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區(Huli District)是廈門市六區之一,位于廈門島北部,三面臨海,與集美半島隔海對望。全區陸地面積65.78平方公里,占廈門本島面積的47%,在廈門市六大區中面積最小,海岸線長達24公里。
湖里區 于1987年11月22日新成立的一個行政區,原先該區域是廈門最早的經濟特區,后擴展致全島,該區是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的中心,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六位,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是廈門島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
湖里區,戶籍人口約220635人,總人口約931291人。湖里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廈門海港、空港,廈門島陸上通道高集海堤、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海滄海底隧道及翔安大橋均在湖里區。下轄湖里、殿前、江頭、禾山、金山五個街道,共50個社區居委會。[行政區劃
編輯
湖里區下轄5個街道,分別是: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江頭街道、金山街道、火炬高技術開發區、象嶼保稅區。地理環境
編輯
湖里區,位于廈門島北半部,三面臨海,海岸線長達24公里。
地貌
轄內南部多丘陵,最高峰仙岳山海拔212米,東、西、北為海蝕階地,主要以紅土臺地為主,地勢較低平。
氣候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最熱月與最冷月均溫差不足16℃,盛夏海陸風明顯。東部和北部沿海11月至翌年3月東北風,氣溫較島西南部低2℃左。
春季易雷暴、大風、冰雹、龍卷風等。3、4月易生霧。2月均溫較低,雨量增多。3月氣溫始增高。4月氣溫升幅最大,東南風增強,溫濕度大,易生冰雹、雷暴、大風、暴雨、龍卷風。年降水量1411毫米,年均溫20.5℃。
水文
水系不發達。1980年前有發源南部丘陵的坑溝、鱉仔溝、穆厝溪、高林溪、林邊溪、虎仔山東麓圳溝、楊厝溪、龍舌溪、三條橋溪、傅厝溪、呂厝溪、后院溪、國公埔小溪等溪流,分別入東部、西部、北部海域及筼筜港。20世紀80年代陸續填埋或改暗溝,2012年有湖邊水庫、湖里公園湖、埭遼水庫、新豐水庫等。東部田頭一帶地下水厚度僅8.44米,亞砂土與亞黏土,含水性弱,鉆孔涌水量僅0.84噸/日,有鐘宅灣湯坂溫泉。交通
編輯
海港
廈門的主要港口國際旅游碼頭、海天碼頭、象嶼碼頭以及五通??章撨\碼頭都在湖里轄區內。廈門港為中國第七大港口,名列世界前20大集裝箱港2009年貨物吞吐量1.1億噸,可靠泊第六代大型集裝箱船舶,世界前20位船公司都已在廈門開展業務。廈金“小三通”突破500萬人次。
空港
廈門空港為全國第四大口岸機場,在華東地區為僅次于上海的重要航空樞紐,也是連接東南亞和日韓的重要航空樞紐。已開通國內外城市航線172條,在廈門機場通航的外國(地區)航空公司43家,已開通41個國際城市以及香港、澳門、臺北、高雄四個地區城市的航線。2009年,廈門空港旅客吞吐量1132.95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145.45萬人次,空港貨郵吞吐量19.60萬噸。
陸路
廈門是一個半島,本島與內陸連接的四座大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一座海堤、一個隧道(翔安隧道)以及廈門唯一的鐵路貨運站都在湖里轄區內。轄區內形成了一環(環島路)、四橫(呂嶺路、仙岳路、南山路、湖里大道)、六縱(嘉禾路、金尚路、成功大道、縣黃路、環湖里大道、環島干道)的市區主干道,構成發達的城區交通網,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初步形成以海運為重點,以沿海港口為樞紐,以國道干線公路為主骨架,空運、水運、公路、鐵路相配套,布局合理的外向型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這些設施為促進湖里外向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湖里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物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