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東江中下游,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地區,東北毗鄰惠東、紫金,西面是東莞,西南與深圳接壤,南臨南海大亞灣,北與博羅隔江相望 。境內通行客家話,本地習慣性的稱為惠陽話或惠陽本地話。 惠陽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旅游資源,山、水、海、島、泉、寺、文、史、跡等特征明顯,優質高嶺土、石灰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蘊量尤多。盛產稻谷、花生、甘蔗、大豆、蔬菜、水果、禽畜等農產品,以及海螺、石斑、龍蝦、膏蟹等50余種海產品,“鎮隆荔枝”?!榜R安西瓜”、“矮陂梅菜”等均馳名海內外。
惠陽區風光2014年實際惠陽區管轄,3個街道:即惠陽城區的淡水街道、秋長街道、三和街道(惠陽經濟開發區),6個鎮:新圩鎮、鎮隆鎮、沙田鎮、永湖鎮、良井鎮、平潭鎮,102個行政村,總面積915.54平方公里。[4-5] 人口民族編輯據《歸善縣志》記載,元朝有45410人。明嘉靖元年(1522)有27920人,到嘉惠陽靖四十一年(1562)40年才發展到28496萬人。清康熙六年至四十年(1667—1701)才新增14331人。民國時期,民國17年—民國23年(1928—1934),惠陽總人口大概659000人。后因抗日戰爭暴發,民國32年(1943),人口下降至557800人。民國37年(1948),全縣人口略有回升,人口數達603255人。
建國后,社會安定,生活改善,人口迅速增加。50、60年代都出現人口出生高峰期。1965年人口出生率高達32.6‰。70年代初,惠陽開展了計劃生育工作,提倡“晚、稀、少”,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5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影響,70年代后期仍然出現了生育高峰期。1990年,惠陽縣總人口為500552人,比1982年的總人口增加了77926人,增長了18.44%。1994年末,全縣總人口503810人,其中男251126人,女252684人。2008年,全區戶籍人口總數為35.72萬人(不含澳頭、霞涌兩個辦事處人口),其中:非農業人口16.23萬人,占45.4%;農業人口19.49萬人,占54.6%??側丝谥?,男性18.12萬人,占50.7%;女性17.60萬人,占49.3%。 惠陽區居住的民族主要是漢族,除漢族外還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滿、朝鮮、侗、瑤等18個少數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惠陽全區常住人口為57233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703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1938人,增長21.67%,年平均增長率為1.98%。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66904戶,家庭戶人口為45650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81人減少1.07人。
交通
惠陽位于水陸交通要沖,交通便利,歷史上以水路航運為主,東江、西枝江、淡水河均可通航。陸路交通靠古驛道貫通全縣。清代縣境有兩條驛道通福建。民國9年(1920)11月開始修筑縣境惠州至平山第一條公路,至民國21年(1932),全縣建成公路4條,縣轄公路總長77.9公里。建國后,陸路交通發展較快。至1994年,全縣有公路19條,總長達1100多公里,同時還發展了鐵路、航空和海運,形成了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從80年代末起,由于陸路交通運輸快捷便利,再加上河運的一些原因,水路運輸開始步向萎縮,水運量亦逐年下降?;葜莞蹫閲乙患壙诎?,對外籍船舶開放;惠澳提路貫穿境內直達惠州港,是京九鐵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深汕、惠深、廣惠高速公路穿越境內,惠澳大道、惠淡公路將惠陽區與惠城區連成一片,全區公路通車里程646.6公里,公路密度為70.6公里/百平方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2013年12月26日開通的廈深鐵路經過惠陽區建有惠州南站,站點將設在惠陽淡水新橋。新橋是未來惠陽的中心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