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區是上海西北部,上世紀50年代起,嘉定被命名為"上??茖W衛星城" ,其東與寶山、普陀兩區接壤,西與江蘇省昆山市毗連,南襟吳淞江,與閔行、長寧、青浦三區相望;北依瀏河,與江蘇省太倉市為鄰。建縣于南宋嘉定十年,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有“教化嘉定”的美稱。區內還擁有上海國際汽車城、嘉定新城 。遺存的古跡大都集中在嘉定鎮街道和南翔鎮。嘉定城中的法華塔、州橋皆創建于宋代,歷史悠久。區境內的鹽鐵塘、橫瀝、新槎浦(羅蕰河)縱貫南北,與吳淞江、瀏河相連。千里一湖,百里一林。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嘉定區下轄3街道7鎮1新區1市級工業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嘉定區位于上海西北部,中心位置在北緯31度23分,東經121度15分。南襟吳淞江(虬江),與閔行、長寧、青浦三區相望;北依瀏河,與江蘇省太倉市為鄰??偯娣e464.2平方公里。行政區域界線總長167.8461公里。全境地勢平坦,東北略高,西南稍低。中心位置在東經121°15',北緯31°23'。東與寶山、普陀兩區接壤;西與江蘇省太倉市,昆山市毗連。市、區級河道蕰藻浜、練祁河、婁塘河橫臥東西,向東流經寶山區直通長江和黃浦江;鹽鐵塘、橫瀝、新槎浦(羅蕰河)縱貫南北,與吳淞江、瀏河相連。全區水面率7.71%。河道總長1800余公里,平均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約4公里。
氣候
嘉定區地處北亞熱帶北緣,為東南季風盛行地區,而熱同季,降水豐沛,氣候暖濕,光溫適中,日照充足。據嘉定縣氣象站1959-1987年氣象資料記載,年均氣溫15.4℃;年均降雨量1077.6毫米,雨日130.2天;年均日照2114.8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14.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無霜日數223天。
交通本區河流漢港眾多,清光緒前,長途運輸皆依水路,“商人而來者,舳艫相銜”。其時,水上專業貨運路線,通往境外的有嘉定至蘇州、松江諸線,境內的主要有縣城至南翔、黃渡、婁塘、外岡、紀王諸線。清光緒三十年(1904)始有輪船客運。翌年,滬寧鐵路筑至南翔,民國17年(1928),境內第一條公路嘉羅公路筑成,陸上專業運輸漸見興起。民國18年和民國35年專業汽車客運和貨運相繼發端。到1949年,全縣水運有客輪路線3條,專業貨運從業人員533名,年運量10.83萬噸;陸上有過境鐵路1條(長28.36公里),公路4條(長66.7公里,密度為0.14公里/平方公里),長途汽車客運路線4條,汽車運輸公司3家(載貨汽車8輛、240噸)。
解放后,本縣交通運輸發展迅速,陸運尤甚。至1987年,全縣陸上有鐵路4條(長49.85公里),公路54條(長273.15公里,密度為0.56公里/平方公里);農村機耕路338條(長459.73公里,密度為0.9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客運線路16條,年運客136萬人次;各種汽車3227輛,其中貨車2342輛、1.18萬噸位,年運量282.3萬噸。水路有市縣級航道22條(長229.18公里),可通航15~500噸位船只,鄉級河道212條(長539.36公里)可通行5~30噸位船只;專業水運有拖輪和掛機船201艘、駁船323艘,年運量180余萬噸。1988年10月31日,我國大陸第一條按高速公路標準建成的滬嘉公路通車,長20.5公里,行車時速達120公里,12分鐘即可通過全線。南翔北站位于金昌路以南,由于位于南翔鐵路特等編組站的北部,遂稱之為南翔北站。為滬寧城際鐵路上的一座車站。車站等級為二等站,共設2臺4線,其中正線及到發線各2條。
至2012年末,嘉定區已形成了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有序銜接的公共交通網絡。全區有公交候車亭 399 座,公交線路100條,營運線路長度2062公里,區內長度665公里。本區公交企業營運車輛453輛,全年區內公共交通客運量達6015萬人次?,F有出租汽車870輛,其中區域性出租車760輛,客運量2242.5萬人次。
地鐵11號線已連接到嘉定和上海市區的諸多內環地鐵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