鐵路電氣化淮濱段改造完成。
航空:與阜陽國際機場相距50公里,距武漢天河機場300公里。
淮河航運:淮河港是河南省最大內河港口,淮濱造船業、內河航運業歷史悠久,淮濱水運業通達淮河、長江、京杭大運河三大河系,營運于安徽、江蘇、重慶、上海、湖北、江西等地。在冊貨船1300艘,運力180萬噸。
公鐵水一體化淮河淮濱物流港:正在規劃實施的公鐵水一體淮河淮濱物流港已獲省發改委批復,該項目集公路、淮河航運、京九鐵路、阜陽機場四位一體,形成了河南省158個縣市區中淮濱獨有的交通優勢。
風景名勝
編輯
期思古城
期思古城位于白露河和淮河匯流處的中間偏南地帶,距淮濱縣城
淮濱風景東南三十華里,為淮濱縣期思鎮政府所在地。古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700米,南北長400-500米,古城除北面緊靠死河與城內地面相平,已無墻址痕跡外,其余三面墻址繼續可見。墻址殘高2-4米,基寬32米左右。東部和南部護城河殘跡尚存。
淮河博物館
淮河博物館建于淮濱縣城東湖風景區內的東山島上,建設用地34000平方米,
淮河博物館(9張)
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由博物館主體樓、碑林、三賢閣、過島路橋和具有春秋戰國時期風格的圖騰柱等附屬建筑組成。
東西湖風景區
淮濱縣東西湖風景區,位于淮河支流飲馬港口段,新老城結合部。景區面積3.85平方公里,水面面3000余畝,大小島嶼18座。景區內種植各種名貴花木數十種共十萬余株,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其主要景點有楚相公園、東湖莊園、音樂噴泉廣場、連心橋、煙波亭、九曲橋頭園區、宣傳文化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
淮濱淮南濕地保護區
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12月批準成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環境和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并側重于保護珍稀野生鳥類資源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
民俗文化
編輯
文化藝術
布雕畫
淮濱布雕畫由防胡鎮農民鄭鎮懷所發明 ,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作品《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搜山圖》、《古代軍戎士圖》等在各界國家級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屢獲大獎。
肖營泥塑
淮濱縣三空橋鄉肖營村傳統文化產品泥塑經過仔細篩選、和泥、捏制、燒煉、彩繪等工序制作而成,用泥塑制作的動物和人物造型,是淮河流域最古老的樂器之一。
淮濱戲劇
淮濱戲劇分為京劇、曲劇、豫劇、花籃戲、花鼓戲等劇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淮濱的戲劇團體達到30多個,說唱藝人達200多人。
特色小吃
淮濱胡辣湯、炸馓子、炸麻葉、炸丸子
名優特產
淮濱主要特產:烏龍酒、貓爪草、粉條、淮半夏、芡實、黃沙、楊木、拐棗等。
古今名人
編輯
劉盼遂,現代教育家、國學大師、北師大教授。
齊未煌,民國教育家。
徐振,民國詩人。
華長明,萬和紡織公司董事長,浙江省河南商會會長。
孫叔敖(公元前650—公元前593年)楚國名相,期思(今淮濱縣期思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