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是重慶市主城核心區之一,位于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北岸,東南西三面分別與巴南、南岸、渝中、沙坪壩四區隔江相望,北與渝北區接壤。至2010年,江北區常住人口為73.8萬人。截至2013年,江北區幅員面積為213平方公里,轄9個街道、3個鎮。江北區旅游資源主要有觀音橋商圈、鐵山坪森林公園、鴻恩寺森林公園等。
江北區在重慶市的位置(紅色處)秦漢至東晉永和二年(346)年,屬巴郡之江州縣地域,永和三年(347)年起屬楚州巴郡枳縣?!度A陽國志》記載:漢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宮,今北府城是也。南北朝時期,南朝齊末,改江州縣為墊江縣,為墊江縣屬地。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區境為巴縣所屬。隋、唐、宋、元,屬巴縣。明代,為重慶府巴縣之江北里、江北鎮。清朝,乾隆十九年(1745年)為重慶府江北廳。民國,1913年改為江北縣;1933年初,劃入重慶市;1939年5月,縣政府遷至兩路鎮;抗戰時,區境設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區等三個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6月,第九、第十區合并為重慶市第二區,第十六區改為重慶市第七區;1952年,第七區劃入第二區;1955年10月,第二區更名為重慶市江北區。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江北區是重慶市主城區之一,位于東經106°26′43″-106°53′22″、北緯29°33′18″-29°40′53″之間,與巴南區、南岸區、渝中區、沙坪壩區、渝北區毗鄰。江北區東西長42.90公里,南北寬1.49-14.38公里,面積213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江北觀音橋步行街江北區位于川東拱褶東西緣,由東至西橫穿江北向斜、龍王洞背斜、石橋鋪向斜、沙坪壩背斜,軸向分呈NNE向搌布。出露地層主要為侏羅系中統下沙溪廟組和上沙溪廟組的碎屑巖,由紫紅色雜灰綠色粘土巖、褐紅色粉砂巖、淺灰色紫灰色長石英和黑灰色鈣質巖組成。第四系主要為河流沖積物、堆積物、殘坡積物、崩積堆積物、地滑堆積物和人工雜填土。江北區地貌大多為“坪”、“丘”、“谷”、“壩”。以淺丘陵為主,海拔為153-679米之間,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受川東平行嶺谷區的制約,構成鐵山坪、環山、義學大山三條狹長山嶺,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似東西之間的三道屏障。
氣候特征
江北區屬四川盆地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為1085.3毫米,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日照時數1243.8小時。常年平均風速1.3米/秒,平均霧日數69.3天。
河流水系
江北區區境自西向東三面環江。其中,長江在區境段51.4公里;雙溪河在寸灘段13.3公里;御臨河在復盛、五寶區境段11.2公里;嘉陵江從石馬河街道梁沱流入區境,區境段為18.8公里。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俯瞰觀音橋江北區礦產以非金屬類為主,主要有磚瓦用頁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礦泉水、地熱等。其中,磚瓦用頁巖儲量為88.8萬立方米,建筑石料用灰巖儲量為458.5萬立方米,地層冷礦泉水日出水量為120立方米,地熱儲量為1.14×10兆瓦。
水能資源
江北區過境水資源主要來自長江、嘉陵江以及御臨河。多年平均年過境水資源量3463.3億立方米,其中長江為3447.3億立方米(含嘉陵江662.3億立方米),御臨河16億立方米。(以上資料,截至2013年)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底,江北區轄石馬河街道、大石壩街道、觀音橋街道、華新街街道、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寸灘街道、鐵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9個街道及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鎮3個鎮。
經濟編輯綜述
2012年,江北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27.8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億元,減少28.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3.7億元,增長14.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2.2億元,增長13.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3:34.8:64.9。
第一產業
2012年,江北區實現農業增加值1.9億元,實現農業總產值27276萬元。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分別實現產值7018萬元、1882萬元、15401萬元、1862萬元、1113萬元。由于兩江新區魚復園區建設征地,江北區耕地面積和農產品產量有所下降。2012年常用耕地面積37.37平方公里,下降4.5%;糧食產量5117噸,下降37.4%;蔬菜產量9148噸,下降41.9%;肉類產量1809噸,下降37.2%;牛奶產量18083噸,下降10.2%;生豬出欄12651頭,下降50.3%。
第二產業
江北高樓林立2012年,江北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49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602.5億元,增長16.3%。其中,港城工業園實現產值254.2億元,魚復工業園實現產值140.4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42.2%、23.3%。按行業分,汽車制造業實現產值220.2億元,占江北區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36.5%;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現產值163.6億元,占江北區的27.2%。2012年,江北區建筑業實現增加值32.8億元,增長10.3%。資質以內建筑業企業12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1.5億元,增長21.2%,施工面積1210萬平方米,增長25.7%;竣工面積391萬平方米,增長85.3%。
第三產業
2012年,江北區實現商品銷售總額2670.9億元,增長2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11.2億元,增長16.6%;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9.5億元,增長21.6%。接待國內游客1880萬人次,增長30.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7億元,增長41.5%;接待境外游客10.5萬人次,增長5.8%;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671萬美元,增長2%。實現金融業增加值49.9億元,增長41.1%。至2012年底,實現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420.9億元,增長16.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39.9億元,增長34.5%;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362.5億元,增長13%。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江北嘴中央商務區2012年,江北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家,共計25家,實現產值335.2億元。承擔國家、市級科技項目56個,獲得國家、市科技經費3317萬元無償支持;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新增國家技術標準3項、行業技術標準1項,重點新產品24個;2家企業被新列為重慶市創新型試點企業;新認定高新技術產品51個;申請專利3405件,授權專利1327件。
教育
截至2012年底,江北區有幼兒園111所,在園兒童18501人;小學37所,專任教師1600人,在校學生2.8萬人;普通中學18所,專任教師2370人,在校學生3.8萬人;中等專業學校2所,專任教師114人,在校學生1923人。
文化
截至2012年底,江北區文化藝術中心建成開放,內設文化館、圖書館,被文化部授予“國家一級文化館”。有文化事業單位8個,其中文化館1個、電影院6個、圖書館1個。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有限電視入戶率94%。
體育
截至2012年底,江北區有體育場館3個,運動員236人。已建成全民健身中心35個,全民健身路徑63條,全民健身點105個。
衛生
截至2012年底,江北區有衛生機構340個,其中,醫院(含衛生院)2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站2個。衛生機構床位數5156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704張。衛生技術人員5102人,職業(助理)醫師2097人,注冊護師、護士2001人,衛生防疫人員1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