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浙江省衢州市代管縣級市,位于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是浙江省西南部門戶和錢塘江源頭之一。1987年撤縣設市,區域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人口46.79萬(2010年),浙贛鐵路復線和黃衢南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主要景點有江郎山景區、清漾景區、廿八都古鎮、浮蓋堆石洞群、和睦彩陶文化村、仙霞嶺景區、戴笠秘宅、石鼓峽谷、月亮湖景區、市區景觀等。 江山先后被命名為“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白鵝之鄉”、“中國白菇之鄉”、“中國蜜蜂之鄉”、"中國水泥之鄉“、“中國木門之都”、“江南毛氏發祥地”、“毛澤東祖居地”、首個“中國村歌之鄉”、“中國幸福鄉村”。行政區劃編輯2000年,江山市轄15個鎮、14個鄉。
江山市區位圖2005年12月31日,江山市轄2個街道、13個鎮、6個鄉:虎山街道、雙塔街道;上余鎮、四都鎮、賀村鎮、淤頭鎮、鳳林鎮、峽口鎮、長臺鎮、石門鎮、大橋鎮、清湖鎮、壇石鎮、新塘邊鎮、廿八都鎮;張村鄉、保安鄉、碗窯鄉、大陳鄉、塘源口鄉、雙溪口鄉。截至2012年6月,江山市轄2個街道、12個鎮、6個鄉:廿八都鎮;張村鄉、保安鄉、碗窯鄉、大陳鄉、塘源口鄉、雙溪口鄉。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屬衢州市,是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東經118°22′37″至118°48′48″和北緯28°15′26″至28°53′27″之間。東北面柯城區,東鄰衢江區、遂昌縣,南毗福建省浦城縣,西部與江西省玉山縣、廣豐縣接壤,北連常山縣。南北長70.75公里,東西寬41.75公里,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江山市地貌類型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其中平坂和溪間谷地占11.2%,山地丘陵占88.8%,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部為河谷地帶,整體為不對稱的“凹狀”。市域東南部為仙霞嶺山脈,從福建浦城與江山市交界處楓林關入境,往東延伸,以中山為主,山勢陡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05座,最高峰1500.3米;西北為懷玉山支脈,從江山大橋鎮楊崗入境,為江山與常山的分界線,以低山為主,山勢較緩,最高峰湖山尖895.4米;中部為河谷盆地,東起江山四都一帶,呈長條狀向西南延伸至江西省境內。盆地內,江山江兩岸,峽口至茅坂段為沖擊平原,西部為紅巖低丘,東北部長臺溪切穿和睦一帶高丘,形成山前的紅土低丘和沖擊扇。
氣候氣象
江山市地處中亞熱帶北部濕潤季風氣候區,受地形影響,兼有盆地氣候的某些特點,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四季冷暖干濕分明,光照充足,降雨充沛,雨熱同期。 多年平均氣溫為17.0℃,無霜期為249.7天左右,因地形影響,市域內雨熱水平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中北部海拔250米以下河谷丘陵和平坂,年平均氣溫在17℃以上。南部中、低山地,年平均氣溫不足17℃。1月平均氣溫海拔2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在5℃以上。
地勢
江山市地勢南高北低,仙霞嶺斜貫東南,懷玉山支脈盤亙西北,最高處為南部大龍崗,海拔1500.3米,最低處北部渡船頭,海拔73米。
水文
江山市年徑流總量22.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20.5億立方米,地下徑流2.3億立方米。主要河流為江山港江,為錢塘江的上游支流,屬山區性河流,落差較大。水位、流量、流速的變化,深受降水變化影響,變化量較大。汛期一般出現在每年4月以后,特別是5-6月為降水集中的梅雨季節,汛期河水含沙量高,枯水期出現在7-8月伏旱期及以后時期。交通運輸編輯江京臺(黃衢南)高速、浙贛線鐵路貫穿全境,上海、杭州兩趟動車組在江始發,建有浙西最大的鐵路貨運場;205國道、48省道、46省道及縣鄉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公路貨運周轉量達29.5億噸公里。市區距衢州機場40公里,沿高速公路到杭、滬、甬大約3-5小時。杭長客運專線途經我市并設站,建成后江山至杭州1小時可到達。 山素有“東南鎖鑰、入閩咽喉”之稱,是浙江省的西南門戶和錢江源頭之一,浙贛鐵路復線和在建的黃衢南高速公路貫穿全鏡。連接浙閩皖的205國道和經衢州直達杭州的617省道以及通往玉山、廣豐等公路干線均經境內,通車里程655.05公里。2013年,江山市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2778.7萬噸,其中:鐵路305.7萬噸,增長5.4%;公路2473萬噸,下降3.7%。2013年,江山市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2337.68萬人,其中:鐵路54.68萬人,增長11.7%;公路2283萬人,增長1.1%。2013年,江山市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52937輛,比上年增長16.6%,其中載客汽車41005輛,載貨汽車10296輛。全市摩托車擁有量39359輛,增長0.8%。2013年,江山市年末全市各類公路里程1892.6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里程1757.0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