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縣是安徽省六安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安徽省西部。西與河南省固始縣三河尖鎮、徐集、陳集等地相接壤、北與阜陽隔淮相望、東與六安、壽縣毗鄰、南與金寨相連。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屬低崗丘陵地區,北部為平原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南岸,屬重點行蓄洪區范圍??偯娣e3774平方千米,總人口176萬人(2007年末)(不包含葉集經濟開發區則為3493.16平方千米、160萬人)。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商品糧生產試點縣,是安徽省九大水產基地之一。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霍邱縣位于安徽省西部,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南岸,跨東經115°50′20″至116°32′31″和北緯31°44′51″至32°36′31″之間。東以淠河與壽縣交界,東南與六安縣接壤,南與金寨縣毗連,西與河南省固始縣相接,北依淮河與阜南、潁上兩縣隔水相望。東起孟集區馮瓴鄉柳臺村,西到石店區張井鄉白大山(安陽山),寬65.8公里(經距、下同),北起周集區朱港鄉迎水寺村,南到姚李區大顧店鄉下駱山村,長95.2公里??偯娣e3802.86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2.72%。
氣候
霍邱的氣候條件霍邱縣屬北亞熱帶,在中國東部季風區內,氣候溫暖,雨量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較長,四季分明。冬夏兩季,均在120天左右,春秋兩季各在60天左右。同時,天氣多變,降水量年際與月際之間變化較大,容易形成旱澇災害。歷年常見旱澇同年。行政區劃
編輯
霍邱縣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偯娣e3493平方公里。南部為丘陵,北部為平原,總體地貌以平原為主。轄32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25個行政村。姚李鎮、洪集鎮、曹廟鎮、眾興集鎮、烏龍鎮、長集鎮、夏店鎮、岔路鎮、河口鎮、戶胡鎮、孟集鎮、彭塔鄉、馮瓴鄉、潘集鎮、花園鎮、周集鎮、臨水鎮、范橋鎮、王截流鄉、馮井鎮、石店鎮、馬店鎮、邵崗鄉、白蓮鄉、龍潭鎮、高塘鎮、新店鎮、臨淮崗鄉、城西湖鄉、三流鄉、宋店鄉、城關鎮、霍邱經濟開發區。[文化
編輯
隱賢中學(8張)
民國23年(1934)霍邱始建民眾教育館,設備簡陋,很少開展工作。
當時群眾文藝有山歌清唱、獅燈、龍燈、花挑、旱船、鼓書等,說唱藝人平時趕集串村,逢會節日則結班演出。節目以大鼓京腔為主,兼有評韋、琴書等。戲劇有京劇、倒七戲、端公戲、皮影戲、推劇等。京劇有戲班;而其他劇種均為業余,農忙耕作,農閑演出。業余藝人搭班自由,流動演出。
民國18年到21年(1929到1932),縣、區蘇維埃政府設文化委員會,鄉配有文化委員。同時,建立了報社、俱樂部、宣傳隊,文藝工作較為活躍。出版報刊有《葉集青年(刊)》、《紅光日報》、《前進報》等,創作的革命歌謠、舞蹈數以千計,對蘇區軍民很有鼓舞作用。
民國26年(1937),霍邱縣成立了抗日救亡宣傳團、抗戰工作團、青年抗日宣傳隊和青年劇社,開展抗日文藝工作,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黃花曲》、《馬百計》等戲曲、歌劇、活報劇、文明戲(話劇),教唱《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救亡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數十首抗戰歌曲。進步人士還創作宣傳抗成的文藝作品,歌劇《黃花曲》和城內鎮小學音樂教師劉東貉創作的《城內鎮小學校歌》都很激動人心。
1949年,文化工作由縣教育科設專人管理。以后相繼建立文化館站,組織輔導群眾文藝工作,健全專業劇團和發展、完善半職業、業余劇團和俱樂部、文化室,形成四級文化網。電影事業和廣播、通訊、電視、錄像等,也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文物保護、檔案工作已基本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