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轄區。位于黑龍江省南部,哈爾濱市區松花江北岸,南瀕江與阿城市、賓縣相望,東臨巴彥縣,西毗肇東市,北接綏化市、蘭西縣??偯娣e2197平方千米。2009年總人口62萬人??h政府駐利民街道南京路8號。
呼蘭區地處松嫩平原南部。呼蘭河橫貫西部地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3℃,7月份平均氣溫23.1℃;1月份平均-19.4℃。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濱洲鐵路、濱北鐵路、202國道、222國道過境并設站。名勝古跡有蕭紅故居、天主教堂、文武廟、清真寺等。
行政區劃
2010年,呼蘭區轄4個街道、10個鎮、3個鄉:腰堡街道、蘭河街道、利民街道、呼蘭街道、康金鎮、沈家鎮、方臺鎮、白奎鎮、石人鎮、二八鎮、蓮花鎮、大用鎮、雙井鎮、長嶺鎮、許堡鄉、楊林鄉、孟家鄉。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
呼蘭位于黑龍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蘭河下游。地理坐標:北緯45°49'--46°25′,東經126°11′--127°19′。
境內最東端是位于楊林鄉界的松花江與少陵河交匯處,最南端是利民鎮的呂剛屯和哈爾濱市松浦鎮的東方紅村土地相連,最西端是李家鄉的姜家村與肇東市的豐寶村、蘭西縣的林富村土地相連,最北端是白奎鎮的青山村和巴彥縣的建華村土地相連。境內東西相距約83.5公里,南北相距約62.5公里。
地質
呼蘭區
古生界
古生界屬最古的地層,經對境內臺屯鄉的群力村至孟家鄉的團山子進行電法勘測,地層最小隱伏深度大于1 000米,沉積于2.25億年前。
中生界
中生界地層疊壓在古生界地層之上,出露部分很少,由下至上分為泉頭組、青山口組、姚家組、嫩江組等地層,均屬下白堊系地層,沉積約1.2億年前,總厚度小于2500米。
新生界
新生界疊壓在中生界之上,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層。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廣布呼蘭區,約占98%。有下更新統、中更新統、全新統等3個不同成因類型的堆積物??偤穸?0-80米左右,堆積形成至今約300萬年。
地貌
地貌受新華夏構造體系控制,屬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為地質構造上凹陷地區。受江河流水作用侵蝕,形成河谷、漫灘、階地等溝谷縱橫的平原地貌形態。境內無山地、丘陵等復雜地形,整個地勢平坦開闊,西部低平、中部平緩、東部略高,呈東高西低趨勢。各類地貌相對比差在20—30米之間,為波狀平原。海拔最低點113米,最高點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之間。
水文
境內地表水有江河5條、溝泡湖泊412條、小型漫蝕溝2 000余條,水面積總計134091.7畝,其中:江河45 969.5畝、水庫14369.3畝、水塘34397畝、溝渠39355.9畝。境內流經的江河有松花江、呼蘭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其中:松花江、少陵河、漂河、泥河屬界河。5條江河的發源地均在境外,其中:呼蘭河、漂河、少陵河、泥河的河口在境內。
氣候
呼蘭處在中緯度地帶,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農業氣候屬于溫暖半干旱、重春旱、夏半濕潤地區。呼蘭區氣候差異不大,南部氣溫略高,年積溫差異不超過100℃,年平均氣溫3.3℃。全年日照充足,平均日照2732.3小時,年平均日照率62%。春季風力較大,全年最多風向為西南風。全年無霜期平均143天,初霜日期平均在9月25日,終霜期平均在5月4日。
風景名勝編輯
蕭紅故居
蕭紅故居始建于光緒三十四年。蕭紅故居原面積
蕭紅故居
為7125平方米,分東西兩個院落。兩院共有房舍30間,東院8間,西院22間。東院五間房后有一近2000平方米的菜園。
蕭紅故居位于哈爾濱市呼蘭區城文化路29號,占地面積7125平方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坐落在呼蘭鎮東大街路北第五中學院內,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由法國傳教士戴治達主持修建。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是雙塔型法國式教堂,教堂的主體由左右對稱高聳的兩個鐘樓構成,共五層。
黑龍江呼蘭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
呼蘭河口濕地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南部,松花江北岸,呼蘭河河口。保護區東西長63.5公里,南北寬21.3公里,周長179.5公里,總面積為19262公頃。是松花江沿岸保存較完整、面積較大的沼澤濕地,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城市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