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區是安徽省蚌埠市下轄區,位于蚌埠市區北部、淮河以北,成立于2004年3月,東與固鎮縣的王莊鎮接壤,北與固鎮縣的新馬橋鎮毗鄰,西與懷遠縣魏莊鎮和五岔鎮相連,南以淮河為界,與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隔河相望。 截至2013年底,淮上區總面積351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人, 轄5鎮1社區,其中沫河口鎮為代管。 2013年,淮上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沫河口12億元),比2012年增長15.5%。 淮上區處于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匯處,區內擁有曹老集鐵路貨運站和淮河貨運碼頭。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淮上區地處淮河北岸、蚌埠市北部。介于北緯32°57′~33°0
淮上區5′、東經117°14′~119°08′之間。東與五河縣大新鎮接壤;北與固鎮縣的新馬橋鎮、王莊鎮毗鄰;西與懷遠縣魏莊鎮和五岔鎮相連;南以淮河為界;與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隔河相望。區境東西最長距離20.61公里,南北跨度16.34公里,總面積24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蚌埠市淮上區屬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處于江淮分水嶺的末稍。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臺地3種。境內以平原為主,地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為萬分之一左右。
氣候
淮上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由于
淮上區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帶,所以兼具南方和北方的氣候特點。全區季風顯著,無霜期較長,但因處在中緯度,冷暖風團活動交鋒頻繁,且變化大,加上降雨集中,常有旱、澇災害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年平均氣溫攝氏15度,最低氣溫攝氏零下19.4度(1969年2月5日),最高氣溫攝氏41.3度(1959年8月21日)。年平均無霜期為216.8天。太陽輻射總量為119.1卡/平方厘米,夏熱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氣溫自北向南遞增,常年干燥度為1.05。暴雨天氣系統主要受渦切變和臺風影響,大多出現6至9月份,期間約占全年的60%至80%,隆雨量年際變化大,年平均隆雨量為837.8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565毫米(1956年),最小年降雨量為376毫米(1922年)。汛期暴雨集中,成災暴雨多發生在7至8月份。降雨年際、年內分配不均,是造成本區洼地洪澇災害頻繁的主要原因。
水文
淮上區的地表水以淮河為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為河湖結合類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見斷流。地下水基本上屬入滲蒸發型,周圍地形產生的側面補給量很小。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底,淮上區共轄小蚌埠鎮、吳小街鎮、曹老集鎮、梅橋鎮、沫河口鎮5個鎮、淮濱街道1個社區。其中沫河口鎮為代管。
交通編輯公路方面,北京至福州的G3國道與上海至西安的G36
國道兩條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鐵路方面,京滬高鐵貫穿區內,區內還擁有曹老集鐵路貨運站,與合肥、徐州、宿州、阜陽、淮北、淮南、南京、滁州形成了一小時經濟圈。水運交通方面,淮上區內有淮河貨運碼頭?;瓷闲聟^是承載蚌埠市商貿中心地位的一個重要支撐點,交通發展輻射重點是皖北和豫、蘇、魯交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