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區是江蘇省泰州市下轄區。地處江蘇省中部,地跨長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東鄰海安縣,南接泰興市,北毗興化市、東臺市,西連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北宋年間,鹽商姜仁惠、姜諤父子率眾聚資,筑堰抗洪,家園久治,功業永存,姜堰由此得名。 姜堰區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區內溱潼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5A級旅游景區、世界聞名的麋鹿之鄉,河橫村是聯合國生態環境“全球500佳”,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更有"溱潼會船甲天下"的美譽。 姜堰是全國百強縣,2012年12月正式發文公布成為泰州市轄區之一。 姜堰區總面積927.5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75.8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9.31萬(2013年末)?,F下轄2個街道,14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5A級風景名勝區。
位置境域
姜堰位于北緯32°30′、東經120°09′,地處江蘇省中部,地跨長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東鄰海安縣,南接泰興市,北毗興化、東臺市,西連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 姜堰區總面積927.52平方公里,占江蘇省面積的0.89%。其中:平原面積751.7平方公里,水面面積175.82平方公里。姜堰區耕地面積5.02萬公頃。
氣候
姜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環流氣候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冬夏較長,春秋較短。常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積溫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059小時;無霜期215 天。作物生長季較長,日平均氣溫高于10℃的作物生長期平均為223天,高于15℃喜溫作物生長期172天。全年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農業氣候條件優越。
行政區劃
姜堰區下轄2個街道,14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5A級風景名勝區,39個居民委員會,262個行政村。
交通
姜堰區境內寧靖鹽高速公路縱貫南北,328國道、寧啟鐵路、江海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新老通揚運河、中干河、姜溱河等骨干航道縱橫交錯,并建有寧啟鐵路姜堰客運站和貨運站。穿城而過的新、老通揚運河是連接長江的主要航道。姜堰周圍200公里內建有7個機場,揚州泰州機場距市區僅40公里,北距鹽城南洋國際機場不足百公里。兩小時車程半徑范圍內有10個中國一類港口,最近的泰州港距離只有20公里。
旅游
溱湖風景區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泰州地區唯一的省級風景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風景區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有4.7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區。風景區地處中國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區。古長江與淮河曾在此交匯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濕地生態環境。而作為長江文化與黃河文化的過渡區,吳越文化和楚漢文化的連接點,溱湖風景區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風景區湖泊、河流等面積占到總面積的 37%左右,其中溱湖規模較大,溱湖又名喜鵲湖,因“昔多喜鵲飛集”而得名。溱湖東西長1.4公里,南北長1.5公里,形似玉佩,面積約3500畝左右。
溱潼古鎮全國歷史文化名鎮,AAAA級風景區。為里下河四面環水的小島,風光秀麗;麻石當街,蜿蜒曲折。溱潼古鎮保存完好,有小溱湖巷、八仙橋巷等一大批明清時期的建筑群。古山茶院里的“中國茶花王”,樹高11米,樹齡數百年,每年清明節前后,萬朵茶花競放。民俗風情館,展示了秦磚漢瓦、耕織器具,彰顯了溱潼人民的聰明才智。中國茶花王、民俗風情館和院士舊居、禪院古槐等重要景點,別具一格的島鎮環境以及傳統工藝、溱湖八鮮美食等。
泰州華僑城泰州華僑城坐落于國家5A級風景區——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湖濕地公園西側。泰州華僑城著力打造“中國濕地生態溫泉第一城。 形成了“藍脈綠網、水城小鎮”的特色風景,規劃內容包括溫泉度假區、古壽圣寺區、低密度住宅區、濕地體育公園、水上樂園和水上觀光線,其中云海溫泉、溫泉奧思廷酒店、水岸商業街、濕地體育公園和純水岸一期已在2010年對外開放。
河橫生態科技園1990年河橫村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態環境“全球500佳”殊榮。1996年,河橫生態科技園區被評為江蘇省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旅游示范點、中國綠色村莊、全國綠色小康村、江蘇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江蘇省重點農業園區,2006年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部省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曲江樓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曲江樓是新四軍蘇中指揮部舊址,被辟為姜堰區新四軍革命紀念館。
天目山遺址天目山遺址位于姜堰城區北部,通揚運河南側,姜溱河東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00多年前,姜堰先民的勤勞智慧和喜怒哀樂全在這里定格。