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是惠州市的中心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下轄橋東、橋西、江南、江北、河南岸、龍豐、小金口、水口8個街道辦事處和汝湖、三棟、馬安、橫瀝、蘆洲等5個鎮,全區常住人口11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0萬人),總面積1192平方公里。近年來,惠城區先后獲得了“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國男裝名城”、“中國照明電器品牌基地”、“全國最具綜合實力中小城市”、“全國投資環境十佳區”、“世博中國年·最具投資價值金融生態區”、“中國可持續發展品牌區和中國最佳生態(人文)宜居區”、“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游強區”、“全國科普示范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以及“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區”六連冠、“廣東省雙擁模范區”八連冠等一系列稱號。
行政區劃編輯歷史以來,惠城區均是府、縣、專署、地區和市府所在地?,F惠城區的轄地,30年代是惠陽縣的鵝嶺鎮、鶴峰鎮、永龍鄉、共和鄉、四維鄉,博羅縣的仁愛鄉;新中國成立前夕是惠陽縣的府城鎮、縣城鎮、河南岸鄉、三棟鄉,博羅縣的汝湖鄉。1949年12月,惠城稱惠州鎮。1958年4月,惠州鎮改惠州市(縣級),同年11月復為惠州鎮。1964年11月,惠州鎮再次改為惠州市(縣級)。1988年1月設立惠城區(縣級),管轄范圍與1987年的惠州市管轄范圍相同。2000年,惠城區轄5個街道、5個鎮。2002年,惠城區轄5個街道(橋東、橋西、江南、江北、龍豐)、5個鎮(汝湖、三棟、惠環、河南岸、小金口),43個村委會、50個居委會。2003年3月6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3]36號):將原惠陽市所轄的陳江、潼湖、潼橋、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等10個鎮以及博羅縣的仍圖鎮劃歸惠城區管轄。區劃調整后,惠城區轄5個街道(橋東、橋西、江南、江北、龍豐)、16個鎮(汝湖、三棟、惠環、河南岸、小金口、陳江、潼湖、潼橋、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仍圖)。2003年12月25日,惠州市政府舉行潼湖華僑農場撤場設鎮交接儀式。(中共惠州市委、市政府《批轉關于潼湖華僑農場移交惠城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的通知》);惠州市政府《關于同意設置惠城區潼僑鎮的批復》;中共惠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撤銷潼湖經濟管理區的通知》。2005年5月轄9個街道(龍豐、橋東、橋西、江南、江北、惠環、河南岸、陳江、水口),11個鎮(汝湖、三棟、潼湖、潼僑、瀝林、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小金口)。2005年12月9日,粵民區[2005]62號批準同意惠城區撤銷小金口鎮,設立小金口街道辦事處;撤銷矮陂鎮、大嵐鎮,并入橫瀝鎮。2006年4月28日,行政區劃調整后的新橫瀝鎮、陳江街道辦事處、小金口街道辦事處、水口街道辦事處掛牌成立。新的橫瀝鎮由原來的橫瀝鎮、矮陂鎮、大嵐鎮組成,轄區面積343平方千米,下轄40個村委會、3個社區居委會。經過區劃調整的惠城區,轄10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轄區面積不變。2010年2月,惠城區區劃調整,調整后,惠城區轄轄橋東、橋西、江南、江北、龍豐、水口、河南岸、小金口8個街道辦事處和三棟、汝湖、馬安、橫瀝、蘆洲5個鎮,總面積117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7.4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9.98萬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惠城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地處粵東地區的交通要津。東至汕頭280多公里,西去廣州130公里,南往香港(深圳)80公里,北沿京九鐵路可直達北京,離惠州港僅46公里。京九鐵路設大站于惠州,惠深、廣惠、深河等高速公路及廣梅汕鐵路在區內貫穿而過,與惠州機場、惠州港、東江河構成了四通八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莩菂^是惠州市的中心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南臨南海大亞灣。
地貌
惠城區地處東江中下游平原區、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地貌類型多樣,臺地占6成多,多分布在中部,沿江平原狹小,屬東江谷地和西枝江谷地的一部分;平原近3成,多分布在沿江兩岸;丘陵不足1成,多分布在北部,以東北-西南走向為主,屬粵東嶺谷區的一部分。地勢為北西南三面向中部傾斜,形成一小盆地。東江水由北而下,到橫瀝鎮后轉往西,與西枝江合股后流往博羅。
氣候
惠城區地處低緯的東江中下游平原區,靠近南海,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具有春潤 、夏濕、秋干、冬燥的特點。 平均氣溫為19.5℃-22.5℃,年均降雨量1731毫米,雨量充沛,四季宜人。
水文
2007年,市區(惠陽站)降雨量1918.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1771.9毫米(1971年~ 2000年)偏多9%,屬平水偏豐年。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79.23%,8月降雨量最多,占全年的26.18%,其次6月,占24.16%。1月降雨量為4毫米,為全年最小?;莩菂^年降雨量高值區在市區(氣象局站),為1991.2 毫米;低值區在江北,為1645.8毫米。汛期,惠陽站最高水位出現在2007年6月12日,水位為10.64米;最低水位出現在2007年5月22日,水位為6.67米。嶺下站最高水位出現在2007年6月10日,水位為18.18米;最低水位出現在2007年1月31日,水位為12.97米。東江下游控制站博羅水文站的年徑流量867.4×10立方米,年平均流量848立方米/秒,年最大流量5570立方米/秒,年最小流量126立方米/秒,年輸沙量149萬噸,年平均輸沙率47.3公斤/秒,年輸沙模數58.8噸/平方公里;西枝江平山水文站22.44×10立方米,年平均流量71.1立方米/秒,年最大流量795立方米/秒,年最小流量10.5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自然資源主要有鉭鈮、石灰石、石英砂、花崗巖及鐵、鎢、高嶺土、黃石等礦產。
植物資源
低等植物
藻類植物:惠城區約有藻類4門6綱14屬,絕大多數是水生,個別是氣生。除生于水底或漂浮水面的綠藻門接合藻綱水綿屬(Spirogyra)和生于富含氮肥的積水或糞池的綠藻綱衣藻屬(Chlarnydomonas)比較常見外,在個別山澗溪流、寒泉的石塊上,也可見到綠藻門綠藻綱絲藻屬(Ulothrix)和金藻門金藻綱的球形種類(Coccoid forms)絲狀種類分布。真菌類植物:約有4綱27屬,是在生物界中僅次于昆蟲的1個類群,是使林木致病的最重要的病原。寄生、兼生或腐生在林果上,可以引起病害傳染流行。常見的有引起種實霉爛的藻狀菌綱毛霉目根足霉屬(Rhizopus)、毛霉屬(Mucor)和子囊菌綱的曲霉屬(Aspcrgillus)、青霉屬(Penicillium)及半知菌綱叢梗孢目暗色菌科(Dematiaceae)交鏈孢屬。地衣類植物:惠城區地衣類植物基本上為茶漬屬(Lecanona)、文字衣屬(Graphis)等殼狀地衣,主要分布在汝湖鎮紅花湖和三棟鎮十二棟一帶。
高等植物
苔蘚植物:約有11科11種,比較常見的有指葉苔(Lepidozia reptans(L.) Dumortier)、地錢科的地錢(Marchantia Ploymorpha L)、葫蘆蘚科的葫蘆蘚(Fumaria hygrometrica Hedw)、灰蘚科的大灰蘚(Hypnum plumaeforme Wils.)和金發蘚科的大金發蘚(Polytrichum commune Hedw.)。蕨類植物:約有12科16種,廣布于全區,成為森林植被中草本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為直立的陸生多年生草本,少附生的纏繞攀援的草本。除以里白科的芒萁(Dicranopter isdichotoma(Thunb)Bernh.)組成芒萁—松(杉)群落外,個別荒山、火燒跡地在自然狀況下,首先替代的植物是芒萁,形成芒萁草本層,是強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此外,在濕潤的酸性土上,還生長著石松科的垂穗石松(鋪地蜈蚣)(Lycopodium cernnum L.)、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蚌殼蕨科的金毛狗(Gbotiumbarometz(L.)T.sm)、蹄蓋蕨科的單葉雙蓋蕨(Displazium lanceum(Thumb.)presl)和烏毛蕨科的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L.)。金毛狗還是淀粉植物,災荒之年可作糧食。
動物資源
【無脊椎動物】 惠城區約有4門7綱13目55科104種。在無脊椎動物中,除節肢動物門的多足綱(如蜈蚣)、蛛形綱(如蜘蛛),甲殼動物綱的蝦,環節動物門的蚯蚓,軟體動物門的田螺,線形動物門的線蟲,大部分種類是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在土壤里,在流水中,在生物體上,均有昆蟲棲息,約有7目43科92種。除部分昆蟲直接或間接對人類有益外(如蜜蜂釀蜜),大部分都是松毛蟲食害松葉等害蟲。在昆蟲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林木害蟲是枯葉蛾科的馬尾松毛蟲和盾蚧科的松突圓蚧,惠城區各鎮松林都有分布。特別是松毛蟲為害,又受松突圓蚧侵襲的松林,更是發生成片死亡?;莩菂^境內一般常見的昆蟲有螻蛄、蟋蟀、蝗蟲、椿象、蚱蟬、龍眼雞、吹綿蚧、松突圓蚧、蚜、金龜子、天牛、吉丁蟲、叩頭蟲、象鼻蟲、金花蟲、瓢蟲、(花大姐)公毛蟲、舞毒蛾、尺蠖、袋蛾、粉蝶、蛺蝶、鳳蝶、蝸牛、蜂、蟻、蚊、蚤等?!炯棺祫游铩? 惠城區脊椎動物主要有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5綱。魚綱 分布在東江、西枝江的淡水魚類約有105種(不包括引進品種),隸屬7目19科,其中,鯉科魚類品種最多,有59種。105中淡水魚類。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截至2012年8月17日,惠城區常住人口112.5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5.42萬人。常住人口主要講惠州話(本地話)、客家話和普通話,少數講閩南話和粵語。 2013年末,惠城區常住人口為118.75萬人,戶籍人口為82.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8.63萬人。人口出生率10.90‰,人口死亡率3.78‰,人口自然增長率7.13‰。
民族
惠城區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交通運輸編輯2003年末惠城區(含仲愷)旅客運輸量6648萬人,比2002年增長4.3%;旅客周轉量637701萬人公里,比2002年增長6.8%;貨物運輸量8176萬噸,比2002年增長11.4%;貨物周轉量 1486848萬噸公里,比2002年增長16.6%。 惠城區地處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東連惠東至汕頭280多公里,南往深圳、香港86公里,西往廣州130公里,北依羅浮山脈至河源、梅州。大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及惠(州)深(圳)、惠(州)河(源)、廣(州)惠(州)等高速公路貫穿其中,距惠州港46公里。 惠城區交通運輸由惠州市公路局、惠州市惠城區公路局、惠州市交通委員會(1998年至1991年3月稱惠州市交通局)、惠州市航運總公司(惠州市航運管理局)、廣東省東江航道局、廣梅汕鐵路公司等單位管理。1988年起,交通部門實施交通建設超前發展戰略,采取貸款、集資辦法籌資修建公路、橋梁。1992年7月1日,廣梅汕鐵路建成通車,結束惠城區無鐵路的歷史。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通車,設大站于惠州。2002年,境內有國道G205、G324線2條,省道S120、S254線2條縣道X198、X199、X200、X201線4條,鄉道19條(由公路部門養護),有惠深(鹽田)、惠河、廣惠高速公路3條,公路總里程253.97公里;東江大橋、西枝江大橋、新開河大橋、惠州大橋、新西枝江大橋、新東江大橋、新新開河大橋、惠澳大道西枝江大橋等大型公路橋梁8座,總長4381.63延米?;葜輽C場、惠州港、東江構成惠城區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