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關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東南部,東與河南省林、輝二市相連,西與長治市為鄰,北與平順縣隔界,南與陵川縣壤。2009年,壺關縣轄5個鎮、7個鄉、1開發區??側丝?9.16萬人(2010年),有漢、回、滿、壯、白、彝、蒙等七個民族??h城距長治市只有13公里,是長治市的東大門,系上黨城鎮群重點之一。故西鐵路、蔭林公路橫貫縣境,是國家中部地區經濟開發的重化工基地,也是晉豫經濟文化交流的要沖。
行政區劃編輯
2009年壺關縣轄5個鎮、7個鄉、1開發區:龍泉鎮、百尺鎮、店上鎮、晉莊鎮、樹掌鎮,集店鄉、黃山鄉、東井嶺鄉、石坡鄉、五龍山鄉、鵝屋鄉、橋上鄉,常平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壺關縣位于山西東南部,東經113度10分—113度40分,北緯35度51分──36度13分之間。全縣總面積1013平方公里,東西長46公里,南北寬42公里。壺關縣東與河南省林、輝二市相連,西與長治市為鄰,北與平順縣隔界,南與陵川縣接壤。
地質地貌
壺關縣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地質類型以奧陶紀石灰巖為主,是典型的干石山區,平均海拔為1252米。土壤有褐土、草甸土、2個土類,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鹽褐土、淺色草甸土6個亞類。
氣候
壺關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全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630.1小時,日照率60%。境內年平均氣溫8.9℃,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6.5℃,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2.1℃。年降水量在574.5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約153天。
水文
壺關縣境內河流有陶清河、郊溝河、石子河、百泉河、桑延河。
自然資源編輯動物資源
壺關縣有金錢豹、黑鸛、金雕等130種國家保護動物。
植物資源
全縣森林面積50多萬畝,耕地35萬畝,境內盛產小麥、玉米、谷子、土豆、大豆等糧食作物。還有酥梨,紫團參等土特產品。
礦產資源
壺關縣境內礦產資源有三十多種,金屬礦主要有鐵、硅、黃鐵礦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石灰石、白云巖、粘土、大理石、礦泉水等。
水資源
壺關縣境內水資源總量1.47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5650萬立方米,地表水9060萬立方米。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9.16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46人。
民族
壺關縣有七個民族,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滿、壯、白、彝、蒙六個少數民族。風景名勝編輯太行山大峽谷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區面積5848公頃,地處晉豫兩省交界,位
于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東南部。 林草覆蓋率達74.9%。區內有享譽全國的紫團參、紅豆杉等300余種珍稀植物和金錢豹、黑鸛、金雕等130種國家保護動物。共有自然景觀400余處,景點44個,以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三大峽谷為主線,串聯真澤宮、紫團洞、十八盤、青龍潭、“貓路”險道、“天橋”奇觀等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壺關縣文物古跡和革命遺址遍及境內13個鄉鎮區。不可移動文物537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
文物保護單位24處。有紹良遺址、沙窟遺址、三嵕廟、真澤二仙宮、天仙廟、東岳廟、萬佛寺石刻、大安橋碑、森掌墓地、苗晉卿墓地、抗大一分校舊址、朱德總司令舊居、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常行民兵窯洞保衛戰舊址紀念館、常行民兵窯洞保衛戰舊址紀念館。
名優特產編輯壺關羊湯壺關羊湯的做法是把煮熟的羊下水切成絲,澆上羊骨頭老湯,并配上鹽、醋、味精、香菜、辣椒等佐料,具有暖中補虛之功效。壺關羊湯是上黨傳統風味小吃。它同山西省雁北一帶的羊雜割湯,晉南一帶的羊湯泡饃,稱之為山西羊湯三大流派。壺關羊湯為全羊湯:頭蹄下水胡椒粉,水餃丸子加燉肉,正是“葷素干湯巧調配,一碗湯里有全羊?!币蚱錉I養豐富,民間有“冬天喝羊湯,驅寒暖身增營養。伏天喝羊湯,溫胃止泄去肚脹”的歌謠之說。 刀拔面“刀拔面”制作方法是將白面和水按2:1和成面團(冬熱,春夏秋冷),餳10分鐘后,放在案板上,將面團用搟面杖灑上淀粉,一層層疊起來,一般可疊六至七層,約5厘米厚。將專用小案板放在沸水鍋邊,將疊好的面條放在案上,雙手緊握刀柄,刀身橫在面片上,由遠而近倒著下刀,用力一切一拔,直接拔入沸騰的鍋里,煮熟后撈出,過溫開水,炒食,澆鹵,涼拌皆可吃著筋軟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