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簡稱佳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是黑龍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原合江省省會,原黑龍江省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所在地。
佳木斯是中國東極 ,中國魅力城市之一,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商貿和交通的中心,是黑龍江省通往俄羅斯、連接東北亞的橋頭堡。
佳木斯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擁有5個國家一類口岸,通過江海聯運,可連接蒙古、俄羅斯、日本、韓國、朝鮮和東南亞各國,形成東北亞經濟圈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大循環。成為了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佳木斯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曾經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亞洲最大的濕地-三江濕地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4年,佳木斯市轄4區:前進區、向陽區、東風區、郊區,4縣: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撫遠縣,2個縣級市:同江市、富錦市。
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萬人)
下轄行政區
前進區
14
17.1530
站前街道、永安街道、奮斗街道、南崗街道、亮子河街道、田園街道
向陽區
36
23.3855
西林街道、保衛街道、橋南街道、西南崗街道、建設街道、長安街道
東風區
53
16.1740
建國街道、曉云街道、佳東街道、佳南街道、造紙街道;松江鄉、建國鄉
郊區
756
31.4586
佳西街道、友誼街道、大來鎮、敖其鎮、望江鎮、長發鎮、蓮江口鎮、長青鄉、沿江鄉、西格木鄉、平安鄉、四豐鄉、群勝鄉、高峰鄉
同江市
6252
17.9791
同江鎮、樂業鎮、三村鎮、臨江鎮、向陽鄉、青河鄉、街津口鄉、八岔鄉、金川鄉、銀川鄉
富錦市
8227
43.7165
城關社區(富錦鎮)、二龍山、向陽川、錦山、頭林、興隆崗、宏勝、上街基、硯山、長安和大榆樹
樺南縣
4416
46.8698
樺南鎮、土龍山鎮、孟家崗鎮、閆家鎮、石頭河子鎮、駝腰子鎮、梨樹鄉、金沙
鄉、明義鄉、大八浪鄉
樺川
2260
20.2827
悅來鎮、蘇家店鎮、新城鎮、橫頭山鎮、星火朝鮮族鄉、東河鄉、梨豐鄉、中伏鄉、悅興鄉、創業鄉、四馬架鄉、永勝鄉
湯原縣
3230
25.5211
香蘭鎮、鶴立鎮、竹簾鎮、湯原鎮、湯旺朝鮮族鄉、勝利鄉、吉祥鄉、振興鄉、太平川鄉、永發鄉
撫遠縣 6262 12.6694 撫遠鎮、濃橋鎮、抓吉鎮、別拉洪鄉、海青鄉、鴨南鄉、濃江鄉、通江鄉、寒蔥溝鎮
備注 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數據根據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佳木斯位于中國東北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南起北緯45°56’至48°28’,西起東經129°29’至135°5’。幅員面積3.27萬平方公里。是黑龍江省東部區域中心城市。佳木斯隔烏蘇里江、黑龍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中國稱伯力)、比羅比詹相望,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被譽為“華夏東極”。所轄撫遠縣被稱為“東方第一縣”,佳木斯市為“東方第一城”。
氣候特征
佳木斯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3℃。冬長夏短,無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7毫米,日照時數2525小時,有效積溫2590℃。冬長夏短,無霜期130天左右,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
地形地貌
佳木斯位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流的地帶。西部為小興安的青山
佳木斯一角
南部為張廣才嶺,南部和東南部為那丹哈達嶺和完達山。完達山以北是三江沖積平原,張廣才嶺的東北部有倭肯河山間河谷平原。全市地貌自西南向東北形成山地—丘陵—平原的過渡形式。地勢總的趨勢是西南高、東北低。
侵蝕剝蝕低山,面積14,629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總面積的21.7%。包括小興安嶺、完達山、那丹哈達嶺、張廣才嶺四條山脈在本市境內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樺南、湯原等縣。這一帶是古生代末期海西運動形成的褶皺山,屬于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山脈大部分為東北—西南走向。海拔高度一般為500—800米,屬于低山類型。(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極少)。除局部地段有陡峻的山峰和“V”型峽谷外,一般山勢起伏和緩,坡度10—15度。山間溝谷發育多為寬闊的U型谷。地表多為殘積物,由亞粘土、亞砂土組成,往往含有巖石碎屑,以下為基巖風化殼。母質大部分為海西期、燕山期的花崗巖,部分為元古代的變質巖。
侵蝕剝蝕丘陵,面積為9,78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4.5%。在小興安嶺東坡和完達山周圍,隨著山勢逐漸降低,地貌由低山過渡到丘陵。本市丘陵分布在樺南、富錦等縣;多分布在平原的邊緣,并與低山相間。海拔高度為200—450米,坡度平緩,坡面較長,丘頂渾園,部分呈壟崗狀,丘陵間谷寬而淺。地表多為殘積物。土層較薄,上為亞粘土、亞沙土,下部為風化碎屑。丘陵母質多為古老的花崗巖,谷地多為沉積巖。丘陵下部坡面和谷地多數已開耕種。
洪積、侵蝕剝蝕臺地,總面積為6,38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5%。
沖積平原,面積36,480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面積的54.2%。主要有三江沖積低平原、倭肯河山間谷平原以及完達山山前地帶的洪積沖積平原。該區在大地構造上屬于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中的新坳陷。晚侏羅紀至白堊紀,山地逐漸上升;平原地區發生凹陷,第四紀更新世以來,繼續處于大面積沉降運動中;只有局部地區發生崗狀隆起,迫使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多次改道,遺留下許多古河道、河曲帶。構成平原區的地貌類型主要是高、低河漫灘,一、二級階地。地表大部分為第四紀全統亞粘土覆蓋。該區總體上地形平坦,地勢較低。海拔高度40—80米,撫遠三角洲地勢最低只有34米。平原中有少數孤山、殘丘。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坡降為1/5000—1/10000。由于地勢低平,河流下切能力弱。流經本區的河流除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外,其他河流河床比降小,許多河流具有沼澤性河流的特點。平原內河曲發育,牛軛湖、舊河道、沙洲較多,沼澤廣布。本區由于地勢平坦,土質較好,種植業發展較快,大部分已墾為農田,是省內主要的種植業基地之一。
平原中有11,295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占平原面積的31%,主要分布在同江、撫遠等縣。
交通編輯
綜述
佳木斯
技師學院
所轄的撫遠縣與遠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哈巴羅夫斯克市隔江相望。所轄的同江市對岸是俄猶太自治洲首府比羅比詹市,佳木斯不僅是中國通向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橋頭堡,也是亞歐、亞美的結合點,是對俄經貿合作的大通道。
鐵路
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鐵路交通樞紐,境內有綏佳鐵路、佳鶴鐵路、圖佳鐵路、佳富鐵路、前撫鐵路五條鐵路干線通往全國各地。
即將開始建設的哈佳快速鐵路設計時速為200公里/小時 西起省會哈爾濱市途徑賓縣、方正、依蘭到達東方第一城佳木斯市。
公路
哈同高速公路、鶴大高速公路在境內相交,高速交通四通八達。
佳木斯市公路網絡由國道主干線1條(同三公路),國道2條(同哈公路、鶴大公路),6條省道(佳撫公路、哈肇公路、依饒公路、富密公路、饒撫公路、同撫公路),1213條地方道路構成,公路總里程4187公里(不含村道)。其中,國道438.126公里,省道781.653公里,縣級以下地方道路2967公里(不含村級)。一級路177.206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2%,二級路74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7.77%,三級路223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53.3%,四級路437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0.4%,等外路187.878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4%。佳木斯市公路晴雨通車里程3894公里,鄉鎮通車率86.4%。
水運
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三大江河徑流佳木斯,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已開通同江—俄羅斯猶太自治州比羅比詹、撫遠烏蘇鎮—俄羅斯卡扎兩條國際水路客貨運輸通道。
航空
佳木斯東郊機場己開通佳木斯至北京等多條國內航線及佳木斯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國際航班。于2010年6月5號開通佳木斯至首爾國際航班。佳木斯空港位于佳木斯東郊9公里處,占地面積為4.8平方公里??梢云鸾蝶湹?2、波音737等中型客機。另外佳西郊區機場共二座機場。已開通佳木斯至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沈陽、大連、天津、三亞等多條國內航線及佳木斯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